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2006160393.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954920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200616039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200616039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200616039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2006160393.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共4页。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综览苏轼关于故乡、异乡的众多文字表达,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浓厚怀乡情结的人。故乡首先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对此苏轼有明确交代,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他虽总在异乡漂泊,但总忘不了其“蜀士”身份。其次,故乡是宗族意义的团聚地。在异地他乡,遇到两类人最易

2、牵起怀思故乡的心肠。一是来自故乡的乡人。“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那种共饮一江水的同里感觉让身在异乡的他难忘。二是到故乡去做官的人。苏轼总会夸故乡的山水、风物等:“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最后,故乡是文化心理的生活区。在异乡,苏轼常用故乡的山水、风物、典故来比照,在黄州见到美丽的海棠,他不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不仅如此,他还将故乡的文化移植到他乡,让异乡充满故乡的气息。不断怀念故乡的苏轼,于三十三岁时第三次出川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他的后半生在贬谪流放中度过,长期处于“无家”状态,“逐客如僧岂有家”,不得不忘记地理、

3、家族和文化心理意义上的故乡,认他乡为故乡。但要认他乡为故乡,又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思维阶段。首先将故乡具化,与异乡对立。故乡的具化一定程度上就是迁移人对异乡的排斥,这既可发生在迁移初期的凤翔,又可发生在饱经迁移之苦的惠州。其次是将故乡泛化。不具述与眉山有关的地名,而只说“故园”、“故山”、“归路”、“归去”等泛化字眼,以表现对宦途世味的梦幻感受。此时的故乡是烦恼人生的虚化寄托,是对现实漂泊处境的抗衡工具,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然后是将故乡意念化。所谓意念化,就是不执泥于出生地的故乡,一切随缘,适意,将足之所履和心之所安处都视为故乡,“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此时的故乡只是一种意念

4、,一种理想的旷达人生态度,不再与异乡对立。最后是,实现故乡的异乡化,甚至是异乡的故乡化。对苏轼而言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异乡的和睦相处,把异乡变成要归去的“家”之所在地。如果异乡的风景足够好,苏轼甚至会“贬低”故乡:“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另一种是受命运驱策打击,颠沛异乡,与魂牵梦萦的故乡阻隔时,扩大心胸,寓寄于物,发现异乡的种种优点。先将异乡寄托甚至实体化为身体和心灵栖息的故乡,最后实现对故乡和异乡阻隔的超越,以一种处处吾乡处处家的心态来对待每一次实际非常痛苦的贬谪经历。(选自冯小禄苏轼的故乡观,有删改) 1、下列对于“苏轼故乡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故乡的内涵之

5、一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苏轼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就是这种观点的体现。 B. 故乡是苏轼文化心理的生活区,在异乡见到美丽的海棠苏轼也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充分体现了他对故乡的依恋。 C. 当故乡泛化时,它便是苏轼烦恼人生的虚化寄托,是苏轼对现实漂泊处境相抗衡的工具,此时的故乡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 D. 当故乡是个意念化的概念时,苏轼把足之所履和心之所安处都当作故乡,此时的故乡代表的是一种理想的旷达人生态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来自故乡的乡人和到故乡去做官的人往往会勾起苏轼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在其诗歌中都有所体现。 B. 苏轼虽

6、然有浓厚的怀乡情结,但他在被贬谪远离故乡之后就对故乡的情感日益淡薄,乃至把他乡认作故乡。 C. 为了表现对宦途世味的梦幻感受,苏轼将故乡泛化,只说“故园”、“故山”、“归路”、“归去”等泛化字眼。 D.“故乡的异乡化”是指苏轼把异乡变成要归去的“家”之所在地以及身体和心灵栖息的故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吾家蜀江上, 江水绿如蓝”中的“蜀江”是苏轼地理意义的故乡,“此心安处是吾乡”中的“吾乡”是意念化的故乡。 B. 苏轼对故乡的具化有时是他对异乡的排斥,这既可发生在迁移初期的凤翔,又可发生在苏轼饱经迁移之苦的惠州。 C. 苏轼长期过着贬谪流放的生活,处

