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手法(课件41张).ppt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4488065 上传时间:2021-09-2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手法(课件41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手法(课件41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手法(课件41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手法(课件41张).ppt(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诗歌鉴赏之手法,2,2,一、表现手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表达效果,感染读者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二、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关系 区别表现手法是用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的手法。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的手法,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联系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例如,比喻、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在具体的语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

2、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三、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的区别 表达方式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表现手法则是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的方法。,7,修辞手法:区别比喻、借喻、借代,8,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比喻,暗喻:暗喻是本体喻体同时出现。 但用“是,成,成为”等词 代 替“像”一类的喻词。,借喻:本体和喻体都不出现直接用 喻体代替本体。,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 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 体进行比喻。,1.(2011重庆)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3、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黑墨黑钻石黑夜黑葡萄(1)此刻,她那_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1)_,理由:_。,1,2,3,4,5, 女子深情地注视着“他”时,眼睛必定是黑而圆的,这与“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吻合,(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_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2)_,理由:_。, 姑娘的眼睛“闪烁着奇异的光亮”,这与黑钻石晶亮的特点相似,解析抓住姑娘眼睛闪烁光亮的特点,即可正确作答。,5.(2017江苏)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

4、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 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1,2,3,4,5,13,明喻: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

5、、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比喻,暗喻:人间遍种自由花,借喻: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博喻: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14,借代 :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借喻的区别:,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15,比拟,拟人:把物拟作人 水稻笑弯了腰 小草从地里钻出来 拟物:把人拟作物 把人拟作动物: 她蜷缩在地上 把人拟作植物:现在全县莲塘的生产大发展, 莲农们精心培植,把绵绵情 意栽种在

6、每一口莲塘里。 把人拟作事物:人群不顾一切涌上来了 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把甲事物拟作乙事物: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 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绕过假山草坪,范大昌奔向两幢平行建筑的新楼,楼房在夜里呈现出银灰色,静静地盘踞在雾气沼沼的地平线上。B.每条山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都长满了珍贵的林木, 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C.灯笼草不在意生存环境的优劣,不在意花朵的大小,不追求果实的甜美与赞誉,它活得单纯,甚至是清心寡欲。D.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解析“盘踞

7、”是拟物。,19,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谓、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一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20,(1)敌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攻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

8、比喻(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老舍骆驼祥子) 比喻(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比拟(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 比拟,21,(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22,1、“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诲”(袁鹰十月长安街)。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2、“我们之闻已经隔

9、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这是借喻,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阂。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3、“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这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比喻和比拟的区别,比喻:重在“喻”,喻体一定出现比拟:重在“拟”,拟体一定不出现,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双关一般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一)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意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它又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如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丝”即“思”的意

10、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二)语意双关:是一种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导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橄榄好食核唔圆,相思唔敢乱开言;哑巴食着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25,表现手法:区别渲染、烘托,26,表现手法:区别渲染、烘托,27,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

11、鲜明突出。,28,先渲染,后烘托,局部是渲染,全局是烘托,渲染是手段,烘托是目的,通过渲染而达到烘托的目的,这种现象在借景抒情的诗篇中是很普遍的。渲染一般是渲染气氛和环境,烘托一般是烘托形象和心理。渲染,是意象描写对意境营造而言,烘托,是景物之描写对情感抒发的烘托。,29,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这些景物描写对于肃杀苍凉的秋天来说,它们都是正面的描写。这样的正面描写就是渲染。诗人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悲凉的心境,30,早寒有怀

12、(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31,表现手法:区别衬托、烘托,32,烘托和衬托都是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某中情感得到凸显。定义:“烘托”是“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也称“烘云托月”。一般是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显示或暗示所写的对象。,1 以人烘托人: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13、。”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2 以物烘托人: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3 以物烘托物: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

14、。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34,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定义:,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35,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

15、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这首诗歌运用了衬托(烘托)手法。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36,这样看来: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注意:1反衬和对比不尽相同,反衬侧重作比较的一方,对比表现的是作比较的两方。2正衬通常就叫做衬托,衬托指甲事物对乙事物的表现作用,烘托主要指事物对环境、环境对主题、环境对人物性格的表现作用。3映衬可以是相互的,而烘托一般指单方面的。,36,37,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例子(1)哀景衬悲愁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

16、茫茫江浸月。例子(2)美景衬欢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37,38,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例子(1)以乐景衬哀情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例子2:以动衬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润中。 ”此外还有大小、多少、冷暖、远近、高低、明暗等等方面的映衬,在阅读赏析时也应注意。,38,39,谢亭送别唐代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用“红”对“青”,色彩鲜

17、艳(1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分)。(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2分)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分),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1分)。,4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湖北,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三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