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江花月夜》教案.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917848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8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春江花月夜》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2022《春江花月夜》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春江花月夜》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春江花月夜》教案.docx(9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 1页共 9595页20222022春江花月夜教案春江花月夜教案春江花月夜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须要打算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春江花月夜教案 1教学目标:1抓住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意象),进而借助联想、想像,体会一种春江月夜的画意诗情。2学习诗歌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3 引导学生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在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中,置身诗境,体会诗境。教学重点:1读懂诗意2.抓关键字词把握文脉,抓关键句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教学过程第 2 2页共 959

2、5页一、导语: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迷人探寻的奇异的艺术境界。张若虚仅存两首诗,而恰恰就是这其中一首诗使他“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有人评价说张若虚是“以一诗而压全唐”,足见其诗的艺术成就之高。闻一多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旧题,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二、作者简介:张若虚,扬州人。曾任兖州(今山东)兵曹。唐中宗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唐玄宗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称“吴中四士”。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奇妙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建出情景交融、

3、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悲伤。诗人将真实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建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三、预习初读:第 3 3页共 9595页1、初读课文,找诞生字。滟滟(yn)皆似霰(xin)捣衣砧(zhn)碣(ji)石2、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1)标题是春江花月夜,涉及到五种景物,作者重点写了哪种景物?怎么写?有何特点?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如同一条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验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

4、的照射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意象,犹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从结构层次上说,一绘江月之景、二阐人生之理、三抒相思之情。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第 4 4页共 9595页2、春天,江水浩荡潮势汹涌,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似乎与潮水一起涌出来。3、诗人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画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美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概雄伟。赏析“生”字: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丽。“

5、生”是“涌出”,就给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可谓妙笔生辉。唐代诗人好象对这个字情有独钟,象张九龄在他的诗作中有“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的句子、王湾也写过“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可谓一字一境界,着一“生”字,境界全出。二、读译析其次节:1、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2、第 5 5页共 9595页月光照射着春江,随着波浪闪烁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光明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围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耀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像细密的雪珠。月光象白霜从空中流下,所以霜飞无从察觉,它照得江畔的

6、白沙和月色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光明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3、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渐渐凝合在一轮孤月上了(叙)。诗人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明月朗照之下,滟滟的水波,花草丛生的芳甸,犹如披上霜雪的花树,银色的沙滩,一切是如此的清丽出尘,神奇朦胧。请简析这四句诗的意境:诗人对月光的视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着世间万物,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光明的月光存在。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细腻传神的笔触,创建了一个神话般奇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特别幽美安静。三、读译析第三节:1、江畔何人初见

7、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第 6 6页共 9595页望相像。2、江边上什么人最初望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射着人?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3、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叙)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究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奇妙。或许后来大诗人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及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只是此句的翻版。而第四组的起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像”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像,岁岁年年人不同”则如出一

8、辙。这几句写出了怎样的哲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整个人类则是代代相传的,宇宙也是亘古长存的。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也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无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酷爱。诗人的心情是“哀而不伤”。我们得以倾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四、读译析第四节:第 7 7页共 9595页1、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2、不知江上的月亮照射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一片白云缓缓地飘走,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射的楼上

9、相思?3、“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承“江月年年只相像”而来的: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恒久不能如愿。(叙)月光下江水流淌,诗篇也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请评析“悠悠”两字的表达效果。最奇妙的就是这白云一片,悠悠来去,一笔带出离人怨妇的主题。“悠悠”是“飘动的样子”,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没有点出抒情主体,但是更使人想到思妇的离愁别绪苦不堪言,更有余韵。“青枫浦”为第 8 8页共 9595页地名,但“枫”“浦”在诗

10、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令人想到“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情画意尽在其中。五、第五节1、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文-纹)2、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当照射着离人的梳妆台。美妙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这时二人相互望着月亮可是相互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射着您。送信的鸿雁能飞很远但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

11、,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水纹。3、承“何处相思明月楼”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叙)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第 9 9页共 9595页赏析“徘徊”二字: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亮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与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软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月色,却又“卷不去”,“拂还来”。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析)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又凭添了几重愁苦!(评)六、读译析第

12、六节:1、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2、昨晚游子梦见花朵落在悠然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斜月渐渐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相距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第 1010页共 9595页江边的树林。3、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游子的思归之情。(叙)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华蜜和向往。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二字渲染并加重了他的

