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问题对策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问题对策探讨.doc(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环境保护问题对策探讨 1、引言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是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然而环境问题却一再为我们所忽视。自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一眨眼35年过去了,我国的环保问题却并不尽人意,很多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其中资源环境破坏和社会各种制度不完善成为环保建设过程中的最大两个障碍。 2、资源环境的破坏 资源环境问题已日渐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首先,资源储存量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资源开采利用又与我们生存的环境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随着中
2、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资源与环境已日渐成为制约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1。 2.1资源消耗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在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人类极大地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和需要,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地幅辽阔,各种自然资源在总数上跻身于世界前几名。可是,由于受到传统发展观点的影响,我们认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量的“三高”原则是实现经济技术腾飞的法宝。因而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一直没有得到改变,掠夺式开发使资源储备量锐减,使资源开发利用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状态。资
3、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成为一个自然资源紧缺、供需矛盾日趋紧张的国家。 2.2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与治理是中国环境保护最重要的领域。中国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海洋,淡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噪音,辐射污染等七类,污染面从城市蔓延到农村,从发达地区扩大到欠发达地区;形成点源、面源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排放叠加,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环保冲突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工业发展所产生的污染,呈现出逐年加剧的趋势。如果不选择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继续保持对环 境污染和资源粗放型开发保持不予重视的态度,我们为资源环境问题买的单会大大抵消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效益。环境污染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呈逐年上涨的趋势
4、。 3、环境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 3.1法律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的有关能源、环境的各项法规制度名目繁多,研究结果政策建议更是林林总总,但是仍然不能扭转我国目前环境恶化、能源使用效率低下的现状,主要问题是法律法规不健全。 首先表现在法律不够与时俱进。环境法自颁布以来至今已18年多了。这么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要求,这也给一些污染户们钻了空子却无法予以惩治。 同时法律中一些条款只是制定了基本原则,却不具备实施条件。一些主要的环境法律尚有空白,立法的缺失,使人身健康以及所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2。 3.2监管制度不完善 在许多地方,往往因地方经济保护
5、的干扰,一些排污大户同时是利税大户,轻易便能轻易避开法律追究。比起加速实现工业化,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显得不够重视,因此环境保护的法制、体制、机制都存在一定的滞后,环保投入明显不足,特别是当经济发展和环保发生冲突,往往是后者服从前者。或是由于一些政府官员的地方保护主义和个人利益,使得国家环境政策难于得到有效地执行。许多地方官员为了提高当地gdp而对其污染企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3.3缺乏技术支撑 开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的能力不强,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还不能适应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需要。而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部门是专业性要求很强的部门3。可是我国地方环保部门特别是基层环保部门的
6、人员结构却不能适应这种要求,所以,即使有了法律作为武器,环境问题依然频频发生,基层环保部门素质不高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3.4公众环保意识薄弱 2021年1月15日,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正式对外公布。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57.05分,环保行为得分为55.17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60.2分4。公众环保意识薄弱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人民大众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即在中国政府才是环境保护的主导因素。因此,逐渐形成了一种依赖感,认为环境保护仅仅是国家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 4、现阶段应采取的环境保护对策 4.1完善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然引起传统的环境保护
7、观念的转变。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在污染治理方面应当反对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法律的制定要确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在环境资源法律保护方面,应树立整体环境资源观,用整体观点去看待自然资源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和司法的力度方面,要健全环境执法责任制,理顺各个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各部门的执法责任和权限。对于法律有明确规定而执法不力的,应该由有关机关予以监督。尽可能地防止行政权力缺位、越位现象的发生。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2优化能源结构以提高能效 提高能效和开发利用清洁、可持续能源的根本在于科技进步,既要继续扩大技术引进的力度,又要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在环保事业蓬勃
8、发展的今天,我国环保科技的发展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对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投入,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因此政府可以鼓励开发和应用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如洁净煤、煤层气利用,绿色照明、再制造等。 第二篇:我国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我国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摘要】 环保已经成为今天我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国的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与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 环境保护对策 一、环境问题的概述 环境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概括为两
