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9.2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 9.2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9.2液体的压强【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记住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熟记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会应用;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2、过程方法: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了解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学习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连通器【学习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中深度h的确定和连通器特点的推导【学习过程】一、讨论思考阅读课本33页的“想想议议”,思考 “为什么?”。学习完这节内容后,我们看看谁回答这个问题最成功。二、液体压强的特点
2、1、讨论:手托书本时会感到书本对手的压强,这是因为书本受 力的作用。同固体一样,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那么支撑它的物体(容器底)受液体的压强吗?结合课本33页图9.21和我们的实验,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底 (“有”或“无”)压强。2、通过利用矿泉水瓶进行的学生实验的感受,结合“课本33页图9.21”,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壁 (“有”或“无”)压强 。思考:和固体相比,液体为什么会对容器壁有压强呢?通过观察扎孔的矿泉水瓶中的水会流出,我们知道液体对容器壁有压强的原因是液体具有 性。【总结】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具有 且具有 性。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 (1)思考: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液体
3、内部有没有压强呢?(2)认识压强计:压强计是测量 的仪器,所测压强的方向与橡皮膜的方向 ,压强的大小由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的 看出。(3)学生小组实验:A将压强计的探头伸入水中,并朝向不同方向分别做几次,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朝向各个方向都 (“有”或“无”) 压强。B保持探头中心在水中同一深度处,使橡皮膜朝向不同方向,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的高度差 (“相等”或“不相等”),说明在相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相等”或“不相等”)。C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的高度差变大,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或“减小”)
4、。D将探头分别放在酒精、水、盐水的相同深度处,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的高度差 (“相等”或“不相等”),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液体内部朝向 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 有关。4、阅读课本35页图9.24,为什么潜水的深度不同,需要的装备不同?5、你现在能回答“讨论思考”中的问题了吗?三、液体压强的大小1、思考: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 和 都有关系,那么液体某一深度处的压强怎样计算呢?2、由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我们只要算出某一深度处竖直向下的压
5、强就可以了。如图,我们来推导高为h,横截面积为s,密度为的液柱对容器底的压强。【总结】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帕斯卡(Pa)密度( )(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 )h深度( )( )四、连通器1、形状: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器。2、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 的。3、推导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内装入同种液体,液体不流动时液片静止:F左=F右 gh左=gh右,即h左 h右4、阅读课本36页“想想议议”,了解连通器的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自来水管与水塔、船闸。5、阅读课本37页“科学世界”,了解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达标
6、自查】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 。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有:液体内部朝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 有关。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此公式说明液体的压强与 和 有关,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 。 4、一烧杯中盛满了水,现将一块石子放入水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确定5、潜到海面下40m的潜水员,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大?(取g10N/Kg)7、一油罐中装有4m深的煤油,在距底部0.5m处发现有一个半径为2cm的圆形漏油孔,求:(1)煤油对罐底的压强多大?(2)要想堵住漏油孔,至少需要在罐壁小孔处施加多大的力?(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取g10N/Kg)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