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9页 共9页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爱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心理想求能而又未通想说却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也提出“产婆术”(正义与非正义)的教育心理学思想。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桑代克:学习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美国心理学年鉴,在综合各方面比较一致的意见后提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象应包括信个项目:教育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
2、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3、双重任务:(1)为实践服务(2)进行理论研究。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遵循客观性、教育性、整体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个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理论联系实际法6、学习中学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帮助中学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帮助中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7、新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一、 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一)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二)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三)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四)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二、 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爱岗敬
3、业、关爱学生是践行师德的最基本要求。师德的核心是师爱。三、 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四、 具有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表现出来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等到的总和,这些能力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填空)教法、语言、专业知识、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基本功的主要方面。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也有着重要影响作用。五、 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它通过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个人气质等一系列内在与外在因素表现出来。 所谓教学风格,是批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
4、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一) 模仿阶段(二) 探索阶段第一、 教学个性的培养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心理特点,教学中注重发挥自己个性心理特点的第二、 要有改革与创新精神,敢于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挑战。第三、 要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三) 独特风格阶段8、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9、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能力。良好的观察具有下述品质:(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精确性(3)观察的敏锐性(4)观察的系统性。中学生观察力的特点: (一)观察
5、的目的性增强(二)观察更具有持久性(三)观察的精确性很高(四)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10、记忆是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11、根据记忆内容可以把其划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情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情景记忆是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点时间和地点的时间为内容的记忆。语义记忆是以各种有组织的只是为内容的记忆,又称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作为内容的记忆。根据记忆内容保存时间长短来划分,可以划分为瞬间记忆
6、025-2秒、短时记忆5秒到2分钟和长时记忆。12、中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一) 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二) 有一是记日益占主导地位(三) 理解记忆明显占优势(四) 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五) 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13、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简答)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将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并加以概括,形成对事物的本质认识。14、思维的特点:概括性、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语言、表象、动作这些媒介,在一点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15、思维的种类:1、直观动作思维、
7、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3、超常思维和分析思维4、辐全思维和发散思维5、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直观动作思维是指明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厕具体问题的过程,思维在动作中展开。思维品质是个体思维活动智能力牲的表现,它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等到方面。思维的广阔性指思路广泛,关于把握事物各方面的联系和关系,善于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思维的批判是指善于批判地评价他人的思想与成果,也善于批判地对待自己的思想与成,思维的灵活性指个体在进行思维活动时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思维的独创性指个体通过独立思考并创造出新颖面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16、中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一
8、) 抽象思维占优势,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二) 辨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三) 对问题情景的思维有质的飞跃(1) 提问趋附于于探究性(2)提问具有开拓性(3)提问具有批判性(四) 思维品质的矛盾性(1) 思维的深广性与表面性共存(2)思维的指头性与片面性共存17、表象是想象的前提和基础,它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也就是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的种类:1、无意想象2、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一种子选手没有预定的目的、在某种刺激物的俄下不自学地产生的想象。有意想象是根据
9、一定的目的、自学努力地进行的想象又叫随意想象。中学生想象力发慌的特点:1、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2、想象趋于抽象化、现实化3、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加(简答)情绪和情感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行为反应与认识活动的自我体验。它们的特例是具有明显的生理变化、明显的外部行为和认识活动及自我体验。18、两极性:情感的肯定及否定、紧张和轻松、积极或消极、激动和平静。情感和情绪肯有适应、动机、组织和信号等功能。情绪和情感统称感情,情绪指感情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19、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1、情感丰富多彩、富有朝气2、情感两极性明显3、情感不断深刻4、情感逐渐稳定5、情绪的外露和表达已趋于更改化2
10、0、情感逐渐稳定表现的三个方面:(1)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逐渐提高(2)逐步带有文饰性、内隐性、曲折的性质3、情绪的倾向正在定型化21、中学生早恋的原因:1、性生理发育的提前2、性信息的广泛传授3、性教育的忽视4、学生的个人原因中学生的早恋特点:1、普遍、低龄化的特点2、大胆的特点3、成人化的特点4、舆论宽容的特点5、行为隐蔽、内心矛盾6、发展迅速、变化快7、相互感染8、自我显示22、中学生早恋的教育:早恋弊大于利,引导男女的正常交往,加强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法律教育23、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一、 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二、 以英雄为榜样,从文艺作品中吸收营养三