13、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简析末句的意境:“落月摇情满江树”中的“摇情”强化了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它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笔触细腻传神,意境深邃悠远,令人回味无穷。春江花月夜教案 2教学目标:1、以“月”为线索,赏析本诗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2、发挥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感受诗中美景。3、缘景明情,把握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景、理、情。第 1111页共 9595页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感情基调。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当我们遥望夜空,望见朗朗明月的时候

14、,心中总是会产生无限遐想,也自然会想到一些与月相关的诗句,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诗人们总是对月亮怀有深厚的感情,这就是一种“月亮情结”。1、思乡怀亲之感:“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2、清幽雅致之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3、凄清孤苦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4、时空永恒之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第 1212页共 9595页白 把酒问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

15、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师:在人才辈出、群星绚烂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是张若虚。板书课题、作者二、诗歌美读1、老师配乐朗诵,学生整体感知诗歌意境。2、学生齐读三、以“月”为线索,详细研读课文一绽开联想和想象,置身“月之景”。1、全诗主要写了哪些意象,在众多的意象中哪一个意象是能统摄全诗的意象?明确:月。2、全诗哪几句是集中描写月下美景的?明确:从“春江潮水连海平”到“皎皎空中孤月轮”。指名读3、紧扣“月”这一意象,请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美第 1

16、313页共 9595页丽语言来描绘月下春江美景。配乐营造气氛,请学生有感情的读自己的作品。示例:看,那春江潮涨,潮水翻滚着、奔腾着、咆哮着,浩茫茫一片仿佛与大海相连。霎时,一轮明月在浩瀚无垠江面上,随着洪波翻涌冉冉升起。忽然,万顷江波之上覆盖了一层空灵、迷漫的月色,水光粼粼,月光莹莹。江水宛若前行,环围着一处芳草萋萋、繁花满树的郊野流淌。溶溶月色充满在这开满鲜花的树林里,柔柔的月光在花瓣上浮动,像是撒了一层雪白的雪。花朵在月光的照映下仿佛冰山上盛开的雪莲一般晶莹剔透,散发出圣洁的光线。这时,天空中飘洒、飘舞的流霜,沙滩上雪白、松软的细沙都与月色融成了白茫茫的一片。4、老师小结:诗人用月光统摄群

17、象,采纳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依次,最终将笔墨凝合在了一轮明月之上,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色泽柔软、幽美深远的春江月夜图。二领悟“月之理”1、望着高悬于空中的那轮皎洁而孤独的明月,诗人想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第 1414页共 9595页明确: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送流水”。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乐,请一名学生朗诵本节。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像”与以下诗句包含的哲理有什么不同?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老师总结:他们都感慨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

18、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像”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无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酷爱。所以有人说这是少年似的哀叹,轻烟似的惆怅。全诗的基调“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倾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三)鉴赏“月之情”老师导:光照千古的明月之所以永恒存在于天地之间长明不衰,似乎是因为它在等待什么人。“孤月”尚且“待人”,何况游子、思第 1515页共 9595页妇?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在游子思妇相思的图景中,这轮明月也表现得极为多情。1、在游子思妇相思的图景中

19、,哪些诗句表现了月亮的多情?明确:“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及“落月摇情满江树”。2、赏析“可怜楼上月徘徊”,“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参考答案:(1)写出月因浮云游动,光影明灭不定的动态。(2)拟人手法,给予月亮人的灵性,它好像也为思妇而难过、对她怜悯,不忍离去。(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更甚。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3、赏析“落月摇情满江树”一句。参考答案:此句采纳了化虚为实的表现方法,通过一个“摇”字将无形的离情写得形象可感,也使整幅画面充溢了动感。一个“摇”字,可以让人联想到

20、月光的浮动,开满鲜花的树林在微风中的摇动,浩阔无垠的江面上水波的荡漾。同时让读者仿佛看到缭乱不宁的别绪第 1616页共 9595页离情伴随着残月的余辉散落在江边的树林里,让读者仿佛听到这离情飘落时还伴随着细碎、空灵的风铃的声响。一个“满”字让人感觉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溢着、荡漾着、萦围着这种浓郁的、哀婉的但又略带甜蜜的相思之情。4、老师小结: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的。所咏非一时一地一人之情,而给予其永恒的普遍性。浓浓的离别相思在美景之下,化为淡淡的哀愁。这种离愁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软的情调,象轻梦飘过,却又覆盖心头。5、朗读最终 20 句。四、再读全诗。五、课堂结