7、于“无家”状态,因此他不得不忘记地理、家族和文化心理意义上的故乡,认他乡为故乡。 D. 泛化了的故乡让苏轼实现了对故乡和异乡阻隔的超越,使他能够以旷达的心态来对待每一次实际非常痛苦的贬谪经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赵朔,史称赵庄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衰之孙,赵盾之子。娶晋成公姊为夫人。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赵朔妻有遗腹,走公宫匿。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

8、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吾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抱儿呼曰:“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居十五年,晋景公疾,问韩厥,厥知赵孤在,名曰武,具以实告。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及赵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

9、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遂自杀。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节选自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有删改)注文葆:华丽的襁褓。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遗腹,走公宫匿 走:逃跑。B而朔妇免身 免:通“娩”,分娩。 C赵氏先君遇子厚 遇:相遇。D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 谬:假装。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程婴“侠义救孤”的是(3分) 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 卒与俱匿山中 知赵孤在,名曰武,具以实告 攻屠岸贾,灭其族 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A、 B、 C、 D、6、下列叙述,与

10、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公孙杵臼把立孤之事交给程婴,自己没有参与,选择了较容易办到的事。 B程婴出卖了公孙杵臼,实际上是为了掩饰真相,真正保护赵氏孤儿。 C程婴含辛茹苦将赵氏孤儿养大,等到他报仇之后,自杀以报答赵盾及公孙杵臼。 D“赵氏孤儿”的故事赞美了“士为知已者死”的侠义精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5分)翻译: (2)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5分)翻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客吴中作陈子龙1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

11、怜无地可埋忧。2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注 1陈子龙,明末抗清将领。清兵入关后,形势危难,陈子龙兵败后辗转吴中时作下此诗。2“天常似醉”,喻政治混乱。“无地埋忧”一句,大片江山已沦入敌手,故没有一个地方可埋葬自己的忧愁。8、首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况?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答: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江山如画,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2)春花秋月何时了?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3)故木

12、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荀子劝学)乙 选考题请从下面所给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答题前务必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做大题号的方框涂黑,只能涂黑其中一个。三、文史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开在窗玻璃上的花乔迁望着电视里飘飞的雪花,他自语地说道:“我的老家,也该是隆冬了。”他把目光投向了窗户,透过窗玻璃清晰地望见了窗外昏暗中的一片绿色,幽幽地说道:“在老家,冬天里窗玻璃都开花。”“开花?”妻子把目光惊奇地投向他,她问:“窗玻璃怎么能开花呢?”他觉得很难回答,他

13、已经有十年没回北方的老家了。他突然跳起来,激动不已地说道:“我要回老家,看看老家的窗花。”他觉得他一时一刻都不能再等下去了。临行前,他说:“我回来告诉你窗玻璃是怎么开花的。”他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又倒了两次汽车,才回到老家。年迈的母亲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已经有十年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了,但她每年都会收到儿子寄给她的一大把钱。从他进屋的那一刻起,母亲就不停地烧炕。母亲把炕烧得滚烫滚烫的,热得他都不敢用手摸。他问母亲:“早晨的时候,窗玻璃还结冰花吗?”母亲迟疑了一下,说:“结,还是很厚的一层。这比不得南方”他欣慰地笑了。这一夜,他睡得十分踏实,香甜。梦中,他回到了童年,躺在母亲烧得热烘烘的火炕

14、上,让母亲揉着冻红的小脸他醒来时,天大亮了。屋里是温热的,根本就感觉不到一丝凉气他慌忙坐起身来,看见了清晰透亮的窗玻璃。怎么没有结冰花呢?他想,明天醒得早一些吧。第二夜,他在睡梦中被一阵轻微的瑟瑟声闹醒了。循声而去,他瞧见母亲正不时地往灶口里添柴,红红的火光闪映着母亲一张慈祥而又苍老的面容那一直热乎乎的火炕,原是母亲夜间在不断地烧着柴火。母亲看见他,立刻大叫起来:“快进去,快进去,冻着。”他心酸地对母亲说:“不冷,别烧了。”母亲就笑说:“忘了你小时候冻得不起炕的时候了。你在南方都呆惯了,北方的冬天这么冷,你哪还受得了。”他说:“跟我去南方吧,南方不冷。”母亲摇摇头说:“不,我不去,南方热得要命

