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防水涂料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防水涂料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文).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 /宁波防水涂料项目投资计划书宁波防水涂料项目投资计划书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7一、 行业发展趋势7二、 行业基本风险特征9第二章 市场预测11一、 行业发展概况11二、 行业发展概况13三、 行业壁垒16第三章 项目概述20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20二、 项目建设地点20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20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20五、 建设背景、规模21六、 项目建设进度22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22八、 环境影响23九、 建设投资估算23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3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4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25第四章 项目选址27一、 项目选址原则27二、 建
2、设区基本情况27三、 创新驱动发展31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2五、 产业发展方向34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6第五章 建设方案与产品规划37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37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37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37第六章 运营模式分析39一、 公司经营宗旨39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39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0四、 财务会计制度43第七章 发展规划47一、 公司发展规划47二、 保障措施48第八章 法人治理结构50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0二、 董事52三、 高级管理人员57四、 监事59第九章 SWOT分析62一、 优势分析(S)62二、 劣势分析(W)64三、 机会分析(O
3、)64四、 威胁分析(T)66第十章 安全生产分析74一、 编制依据74二、 防范措施76三、 预期效果评价79第十一章 项目节能分析80一、 项目节能概述80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81能耗分析一览表82三、 项目节能措施82四、 节能综合评价83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管理85一、 人力资源配置85劳动定员一览表85二、 员工技能培训85第十三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88一、 项目招标依据88二、 项目招标范围88三、 招标要求88四、 招标组织方式89五、 招标信息发布92第十四章 总结评价说明93第十五章 附表附录96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96建设投资估算表9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8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4、表99流动资金估算表9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0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0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0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7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0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09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10能耗分析一览表110第一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一、 行业发展趋势1、行业发展迅速,规模化集中度提高建筑防水行业一直属于“大行业,小企业”的格局。行业集中度低,拥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1500多家,无证企业还有600多家,无证企业的销售收入达到整个行业
5、销售收入的30%。但是随着国家质检总局、工信部以及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市场监督加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收入占比逐渐提高,骨干防水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2、行业推广机械化喷涂、标准化施工防水工程质量好坏,防水材料是关键,施工是保障,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从2013年起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防水比武大赛,防水涂料喷涂也举办了三届,2017年人社部将防水行业的技能大赛列入正式国家技能工种比赛的范畴,“工匠精神”在防水行业受到推崇。在国外,美国涂料的喷涂率达到97%,而在我国涂料行业,即便是包含汽车涂料产品(全部喷涂)也只不到30%,防水涂料的喷涂远低于这个比例。我国建筑防水涂料行业正在努力推广机械化喷涂、标准化施工
6、,可喷涂所有的防水涂料,兼容性强,极大地提高防水涂料施工高质量和效率、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3、防水行业新标准的技术更新从2017年国家标准法改革以来,首次推出团体标准,深圳市建筑防水协会发布了T44SZWA12017高分子益胶泥团体标准,该产品在原来益胶泥地方标准上,提升技术标准要求,推出能同时满足外墙瓷砖粘贴和防水要求的二合一产品,这也是2017年以来防水涂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广东省建筑防水协会在广州市质检院比对研究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国内外产品的基础上,发布了T/GDWA32017高弹韧性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为国内全面提升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树立了标杆,该产品列入了广东质检系统的关于民生产品
7、质量提升计划示范项目。同时现行的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也在进行修编,现已进入了标准报批阶段,该标准的修订,对防水涂料在地下工程中应用进行了重新的规范,为未来防水涂料明确技术方法和要求。4、喷涂类防水涂料涌现目前,大型地铁、矿山、隧道、桥梁等防水工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机械化喷涂的应用,不局限于现有成膜物质的喷涂丙烯酸盐防水涂膜、喷涂橡胶沥青防水涂膜、喷涂MMA防水涂料等相继出现。这类产品在满足现有隧道、桥梁等防水要求的基础上,替代防水卷材,在异形面上施工,快速固化和成膜,有良好附着力和优异的防水性能。这类产品列入中国铁道总公司的两项技术产品铁路工程喷膜防水材料第1部分:喷涂丙烯酸盐和铁