21、束语:诗人张若虚将众多意象奇妙地统摄于一轮明月的光华之中,汇成了月之景、月之理、月之情交融的美丽深邃意境。在时间线索上,诗人也以月为纽带,整幅画卷根据月亮初生、高悬、西斜、落下的依次缓缓绽开。月亮落下有再升起来的时候,诗人通过月落、月升的循环往复给我们传达一个“永恒”的讯息,让读者感受到了春江花月夜中第 1717页共 9595页景、理、情的永恒之美,并促使我们在纯净、空灵、迷朦的月色中不断地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愿同学们美妙的人生路上恒久有一片皎洁的月光。六、布置作业背诵全诗春江花月夜教案 3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实力。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实力,进入诗歌意境。3、培

22、育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实力。教学重点:绽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步骤:第 1818页共 9595页一、导入语: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始终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予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非常丰富。她是漂亮的象征,创建了很多美丽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予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家乡和亲人挚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很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

23、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索,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望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李白静夜思),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数不胜数。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在人才辈出、群星绚烂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第 1919页共 9595页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多数人为之痴迷、为之倾倒的春

24、江花月夜。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去领会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一)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志向的高远意境。(二)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究宇宙的奇妙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美丽,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备统一。为写景、叙

25、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第 2020页共 9595页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多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三、指导理论与教学目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不象其它艺术可以干脆诉诸于人的听觉、视觉。用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是间接的形象,但它却能比其它艺术给人更多的审美感受,这是因为它给人供应的想象空间更大,回味余地更多。因此要感受这些形象,观赏它们,就要通过想象把语言还原成可视可听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记住:想象是至关重要的。诗人作诗多用虚写,因为虚

26、拟的手法,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故我们读诗也要多从虚处去读诗歌须有意境,有意境的诗才是好诗。组成意境的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调的详细物象称作意象。诗歌的意象大都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复合物,那幺由意象形成的画面也应当是亦虚亦实的,因此读那些以表现主观情感为主的文学作品,就要用虚实相生的方法,而且更多地要从虚处去读,不要读死了,读实了,否则诗歌的意蕴就显得狭窄和浅薄,读者的想象空间、回味余地就小了,得到的美感也就少了。第 2121页共 9595页记住并理解这一条文学观赏的理论,用它来指导我们今日的阅读(关于这条理论,同学们可阅读课本文学观赏的基本理论中的意境部分和文学观赏的心理过程)。领悟

27、思妇游子相思这一原型主题,领悟月在中国人情感世界中的意义。四、朗读要求学生在观赏时,绽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五、层次结构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奇妙境界。接下八句为其次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喊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第 2222页共 9595页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憧憬和对华蜜的向往。详细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

28、一二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终为一层,写游子想家。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六、赏析诗歌(一)观赏诗的景物美1、导: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绽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副画面。3、学生描绘画面意境: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概雄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

29、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第 2323页共 9595页片。(二)领悟诗的哲理美1、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不由自主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2、出示幻灯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读出“江天一色”的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孤独空旷。“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像”“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春江花月夜教案 4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

30、诗歌内容:景、理、情2、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哲理和情感,提高鉴赏、表达实力第 2424页共 9595页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比较鉴赏等观赏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1、绽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2、缘景明情,品悟诗歌哲理和体悟诗歌感情教学难点:景、理、情的赏析教学方法:1、多媒体2、诵读赏析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激发爱好“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无论是浪迹天际的游子,还是空待闺中的思妇;抑或是征战沙场的将士人们抬头望月,总是心有感慨,或倾注爱恨,或寄予悲欢因而浩瀚的诗海中从来不乏美丽的写月诗篇(老师引导学生自由背诵写月名句)在众多吟

31、诵明月的诗歌中,有一篇被人称为“孤篇盖全唐”,那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节第 2525页共 9595页课让我们一起来观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二、自读诗文,整体感知思索:这首诗题为春江花月夜,作者详细写了哪些内容?学生边读边把握诗歌的内容老师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诗的主要内容:月下美景,月下哲理,月下情思三、赏析美景、把握情感(一)赏析美景1、要求:学生范读,其他学生划出写景的句子,并找出所写景物明确:春江、明月、花林、流霜、白沙、江天2、运用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再现画面老师点评,总结学生结论,描绘画面学生齐读,再次感受月下美景3、概括景物特点月夜特点:幽美、朦胧、静谧、清澈、空灵4、方法指导:鉴赏写