15、,我在这里呆惯了,离不开。”他有些忧伤,不说话。母亲感觉到了他的忧伤,母亲说:“你年年给我邮那么多钱,全村人都夸你有孝心,那么远还惦记着妈其实,妈跟你一样,就是呆得顺服了,顺服了南方北方都一样,还不都是一个活。”母亲的脸有些红,屋里此时的温度那么像南方,甚至比南方的温度还要高。他说:“妈,不用再烧了,够热的了。”母亲伸手给他掖了掖被角,说:“睡吧,烧热点免得冻着你。”他固执起来,像个孩子似的说:“妈,你也睡吧,你不睡,我就不睡。”母亲就笑笑说:“睡,我这就去睡。”母亲走后,他一直没睡,他又听到灶间不断地响起母亲往灶口里续柴禾的沙沙声,他在沙沙声中泪水汹涌。天色将明的时候,他却睡着了。等他醒来的

16、时候,他看见了窗外纷扬的雪花。下雪了,气温又降了,而眼前的窗玻璃还是没有一点冰花,他清澈地看见雪花旋转着落下来。母亲睡着了,睡得很香,靠在他的脚旁。窗前不知什么时候母亲放了两个火盆,一缕青烟袅袅云起。他把目光收回来,去看母亲,母亲睡熟的脸上挂着浓浓的笑。母亲满头的白发渐渐模糊了他的眼睛,他喃喃地说道:“花开了”他回到了温暖如春的南方。妻子欢喜地迎上来,兴奋地说:“电视里说北方又下大雪了。你看见窗玻璃开花了吧!什么样?像什么?”他望着窗外的一片绿色,像是对妻子又像是对自己说:“像什么?像森林,像冰雕,像云,更像母亲的那头白发”(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17、A为了看开在窗玻璃上的花,他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又倒了两次汽车,这体现了他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也暗示了他现在生活的不如意。B电视里是飘飞的雪花,窗外是一片绿色,鲜明的景色对比勾起了他的思乡、思亲之情,成为他回家的诱因。C妻子没跟他回老家,他独自上路,体现了他们夫妻之间的不和睦。D他为看窗花回家,结果并未看到窗花,小说通过这一巧妙构思,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厚的爱。E小说多次写到他对小时候生活的回忆,表现了他对窗花的迷恋和对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2)小说塑造母亲这一形象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答: (3)小说结尾写到他和妻子的对话,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答: (4)有人认

18、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赞美母爱,有人认为是批判“他”的自私、不孝顺,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风雨兼程人生路追忆我国著名气象学家陶诗言他一生中有近七十年在与天气预报打交道。他曾7次为“两弹”的成功发射观测风云变幻。在1954年和1998年两次百年不遇的长江洪水中,他以对天气形势的准确预测,避免了无数生命和财产的损失。2012年12月17日14时14分,噩耗传来这位一生风雨兼程的气象人、我国著名气象学家陶诗言在北京因病逝世,永远离开了他为之呕心沥血七十载的气象事业。“您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耕耘,孜孜不倦拼搏

19、,呕心沥血,无怨无悔,为我国气象科技和气象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得知恩师与世长辞后,学生们在悼念网页上留下了情真意切的字句。一辈子做天气预报,陶诗言给自己的第一句总结是:“预报天气七十载,成功失败四六开”。“预报这行饭不好吃。”陶诗言坦言。在做这些重要气象预测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1954年8月,长江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水位持续6天居高不下。在这样高水位的威胁下,究竟要不要分洪,成了中央一时难以决断的事情:如果分洪,无数国家财产将被淹没;如果不分洪,一旦决堤,后果更加不堪设想。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陶诗言果断预报“暴雨即将终止”。由于陶先生的正确判断,人们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

20、无情的洪水,保住了城市安全。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开始研究“两弹”。“两弹”对发射点和爆炸点的气象条件要求很高,而当时的军委气象预报力量达不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陶诗言被张爱萍将军“点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为了确保看清原子弹的姿态,要求发射时靶场上不能有卷云。所以每次执行发射任务时,我都要提早几个月过去,把酒泉周围的几个寨子什么时候上云的情况摸清。”“盼望早日出新人,报准天气保家园”这是陶诗言对自己七十载风雨兼程路的另一句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气象科学非常落后。当时气象科学的首要任务是迅速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预报方法,及时准确地发布天气预报。为此,中央军委气象局和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成