11、、 发行学生不良的气质特征四、 严格管理教育,使学生养成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五、 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应注意的几点:1、 采取先例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的理想教育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主导的学习动机。2、 旨导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以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3、 要利用正确舆论的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以及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 应因势利导,逐步提出更高要求,帮助学生克服利己主义动机,形成正确的动机,以便把学习动机引向立志为祖国建设多作贡献的高度。信念和世界观是动机体
12、系中最核心的成分。24、个性是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特点有:1、个性的倾向性2、个性的复杂性3、个性的独特性和共性4、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5、个性的完整性6、个性的积极性个性的结构:1、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25、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一) 初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1、自我意识高涨2、反抗心理3、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4、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5、初中生的消极心境初中
13、生个性的特点有二:其一是不平衡性,其二是极端性或仿执性。初中生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表现为:一方面,他们总是以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别人似乎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等他们,这种想法使实践生感到压抑、孤独而且神经过敏。反抗行为:(1)独立意识受到阻碍(2)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3)当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也将引起极度反感(4)当成人强迫实践生接受某种观点时,后者拒绝盲目接受,表现出对抗的倾向(二) 高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1、 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2、高中生的扑克我概念相对稳定3、高中生自我评价的深化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的三个层次
14、:对自己及其养成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是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上对它进行分析。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知、情、意三方面,即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26、 自我意识的特点: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和独特性自我意识能动性的发展是自我意识成熟的重要标志。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是指自我意识我直协调同一性。27、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一) 实践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成人感2、自我评价能力3、重视对自制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二)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特
15、点:1、不平衡性2、动荡性3、自主性4、前瞻性5、闭锁性6、社会性28、价值观是指个体民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容尺度。弗洛姆将价值观分为接纳型、剥削型、贮藏型、市场型、厌世求死型和生产型价值观,而斯普兰格将价值观分为理论性、艺术性、政治性、社会性、经济性和宗教性价值观等多种价值观。29、价值观包括价值目标、价值手段和价值评价价值目标指个体思考,确定并追求的对其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目标,涉及人的行为为了什么的问题价值手段是个体为了达到目标所使用的方法,涉及人怎么行动的问题价值评价是个体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价值大小做出判断,涉及人怎么行动才有意义的问题.30
16、、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四个基本特点:第一, 价值主体的转变社会本位的兼顾第二, 价值选择的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第三, 价值取向的转型由人伦关系走向功利、效率关系第四, 人格价值的冲突观念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31、 价值观的特点:1、稳定性和发展性2、独特性和社会历史性3、主观性和选择性4、系统性5、导向性32、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一) 增强爱国意识,提高振兴民族的责任感(二) 正确认识“金钱、地位和价值”“学历、知识和价值”的关系(三) 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潜在创造力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33、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障碍:(一) 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培
17、养目标(二) 古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三) “知识化”“笔试化”倾向的考核内容与方式(四) “高分即优”的评价激励标准34、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一) 教育思想现代化,转变观念,打破常规,培养创造力(二)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三) 创设例行的环境:1、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2、鼓励学生的参与欲3、对学生进行肯定性的评价35、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他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的无约束的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吉尔福德认为,发散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36、智能的结构(1) 双因素说.斯皮尔曼提出。(
18、2)群因素说。塞斯顿提出(3)三维结构说。,吉尔福德37、 中学生智能发展的一般特征(1) 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2) 思维有了预计性。(3) 思维的形式化倾向。(4) 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培增强。(5) 思维能够跳出旧的模式。38、中学生智能的培养(一) 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智能的培养,家庭结构是否正常,家庭中的危险因素,家长的行为(二) 学校教育对中学生智能的培养1. 以思维品质来培养学生智能2. 用结构一定向教学理论来培养、发展学生的智能。3. 以“动脑筋练习”来发展学生的智能。4. 以工具性强化训练法来发展学生的智能。费厄斯坦提出39、高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1. 高中生道德认识
19、表现出较高发展水平。2. 高中生道德情感表现出相应年龄特征。3. 高中生道德行为表现出特有不稳定性。40、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41、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不健康的个人需要 消极的情绪体验。 人际关系的不正常。 不良行为习惯。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薄弱。心理发展的特点。42对形成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的矫正1. 激发学生改变不良品德行为的强烈动机。2. 促进不良品德行为的转化。3. 引起内心震动,转化思想认识。4. 运用集体力量,改善人际关系。5. 考虑学生的差异,运用教育机智。6. 合理运用惩罚。少用慎用惩罚,惩罚尊重学生人格,在
20、说理基础上进行,在恰当情景中进行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能滥施惩罚影响学生心理的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环境因素,教师的指导学习过程的核心是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43、学习动机的因素:兴趣归因(威纳提出,理论依据是控制源),成就动机(),阿特金森提出交往动机44、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一) 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为辅。(二) 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三)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四) 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五) 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六) 注意个别差(七) 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45、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21、(一) 个体因素1. 学生的年龄,智力水平。 学生的认知结构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定势。(二) 客观因素 学习材料的特征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教师的有效指导。46、这迁移而教(一) 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 优化教学程序促进迁移(二) 教授有效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47、影响中学生知识理解的因素(一) 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二)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三) 有理解学习的心理准备(四) 学习材料本身的性质(五) 教师的教学方法48、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促进中学生知识理解的教学途径?1、 有效运用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