32、景诗,不仅要捕获画面,感悟美景,还要了解把握景物特点,把握诗人情思(二)、品悟月下哲理1、提出思索:面对美景,作者有怎样的感慨?明确:作者独立第 2626页共 9595页江畔,看到那轮孤月,引发了对宇宙人生的思索2、探究研讨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在面对美妙河山,美丽风光时都会思索宇宙与人生(老师补充资料: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像,岁岁年年人不同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像)学生探讨沟通,比较前三位与张若虚对宇宙人生思索的异同明确:相同:感慨宇宙永恒不同:前三位感慨人生短暂,但张若虚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3、诵读诗文4、方法指导

33、:缘景明情,比较鉴赏(三)体悟月下情思1、解读诗歌情感方法指导:缘景明情明确:作者看到孤独的明月,待人的明月以及漂移不定的白云,因而想到人间相思的游子思妇2、赏析游子思妇的情思方法指导:找到干脆抒情和借景抒情的句子,体悟情感学生自读,探讨沟通,自由发言明确:思妇:离愁牵挂,游子:孤独思归第 2727页共 9595页3、探究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把握月与情的关系,游子思妇:睹月思人,借月抒怀4、解读明月意象拓展:中国人的明月情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总结月亮意象的含义:思归怀人,离愁别恨5、反复吟诵,在读中再次感受游子思妇相思学生选择读写游子或者

34、思妇的诗句老师点评齐读,感受相思四、鉴赏小结全诗以月为线索,将月与江、月与花、月与夜、月与人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春江花月夜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永恒的宇宙人生哲理的思索以及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意境清爽邈远五、美读诗文分析诗歌之后,学生对这首诗在景,理,情三部分的感情改变有很明确的把握老师引导他们感受诗歌跌宕起伏的音乐美就顺理成章老师范读学生再自读揣摩六、课堂总结第 2828页共 9595页她是朦胧的美,哀痛而轻快;她是纯洁的美,安静而空灵;她是跨越时空的感动,她是穿透千年的哲思,她就是春江花月夜七、作业布置自读,背诵全诗春江花月夜教案 5写作背景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的吴声歌曲

35、。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炀帝杨广。据杜佑通典记载,武则天长安年间,该曲调尚在流传。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中,杨广两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两首,张的两首的写作年月在张若虚此诗之前。杨广等五首诗的内容,大都是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或稍涉脂粉;形式则或为五言四句,或为五言六句,体制短小,格局拘束。张若虚作此诗,虽说也是沿循了前人写旧题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文学常识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第 2929页共 9595页字号均不详。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

36、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喜闻乐见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爽美丽,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清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层次结构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写春、江、花、月

37、、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奇妙境界。“春江潮水连海平”四句是第一节。这节从月出写起,而描写重点在月色下的春江。头两句写春江水满,江海相联,月出潮生,在海天月色的衬托下,突出了春江浩渺的壮美景象。第三句承潮水,明月,第 3030页共 9595页描写春江在月光下波光粼粼,跳动远逝,邈远迷茫。这景色给人遥思遐想,故启出下句“何处春江无月明”,一下将眼前景物联系到一个广袤空间的想象的境界,为以下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思索和月下游子、闺妇的相思伏笔。“江流宛转绕芳甸”四句是其次节。这节极写月光皎洁。首句承上节“春江”写“江流”,又带出“芳旬”。“芳甸”一语即透出春天气息。

38、长江春水原来应当是滔滔奔腾,这里却轻着一“流”字,而且给予“流”的形象化:“宛转绕”,因而春水也似有深情。上句出“芳甸”,下句便直写“花林”。可是这时是月光下的花林,不行能有日间看到的万紫千红的色调和真实形象。干脆写月光下的花,无法浓墨重彩渲染,往往只能淡墨勾一个轮廓。如“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曹植公宴)对于月下的兰花和荷花(朱华)只能点到为止。张若虚这两句诗虽然也是点到为止,却写得流光溢彩,表现了花林月色,相交不定,只觉花光烁烁,如霰雪白,如霰闪闪,似真似幻,创建了色调迷离的特定境界。最终两句写月光的清淡、皎洁。月亮上升了,月色纯净,简直就是“空里流霜”了。霜是