21、立了天气分析预报中心,陶诗言出任副主任。由于各种天气资料奇缺,而中国的天气又有着自己的特点,难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陶诗言等人开展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他们亲自观测天气、分析数据,手把手地带出了新中国第一批高水平的天气预报人员。“陶先生长期担任中央气象台和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科学顾问,我国许多科技骨干都得到过他的指导和调教,他在我国气象界有着崇高的威望,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徐国昌说。“先生爱护、提携晚辈在学界负有盛名,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先生总是耐心开导、主动帮助。先生德高望重,但在生活中却简约朴素,即使困难时期也从来不向研究所和组织提任何要求。为了祖国的气象科技事

22、业,先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不求索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王会军发自内心地评价道。陶诗言曾把“预报天气”比喻为“医生看病”:“医院的诊断设备很多,但最后下判断的是医生。天气预报也如此,数值结果出来后,最终要靠预报员根据经验给出结论。因此,一个成功的预报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新的预报思路。”“陶先生,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您对我们的教诲和要求,我们将铭记心中,牢记一生。我们一定以您为榜样,不断攀登气象科技高峰!”在纪念网页上,学生们把思念和缅怀化作了前进的力量。(选自光明日报)(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陶诗言自己评价道:“预报天气七十载,成功

23、失败四六开”,表明他对气象工作的厌倦和无奈。B陶诗言兢兢业业七十载,又多次承担重大事件的天气预报,从中看出他是一个热爱气象工作、具有奉献精神的人。C陶诗言始终亲自观测天气、分析数据,是因为当时我国气象科技人才匮乏,他不得不亲自做。D陶诗言把“预报天气”比喻为“医生看病”,形象的说明了天气预报工作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新的预报思路,面对一系列数值时,要靠预报员根据经验给出结论。E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气象科学非常落后,缺少一套科学的预报方法时,陶诗言率领其他人员克服诸多困难,积极开展天气预报工作。(2)谈谈你对文章标题“风雨兼程人生路”的理解。(6分)答: (3)文章的主体部分是从那几个方面

24、来写陶诗言的?请简要概括。(6分)答: (4)陶诗言事业、人生都是历经磨难,但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陶诗言“风雨兼程的人生路”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启示。(8分)答: 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有人说,苏轼是“微博之祖”,到哪儿都爱写上一段,信手拈来都富有高情,潇洒无以名状。B. 老王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三代同堂、举案齐眉。C. 杨成毅被免职后仍忙碌于雅安救灾第一线,他觉得在大灾大难面前,官位无足轻重。D. 这对老朋友分别了近半个世纪,没想到这次居然在大街上久别重逢,于是站在路边畅谈起

25、来。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小屋,那熟悉可爱的乡音。 B. 由于她认真好学、勤奋刻苦,在本次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 C. 手术已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门外等候着万分焦急的家属,手术室里正在开刀的是我父亲。D. 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大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人才。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那天,我们去参观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萨班哲博物馆。 。 。 。 。 。他实在是一个智慧的老头,懂得平衡的真谛。 这里原来是他的私人住宅,捐献出来改建成

26、了博物馆 有时候,他到这里来看一屋子包围着他的、画着他的那一幅幅丑态百出的漫画,他很开心,他在这里找到了在外面被人或鲜花或镜头所簇拥着、恭维着时所没有的平衡 博物馆建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岸边,非常漂亮 在这座博物馆里,最有趣的是一间陈列室,里面挂的全部都是萨班哲先生的漫画。这是萨班哲先生请来土耳其的漫画家们,让他们怎么丑怎么画,越丑越好,于是便有了这样满满一屋子的漫画 萨班哲洞悉世事沧桑,彻悟到了人生三昧A、 B、 C、 D、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2013年,大旱再袭云南,这也是云南连续4年遭遇旱灾。连续干旱,浅层地下水严重不足,大量树木干枯,森林火险等级提高。截至4月17日,云

27、南省11个州市出现中度以上气象干旱、局部达到重特旱,323条中小河流断流、331座小型水库干涸,全省1244.89万人受旱灾影响,342.38万人、168.91万头大牲畜出现不同程度饮水困难,全省因灾需救助人口269.77万人。干旱还造成云南省农林作物大面积受灾。目前,全省直接经济损失近100亿元。几个月滴雨不降,地裂了,草枯了,十几岁的孩子翻越悬崖峭壁背水,嘴里念着:“我渴,我要喝水。”(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2)为云南干旱写一则节水宣传语(3分)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