8、路工程喷膜防水材料第2部分:喷涂橡胶沥青。另有国内外公路钢结构桥梁防水防腐用的JC/T22512014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防水涂料,该产品有良好防水、黏结、防腐和抗碾压性能,在与道路沥青的结合下,形成对钢结构桥面有效的保护防水涂料产品,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建筑涂料,其发展和应用同我们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防水涂料行业也正在向竞争有序、规模化的健康道路上发展。二、 行业基本风险特征1、技术风险涂料行业产品种类多样,目标行业庞杂,加之目前国家对环保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导致涂料行业的多数产品面临持续的技术创新,以适应不同种类的市场需求和政策需
9、求。技术创新的不及时将会导致企业在同质产品市场竞争方面居于下风,从而面临市场销售的受阻和收入损失。同时随着国内建筑防水材料行业的发展及竞争加剧,未来存在重要技术人员流失及新技术、新产品失密、知识产权侵权的潜在风险。2、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风险涂料行业除了涂料生产,一般也包括涂料重涂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通常包括建筑、交通方面的现场施工,因此存在一定的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风险。3、政策风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行业在涂料行业的下游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一类行业因为政策原因的兴起与衰落通常会对涂料行业的销售渠道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政府出台制定的环保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也影响着涂料行业相关产品的使用和生产准入以
10、及技术创新方向。第二章 市场预测一、 行业发展概况建筑防水材料是建筑功能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施工中,防水材料在建筑物的表面形成整体防水层,以达到防水或增强抗渗漏的能力,因此,其质量和应用效果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结构效果和使用寿命。随着世界建筑水平的提高,建筑防水日益受到建筑界的高度重视。建筑防水材料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目前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房屋建筑的屋面、地下、外墙和室内;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桥梁、隧道;城市道路桥梁、地下管廊和地下空间等市政工程;地下铁道等交通工程;引水渠、水库、坝体、水利发电站及水处理等水利工程等。中国建筑防水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多以石油沥青、煤焦
11、油或化工厂的下脚料(如苯乙烯焦油等)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乳化沥青防水材料涂料、塑料油膏、再生胶改性沥青防水材料涂料和苯乙烯焦油防水材料涂料等,这些涂料曾在防水材料工程中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但由于这些涂料或因为质量差、防水材料层使用年限短,或因为对环境污染性大,对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有严重影响,大多已被列入淘汰产品,用量正越来越少。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和化学建材工业的发展,防水材料涂料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70年代后期研制出了聚醚型聚氨酯防水材料涂料。80年代中期又研制成功了焦油聚氨酯防水材料涂料,并大量推广使用于防水材料工程;1989年建设部对全国防水材料材料市场进行了整顿
12、和调查,确认聚氨酯防水材料涂料为可信任的防水材料材料;90年代后,聚氨酯防水材料涂料取得迅速发展。1990年建设部将聚氨酯防水材料涂料列为“八五”计划重点推广项目之一,制定了聚氨酯防水材料涂料建材行业标准(JC/T500-92)并于1993年开始实施;1998年建设部将非焦油型聚氨酯防水材料涂料列为全国住宅推荐产品十三种防水材料材料之一,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聚氨酯防水材料涂料在全国的推广应用和健康发展。针对焦油聚氨酯污染性大,1998年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等单位开发了一种以石油沥青为填料的聚氨酯防水材料涂料,北京金之鼎化学建材公司等单位研制了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材料涂料,随后一些单位又开发出无溶剂喷涂
13、聚氨酯防水材料涂料。与此同时,其它高分子防水材料涂料也得到发展,如丙烯酸酯弹性防水材料涂料、硅橡胶防水材料涂料、水性三元乙丙橡胶防水材料涂料等。从80年代到90年代,各种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材料涂料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先后开发了溶剂型和水乳型氯丁橡胶改性沥青防水材料涂料,溶剂型和水乳型SBS改性沥青防水材料涂料,水乳型丁苯橡胶改性沥青防水材料涂料等品种。中国涂料产量分布早期集中在广东及长三角地区,现逐渐向湖南省及华北、东北等地迅速发展。根据历年产量数据对比,“十二五”期间河北、福建、四川、河南、湖南、湖北、安徽、辽宁等省均保持了高增速。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各种无机防水材料涂料也得到开发与应用,引进了
14、确保时、M1500等国外先进的产品,同时也相继研制出了防水材料宝、HM1500、TM1500等一系列无机防水材料涂料。无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涂料也已开始大量使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下结构、地下铁道、桥梁路面、水利工程等方面。近40年的发展,使我国防水材料涂料已形成了反应固化型和溶剂(水)挥发干燥型等性能不同、形态不一的多类型、多品种的格局。我国建筑防水材料产品目前主要为防水卷材、防水涂料两大类,其中防水卷材包括聚合物改性沥青卷材和合成高分子卷材两个主要类别;防水涂料依照主要成分的不同,可分为溶剂型涂料和水性涂料。二、 行业发展概况建筑防水材料是建筑功能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施工中,防水材料
15、在建筑物的表面形成整体防水层,以达到防水或增强抗渗漏的能力,因此,其质量和应用效果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结构效果和使用寿命。随着世界建筑水平的提高,建筑防水日益受到建筑界的高度重视。建筑防水材料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目前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房屋建筑的屋面、地下、外墙和室内;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桥梁、隧道;城市道路桥梁、地下管廊和地下空间等市政工程;地下铁道等交通工程;引水渠、水库、坝体、水利发电站及水处理等水利工程等。中国建筑防水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多以石油沥青、煤焦油或化工厂的下脚料(如苯乙烯焦油等)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乳化沥青防水材料涂料、塑料油膏、再生胶改性沥青防水材料涂料