9、大类。一类是第一环境问题,就是由于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如洪涝、干旱、台风、海啸、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另一类是人类生活生产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如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乱砍乱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等。 而目前,威胁人生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环境主要有。淡水资源短缺,能源短缺,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垃圾泛滥成灾、有毒化学物品污染、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等。这些环境问题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时候造成的,而现在保护环境是需要全人类的公共努力。 二、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10、(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参与度低 造成我国环境问题严重的根本原因是与经济发展的冲突问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工作认识上上不去,只片面追求经济的高增长率,觉得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一场你死我忘得战争,没有妥协,使得环境保护陷入了一种艰难的处境,导致在发展经济的压力下,忽视了对资源开发等环境保护的监督很不力的局面。 (二)缺乏完善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国家现行的资源法主要针对的是自然环境中存在的某一特定要素,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主要呀是针对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的防治,缺乏综合的环境保护管理的制度与条例,缺少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一些生态破坏时间因而钻了法律的孔子,没有得到及时和应
11、有的法律制裁。 (三)环境保护的人力和资金投入不足 多年来我们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投资低于基本保障水平,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同时污染16 治理的难度在不断加大。使用较少的投资和简单技术就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污染问题的治理难度和相对资金的需求程度都有了明显的变化。而缺乏有效的、健全的人力及资金的投入机制,造成投入不足,使得环保的政策难以落到实处,应协调好社会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搞好环境监测,加强对于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研究当前环境保护中的热难点,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为我国环境保护问题制定出合适的政策措施。 (四)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我国从根本上讲仍处于能耗高、污染重,且效益低的经济
12、增长方式,从而与之相对应的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也仍处于一种很不理性的状态,以致重开发、轻保护的惯性思想仍然存在,以环境换取金钱利益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很严重。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3%,工业用水的利用重复率为55%,矿产资源回收率仅为30%,比国外各项指标的平均水平分别低了10.25.20个百分点。 (五)管理能力相对较差 从生态环境保护机构的职能的实施方面,没有独立的主管机构或专人进行负责,由于环境保护涉及面广,专业性又强,而且目前还有新问题不断在出现,以致不能较好的行使其职能.尤其表现为对环境保护概念的模糊,没有浓烈的环保意识,对自己环保具体职责不清楚,造成了环境保护的被动的尴尬局面。 三、
13、正对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一)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 目前,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较薄弱,1995年“全民环境意识调查”数据测算,我国城乡环境意识总体平均得分44.3分;2021年世界环境日前后,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联合进行的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得出结论是,环境意识水平偏低。因此,针对我国公民环保参与意识不强的状况,要想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并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首先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使广大在校的中小学生、大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其次要通过各种渠道(例如网络、广播、电台)去宣传和教育环境保护的意义,增强广大民众参与环保事务的热情,使每个公民都充分意识到环境保
14、护人人有责,使每个公民都意识到环境保护是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并主动地参与到环保事业中去。 (二)依据国情建立与完善环保法律法规 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20世纪60年代,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战略。 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经济政策。我国现有的环境法规多采取末端控制、指令性控制。要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立法的方式,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定并完善鼓励支持
15、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税收政策,使法律法规能真正起到污染预防和绿色导向作用。 (三)改革环境保护融资机制,增加投入 做好新形势下环保工作,必须进一步增加环保投入,必须把环保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保证环保投入增加幅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一要制定和规范环保投入的财政支出机制,保证环保投入增长幅 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二要制定和规范污染制约机制和治污筹资机制,加大运用市场机制推进污染治理的力度,以严格执法引导企业投入,以政府投入拉动社会投入,以经济政策调动市场资源,努力形成一种污染制约机制和治污筹资机制;三要规范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形成谁污染谁就会在经济上受损失的机制,促使排污单位
16、积极增加投入,主动治理污染;四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生态补偿上体现和关注民生,确保水源保护区农民有权利享受保护和建设生态服务补偿、限制发展机会和发展权补偿。 (四)开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率 要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开发关键链接技术,对现在不能回收利用的大宗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提高生态技术的经济合理性。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开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试点。要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选择一批工业园区,在园区内建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在社会层面上
17、,通过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建立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机制,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五)全面提升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建立现代科学的环境管理模式 强化环境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在地方机构改革和调整中,规范化建设各级环境保护机构和环境监测、监理、科研、信息、辐射监督管理队伍,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环境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建立、健全环境监控网络体系。建立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联通的环境管理系统,各级环境监理、监测部门的技术装备配置达到国家、省规定的规范化标准。完善全市环境应急响应系统建设,各县市区要成立由环保部门、相关企业、相关单位组成的应急队伍,对突发性污染事故实施统一指挥协调,并
18、具备对污染隐患进行监控和预警的应急响应能力。 完善环境信息网络系统。形成以市环境信息中心为主、县市区环境信息站为辅的环境信息网络结构,联通各级政府部门、重点污染企业以及其它相关社会信息源。 四、结语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环境保护就是在维护我们家园的生态环境,家园的生态关系到你我他每个人。法制约束也好,大力宣传也好,都不如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更有效果。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把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实处,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万本太等.走向实践的生态补偿案例分析与探索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2021.10. 2孔杰.关于环境保护形势以及对策的若干思考a.