28、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答: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农民种地,春天要耕地,松软土壤,下种拔苗;夏天要除草追肥,引水灌溉;秋天要收获果实,颗粒归仓;冬天还要准备来年的种子,准备过一个详实的新年。事情得一步一步来,不可能不经过耕耘就有收获。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语文参考答案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C (偷换概念:“不仅仅是”错,原文说的是“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 。) 2、B (曲解文意:“对故乡的情感日益淡薄,乃至把他乡

29、认作故乡”错,本文阐述苏轼把他乡认作故乡是为了说明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3、D (张冠李戴:“泛化了的故乡”错,应该是“异乡的故乡化”。)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4、C(对待)5、D(排除。为公孙杵臼所言;为韩厥所言;为复仇之举。)6、A(公孙杵臼问“立孤与死孰难?”,他选择的是用自己的牺牲来掩饰真相,也是在保护赵氏孤儿。)7、(1)今天一次搜查没有找到,以后一定要再来搜查,怎么办呢?(一:一次;索:搜查;奈何:怎么办。句意2分。)(2)当初下宫的事变,人人都能赴死。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昔:当初;难:灾祸,事变;立:扶持,扶立。句意2分。)【译文】赵朔

30、,史称赵庄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衰的孙子,赵盾的儿子。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姐姐为夫人。 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要诛杀赵氏家族。屠岸贾不请示国君就擅自和将领们在下宫攻袭赵氏,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并且灭绝了他们的家族。赵朔的妻子有赵朔留下的身孕,她逃到景公宫里躲藏起来。过了不久,赵朔的妻子分娩,生下男孩。屠岸贾听到后,到宫中去搜查。程婴对公孙杵臼说:“今天一次搜查没有找到,以后一定要再来搜查,怎么办呢?”公孙杵臼说:“扶立遗孤和死,哪件事更难?”程婴说:“死很容易,扶立遗孤很难啊。”公孙杵臼说:“赵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为其难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让我先死吧!”于是两人设法得到别人家的

31、婴儿背着,给他包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里。程婴从山里出来,假意对将军们说:“我程婴没出息,不能扶养赵氏孤儿,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藏在哪里。”将军们都很高兴,答应了他,就派兵跟随程婴去攻打公孙杵臼。杵臼抱着婴儿大叫道:“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你们让他活下来,只杀我杵臼可以吧。”将军们不答应,立刻杀了杵臼和孤儿。将军们以为赵氏孤儿已经死了,都很高兴。然而真的赵氏孤儿却仍然活着,程婴终于和他一起隐藏到深山里。过了十五年,晋景公生病,景公问韩厥,韩厥知道赵氏孤儿还在世,名叫赵武,韩厥把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景公就让赵武、程婴一一拜见各位将军,将军们又反过来与程婴、赵武攻打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

32、族。景公重又把原属赵氏的封地赐给赵武。到赵武行了冠礼,已是成人了,程婴就拜别了各位大夫,然后对赵武说:“当初下宫的事变,人人都能死难。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如今赵武已经承袭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报告给赵宣和公孙杵臼。”于是就自杀了。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给他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春秋祭祀,世代不绝。(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开篇两句将诗人独坐悲秋的形象置于海雾江云的迷蒙意境中,奠定了全诗悲愁的感情基调,描写出亡国后诗人悲苦和沉重的心境。(形象、意境3分,作用2分)9、表达诗人故国沦丧、容身无所之慨叹。面对清兵入关,诗人兵败辗转途中临秋暮之悲凉,更生故国

33、沦丧之叹。战友多亡,自己独自辗转吴中,又深感自身之孤独。(哀叹国家沦丧,2分;感慨自身孤独,2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卷起千堆雪 一时多少豪杰(2)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三、文史类文本阅读(25分)11、(1)D(3分)B(2分)E(1分)(A项“暗示了他现在的生活不如意”于文无据,C项没有体现“他们夫妻之间的不和睦”,E项分析流于肤浅)(2)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答三个即可,手法一分,举例一分,共6分)(3)照应小说开头,使小说情节更完整;表现了他对母爱更深的理解,升华了主旨;以他们的

