建筑防灾重点.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031350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防灾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建筑防灾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防灾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防灾重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0页 共20页 城市灾害的主要特点 城市灾害的高频度与与群发性特点 城市灾害的高度扩张性特点 城市灾害的高灾损失特点 城市灾害的区域性特点城市综合防灾:加强区域减灾和区域防灾协作合理选择与调整城市建设用地 优化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防灾性能强化城市防灾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建立城市综合防灾指挥组织体系健全、完善城市综合救护系统 设计师应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思考如何解决防灾减灾的问题。设计的核心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理念、态度,是一种看待设计工作的视角。我们现在的设计将重点放在对利益的追求上,为斗强斗富而设计;为炫耀身份、证明价

2、值而设计;而不是为健康、为安全、为解决社会性需求而设计。历次灾害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教训,逃生装置、救生装置的缺乏,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也是我们设计师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工作的重点,设计出好的抗震救灾的作品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火灾: 指失去控制蔓延成灾的燃烧现象。或指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通常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人员和和财产损失较轻时,有时也称火警或未遂火灾事故燃烧的基本概念1.定义;2.燃烧的特征;3.燃烧的三要素;4.燃烧的类型;5.燃烧的过程。燃烧的定义、特征 定义: 同时放热发光的剧烈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 燃烧的三个特征: 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放热 发光 燃烧的三要素(

3、基本条件): 可燃物,助燃物,火源 火源是具有一定的温度和热量的能源,如:火焰,电火花,炽热物体,日光,暖气片燃烧的类型闪燃可燃液体受热蒸发为蒸气,液体温度越高,蒸汽浓度越高,当温度不高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火源会闪出火花,短暂的燃烧过程(一闪即灭),称闪燃。 T5秒。 闪点: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如:车用汽油-39;煤油28-35等。 闪点越低,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越大。着火可燃物质在火源的作用下能被点燃,并且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 着火点(燃点):能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如:纸130,木材295等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无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能引起自

4、燃的最低温度称自燃点,如:黄磷30,煤320 。 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2. 火灾的分类 森林,建筑,工业,城市火灾等。 森林火灾:地下火,地表火,树冠火等。 按可燃物形态分:固体火灾液体火灾和气体火灾。 按物质燃烧的特征分: A类:固体物质火灾。这类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的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毛,麻,纸火灾等 B类: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指气体火灾。如煤气,氢气火灾等。D类: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铝,镁火灾等。E类:带电火灾。如家电,变压器。 3. 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 初起期(阶段)(烟,阴燃) 发展期(窜出

5、火苗,火势由局部到大面积) 最盛期(空气剧烈对流,风助火势,火势强盛,火焰包围可燃物,烈火熊熊) 衰弱期(可燃物逐渐减少) 熄灭期(可燃物不足,惰性介质,灭火作用等)5、火灾的现象火灾发展过程的几种现象: 火旋风火在蔓延过程中出现的旋转火焰。与风向,地理形态,建筑物的影响有关。有垂直火旋风,水平火旋风,他们都会促进火势蔓延速度加快和强度加大。 轰燃 定义:室内的局部火(由于热辐射,热对流等)向大面积火转变。 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不仅是可燃物的数量和性质,而是风助火势(空气剧烈对流等),容易进入最盛期。 未燃气体和挥发的蒸气局部聚集(如顶棚的下方)突然着火而造成的火焰迅速扩散。轰燃的判断:上层的

6、烟气平均温度达到600;地面处接受的热流密度达到20kw/轰燃造成的原因: 热辐射、热对流 烟气吸收的热量大于损失的热量就可能发生轰然回燃:死灰复燃的现象叫做回燃。 原因:室内火势熄灭后,由于温度仍很高,可燃物的热分解析出可燃气体,逐渐积累,一旦通风条件改善,这些混合气体会被灰烬点燃。不仅会在室内形成强大快速的火焰传播,而且会在通风口外形成巨大的火球(轰燃)。 回燃的特点: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对生命财产具有较大的危害 烟气的控制 挡烟用耐火材料把烟气挡住在某些限定区域,避免扩散到人或物产生危害的地方; 排烟使烟气沿着对人或物没有危害的渠道排到室外; 如排烟囱,排烟井防烟分隔建筑物中的墙壁,隔板,