19、大众科技,2021.3 第三篇:广西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摘要:近些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经济不断发展,人口自然增长,随之而来的资源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加大,但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良好,生态环境质量、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辐射环境处于正常水平。这与我们政府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我们依然面临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面向未来我们依然有许多需要解决与预防的环境问题,只有努力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让我区居民,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关键词:现存问题保护措施生态广西广西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近些年年来对于
20、环境的治理卓有成效,对环境保护的投资也十分到位,近年来主要的投资有:农村沼气建设投资53201万元,防护林工程投资12425万元,退耕还林工程配套荒山荒地造林投资6700万元,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投资10276万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投资1649万元,林木种苗工程738万元,森林病虫害防治工程投资1725万元。从这些数字我们不难看出,我区对环境治理的用心,也使得近“山川秀美,生态广西”渐渐变为现实。但是美中不足,近几年我区还是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一、我区近年发生与现存的环境问题 我区近些年发生的重大环境事故,影响最恶劣的就是龙江河的镉污染事件,事件的起因是广西河池市两家工
21、厂非法排污,将含有镉的生产废液直接倒入龙江河流域,当人们发现有鱼群死亡时为时已晚,区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依然很难挽回局面,下游城市的居民受到了相当严重的危害。此次污染造成了有不同规格133万尾鱼苗、4万公斤成鱼死亡,这对渔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也体现了这次污染的严重性,在事件发生时政府相关部门虽然积极采取措施,但对事件的态度受到了多方质疑。 时至今日,这次污染事件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我区依然存在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梧州、贺州等市经常受到洪水的侵袭,桂林等市又面临着地陷,山体滑坡等问题。除了自然灾害我们还面临五大问题。一是个别地方政府领导仍存在重发展轻环保的意识,对环保重视不够;二是能源资源消耗过
22、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结构性污染问题比较突出,部分河段受到明显污染,酸雨频率居高不下;三是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天然林面积减少,出现水土流失、石漠化,地质灾害问题突出;四是对环保投入不足,污染防治能力薄弱,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五是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群众对环境问题的投诉大幅度增加。 除了以上问题,我区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我区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整治违法排污企业。2021年以来,联合有关部门连续7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全区共挂牌督办的环境问题1355个,90%以上的问题得到解决,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环境
23、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群众环境权益得到维护,维护了社会稳定。重点区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绩。自治区环保部门非常重视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采取各项综合措施,积极推进,城市环境质量改善明显,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虽然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形势仍然严峻。我区化学需氧量减排还有近半的任务需要完成,时间短、压力大。当前,部分地方的减排重点工程、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缓慢,有些减排 项目尚未按要求开工建设,污染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等等。 二、我区如何保护或防治环境问题 举例来说,经历了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后,我区应该对区内河流流域沿岸企业、工厂加大监管力
24、度,定时定期对这些企业、工厂进行指导排污工作,也要检查这些企业是否按照相关部门的指示进行排污工作,从源头上杜绝污染。在未来新建工厂时,政府应该指导性的将厂址安排在远离水源、农田的地方,即使厂址必须靠近水源,也应尽量靠近下游,避免对下游居民造成威胁 现阶段我区已对环境保护做出了许多措施,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其重点是:加强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左江、右江、邕江、郁江等“四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继续推进钦江、南流江等流域的环境综合治理,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和保护,搞好跨界河流达标管理和近海海域污染防治。其次要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格建设项
25、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从严控制“两高一资”行业(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行业)增长,新上项目必须配套环保设施,达到环保要求。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挂牌督办和环保后督察,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的环境合法权益。 森林保护方面广西做的卓有成效,森林覆盖面积维持稳定,有一定增长,水土流失现象得到一定遏制,五大措施的出台促成了这种好局面:一是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完成总体规划或修编的自然保护区4处,申报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启动了全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二是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指导北仑河口和山口红树林保护区2个国际重要湿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
26、施茅尾海红树林和澄碧河2个国家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建设,筹建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三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控。组织开展林业检疫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抓好松材线虫病、桉树枝瘿姬小蜂、松毛虫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有效防控了持续严重干旱导致的马尾松毛虫疫情。四是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开展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春季行动”,共受理各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案件4523起,查破4133起,综合查处率达91.38%。五是首次开展全区森林生态效益评估。经评估,全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价值达8388.93亿元,目前居全国第四位。 区内各大城市也对环境保护非常用心,首府南宁有绿城之城之前就获
