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试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邢台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第卷 阅读题(76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楚辞的形成,
2、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现存的歌辞,较早的有孟子中记录的孺子歌,据说是孔子游楚时听当地小孩所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种歌谣到秦汉时还十分流行。如刘邦有大风歌,项羽有垓下歌。它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同时,这种“不歌而诵”
3、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说汉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因为本来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楚地盛行的巫教使楚辞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生活于这一文化氛围中的屈原,在表述自身情感时,也大量运
4、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的感受。除了楚文化本身的因素,其他一些因素对楚辞的形式也起了一定作用。屈原九章中的橘颂全用四言句,又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以视为诗经体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在战国时代,纵横家奔走游说,十分活跃。“余波流衍,渐及文苑,繁辞华句,固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的这一节论述,正确地指出了战国纵横家华丽铺张的文辞对楚辞形成的影响。当然,“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文心雕龙辨骚)。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具体说来,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 (摘编自骆玉明、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史) 1下列关于“楚辞”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5、) (3分)A“楚辞”这一名称至迟在汉代前期已经出现。它本是泛指楚地的歌辞,如孔子游楚时听到的当地小孩所唱的孺子歌。 B“楚辞”是一种诗体,而楚辞是屈原、宋玉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集,由西汉末年的刘向辑录。 C“楚辞”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后来专指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不使用四言句。 D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而汉代人普遍把楚辞称为“赋”。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楚辞的作品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如“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6、”B楚辞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它需要用特别的声调来诵读。这一声调类似古希腊史诗的“吟唱”方式。C楚辞虽然脱胎于楚地歌谣,但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它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 D楚地盛行的巫教使楚辞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屈原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文化氛围中,所以他创作的作品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A为了与汉赋区别,我们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而汉人因为楚辞“不歌而诵”,称它为赋,这也并不为过。B刘邦的大风歌,项羽的垓下歌,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
7、但不应属于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楚辞”。 C从楚辞中可以看出诗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也可以看到战国时代纵横家华丽铺张的文辞使楚辞与诗经朴质的体式有所不同。 D楚辞的形成有多种因素,除受巫教等楚文化外,同时还受到不同文学体式以及形成时代的影响,但不会受个别诗人创作影响。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
8、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9、,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于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
10、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推择:推举选拔B若虽长大,好带刀剑 长大:身材高大 C众辱之,曰 众:众人D何闻信亡,不及以闻 闻:使知道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常从人寄食炊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B人多厌之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C虽为将,信必不留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D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
11、搏之6下列各项中,句式与“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B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C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D上不我用,即亡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析不正确的是( )(3分) A“布衣”本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B“郎中”本是官名,帝王侍从官的通称。职责为护卫、陪从,以备帝王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比如荆轲刺秦王中“诸郎中执兵”的“郎中”即指“宫廷顾问”。C我国古代授予官职叫“拜”,调动官职叫“迁”,降职贬官叫“谪”或“左迁”,
