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029541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2.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2 随堂检测1.右图是一幅民国时期时尚女性的图画,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在风俗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B大部分国人已采用西方生活方式C中西文化习俗共存共容D国人固守自己的传统社会习俗解析:选C。从图片的穿着看,是改良后的旗袍,反映了中西结合的特点。2有人题打油诗反映清末民初社会上的婚礼仪式:“某市结婚不论谱,大个喇叭小个鼓。半新半旧分不清,好像北京耍老鼠。”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婚礼仪式文明新潮C传

2、统文明受到冲击 D社会习俗全盘西化解析:选C。本题考查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婚俗与共和观念无关,故A项错误;“半新半旧分不清”说明并未做到婚礼仪式文明新潮,故B项错误;“半新半旧分不清”体现新旧并存,即旧的传统婚俗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全盘西化不符合“半新半旧分不清”,故D项错误。3唐朝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对民生的关注,中国近现代人们居住条件的哪一次变化可以体现这一愿望()A近代西方移民在中国通商口岸修建西式建筑B买办资本家大规模修建花园式洋房C北京近代居住大院的出现D1995年中国政府实施“安居工程”解析:选D。关注民生,改善人民的住

3、房条件,这是新中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实施“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较低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这一举措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高的赞誉。4社会的变迁往往反映在词语的变迁上,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汉语词汇的变化基本还是围绕着不断出现的外来事物发展的,如“火机”改称“蒸汽机”,“自行屋”改称“电梯”,“养疯院”改称“精神病院”等等。这种变化所反映出的民众对外来事物认知的特点是()A从隔阂到接纳的心理过程B从恐惧到平和的心理过程C从追求生动的权宜叫法变成追求规范的平等称呼D认识越来越正确、精确化解析:选D。从材料列举的对外来事物称呼的变化可以看出,民众对

4、外来事物的认知,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日益准确的过程。5阅读下列图片材料:材料一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请简要说明。(2)以上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提取有效信息、概括说明问题的能力。两则材料主要涉及礼仪和服饰现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这一点,就容易作答了。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的官员从跪拜礼到作揖礼的转变。材料二反映了近代服饰的变化。(2)本质问题: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说明:外来文明冲击着近代的生活方式。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

5、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A西装 B长袍马褂C旗袍D中山装解析:选C。A项是西方服饰,B项是中国传统服饰,C、D两项都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但融合满汉风格的只有旗袍,故答案为C项。2炳烛里谈载:“道光年间,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衣有洋绉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这一现象表明()A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渗入中国 B外国各种商品充斥中国的市场C近代中国的社会风俗已经欧化 D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解析:选A。从材料中“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可知体现的是西方文明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外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情况,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

6、社会习俗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只是在沿海的大城市,且变化不大,“已经欧化”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标志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故D项错误。3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互相效仿,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间接说明了()A服饰穿着具有强烈的政治气息B中国革命力量主要分布在海外C政治运动推动社会生活的变化 D中国革命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革命党人多从海外归来,其服饰受到人们的效仿,与服饰的政治色彩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并非革命力量主要分布在海外,故B项错误;

7、材料提及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草冠革履,呢服羽衣”成为人们效仿的对象,可以看到政治运动对社会生活的推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西方思想,故D项错误。4中国妇女缠足的陋习由来已久。由于满族妇女不缠足,清政府曾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屡禁不止。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传教会组织了各种“天足会”,极力宣讲缠足的弊端,部分人“穿上了简洁的鞋子”。这反映出()A清政府强制推行满族习俗 B外国教会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C移风易俗任重道远 D西方文明具有优越性解析:选C。依据材料可知,清政府虽然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却是屡禁不止,故A项表述错误;外国传教会的行为体现不出“文化侵略”,故B项错误;虽然清政府“多次废除缠足”并

8、且外国传教会也“极力宣讲”,但缠足依然普遍存在,说明“移风易俗任重道远”,故C项符合题意;清政府与外国传教会都反对缠足,故材料体现不出“西方文明具有优越性”,故D错误。5自19世纪60年代开埠以来,汉口城内的建筑呈现出西方低层联排式和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并存局面,这体现了()A西方建筑风格逐渐取代中国传统建筑风格B汉口的对外开放程度位居全国前列C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新与旧、中与西文化之间的复杂交织解析:选D。由材料中的“西方低层联排式和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并存局面”可得出答案。A项说法错误;B项不能由材料得出;C项的标志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6近代上海曾流行一首歌谣:“乡下小姑娘,要

9、学上海样,学死学煞学不像,等到学来七分像,上海已经换花样。”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近代上海引领全国时尚B近代社会生活城乡存在明显差异C近代上海时尚变化快D近代中国农村姑娘都崇尚洋气的社会生活解析:选D。材料中的歌谣明显反映了A、B、C三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7下面两幅图分别展示了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外来文化的影响 B服装业的迅猛发展C人们的思想解放 D人们穿着品味的变化解析:选C。图片反映的现象是人们的穿着打扮由传统、保守到开放、多样。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8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

10、动了“安居工程”,目的是()A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B解决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问题C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D开发商品房市场,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解析:选B。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目的是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较低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二、非选择题9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等中餐西餐马车、轿子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新式婚礼材料二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

11、装扇玻璃窗代替菱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写出导致发生变化的外部因素。(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分析能力。第(1)问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分析。第(2)问“特点”据材料“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等概括;“外部因素”据“欧化”“洋化”“外国式”“西式”等信息分析。第(

12、3)问主要从对中国人的生活、思想观念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答案:(1)服饰、建筑、饮食、交通、婚姻习俗。(2)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留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外部因素:受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3)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和近代化进程等。一、学思之窗(教材P66)你认为,导致当今中国产品丰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粮食产量提高,工农业产品丰富,当今人们再也没有花钱而买不到东西的烦恼了。二、本课测评(教材P67)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提示:(1)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重要变化,

13、应从穿、吃、“安居工程”、风俗习惯等方面加以列举。(2)主要因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众多的中国通商口岸建立工厂,开设商店、银行,还舶来各种洋货。租界里的西方人,在那里建起西式洋楼,开西式餐馆,乘西式轿车,把西方生活方式移植过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的困难,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学习延伸(教材P67)对自己家庭在改革开放前后的物质生活变化情况(包括收入、住房、衣食、家用器具等)进行调查和比较,再用表格形式展示出来。提示:应侧重于自己家庭在改革开放前后物质生活的变化,体现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穿着饮食住房出行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