27、得了国家级文明城市的称号,柳州被温总理评为山清水秀地干净,桂林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这两大城市也在为创城而不断努力,相信城市环境将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相信通过以上努力我们的生活环境会越来越好。 三、生态广西 “山川秀美,生态广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这几年来一直推广号召的广西发展模式,这个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对环境的重视,在拥有良好的环境基础上发展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而建设生态广西则是这一要求在广西的具体实践。建设生态广西的应有之义,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对生态环境的过分影响,必然导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紧张
28、,带来环境的污染、生态的退化,并引发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因此,推进生态广西建设必须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 生态广西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提倡经济和环境达到双赢的效果,实现社会经济活动对环 境承载力的最小化,并将其负荷和影响控制在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承载力之内,形成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环境友好与生态广西建设在过程、措施及目的等方面的共同点,在于基本价值观与解决问题的原则是完全一致的。两者在价值理念上都遵从于自然规律,都主张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推进生态广西建设需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1.确立生态广西建设的战略目
29、标。把环境因素纳入到国民经济与宏观决策之中,对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进行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变过度开发为适度开发,变无序开发为有序开发,变短期开发为持久开发。 2.明确和奠定生态广西建设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奠定生态广西建设的文化基础,必须明确环境文化是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形态;必须明确环境文化是整个人类的新文化运动,是人类世界观和思想观念关于对自然界认识领域的深刻变革,是对传统工业文明、农耕文明的反思和超越,也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神圣性和不可抗拒性的尊重与回归。 3.建立和完善生态广西建设的制度支撑。建立和完善生态广
30、西建设的制度支撑,首先在于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系。民主法制的基本内涵是公平,而环境公平则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社会基础。实现环境公平,必须建立一整套生态补偿的法律机制。其次,要利用价格、投资、财税和技术标准、立法等手段,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以法规、制度和技术规范等,推进企业节能降耗和技术改造,推进和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产品。面对我区大力发展生态广西的大好趋势,我们应当积极解决一些明显较大的环境问题,从一些环境事故中汲取教训,不断反思解决好问题,就能使广西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下不断发展,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以环境友好为目标推进生态广西建设生态广西网 (
31、2)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 (3)广西龙江河污染专题网易专题 (4)广西尚存在五大环境问题节能减排让江河休养生息腾讯网 (5)广西五措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成效明显国家生态网 第四篇:我国环境保护问题和对策“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授课学期学年至学年 第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交稿日期 成绩 阅读教师签名 日期 广西师范大学学工部(处)制 16 我国环境保护问题和对策 摘要。经济的腾飞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越发严峻,环境保护成为经济发展程当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不仅仅关乎到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影响着未来人类居住问题和健康问题,这是国家发展计划当中
32、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除了个体关注环保问题外,政府干预更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块重点。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环境问题将在可控制下得以解决。 关键词:环境恶化政府决策未来展望 一、环境恶化 (一)十大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 2021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1,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21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
33、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 一。然而,人们在科学进步的同时,依然在浪费水资源。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
34、%。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5、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
35、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 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6、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 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
36、重,屡禁不止。 7、wto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8、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2021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
37、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 9、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二、政府决策 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
38、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妥善处理速度、结构和物价三者关系,有效应对突出矛盾和问题,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召开了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及政策措施。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更加强化,指导思想更加明晰,重点任务更加突出,保障
39、措施更加有力。 (一)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对44个、总投资近2500亿元涉 及“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作出退回报告书、不予批复或暂缓审批处理。推进行业污染防治水平升级及产业结构调整,严格稀土等重点行业环保核查,稀土行业新增环保投入20多亿元。严格企业上市环保核查和后督察,申请上市环保核查企业核查时段内累计新增环保投入99.7亿元,完成916个污染治理项目。 (二)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
40、作方案,召开了国家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环境保护部深入研究“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实现途径、保障措施、政策体制等重大问题,扎实做好减排政策制度顶层设计。受国务院委托,环境保护部与各省级政府、_生产建设兵团和8家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分别签订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并将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和重点排污单位。印发“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在全国环保系统进行大规模宣贯培训,启动污染减排绩效管理试点,加强减排“三大体系”建设,为持续推进“十二五”污染减排固本强基。2021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二