16、和苯乙烯焦油防水材料涂料等,这些涂料曾在防水材料工程中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但由于这些涂料或因为质量差、防水材料层使用年限短,或因为对环境污染性大,对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有严重影响,大多已被列入淘汰产品,用量正越来越少。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和化学建材工业的发展,防水材料涂料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70年代后期研制出了聚醚型聚氨酯防水材料涂料。80年代中期又研制成功了焦油聚氨酯防水材料涂料,并大量推广使用于防水材料工程;1989年建设部对全国防水材料材料市场进行了整顿和调查,确认聚氨酯防水材料涂料为可信任的防水材料材料;90年代后,聚氨酯防水材料涂料取得迅速发展。1990年建设部
17、将聚氨酯防水材料涂料列为“八五”计划重点推广项目之一,制定了聚氨酯防水材料涂料建材行业标准(JC/T500-92)并于1993年开始实施;1998年建设部将非焦油型聚氨酯防水材料涂料列为全国住宅推荐产品十三种防水材料材料之一,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聚氨酯防水材料涂料在全国的推广应用和健康发展。针对焦油聚氨酯污染性大,1998年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等单位开发了一种以石油沥青为填料的聚氨酯防水材料涂料,北京金之鼎化学建材公司等单位研制了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材料涂料,随后一些单位又开发出无溶剂喷涂聚氨酯防水材料涂料。与此同时,其它高分子防水材料涂料也得到发展,如丙烯酸酯弹性防水材料涂料、硅橡胶防水材料涂料、水
18、性三元乙丙橡胶防水材料涂料等。从80年代到90年代,各种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材料涂料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先后开发了溶剂型和水乳型氯丁橡胶改性沥青防水材料涂料,溶剂型和水乳型SBS改性沥青防水材料涂料,水乳型丁苯橡胶改性沥青防水材料涂料等品种。中国涂料产量分布早期集中在广东及长三角地区,现逐渐向湖南省及华北、东北等地迅速发展。根据历年产量数据对比,“十二五”期间河北、福建、四川、河南、湖南、湖北、安徽、辽宁等省均保持了高增速。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各种无机防水材料涂料也得到开发与应用,引进了确保时、M1500等国外先进的产品,同时也相继研制出了防水材料宝、HM1500、TM1500等一系列无机防水材料涂
19、料。无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涂料也已开始大量使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下结构、地下铁道、桥梁路面、水利工程等方面。近40年的发展,使我国防水材料涂料已形成了反应固化型和溶剂(水)挥发干燥型等性能不同、形态不一的多类型、多品种的格局。我国建筑防水材料产品目前主要为防水卷材、防水涂料两大类,其中防水卷材包括聚合物改性沥青卷材和合成高分子卷材两个主要类别;防水涂料依照主要成分的不同,可分为溶剂型涂料和水性涂料。三、 行业壁垒1、政策壁垒。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目前我国防水卷材的生产实行许可证制度,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生产许可证统一管理工作,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向其辖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颁发全
20、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11年,国家工信部发布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将年产500万平方米以下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生产线(2010年)、年产500万平方米以下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生产线和年产100万卷以下沥青纸胎油毡生产线纳入淘汰目录中。随后,历年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均对颁发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条件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上述相关政策均对进入本行业的企业提出了较高的准入要求。2、技术壁垒建筑防水行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行业内生产企业的生产技术、施工工艺以及根据不同市场需求研制的独特产品配方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础。这要求建筑防水材料生产企业不仅
21、要拥有一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以满足不同客户对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的不同要求,同时还要具备成熟的技术管理能力。从我国目前防水材料行业的总体情况而言,原材料品种的确定、选用、配比以及反应混合等生产工艺是行业内的技术难点,大量中小企业因为生产工艺不成熟、成品率低、产品品质不稳定等技术瓶颈而无法形成规模生产。因此,很多中小型企业在市场上只能采取模仿政策。这种模仿,在市场不规范、行业监管不到位的环境下会给部分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但从长期来看,缺乏在产品生产和施工工法方面的创新,单纯依靠简单的市场模仿的企业,其生存空间将日益狭小。因此,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较高的工艺技术要求,对新进企业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
22、垒。3、营销网络壁垒防水材料使用范围遍布全国,为紧贴客户需要,企业需要建立全国性营销网络,利用网络优势,不断推出满足市场的产品,从而抢占市场先机。而建立全国性营销网络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并需要长时间的经营积累,新进入企业由于没有完善的营销网络,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4、品牌壁垒从目前防水材料市场的终端客户的消费情况来看,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防水质量和防水效果,重大终端客户均一般只对品牌防水产品进行招标采购。产品品牌及其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形成一方面需要以产品本身的质量为基础,同时也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积累,新品牌一般难以在短时间内进入重点防水市场。5、资金壁垒随着建筑防水卷材行业准入条
23、件及环保法的实施,国家对建筑防水材料领域的环境保护要求日益提高,相关部门加大对防水材料产品质量及生产企业环境污染的监管,引导行业内企业对装备及工艺、环保设备的提升,现有成规模的企业通过早期积累已获得较大的优势,新进企业需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才能达到装备和环保要求,对新进入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资金壁垒。6、人才壁垒建筑防水行业,通常要求企业具备成熟的技术研发能力、精细的现场管理水平和丰富的项目运作经验,以保证建筑防水项目实施的流畅性。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员队伍是成熟行业经验的载体,因此,行业经验和优秀人才是进入防水行业的一项壁垒。7、产能规模壁垒随着大型房地产商单个开发项目规模增大且个性化要求增多,对防水
24、材料企业的供货能力要求日益提高,特别是防水系统施工工期一般较短,这对厂家的阶段性供货能力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拥有较大产能规模和合理产能布局的大型防水企业规模效应明显,产能规模大的企业单位生产成本较低,对客户的保障能力较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高,并且防水行业正在经历由“大行业,小企业”状况向“大行业,高集中度”方向发展,增大了新进入者的市场风险。第三章 项目概述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宁波防水涂料项目项目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33.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