7、楼板等可作为防烟分隔。非火源区的烟气稀释(烟气净化,烟气置换)如开门使烟气泄漏到另一个房间。加压控制利用风机在烟气分隔物两侧造成压差,从而控制烟气流动。空气流在大火已被抑制或燃料已被控制的少数情况下可采用,一般不宜采用(地铁或隧道)。浮力采用风机驱动或自燃通风系统,利用热烟气的浮力机制排烟。7、火灾的防治设计阶段 建筑或工程设计时考虑到防火安全,如采用难燃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易燃建筑材料,防火门,防火墙,安全通道等。 耐火等级分:一,二,三,四级。评估:对已有的厂房,仓库或工程进行危险评估。 包括:耐火等级,安全间距,使用能源的安全要求等阻燃:对建筑材料和结构进行阻燃处理。如装饰材料聚氧乙烯等易燃

8、材料,添加阻燃剂(其本身应毒性小,所以要求清洁阻燃),如溴,锑和铅的化合物等比较理想。 安全间距。 如规定仓库和高压线水平距离。火灾探测: 利用火灾的初起期的冒烟,阴燃等信息研制火灾报警器。 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建筑防火设计1、设计基本原则一般来说,建筑防火设计主要考虑以下三点原则: (1)从设计上保证建筑物内的火灾隐患降到最低点。 (2)最快地了解并掌握火情,最及时地依靠固定的消防设施自动灭火。 (3)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规定的耐火强度,以利于建筑内的居住者在相应的时间内,有效地安全疏散。2、依据与程序基本依据 建筑物的性质、类别及有关规范、规程(或文件)条文。规范对所涉及建筑物的位置、布局,

9、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使用性质及内部的消防设施要求逐条做出了规定。即,设计时按所设计建筑物的具体状况,对应于规范中的指标(或参数)及相关要求合理选定即可。设计程序 防火设计是专项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工作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即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在每个阶段中都必须与消防及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按照当地消防部门的有关法规、文件的要求,进行设计。设计文件中要有具体防火设计的文字说明和图纸,且在每个阶段(包括设计变更)都必须有消防部门的审批意见,并依照执行。3、设计内容三个方面:建筑、结构、设备。具体内容主要有:(1)按照城市规划及有关规范及文件的要求,合理地布置总平面。(2)根据建

10、筑物的性质、使用要求及其火灾危险性的特点,确定其耐火等级和建筑构件的防火性能与构造措施等。(3)建筑平、剖面的防火设计,包括划分防火分区,确定安全疏散线路、出人口位置及楼梯形式等。(4)选定采用的建筑材料的耐燃烧性能,即确定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等。(5)根据建筑物的防火要求,确定消防控制系统,并为各类消防设备选型等4、建筑防火安全系统主动系统 功能:早期发现和扑灭火灾;保障人员安全疏散;减少烟气的伤害。 组成: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括各类火灾探测器和控制器等设备。2)火灾自动灭火系统:包括气体、水、泡沫和水喷雾等多种形式的灭火设备。3)消防电源和安全疏散诱导系统:包括消防电源、应急照明、事故广

11、播和疏散线路指示等设施。4)消防给水系统:包括消防水池、消火栓和消防水泵等。5)防排烟系统:由防、排烟管道,各类阀门,送、排风机等组成。被动系统 功能:尽量限制火势和烟气的蔓延;防止建筑物结构体提前崩塌;与主动防火系统实现有机互补 组成: 1)防火分区及各类防火分隔构件的设计如:防火门、窗,防火卷帘等。 2)安全疏散线路的设计包括:疏散距离、出入口位置等。 3)装修材料的耐燃性的选择确定使用的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 4)钢与混凝土等结构构件的耐火性选择(要求结构构件如梁、板、柱、承重墙等达到规范规定的耐火极限)。5、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与燃烧性能1)耐火极限 概念:是指任一建筑构件在规定的标准耐火

