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生物专题汇编生物与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中考生物专题汇编生物与环境.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物与环境1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哪一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A仙人掌叶特化为刺 B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C蚯蚓改良土壤 D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2“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A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D秋冬季节,杨树落叶3(2018遵义)下列实例中,生物与环境不相适应的是A竹节虫形似竹节B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C草蜥遇到敌害自动断尾D有些人初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4(2018通辽)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B雨露滋润禾苗
2、壮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D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5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B在湿土和干土处分别放一只鼠妇C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D该实验做一次就可得出正确结论6某组同学在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不正确的是A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B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C设置变量: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环境D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7前进中学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他们实验要求的是A阴暗潮湿与阴暗
3、干燥B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C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D明亮潮湿与明亮干燥8丁丁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山洞深处无光条件下的蚜虫,个体大多无翅膀;生活在山洞浅处明暗交替的条件下的蚜虫,个体大多有翅。那么,影响蚜虫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B阳光C空气D岩石9下列描述的情境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0下列不能说明生物是适应环境的是A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植株矮小,根系发达B生活在寒冷雪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60毫米C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能够疏松土壤D竹节虫静止不动时非常像竹
4、子1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南橘北枳”,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C叶片退化为刺的仙人掌,可以适应干旱环境D“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2鼠妇,又称潮虫,它们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石块的下面、花盆的底部,以及放置擦地墩布的角落。当人们移开花盆、搬开石块或挪开墩布后,鼠妇就会很快地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去。这是光在影响它们的生活吗?现在提供鼠妇10只、硬纸盒、湿泥土、记录本、计时器、手电筒、黑纸板等实验材料,请你设计一个探究光照是否影响鼠妇分布的实验。(1)实验假设:_。(2)实验步骤:在
5、硬纸盒内铺一层湿泥土,左半侧盖上黑纸板,右半侧_,并将硬纸盒置于手电筒的光照之下。在硬纸盒两侧中央的湿泥土上各放入5只鼠妇,一段时间后观察_,并做好记录。(3)实验结束后,应将全部鼠妇放回_。(4)该实验的变量是_。13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原产地栽培地第一组海拔500米a组海拔500米海拔500米b组海拔3000米第二组海拔3000米c组海拔500米海拔3000米d组海拔3000米(1)提出问题:海拔高度是影响
6、该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吗?作出假设:_。(2)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_引起的。(3)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_。(4)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_(填“最大值”或“最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5)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Aab cd Bab cd Cac bd Dab cd参考答案1.【答案】C2.【答案】C3【答案】D4【答案】C5【答案】C6【答案】C7.【答案】B8【答案】B9【答案】B10【答案】C11【答案】D12【答案】(1)光照影响鼠妇分布(2)盖上玻璃板 鼠妇的分布情况(3)适宜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4)光照13【答案】(1)海拔高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2)海拔高度(变量)(3)b组(4)平均值(5)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