12、罢免官职叫“黜”,年老请求辞职叫“乞骸骨”。 D“斋戒”包含了斋和戒两个方面。“斋”主要是“整齐”,如沐浴、不饮酒,不吃荤;戒主要是指戒游乐。在中国,斋戒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叙述了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他能够知人善任,采纳滕公和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为自己打天下。B本文主要是描写韩信的才能。不过,这里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即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表现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象。C韩信初为布衣,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积极投军献策,最后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
13、军事家。D韩信起初在项羽军中做郎中,曾几次向项羽出谋献策,可是都没有被采纳,这就决定了项羽必然失败的悲惨命运。9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5分)译文: 。(2)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5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11分)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此处是引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孔子想从政,在渡口向隐者(即长沮和桀溺)问渡口的所在,隐者不说,嘲笑孔子栖栖
14、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10本诗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答: 。11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任选一联赏析。 (6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卫风氓中表现男女主人公少年时在一起愉快地生活情景的诗句是“ , ”。(2)“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在屈原的作品十分突出,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品行的句子是: , 。(3)“鸡犬之声”是农村生活环境的典型特征,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体现这一特征的诗句是: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4)题。(25分) 重 返 北 京 陈孝全白云悠悠,人世悠悠。 朱自清离开北京整整五年,想不到如今又回来了。举目无亲,只好先住在朝阳门边一位朋友的家里。他在北大读了四年书,虽也玩过几回西山,但多在城圈子里呆着,始终没到过清华,对它很是陌生。 清华设在北京西北部的清华园,环境幽静,风景优美,原是端王载漪的王府。清华大学前身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于1911年正式开办,它的任务就是培养留美学生。1925年清华进行改革,增设大学部,朱自清就是因此而被聘的。 那时清华大学的教务长是张仲述,朱自清不认识他,于是和那位朋友商量写一封信去,约定第三天上午前往拜访。那天几经周折,看表已经11点了,才到
16、达清华大学。坐在客厅等一忽儿,出来一个高个子长脸的,样子很能干的人,这就是他所要会见的教务长张仲述,谈到12点过,宾主才客气地分手了。过了两天,朱自清带着简便的行李,从朝阳门朋友家搬出,住进了清华园古月堂。清华园很美,绵密的绿树丛中,蜿蜒着清清的溪流,郁葱的伞松,青青的草地,宽敞的教室,巍峨的礼堂,小小的荷池晃荡着岸边小树的倒影,池莲迎风起舞,散发出阵阵幽香。这样的风味和南方自不相同,别有一番气韵。但朱自清孤身一人,刚来乍到,没有什么朋友,心里十分寂寞。在江南时,他晚上睡眠极好,照例是一觉到天明,北来之后,却睡不安稳,夜夜有梦,而且从来没有一个是清清楚楚的,醒来不知所云,恍然若失。 “最难堪的
17、是每早将醒未醒之际,残梦依人,腻腻的不去;忽然双眼一睁,如坠深谷,万象寂然只有一角日光在墙上痴痴地等着!我此时决不起来,必凝神细想,欲追回梦中滋味于万一;但照例是想不出,只惘惘然茫茫然似乎怀念着些什么而已。”纷乱的梦境反映的是不宁的心绪。其实,朱自清到北京之后,一直强烈地怀念着南方那段生活。 一天,他实在闷得慌,乃决意进城去,在海淀下了汽车,找了一个小饭馆,拣了临街的一张小桌子,坐在长凳上,要了一碟苜蓿肉,两张家常饼,二两白玫瑰,自斟自酌,不由又想起在江南的生活,情动于衷,从袋里摸出纸笔,在桌上写了一首我的南方: 我的南方, 那儿是山乡水乡! 那儿是醉乡梦乡! 五年来的跋徨, 羽毛般的飞扬!
18、呵!他怎能忘了南方的山山水水,乡土人情?那里有他的亲朋故友,有他年老的父母和弱妻稚子。在那里,他有过快乐,也有过痛苦,南方毕竟是他耕耘过的土地,汗水洒过的地方啊! 十月的一天,他接到南方来的一封信,是父亲寄的,其中写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看到这里,朱自清不禁悲从中来,泪如泉涌,想到父亲待自己的种种好处,特别是八年前料理祖母丧事完毕,父子同车北上,在浦口车站分别的情景,犹如电影镜头一样历历在目。他似乎还看到父亲为给自己买桔子,蹒跚地走过铁道,两手上攀,两脚上缩,肥胖的身子显出努力样子的背影。想起当时的一切,他十分后悔自己那时年轻无知,不能体察父亲
19、爱子之情,心中还老嫌老人说话不漂亮,暗地里笑他的迂。又想到,父亲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东奔西走,可家中光景竟一日不如一日,以致老境如此颓唐。又想到,他近来情郁于衷,常常动怒,但始终惦念着自己和自己的儿子。哀伤和想念之情如滔滔潮水,铺天盖地而来,在晶莹的泪光中,他仿佛又看见父亲肥胖的,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是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他含着泪水,伏案疾书,以朴实的笔调细致地叙写那次和父亲别离的情景,透过父亲的一言一动,揭示了他对儿子的无限怜惜、体贴、依依难舍的深情。心灵在纸上疾走,他对父亲的刻骨思念之情,如涓涓流水,倾泻于字里行间,溶注于父亲的背影之中。写到
20、最后,他深情地呼告道:“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平淡一语,蕴蓄着他对年迈父亲的刻骨相思。 二十二年后,当文艺知识编者问他写作这篇背影的情况时,他答道:“我写这篇文章只写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这种从表面上看起来简单朴素,而实际上却能发出极大的感动力的文章,最可以作为朱先生的代表作品,因为这样的作品,正好代表了作者之为人。由于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心中“朱自清”这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 这是由文品论及人品了。 (有改动)(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清华大学增设大学部,聘请朱自清北上任教,在与教务长张仲述相见的两天后,朱自清即
21、入住清华园担任教师。B.朱自清重返北京后,孤独寂寞,工作辛苦,加上身体虚弱,常常夜不能寐,他强烈地怀念南方那段美好生活。C.朱自清不能忘记南方的生活,难忘南方的山山水水和乡土人情,故而情动于衷,写下了我的南方这首小诗。D.朱自清回答有关写作背影的情况以及作者对这一回答的分析,表明作者已由朱先生的人品论及他的文品了。E.本文叙写朱自清重返北京后的一段经历,同时分析了他的作品,指出当时动荡的时局对他这一时期创作的影响。(2)试从句式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部分的文字。(6分)(3)朱自清朴素真挚的思想情感表现在哪里?试结合文本有关内容加以分析概括。(6分)(4)为什么说“在中学生心中朱自清这三个字