12、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h)表示。 具体含义: (1)失去稳定性 即失去支持能力,是指构件在受到火焰或高温作用下,由于构件材质性能的变化,自身解体或垮塌,使承载能力和刚度降低,承受不了原设计的荷载而破坏。 (2)失去完整性 失去完整性,即完整性被破坏,是指薄壁分隔构件在火中高温作用下,发生爆裂或局部塌落,形成穿透裂缝或孔洞,火焰穿过构件,使其背面可燃物燃烧起火。 (3)失去隔热性 失去隔热性即失去隔火作用,是指具有分隔作用的构件,背火面任一点的温度达到220时,构件失去隔火作用。只要上述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条件出现

13、,就可以确定是否达到其耐火极限。2)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建筑材料按燃烧性能分类: (1)不燃烧材料: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碳化的材料。 (2)难燃烧材料: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碳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的材料。 (3)可燃烧材料: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立即起火或微燃,且火源移走后,仍能继续燃烧或微燃的材料。3)建筑构件按燃烧性能分类 1)不燃烧体:指用不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 2)难燃烧体:指用难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或者用可燃烧材料做成而用不燃烧材料做保护层的建筑构件。 3)燃烧体:指用可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二 总

14、平面设计1)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 控规的影响:用地界线、适建范围、建筑控制界线、建筑间距、日照间距、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用地交通出入口方位、绿地率、道路规划、市政工程规划 详规的影响: 修建性详细规划包括:建设条件分析;总平面规划设计;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竖向规划设计;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2)建筑物性质的影响 建设项目的性质、使用功能、交通联系、防火和卫生等要求。3)地理特征的影响 地形地貌、气象、地质条件4)消防要求的影响 消防车道、消防水池1)建筑高度 建筑高度确定分为二类。 第一类为机场、电台、电信、气象台、军事要塞工程、微波通信、卫星地面站及国家和地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

15、区和风景名胜区内应按净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即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计算。 第二类建筑高度:平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其屋面面层或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坡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下列突出物不计人建筑高度内: 1)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1/4者; 2)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装饰构件、花架、通信设施等; 3)空调冷却塔等设备。2)用地交通出入口方位 1)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 2)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 3

16、)距地铁出人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 4)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5)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6)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防火间距 防火间距是一座建筑物着火后,火灾不致蔓延到相邻建筑物的空间间隔。 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合理布局和设置防火间距,防止火灾在相邻建筑物之间相互蔓延,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并为人员疏散、消防人员的救援和灭火提供条件,减少火灾建筑对邻近建筑及其居住(或使用)者的强辐射和烟气的影响。应用注意事项 (1)两座相邻建筑,较高的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17、。 (2)相邻两座建筑物,较低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屋顶不设天窗,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th,且相邻较低一面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3.5m。 (3)相邻两座建筑物,较低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开口部位设有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加水幕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3.5m。 (4)两座建筑物相邻两面的外墙为非燃烧体,如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当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不超过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按表中数值减小25%。 (5)数座一、二级耐火等级且不超过6层的住宅,如果占地面积的总和不超过2500m2时,可以成

18、组布置, 如下图所示。组内建筑之间的防 火间距不宜小于4m,组与组之间的防 火间距仍按上表的规定执行。 民用建筑距甲、乙类厂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重要的公共建筑距甲、乙类厂房不应小于50m。1)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 热辐射、热对流、风向、风速、外墙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其开口面积大小、室内堆放的可燃物种类及数量、相邻建筑物的高度、室内消防设施情况、着火时的气温及湿度、消防车到达的时间及扑救情况等,对防火间距的设置都有一定的影响。2)确定防火间距的基本原则 (1)考虑辐射热的作用。火灾实例表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低层民用建筑,保持7lOm的防火间距,在有消防队扑救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蔓延到相邻建筑物

19、。 (2)考虑灭火作战的实际需要。建筑物的高度不同,救火使用的消防车也不同。对低层建筑,普通消防车即可;而对高层建筑,则要使用有曲臂、云梯等的登高消防车。防火间距应满足消防车的最大工作回转半径的需要。最小防火间距的宽度应能通过一辆消防车。 (3)有利于节约用地。以在有消防队扑救的条件下能够阻止火灾向相邻建筑物蔓延为原则。 (4)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凸出的可燃构件,则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如为储罐或堆场,则应从储罐外壁或堆场的垛外缘算起。 (5)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原有生产厂房和民用建筑,其防火间距可按四级确定3)防火间距不足时的应变措施 防火间距因场地等各种原因无

