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课时练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课时练新人教版必修1.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十二铜表法第八表有这样的规定:“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这说明罗马法律注重A主权在民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天赋人权D保护公民私有财产2在古罗马,嫁资主要指女方父辈等以维持婚姻生活为目的而向女方丈夫赠送的各种物品或货币。共和国后期及查土丁尼皇帝时的法律都明确规定妻子享有绝对的嫁资返还请求权,并且优先于债权。这一规定,反映了A古代罗马婚姻关系极不稳定B说明了女性权利得到切实保障C罗马法蕴含着自然法精神D婚姻关系影响着立法的内容3随着罗马国家版图
2、的不断扩大及公民权、半公民权的授予,制定统一的法律来要求人们遵循成为必然要求。比如万民法的设立,调整了罗马公民与新征服地区人民的关系;比如“叛国罪”的实施,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公民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这表明罗马法的实施()A为了协调各民族间的矛盾B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C有力的维护了罗马共和政体D使公民具有了社会责任意识4学者刘家安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几乎所有国家的法律工作者都可以运用罗马法学说对本国的基本民事关系作出解释”,对此的正确解释是( )A罗马法私法对近现代有借鉴作用B罗马法保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C罗马公民法注重对私法的规范D罗马法为后世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5有学者说,古代罗马帝国“皇
3、帝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皇帝无法凌驾于法律之上,执政行事都需在法律框架的范围内,无法超越。这反映出古代罗马法A蕴含近代法治观B影响了后世立法C践行了民主原则D取消了贵族特权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归化者和外国人移入罗马,于是就逐渐产生了适用于外国人之间以及外国人和罗马人之间纠纷的万民法。万民法不仅适用于罗马市民,还适用于外国人。这说明在古代罗马A制定万民法具有的可能性B人口构成影响到法律更新C万民法具有永恒性的特征D内部公民抵制万民法实行7古罗马的私法对后世影响巨大,早期市民法规定的婚姻属于夫权婚姻,妻子的人身与财产处于丈夫的控制之下。随着罗马共和国的对外扩张,又产生了一种万民法婚姻。夫妻
4、双方是平等的,妻所携来的财产为特有产,可独自保留,而家庭生活的支出则由夫的财产负担。这表明古代罗马A妇女的政治地位有了明显提高B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法律注重私权并顺应社会发展D婚姻自由逐渐得到了法律认可8罗马法学家强调,“正义就是给每人以应有权利”,“法的准则是:诚实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每个人为保护自己而做的一切均被视为合法的”。这反映了A罗马法是帝国统治的基石B罗马法注重保护个人私权C社会发展水平决定法治发展程度D人文精神根植于自由的社会环境9公元前126年,古罗马颁布爱布兹法,规定赋予裁判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诉讼的权力。例如当时通过收养关系恶意逃避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因
5、此裁判官赋予债权人继续追讨债务的诉权。裁判官的这一权力A维护了罗马贵族的利益B有利于罗马万民法的形成C促进了罗马的对外扩张D导致了罗马司法权的滥用10有学者指出,自然法作为一种“原则”,即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欧高效制度的关键特征。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的所有权制度,以及由这一制度产生的罗马保民官制度等等,就是保护无权者以对抗掌权者。由此可知A自然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B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C自然法是罗马法律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D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保障无权者对抗有权者11法理概要对市民法和万民法的定义为:“市民法(即公民法)与万民法有
6、别,任何受治于法律和习惯的民族都部分适用自己特有的法律,部分则适用全人类共同的法律,被一个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即该国本身特有的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因为一切民族都适用它。”该定义所阐述的是市民法其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各个民族市民法是对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万民法突破了市民法体系着眼于自然理性ABCD12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大部分条文,都是明确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尤其是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同时少部分条文属于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公法”。近代法国拿破仑最引以为傲的,是其颁布
7、并成为后世典范的“民法典”。这反映了A私权保护与契约构筑社会规范B西方法律轻视国家利益的保护C罗马法被延用并不断发展到近代D注重条文的大陆法系更具优越性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代希腊不仅有成文法,而且已经培育起了自己的法治观。据亚里士多德所著雅典政制记载,雅典的法律写在牌子上,牌子立在巴西勒斯柱廊里,所有雅典公民都要在写有法律条文的牌子前宣誓遵守法律;执政官也要对法律宣誓,说他们如果违反任何一条法律,就得奉献一个金人像。梭伦曾经规定,这些法律要百年不变。在那时,法律就已经不是统治者独自占有和神秘的了,人民不但知道这些法
8、律的具体内容,而且自觉地去遵守它们,把它们当作判定人们的行为是否正确和调整各类社会关系的重要的工具和标准。摘编自苗延波古代希腊法制新探材料二 罗马建国初期,平民和氏族贵族的矛盾很尖锐,平民对贵族高级官吏的专横统治的反抗愈演愈烈,并不断提出新的立法要求。因此,罗马初期的任何一部法律都成了平民和贵族斗争的产物和记录。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罗马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就罗马法的本质来说,它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当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起初在意大利,随后在其他国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私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摘编自于沛霖
9、马克思恩格斯论罗马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希腊法律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罗马法进人“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表现及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和罗马法律的历史作用。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何怀宏世袭社会材料二 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
10、,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史十五讲材料三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田涛接触与碰撞:16世纪以来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1)据材料一概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治国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秦帝
11、国和罗马帝国均重视法治的相似因素。参考答案1D【详解】十二铜表法规定损害他人财物的都要做出赔偿或处罚,这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选D;材料体现的是保护公民私有财产,并不是体现主权在民和天赋人权,排除AC;十二铜表法从根本上来说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不可能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B。2C【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规定明显保障了妻子的权益,体现了罗马法公平正义的原则,反映了罗马法蕴含自然法精神,故选C;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罗马婚姻状况,A选项错误;古罗马是男权社会,仅依据对妇女部分权益的保障不能说明女性权利得到切实保障,B选项错误;婚姻关系和立法内容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排除D3B【详解】罗马