39、不会流淌的,诗人此时感觉月色如霜从空中流泻下来。这里第 3131页共 9595页着一“流”字,月色便成了幻象的动态。但是此时的“霜”(月色)只是凉爽的、静谧的,因而“不觉飞”,这透亮的月色好像又动中有静。由于月色干净,因而“汀上白沙”与月光融为一色而“看不见”了。这时天地、景物与人在这透亮的月色中融合了,有的是纯净无瑕的快慰。诗人在这里对于皎洁月光的描写和美感意境的追求,的确达到了极精致的程度,真可与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印象画派对于光色的表现相媲美。以上第一,二节八句起笔扣题,把春、江、花,月逐层写出,写的是月色夜景,这“夜”自然就包括在其中了。接下八句为其次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

40、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江天色无纤尘”四句里的头两句接着写月,但这时已是皎月当空,境界更加开阔,由写景转入抒情。“江天一色无纤尘”,一是表现了月光的皎洁,二是表现了整个人自然的纯净,景物与宇宙浑然一体。此时的直觉只有天空中一轮明月高悬,独照今古,其他切都退到不闻不见的地位去了。这里一个“孤”字显得这境界实在过于广袤了,这宇宙实在过于苍茫了,我们第 3232页共 9595页好像感到诗人一颗凄清的心在这透亮的空间跳动。后两句因景生情,进入了遥思遐想,对宇宙、对人生作了探究诘询。两句的两个“初”字把现实的景物升华到一个深厚寥廓的哲学境界。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初醒觉的自

41、我意识:对广阔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感伤、惆怅和留恋。(李泽厚美的历程)。诗人的这种意识更干脆体现在下一节诗中。下一节是“人生代代无穷已”四句。诗人在上节由人与月的关系想到时间长河的遥远迷茫,这一节想到人生世代相传虽然也是无穷尽的,但哪及得年年圆缺相像的江月(大自然)的永恒。诗人在寻求人生与永恒的大自然关系的解答,吐露了对人生世代变化的迷惘。此时浮想联翩:“不知江月待何人?”一个“待”字写出了月也有情,它好像也有执著的期盼和追求,但无法了解它期盼和追求什么。人比月应当更有情,应当有更执着的期盼和追求。这时诗人进入了低回深思,目光从月又移到江,“但

42、见长江送流水”,留下的是对人生短暂的轻轻喟叹,淡淡的惆怅。因为有所期盼,所以也并不无望。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关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第 3333页共 9595页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憧憬和对华蜜的幢景。详细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浴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终为一层,写游子想家。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四句起是第三部分,;转写游子、闺妇,景物成为离人相思的烘托。前面有江天一色“无纤尘”,描写大自然的干净无垢,这一节首句出“白云一片”,可以说是相反相成,起了衬托月色的作用,同时又是转到另一主题的起兴。“白云”飘忽渐远,似离情依依

43、,故日“去悠悠”;“一片”又显得孤独无定。前人常用浮云喻游子,所谓“浮云游子意”,所以启出下句“青枫浦上”游子愁肠九折的相思之情。以上两句是虚写,下两句直写游子、闺妇无可奈何的相思:谁家今夜有停留在江上的游子?何处的闺妇在明月朗照中的楼上思念远方的亲人?“可怜楼上月徘徊”四句写月下闺情。通过游子设想思妇的相思情状。“可怜”自是游子怜惜明月楼上的思妇。“月徘徊”一语双关,既是把景物写活,又是诗人的一种寄予。这里用了曹植七哀诗的典故,“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思妇愁,悲叹有余哀。”第 3434页共 9595页“月徘徊”一语即含蓄的点出了思妇的哀愁,又与上节“白云”“去悠悠”比照设想思妇的哀伤。

44、下句“应照”的“应”字是“应会”的意思,是设想之词。游子设想自己所见的月应会同时照及“离人”(思妇)的妆镜台。杜甫有“双照泪痕干”句(“双照”共照两地相思的人)。月也有情,月光成了相思联系的一个根线。后两句通过闺妇两个动作细微环节,刻划其相思的内心冲突:此时帘遮“玉户”,皎洁的月光透过帘幕撩得闺妇不安,她想卷起帘幕将月光赶去,但是卷起帘幕,月光更是直泻闺室,只有惹起更剧烈的愁思;下句写月光照在捣衣砧上,也使闺妇思绪烦乱担心,她又痴想把月光拂去,可又是“拂还来”(一说是拂去砧上自己的身影)。古代妇女捣衣常与制衣送征人有关,故闺妇在月下捣衣,月光照在砧上,勾起对远方游子无限的思念。这两句通过游子想