20、法满足国家规范规定的要求时,可依具体情况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 (1)改变建筑物内的使用性质,尽量减少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改变房屋部分的耐火性能,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2)调整部分构件的耐火性能和燃烧性能。 (3)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成有防火能力的墙。如开设门窗,应采取防火门窗。 (4)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使用价值低、影响新建建筑物安全的相邻的原有建筑物。 (5)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等。1)消防车道 设置目的:消防车道设置的目的是发生火灾时,消防车能畅通无阻方便快捷地到达火灾现场,进行扑救火灾。 设置要求: (1)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距不宜超过160m

21、。 (2)对于一些使用功能多,面积大、建筑长度大的建筑,如U形、L形、口形建筑,当其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进入后院的消防车道。穿越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其净高与净宽不应小于4m,门垛之间的净宽不应小于3.5m。(3)为了日常使用方便和消防人员快速便捷地进入建筑内院救火,应设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0m。 (4)为了通风与采光、庭院绿化等需要,建筑常常设有面积较大的内院或天井。这种内院或天井一旦发生火灾,如果消防车进不去,就难于扑救。所以,为了消防车进入内院或天井扑救火灾,且消防车辆在内院有回旋掉头的余地,当内院或天井短边长

22、度超过24m时,宜加设消防车道。(5)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如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及占地面积超过3000m2的展览馆等,其体积和占地面积都较大,且人员密集,为便于消防车靠近扑救和人员疏散,、宜在建筑物周围设置环行车道。 (6)高层建筑的平面布置和使用功能往往复杂多样,给消防扑救带来一些不利因素。有的建筑物底部附建有相连的各种附属建筑,如在设计中对消防车道考虑不周,火灾时消防车无法靠近建筑物,往往延误灭火战机,造成重大损失,故要求在高层建筑周围设置环行消防车道。但若不论建筑物规模大小,一律要求环形消防车道会有一定困难。因此,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

23、设置消防车道。城市道路可作为消防车道, (7)发生火灾时,高层建筑高位消防水箱的水只够供水lOmin,消防车内的水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许多工业与民用建筑,可燃物多,火灾持续时间长。所以一旦火灾进入旺盛期,就要考虑持续供水问题,所以应在高层建筑附近或地下室设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为了保证消防车迅速开到天然水源(如江、河、湖、海、水库、沟渠等)和消防水池取水灭火,要求凡有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均应设有消防车道。 (8)消防车道靠近建筑物一侧有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这些障碍物有可能阻碍消防车的通行和扑救工作,因此要求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多

24、层建筑防火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 1 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 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Om的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24.Om的单层公共建筑; 4 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5 厂房; 6 仓库; 7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8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9 可燃材料堆场; 10 城市交通隧道。1)平面选择 (1)选址应在交通便捷处。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建筑位置应有方便的道路通达。要求既宜靠近干道,便于建筑物中大量人流的集散,又便于消防时的交通组织与疏散。 (2)当建筑物的沿街长度超过15

25、0m或建筑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净宽须大于或等于4m,高须大于或等于4m。 (3)沿街建筑应设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超过80m。防火防烟分区分区目的:把火控制在局部范围内,阻止火势蔓延,减少火灾损失。基本思路:限制火势蔓延、减少损失,便于平时使用管理,节省投资。分区措施:水平防火分区和垂直防火分区单层、多层建筑的防火分区及防排烟主要注意事项 (1)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如有困难时,可采用以背火面升温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耐火极限3h以上)、不以背火面升温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加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

26、防火水幕带分隔。 特例 面积过大,超过了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的规定,考虑到使用上的需要,若按规定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时,可采取特殊的防火处理办法,设置作为划分防火分区分隔设施的防火卷帘,平时卷帘收拢,保持宽敞的场所,满足使用要求,发生火灾时,按控制程序下降,将火势控制在一个防火分区的范围之内,用于这种场合的防火卷帘,需要确保防火分隔作用。 防火墙上设门窗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并应能自行关闭。(2)建筑内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1倍。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1倍计算。(3)当上下层设有走马廊、自动扶梯、传送带等升口部位时,应将相连通的各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考虑。 多