12、法制定统一的法律要求人们遵循,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公民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这都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故选B;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材料信息与维护共和政体无关,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实施的效果,排除D。4A【详解】根据“几乎所有国家的法律工作者都可以运用罗马法学说对本国的基本民事关系作出解释”可知该学者认为罗马法对后世各国的法律影响深远,即罗马法私法对近现代有借鉴作用,故选A;罗马法保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非人民的根本利益,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罗马公民的态度,排除C;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而非为后世确立行为规范,排除D。5A【详解】古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执政行事都需
13、在法律框架的范围内,蕴含近代法治观,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古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排除B;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国家,奴隶没有民主权利,排除C;罗马法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D错误。【点睛】6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外国人移民罗马,导致不仅适用于罗马市民,还适用于外国人的万民法逐渐产生,说明在古代罗马人口构成影响到法律更新,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万民法制定的必要性而非可能性,A项错误;古代罗马万民法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并不是永恒的,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罗马公民抵制万民法实行,D项错误。7C【详解】根据材料“古罗马的私法对后世影响巨大,早期市民法规定的婚姻属于夫权婚姻,妻子的人身与财产处
14、于丈夫的控制之下”和“随着罗马共和国的对外扩张,又产生了一种万民法婚姻。夫妻双方是平等的,妻所携来的财产为特有产,可独自保留,而家庭生活的支出则由夫的财产负担”可知,随着罗马共和国的对外扩张,夫妻双方由从属关系到平等关系转变,并且妻子的私有财产得到了保障,体现了法律注重私权并顺应社会发展,所以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妇女的政治地位,所以A错误;材料涉及夫妻双方地位的改变以及妻子的私有财产得到了保障,不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B错误;材料内容与婚姻自由无关,所以D错误。8B【详解】根据材料“应有权利”“各得其所”“保护自己”说明罗马法注重对于个人权利的保护,B正确;罗马法是帝国统治的工具,基
15、石应该是经济基础,排除A;社会发展水平影响法治发展程度,决定一词说法错误,排除C;人文精神根植于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对人文精神产生重要影响,排除D。9B【详解】根据“规定赋予裁判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诉讼的权力”可以看出,法官在处理事务时有一定的自主权,对于公民与其他外邦人间的纠纷的解决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这利于万民法的形成,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维护贵族利益,排除A;材料与扩张无关,排除C;这不是司法权的滥用,排除D。10B【详解】材料表明,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的所有权制度及其衍生的保民言制度,体现了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故B选项正确;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16、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A选项错误;自然法是罗马法的指导思想,不是具体的法律制度,C选项错误;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D选项错误。11A【详解】根据“一个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结合所学可知,市民法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境内的公民,正确;根据“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因为一切民族都适用它”可知,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各个民族,正确;正确,故选A;万民法继承发展了市民法,错误,排除B;十二铜表法是对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错误,故排除CD。【点睛】12A【详解】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和拿破仑“民法典”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比
17、较的能力。根据材料,十二铜表法的大部分条文,尤其强调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注重私权保护和契约;而拿破仑的“民法典”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两者反映了私权保护与契约来构筑社会规范,A项正确;B项“轻视”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C、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反映,排除。故选A。13(1)特点:社会性;全民性;长期性;至上性。(2)表现: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原因:不断对外扩张,疆域扩大;新的社会矛盾的出现;公民法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3)历史作用: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现代法治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借鉴。【详解】(1)特点:根据”古代希腊不仅有成文法,而
18、且已经培育起了自己的法治观。“得出社会性;根据“所有雅典公民都要在写有法律条文的牌子前宣誓遵守法律”得出全民性;根据“这些法律要百年不变得出长期性;根据”把它们当作判定人们的行为是否正确和调整各类社会关系的重要的工具和标准。“得出至上性。(2)表现:根据”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罗马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得出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原因:根据所学,回答万民法形成的背景即可,从不断对外扩张,疆域扩大;新的社会矛盾的出现;公民法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等方面概括。(3)历史作用: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现代法治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借鉴。14(1)变化:从三代的
19、“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依法治国”。态度: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已复礼”。(2)特点:皇权高于法律(法律以君主意志为转移);儒家思想为法律的基础;礼法并用。(3)相似: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保护私有财产。相似因素:两国法律传统浓厚;实践效果显著;解决统治范围扩大后的新矛盾。【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和“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可知,从三代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依法治国”。态度:根据材料“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
20、张“克已复礼”。(2)根据材料“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可知,皇权高于法律(法律以君主意志为转移);根据材料“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可知,儒家思想为法律的基础;根据材料“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可知,礼法并用。(3)相似:根据材料“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可知,政府垄断立法;根据材料“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可知,立法形式多样化;根据材料“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可知,保护私有财产。相似因素:根据材料“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国法律传统浓厚;实践效果显著;解决统治范围扩大后的新矛盾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