22、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试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探究。(8分)第卷 表达题(74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14、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 感知力,他们可以在安然怡悦中 鸟翼几乎无声的扑动,还有花瓣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 ”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A精细 凝神谛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精细 用心倾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C精确 凝神谛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D精确 用心倾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生活在文化日益繁荣的深圳的诗人,从事白领、打工者、保安等各种职业,他们的诗歌常在
23、公开发行的期刊和微信公众平台推出。B广东省加大办案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以“零容忍”态度,一批涉嫌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被查处,遏制了腐败蔓延势头。C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当这个简单的问题都要作为一个话题来讨论的时候,表明了我们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文明急需提高。D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集体忧虑,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公众对浪费时间的深深自责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无尽怅惘。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差异。 , 。 , , 。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
24、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角。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A B C D17仿照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格式把故都的秋景连缀成文,并表达出郁达夫的感情。(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表露出作者的心境,并且符合对偶要求。) (5分)答: 。五、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我们不经意间会丢失某种小物品,一把钥匙,一支水笔,一枚硬币,等等。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丢失的何止这些呢?请以“丢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25、、确定标题,不要脱离话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邢台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1C 楚辞有时使用四言体。文章第五段“屈原九章中的橘颂全用四言句”2A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是孔子游楚时听当地小孩所唱的楚地歌谣,不属于“楚辞”。3D.“不会受个别诗人创作影响”错,原文最后一句“具体说来,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4C (应为“当众”)5C (C项均为“即使”。A项前者为“跟随”,后者为“带领”,使动用法;B项前者为“厌恶”,后者为“满足”;D项前者为“才”,后者为“仅”“只”。)6C (C项与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A为省略句,B为被动句
26、,D为宾语前置句。)7B 荆轲刺秦王中“诸郎中执兵”的“郎中”应为“宫廷的侍卫”。8D(因果推断不当。)9(1)后来,韩信触犯法令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已经被斩杀了,按次序轮到韩信。(补出主语、坐、当、次、被动句式各1分) (2)大王如果只想长期在汉中称王,就可以不用韩信,如果决心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能与您计议大事的人了。 (必、王、无所、非、句意各1分)【译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
27、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
28、为他胆小。等到项粱率军渡过了淮河,韩信持剑追随他,在项梁部下,却没有名声。项粱战败,又隶属项羽,项羽让他做了郎中。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军归顺了汉王。后来犯法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说:“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滕公感到他的话不同凡响,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把这事报告汉王,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汉王并没有察觉他有什么出奇超众的才能。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
29、用,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恼怒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呢?”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各路将领逃跑了几十人,您没去追一个;却去追韩信,是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么决策了。”汉王说:“我是要向东发展啊
30、,怎么能够内心苦闷地长期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决意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究要逃跑的。”汉王说:“我为了您的缘由,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是做将军,韩信一定不肯留下。”汉王说:“任命他做大将军。”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要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向来对人轻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大王决心要任命他,要选择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礼仪要完备才可以呀。”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众将听到要拜大将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要做大将军了。等到任命大将时,被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感到惊讶。1