27、层建筑的中庭,当房间、走道与中庭相通的开口部位设有可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处设有乙级防火门或卷帘;中庭每层回廊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封闭屋盖设有自动排烟设施时,中庭上下各层的建筑面积可不叠加计算。2)安全出口基本要求:出口数量足够 具体要求:(1) 对于公共建筑及重要建筑物,考虑足够的安全出口作用主要有:一是可以避免将两个疏散出口布置在建筑物相距很近的一侧,从而可以避免火灾时造成拥挤或可能都被烟火封住,失去两个出口的作用,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距离不应小于5m。(2) 应根据使用要求,结合防火安全的需要布置

28、门、走道和楼梯。一般要求建筑物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对于人员密集的大型公共建筑,如影剧院、礼堂、体育馆等,当人员密度很大时,即使有两个出口,往往也是不够的。因此,为了确保安全疏散,要控制每个安全出口的人数。具体做法是:影剧院、礼堂的观众厅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当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出2000人的部分,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体育馆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应在400700人之间,规模较小的采用下限值,规模较大的采用上限值较合适。(3)符合下列条件者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 单多层民用建筑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 单层公共建筑(托

29、儿所、幼儿园除外)如面积不超过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除医院、疗养院、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外,符合下表规定的二、三层公共建筑;3)疏散宽度 相关提示: 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能力,除了和安全出口的数量、分布有关以外,还与疏散宽度、距离以及其他疏散设施等有关系。 具体要求:为了满足必要的疏散能力的要求,对安全出口的宽度以及疏散楼梯、走道等宽度均有要求。 单多层民用建筑疏散宽度要求 (1)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宽度,应根据其通过人数和疏散净宽度指标计算确

30、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100人不小于0.6m的净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l.O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m。在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院、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22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m时可增加一倍,但不得超过50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 每层疏散走道、疏散楼梯、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的每100人净宽度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当每层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中下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中上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

31、其下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当人员密集的厅、室以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其疏散走道、疏散楼梯、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宽度应按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确定; 首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确定,不供楼上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人数计算确定; 录像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应按该场所的建筑面积1人m2计算确定;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按该场所的建筑面积0.5人m2计算确定; 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 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疏散人数的换算

32、系数按下表确定4)疏散距离 强调两个距离: 一是要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或住宅户门的疏散距离,二是从房门或住宅户门到疏散楼梯间或外部出口的距离。 (1) 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应用注意事项 1-、二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30m。 2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m。 3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上表和第一条的规定增加25%。 4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计算:住宅应为最远房间内的任

33、一点到户门的距离, 跃层式住宅内的楼梯的距离可按其楼梯总长度的水平投影尺寸计算。 (2)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上表的规定减少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上表的规定减少2m。 (3)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表3- 18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4)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 当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m处。1)敞开楼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 五层及五层以下有自然采光通风的公共建筑

34、楼梯(病房楼、旅馆、大于二层的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大于二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除外)可以不设封闭楼梯间。此类楼梯由于是敞开式楼梯在防火上是不安全的,它是烟火向其他楼层蔓延的主要通道。疏散用的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间应靠外墙设置,有利于楼梯间的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如果没有通风条件,进入楼梯间的烟气不容易排除,疏散人员无法进入;没有直接采光,紧急疏散时,即使是白天,楼梯使用也不方便。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 (5)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

35、(6)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设施。2)封闭楼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 病房楼、旅馆、大于2层的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大于2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汽车库、修车库中人员的疏散梯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两层的通廊式居住建筑、超过六层或任意层建筑面积大于500m2其他形式的居住建筑均应设封闭楼梯间(当户门及通向疏散走道、楼梯间的门、窗为乙级防火门、窗时可不设封闭楼梯间)。设置封闭楼梯间注意事项 (1)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36、 (2)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高层厂房(仓库)、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设置封闭楼梯间时,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其他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3)室外疏散楼梯 室外疏散楼梯是简易疏散楼梯,位于标准层走廊尽端的外墙,楼梯与出口平台均应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可用悬挑结构,使其不占用客房层的面积,且排烟效果最好,亦为最经济的疏散楼梯。 设置规定: (1)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l.l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 (2)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0; (3)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可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