25、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本报告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及概况、市场需求预测和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计划、环境保护与消防安全、项目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为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和准确的依据。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中国制造2025;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4、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等。(二)技术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观,采用科学规划,合
26、理布局,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建设原则。2、根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合理制定生产纲领和技术方案。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根据行业的现有格局和未来发展方向,优化设备选型和工艺方案,使企业的建设与未来的市场需求相吻合。4、贯彻技术进步原则,产品及工艺设备选型达到目前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合理使用项目资金,将先进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做到投入少、产出多,效益最大化。5、严格遵守“三同时”设计原则,对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五、 建设背景、规模(一)项目背景涂料行业除了涂料生产,一般也包括涂料重涂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通常包括建筑、交通方面的现场施工,因此存在一定的工程项目安全
27、生产的风险。(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2000.00(折合约33.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44927.10。其中:生产工程26872.56,仓储工程11901.89,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4985.77,公共工程1166.88。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吨防水涂料的生产能力。六、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硅溶胶、硅氧烷、
28、乙酸正丙酯、乙酸正丁酯、混合二甲苯、三甲苯、乙酸乙二醇乙醚、乙酸乙酯、丙二醇、丙二醇甲醚醋酸酯、防白水(乙二醇丁醚)、异丁醇、异丙醇、丙二醇甲醚。(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调料缸、分散缸、过滤机、研磨机、计量釜、反应釜、兑稀釜、过滤机、粉料破碎机、包装机、空气压缩机。八、 环境影响本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各项污染物如能按本报告提出的污染治理措施进行治理,保证治理资金落实到位,保证污染治理工程与主体工程实行“三同时”,且加强污染治理措施和设备的运行管理,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则本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是可行的。九、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
29、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9411.7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802.4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26%;建设期利息187.9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7%;流动资金4421.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78%。(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4802.49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2969.6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453.98万元,预备费378.82万元。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43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7162.12万元,
30、纳税总额3285.19万元,净利润4767.1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6.77%,财务净现值6152.3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19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2000.00约33.00亩1.1总建筑面积44927.101.2基底面积14300.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438.342总投资万元19411.742.1建设投资万元14802.492.1.1工程费用万元12969.692.1.2其他费用万元1453.982.1.3预备费万元378.822.2建设期利息万元187.952.3流动资金万元4421.303资金筹措万元19411.74
31、3.1自筹资金万元11740.463.2银行贷款万元7671.284营业收入万元437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7162.126利润总额万元6356.157净利润万元4767.118所得税万元1589.049增值税万元1514.4210税金及附加万元181.7311纳税总额万元3285.1912工业增加值万元11143.6113盈亏平衡点万元20229.84产值14回收期年6.1915内部收益率16.77%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6152.32所得税后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其建设是必要的;该项目市场前景较好;该项目外部配套条
32、件齐备,可以满足生产要求;财务分析表明,该项目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综上,该项目建设条件具备,经济效益较好,其建设是可行的。第四章 项目选址一、 项目选址原则所选场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特别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性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地理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并且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宁波,简称“甬”,是浙江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6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981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54.2万人。宁波地处中国华东地区、东南沿海,大陆海岸线中