45、象闺妇的两个动作,描写她想排遣相思的苦痛而又无法排遣。这月色给游子,闺妇何等剧烈的感情色调!此时相望不相闻”四句中,首两句承上节月光的“卷不去”,“拂还来”,写闺妇的内心独自。此时两地所望见的是同一个月,故说“此时相望”,但是又不通音讯,故又说“不相闻”。相望不相闻”美妙的爱情如镜花水月,可望而不行即,所以下句表达了闺妇希望追随月第 3535页共 9595页光流照君前。这当然也只是痴想,事实是“鸿雁长飞”也不能将此处的月光带到游子那里去。最终一句从游子这边看,浦边水里的鱼龙也只潜在水里跳动,泛起一点水纹而巳,不能代为传递消息。汉乐府 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

46、书。”汉扫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后因称书信往来为“鱼雁传书”。这里后两句用想象又暗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突出了会面不行期的相思之苦。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终为一层,写游子想家。,昨夜闲潭梦落花”八句逐步总结全诗。“昨夜”希望月之夜,这时已是次日黎明。花落寒潭,青春将尽,人未还家。一个“梦”字点出望月思人、期盼会面的虚幻。江水流,夜将尽,花已落,月西斜,雾漫漫,呼应了开头春、江、花、月、夜的描写,逐句收结,衬托了游子闺妇急于会面而又不能实现的惆怅。最终归纳为“不知乘月几人归”如此花月良宵,有多少离人虚度了,又有几个人此时返家。无可奈何中又有美妙的向往,因为终归也

47、有良宵夜归人啊!“落月摇情满江树”,月有情,最终余辉洒满树梢。树有情,留得余辉满树梢;人第 3636页共 9595页有情,余辉树影情摇摇;不知何者是景,何者是情,此情此景绵绵无尽。清代人王尧衢评此诗结尾说:“余情袅袅,摇曳于春江花月之中,望海天而杳渺,感今古之茫茫,伤离别而相思,视流光而如梦。千端万绪,总在此情字内,动摇无已,将全首诗情,一总归结其下。添不得一字,而又余的无穷。(唐诗合解)内容述评张若虚的春汀花月夜闻一多先生称:,这是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认为“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胯诗杂论)一篇诗得到如此高度赞誉,这在中国文学史是绝无仅有的

48、。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于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借,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许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妙企盼。第 3737页共 9595页从表层看,明月长圆而人情不圆,显示了景物与人情的乖背;明月长在而人生不再,则展示了宇宙与人生的冲突。但从深层看,“借明月寄相思”又显示了人心与自然的和谐,而“人生代

49、代无穷己”与“江月年年望相像”,则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同一。作者对天人关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仅仅哀叹生命短暂的窠臼,表现出对生命的酷爱和对人生华蜜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这即体现了诗人本身对生命意义的深切体认和对天人关系的深刻相识,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一体同仁”的传统精神。因而,闻多先生赞扬此诗呈现了“窘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厚更寥寂的境界”。(唐诗杂论)艺术特色一、画面清丽,色泽柔软,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诗人不仅沿用题目,而且也沿袭了旧例,开篇便就题目敷衍生发,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一方面,诗人以月亮之初升到坠落为行文的外在线索,随着月光的脚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

50、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又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第 3838页共 9595页有意突出它们在月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清澈、安静。(如写花林不绘其形态色调,而突出月光洒在枝头时的景象;又如写江水侧重其在月光映照下的滟滟波光)诗中的一切景物,均为月光所冰浴覆盖,既各在其所而又相互连带映照,犹如一幅笔触淡雅的水墨长轴,显得清丽、幽美,色泽柔软。二、柔情似水 淡愁如烟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写游子思妇当此良辰美景却天各一方的离别相思。相思离别,本是古代诗词中司空见惯的主题,但作者写来却别有风味。尽管也有相思之苦,但却没有泣涕涟涟的浓烈,在“玉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