34、对话,特别是他对窗花的描述结尾,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含而不露,意味深长。(每点2分,共6分)(4)示例一:小说的主题是赞美母爱。(2分)小说的主人公是母亲,小说要赞扬的正是母亲身上伟大的母爱。(2分)小说的题目是“开在窗玻璃上的花”,小说正是通过母亲怕他冷,夜里一直烧火而使屋子温暖如春使他最终没有看到窗花来表现母爱的。(2分)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无私宽容的,即使儿子十年来第一次回家,母亲仍认为儿子很孝顺。小说虽写到我的自私,但只是为了突出母爱的伟大。(2分)示例二:小说的主题是批判他的自私。(2分)“他”是小说贯穿始终的主人公,在他身上作者寄托的正是对目前孝的缺失的批判。(2分)钱代替不了关爱

35、,虽然他每年都寄钱回家,但十年来这是第一次回家,说明他对母亲的关心不够。(2分)母亲的无私与宽容,恰恰更衬托了他的冷漠和自私。示例三:两者都有。(2分)母亲和他都是小说要刻画的主要人物。(2分)母亲烧炕,屋内温暖如春,玻璃不能结花,表现母亲对儿子浓厚的爱。儿子虽寄钱给母亲,但疏于看望,只能说是有些自私。(2分)母亲和儿子的行为两相对照,使赞美母亲和批判自私的主题同时表达得更明显。(2分)12、(1)D(3分)B(2分)E(1分)(A项“厌倦和无奈”表述错误。整篇文章都是在抒写陶诗言对气象事业的热爱。C项原因表述错误,属强加因果;而且“不得不亲自做”表述错误,原文说“陶诗言等人开展了大量开创性工

36、作”,表明他是主动工作的,而不是被动的。E项“积极开展天气预报工作”表述过于笼统,原文只是说“开展了大量开创性工作”。)(2)陶诗言为我国的气象事业呕心沥血七十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以对天气形势的准确预测,避免了无数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尽管历经了诸多磨难,但他的人生是充实的、辉煌的,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一点2分。)(3)工作方面:兢兢业业、克服万难,为我国的气象事业呕心沥血七十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研方面:孜孜不倦、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提升科研能力,进行开创性工作。生活方面:简约朴素、不求索取,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人才培养方面:热心无私,耐心开导、主动帮助,亲

37、手带出一批科技人才。(一点2分,答到任意三点6分。)(4)观点一:磨难是人生的财富。观点二:坚持是成功的必由之路。观点三:淡泊名利、不过多地求取回报,更能实现人生价值。(观点明确2分;结合文本、论据充分4分;联系社会、人生2分。言之有理即可。)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B(对象用错:举案齐眉,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爱。 出自后汉书梁鸿传。)14、D(A搭配不当:“看到乡音”;B成分残缺:滥用介词“由于”导致的主语缺失;C表意不明:是“父亲”在给病人“开刀”,还是“父亲”在接受手术治疗。)15、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排序的要点在于梳理出

38、作者的思路,即文章的文脉,就记叙性文章而言,梳理清楚作者的立足点非常重要。本题中“博物馆”就是一个立足点,同时“萨班哲”也是一个表示文脉的词语,抓住这两个词语,结合文意,就能准确得出答案。)16、(1)云南连续4年干旱,造成严重损失。(2)例:水是生命之源,浪费水就是扼杀自己的生命。(目的明确,符合文体,言之有理即可。)17、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父爱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内容合理2分,句式相仿2分,运用比喻2分。)六、写作(60分)18、分析:该题是新材料作文题,写作时不要求一定要引述材料。材料中的文字出自张洁的散文名篇我的四季,它本身是一篇感悟人生的散文,以“耕种土地”为写作重点,表达她对人生的追求和感悟。因此“耕种”应是本文写作的重点:“耕种”意味着要有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要有负责任的精神,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要有科学的耕作、播种、管理方法等。而“土地”可实写,也可虚写。“虚”指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精神、心灵等方面。本篇作文也可采用比喻的手法,考生应思考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写记叙文,应重在抒写“我”或某人成长的经历与感悟;写议论文,应针对“耕种”的必要性、如何“耕种”、“耕种”的意义等展开论证。-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