22、 合理运用变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49、充分利用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间的联系和区别,强化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3、 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4、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区别指导50、中学生知识巩固的基本途径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反复阅读与尝试重现相结合 复习方式多样化51、影响中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程度 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课题的性质52、中学生动作技能的培养理解任务性质和学习情境 示范与讲解 练习与反馈53、中学生心智技能的培养1、 促进条件化知识的形成2、 促进生产式知识的自动化3、 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4、 科学地进行练习54、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
23、程中,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的外显行为和内隐心智活动。55、通用的典型学习策略1、 认知策略 2、精加工策略 3、组织策略 56、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识,即个体关于自己学习的知识。它包括学生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1、 计划策略 2、监控策略 3、调节策略57、什么是考试焦虑? 是在一定的应是情景下,收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行为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内源性因素 1、 遗传素质 2、认知评价能力 3、知识准备 4、应试技能外源性因素期望 2、教师的评估 3、考试情境的知觉58、中学生
24、如何克服考试焦虑1、 经常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2、 往最好处做,不要计较最后结果3、 考前要注意调节情绪59、教中学生获得学习策略:首先,教给学生大量可供撮或选用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其次,训练学生知道如何确定学习目标,知道需要学什么(目标);再者,学生能够确认自己应该学什么,也是策略性学习这种高级形式的学习所必需的能力;最后,帮助学生储存有关学习及学习方法或策略的信息。60、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内源性因素主要包括:1、遗传素质2、答知评价能力3、知识准备4
25、、应试技能外源性因素主要包括:1、期望2、教师的评估3、考试情境的知觉61、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包括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建立良好中学生班集体的心理学要素?一、 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二、 确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三、 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四、 建立良好的班风五、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62、开展班级活动的原则?1. 目的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易操作性原则63、课堂心理气氛:心理气氛又称心理气候,心理氛围,是属于群体和集体中心理现象的情绪评价与社会评价性质的心理学概念,是群体和集体中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64、中学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特征?(一) 内隐性与外显性(二)
26、 稳定性与易变性65、良好课堂气氛特征1.注意力集中 认知活动积极 .师生情感和谐融合66、影响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因素?(一) 教师因素教学效能感 教学能力 课堂调控 管理方式 教育思想的转变(二) 学生因素(三) 环境及其他因素怎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提高教学能力 采取民主型的课堂领导方式 掌握课堂调控能力 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构建安全的心理环境67、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一) 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要求1. 新旧知识相联系2. 目的明确,针对性强3. 简洁明了4. 新颖有趣,具有悬念(二) 课堂教学导入的技巧68、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1
27、. 音量适中2. 语速适度3. 抑扬顿挫4. 流畅自然5. 课堂教学中的忌讳语言69、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一) 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要求(二)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1. 精心设计问题2. 把握发问时机3. 善于启发引导70、课堂教学机智问题?(一) 课堂教学机智的要求1. 适时调整教学内容2. 灵活改变教学方法3. 巧妙处理教学失误(二) 课堂教学机智的技巧课堂教学结束的基本要求?1. 首尾照应,紧扣中心2. 留有余地,让学生回味深思71、影响中学生社会化的因素:一、社会因素 二、学校因素 三、家庭因素72、偏离行为。也称偏差行为或越轨行为。就是违反社会规范且不受大多数人赞成的行为,是一种与社
28、会公认的行为标准相偏离或冲突的行为。73、偏离行为主要有四种:1、一般性社会偏离2、违章偏离行为 3、轻度违法行为4、违法犯罪行为74、中学生偏离行为的具体表现:1、攻击行为2、犯罪3、自杀75、网络成瘾,全称为网络成瘾综合征,又称网瘾,是由于反复多次地、长时间地上网而对网络产生依赖感的一种心理状态。76、正确引导中学生上网:1、家庭引导2、学校教育3、社会控制77、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心理健康的要互有:具有充分的适应力;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不脱离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29、关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78、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个体能够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且心理活动正常。79、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一)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面临和新课题、新任务,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二) 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中学生的生理健康(三) 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中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四) 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中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80、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
30、准:一、 正视现实,适应环境二、 心理特点和年龄阶段相吻合三、 悦纳自己,自尊自爱四、 情绪正常,乐于交往五、 奋必向上,自强自制六、 心理协调,人格健全81、学习方面的问题:1、厌学2、学习压力3、学习困难82、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一、学校因素 二、家庭因素 三、社会因素 四、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有:1、学校教育体制的落后2、教育者的教育方法适时性不强3、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够4、学校环境因素家庭因素有:1、不完整与不和睦的家庭2、父母不正确的教养方式3、父母过高的期望4、与父母的沟通不畅社会因素有:1、社会意识的污染2、社会传媒的不当传播3、住宅的独立化学生自身因素有:1、社会压力导致孩子
31、更关注自身2、心理素质欠佳,自我抗压强度不足3、自我意识发展不够成熟4、情绪、情感的因素83、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适:一、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二、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三、 协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四、 注意教学中的心理卫生健康的心理是教师良好身体素质的必要条件,心理上的健康会有效增强身体机能进而促进身体健康。84、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一、 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二、 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三、 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四、 具有教育独创性五、 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发其分地控制情绪六、 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85、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一、端正认知 二、调适情感 三、改变行为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