37、极限不应低于l.OO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4)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 (5)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2)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 应分为一、二两级,其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右表的规定。 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裙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应按照组成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最低者而定,只要其中某一项不符合要求,都应定为下一级。 (1)消防电梯的设置规定 根据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

38、规范的规定:一类公共建筑、塔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高度超过32m的其他二类公共建筑均应设消防电梯。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l500m2时,应设不少于1台消防电梯;15004500m2时,应设2台消防电梯;超过4500m2时,应设3台消防电梯。具体规定是:高度超过24m的一类建筑、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塔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其他类型住宅、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都必须设置消防电梯。(2)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 1)消防电梯间应设置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应符合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O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m2;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l

39、O.O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Om2的要求,如图3 - 96所示。 2)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经过长度小于或等于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3)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OOh的不燃烧体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4)在首层的消防电梯井外壁上应设置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消防电梯轿厢的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且其内部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 5)消防电梯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量不应小于2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低于lOL/s。 消防电梯间前室门口宜设置挡水设施。建筑防火设计要点一、设计依据 1、国家颁

40、布的有关消防技术规范、规定 2、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有关城市消防规划的文件等二、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1、建筑概况:建筑物名称,建筑高度、层数,建筑面积 2、建筑分类: 工业建筑厂房(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仓库(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民用建筑多层、单层(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高层一类(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二类(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3、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主要建筑构件(防火墙、承重结构、填充墙、隔墙、楼板、屋顶承重构件等)的 耐火性能(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三、建筑总平面防火设计 1、建筑周围相邻建(构)筑物的性质及防火间距 2、建筑周围消防车道

41、的设置情况 3、高层建筑裙房的设置四、建筑平面防火设计 1、建筑平面及竖向布置、防火分区设计(是否有跨层空间、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 2、附设于建筑物内的配套设施(锅炉房、变配电室、通风空调机房、消防控制室、灭火 设备室、汽车库等)的防火设计 3、民用建筑中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地下商店的防火设计五、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1、建筑安全出口(1)建筑安全出口的数量(房间、每个防火分区、地下室)及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2)疏散楼梯间设计 疏散楼梯间形式普通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室外楼梯 疏散楼梯间至首层和屋顶的设计(在首层与其他部位隔开并直通室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 的位置、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

42、数量) 地下室楼梯间的设计(在首层与其他部位隔开并直通室外、与地上层楼梯之间的防火分 隔) 2、安全疏散距离(1)房间门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疏散距离(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2)房间内最远一点疏散距离 3、走道、楼梯、疏散门的宽度 4、建筑内人员密集的场所(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的设置位置、面积、最大容纳人数,疏散走道的设置、安全出口的数量,走道和安全出口的宽度,固定座位的排列、排距等设计 5、消防电梯设置情况(前室面积、首层距外部出口的距离、电梯载重量、行驶速度等)六、建筑构造 1、防火墙、防火卷帘、防火门窗 2、疏散楼梯间、楼梯和门 3、管道井 4、玻璃幕墙七、高

43、层建筑避难层、屋顶直升机停机坪及其它特殊防火设计八、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正意见2、地震的含义: 主要由地下某处薄弱岩层突然破裂,在原有累积的弹性应力作用下,断层两侧发生回跳而引起振动 或地球板块互相挤压、冲撞引起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将岩层振动传至地面而引起地面的剧烈颠簸和摇晃。 四 震源、震中和地震波 震源: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辐射出地震波的部位。(震源不是一个点,而是有一定的深度和范围)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震中周围的地区称为震中区,震中区一般与极震区一致。 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 等震线: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点连成的曲线。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按震源的深浅不同,地震又可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Km以内。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85%来自浅源地震。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Km范围内。(12%)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Km。(3%)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秒,在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0度,北纬39.4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震中区烈度11度。地震波及天津市和北京市。这次地震发生在工矿企业集中、人口稠密的城市,极震区内工矿设施大部分毁坏,主要表现为厂房屋顶塌落,围护墙多数倒塌,高层建筑和一般民房几乎全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