31、0作者选取了“落叶(木)、鸿雁、北风、长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落叶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面 寒冷的深秋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点明名意象2分,赏析3分) 11【示例一】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思乡之情。“乡泪客中尽”,实写自己的思乡之情;“归帆天际看”作者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舟,盼望自己的回家,一实一虚,尽显思乡之情。(或:正面落笔和对面落笔相结合,作者不仅从自己的角度写出了对家乡的思念,也从家乡亲人的角度写出了他们对自己的极度思念和迫切期盼。) (两种手法写出一点即可) 【示例二】尾联用典和烘托,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迷津欲有问”,用典,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
32、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平海夕漫漫”,烘托,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象,完全烘托出作者的迷茫心理。(“平海夕漫漫”答以景结情亦可。答案事例:以景结情,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作者于迷茫的黄昏江景中寄寓了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平海夕漫漫”答情景交融亦可。) (手法、情感、赏析各2分,如果赏析尾联必须答出两种手法,答出一种给分。)12(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3)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13(1)A C (5分) (B没有表现工作艰辛和身体虚弱;D应是由文品论及人品;E没
33、有提及当时动荡时局对其作品的影响。)(2)(6分)划线部分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或“运用了整句”),生动地描写了清华园优美的景致,反衬朱自清内心的寂寞,为下文写梦境作铺垫。(每点2分,共6分)(3)(6分)每天早晨将醒未醒之际,必凝神细想,欲追回梦境,体现了朱自清重返北京后,内心十分寂寞; 他真挚情感的流露还表现在小饭馆里点的菜和情不自禁而写的小诗我的南方,表现出朱自清对南方生活的怀念; 他接到父亲的来信,悲从中来,泪如泉涌,再次流露出朱自清对父亲的真挚情感。 (每点2分,共6分)(4)(8分)背影以朴实无华的文字,真挚强烈的感情,描写了家庭遭到变故,父亲到车站送别远行的儿子这一极富情味
34、的动人场景,成为朱自清的代表作品,长期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人们提到朱自清的散文,往往就会想到背影。 背影表面上简单朴素,实际上却能发出极大地感动力;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背影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人们从他身上看到朱自清对美的追求,那抒情的方法和技巧,是高超的、娴熟的,令很多的中学生去学习。 背影代表了作者的为人。所谓“我手写我心”,“文品即人品”。从朱自清的散文中,我们能看出他有着传统儒家知识分子很多优点与特质。他是一个让人感佩的正义文人、慈爱父亲、体贴丈夫、孝顺儿子。 (每点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14、A (精细:精美细腻。精确,指极准确。题
35、中侧重“细腻”而非“准确”。谛听,动词,意思是仔细地听。凝神 谛听就是聚精会神地仔细听。倾听: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清幽的氛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壮阔的场景。注意分解语素,明确语义,注意词语的上下语境,仔细推断。)15D (A项 “白领、打工者、保安”并列不当,另外“打工者”不属于职业;B项中途易辙;C项缺少主语,去掉“当时候”。)16C(句是对首句中“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进行具体阐释,句中的“诸子作品”“也”是紧跟着句,即可选定B)17【解析】这是一道仿写题。先提炼出故都秋景意象,然后将它们仿照天净沙秋思
36、的句式组合起来。答案(参考):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秋草蓝朵残垣。槐蕊落地,落寞人在故都。18作文:【写作提示】题目中的问句“在生活中,我们丢失的何止这些呢?”为我们打开了写作的思路:我们在生活中丢失的不只是有形的东西,更多的是无形的东西,比如一段美好的时光,一种淳朴的童真,一种友爱的纯情,民族代代相传的瑰宝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追问:有些东西是不是真的丢失了呢?为什么会丢失这些东西呢?应不应该丢失这些东西呢?怎样才能找回丢失的东西呢?这样一来,我们写出的文章不仅紧扣题意,而且也会有一定的深度。【参考例文】我把你弄丢了车子摇摇晃晃地蠕动着身子,车上的人昏昏欲睡,偶尔的一两声鸣笛才打破车内的寂
37、静。然而我却丝毫没有睡意。窗外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雪还在纷纷扬扬地落着,刚才的一幕又浮上心头。我撑着伞在路边等车,抬头看见你。你正对着公路,穿一件紫色的棉袄站在门口。我们之间大概有五十米的距离,你也看见了我,但是没说一句话。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陌生,从无话不说到形同陌路,你的身影也从我的生活中一点点地消失,悄无声息的。唉,是我把你弄丢了。时光倒流到十多年前。那时候,我们是邻居,你叫我姐姐。我们整天形影不离,真像是孪生的姐妹。有一次,你在我家玩到天黑。你说该回家睡觉了,然后我就送你。天很黑,我把你送到你家门口,但回去时只有我一个人了,我害怕。于是你说,怕什么,我送你。你把我送到我家门口。我
38、放心不下,又送你。我们就这样送来送去,直到我们的爸妈来找我们,把我们各自带回家。记得那时候,每每有好吃的东西,我都会给你留一份,看你香香地吃着,听你甜甜地叫我姐姐,我真的很开心,似乎觉得阳光都是蹦着跳着,散发着香香的味儿而如今,“姐姐”的叫声犹在耳畔,可是汽车猛地一颤,我回过神来。窗外冰天雪地,而比冰雪更寒冷的是我的心。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一不小心,竟把你弄丢了。你已不再总是抓着我的衣服像个尾巴似的跟着我,不再翘着小嘴像个应声虫似的学我说话,不再大汗淋漓地跑来把采到的莲蓬给我吃茫茫人海,我们就在不知不觉中松开了紧握着的手,从此便没有再牵手。也许是在我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孩子的那一刻,也许是在我进城读高中而你刚上完小学就外出打工的那一天,也许总之,我们都长大了,不自觉地在两条平行线上行走。寒意阵阵袭来。我不禁自问:这就叫长大?长大就要以抛弃童真和失去童年时的小妹妹为代价?唉,我把邻居的小妹妹弄丢了,再也找不回来了!你留给我的,只有那乡间野花野草般的回忆,只有那阳光和流水的影子。我不知道,是我把你弄丢了,还是你把我弄丢了-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