41、氧化硫排放量持续下降。 (三)缓解重金属污染等严重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国务院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中央财政下达25亿元支持26个省份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部署全国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专项检查,建立并实施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统计报表制度,建立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和督察考核机制。全国持危险品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利用处置废物超过900万吨,回收处理废旧家电达5300万台。采取最严厉的措施整治铅蓄电池企业,有效遏制了铅蓄电池企业引发血铅事件的高发态势。 (四)不断深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 出台全国
42、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202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21划(2021-2021年)。严格考核重点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规划项目完成率为87%,比“十五”提高了22.8个百分点。全国地表水水质继续好转。开展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珠三角区域积极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确保大运会期间环境质量优良。 (五)切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 截至2021年,共安排80亿元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受益人口3729.06万人。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累计减少不合理施肥580万吨。“2021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正式更名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
43、李克强副总理任主席。启动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21-2021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认真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生态建设示范区管理。全国已有15个省份、1000多个地区开展生态省、市、县创建工作。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二期正式启动,2021年全国共完成造林面积613.8万公顷,同比增长3.9%,新增湿地保护面积33万公顷。 (六)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可控。 在役核设施安全运行,在建核设施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国核设施和核技术利用项目数量不断增加,辐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环境保护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密切跟踪研判事故进展,积极开展全国范围的辐射环境监测,采取有 效措施加
44、以应对。 (七)推进政策法制、科技监测和宣传教育等工作。 国务院颁布实施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和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配合推进环境保护法修订工作。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基本实现“控源减排”阶段目标,首次开展全国范围的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综合调查,环境基准和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组建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研究中心和环境污染损害鉴定技术中心,推动试点地方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圆满完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首次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试点和生物多样性试点监测,举办第一次全国环境应急监测大演练。围绕“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的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精心组
45、织宣传周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十一五”环保成就展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李克强副总理参观展览并对“十一五”环保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制作了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宣传片,在天安门广场大屏幕滚动播出。 (八)加强环保体制机制和能力建设。 监测执法、环境监察能力建设,核安全监管机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监测执法业务用房项目下达预算内基建投资近11亿元,安排环境监察能力建设资金4.14亿元,对930多个中西部县(区)级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予以支持。 三、展望未来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依靠,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繁衍生息都是在这个地球上进行的,人类的辉煌发展始终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而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才是
46、人类的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国家的干预,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环境问题将变得不再严峻。 参考文献:2021中国环境公报 中国环境保护法 第五篇:环境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分析环境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环境保护问题对策环保队伍建设投融资体系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产业结构、公众参与、环境管理、队伍建设、环境规划、环境投资等方面对当前环境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发展在给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享受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近几年来,通过环境保护与治理,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局部地区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但环境保护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环境保护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过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既矛盾又协调统一,是相互发展的整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环保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将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中面临的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提供的经济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gdp中三次产业构成是14.8%、52.9%、32.3%,低收入国家的三次产业构成平均为24.8%、25.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