33、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宁波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量位居世界前三,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宁波的名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鄮、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是中国著名的院士之乡。2019年8月,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公布了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宁波排名第8。2019年地区
34、生产总值11985.1亿元。2020年6月,经中央依法治国委入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85亿元,增长6.8%,总量跃居全国城市第12位,比上年上升3位,居计划单列市第2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8.4亿元,增长6.4%;工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170.3亿元,增长6.9%,出口额跻身全国城市第5位,占全国份额从3.38%提高到3.46%;实际利用外资23.6亿美元,增长19.7%;研发投入强度接近2.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4.8%。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1个,总数达到39个,居全国城市首位,市场
35、主体突破100万户,成为国家“双创”示范城市。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前湾新区获批建设,栎社机场三期工程建成投运,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753.5万标箱,分别保持全球第1和第3位。根据全国工商联组织的评价,我市营商环境企业家满意度居全国前三。10个民生实事项目圆满完成,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64886元、36632元,分别增长7.9%和8.9%,收入比缩小到1.77:1,第10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六争攻坚”行动的交卷之年。做好2020年各项工作,意
36、义深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202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建议奋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要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大力培育新产业、发展新技术、抓好新基建、扩大新消费,加快推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服务业倍增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能源格局变化有利于缓解供给
37、约束。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加快重构。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四化同步发展,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特征愈加明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释放制度新红利,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全面启动,新经济不断涌现。“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深入实施,长三角竞合格局呈现新特征。更加重视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社会
38、治理格局发生积极变化。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结构矛盾比较突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从宁波看,“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自贸区战略实施,为我市打造港口经济圈、推动国际化发展、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支点提供了历史新机遇。市场化改革、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深入推进,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提供了强劲新动力。新型城市化深入推进,为构建宁波都市区、提升品质魅力提供了巨大新空间。同时,制约宁波未来发展的问题和矛盾依然较多:一是转型发展新动力不足,实体经济发展困难,迫切需要通过创新重构发展动力,通
39、过参与国家开放大战略增创引领优势;二是体制机制束缚比较明显,政府和市场、社会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迫切需要加快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三是资源环境制约加剧,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矛盾集中显现,资源要素节约高效利用的倒逼机制尚未形成;四是民生改善任务艰巨,教育、医疗、社保、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短板,人口老龄化愈发严峻。三、 创新驱动发展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以宁波舟山港为依托,以宁波都市区为核心区,联动建设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打造覆盖长三角、辐射长江经济带、服务“一带一路”的港口经济圈,推动开放大市向开放强市升级。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积极参与义甬
40、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开通东南亚-宁波-新疆-中亚跨境海铁联运班列,畅通“海甬欧”贸易物流通道。支持宁波舟山港集团与“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开展合作,打造国际化的港口合作服务组织。引导企业赴沿线国家开发资源、共建园区、拓展市场等,推动中意宁波生态园、中东欧(宁波)产业园等合作园建设,谋划建设中澳、中匈、中以等国际合作园。提升中国宁波-中东欧市长论坛国际影响力,争取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永久落户宁波,争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加强“一带一路”战略研究和人文交流,建设海丝之路人才交流培养基地。到2020年,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达到380亿美元,累计新增投资额25亿美元,发挥长
41、江经济带龙眼作用。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依托沪杭甬、沪甬等发展轴,全方位主动加强与上海战略对接,承接制造业转移和高端服务功能溢出,积极共建科研院所、研发产业园和成果转化基地,深化医疗、教育、旅游、环保等领域合作。加强与长江中上游和中西部地区合作,鼓励本土实力企业进行战略布局和投资,推动多式联运业务发展和物流信息共建共享,打造中西部面向亚太的国际出海口和贸易节点。全面推进区域合作与发展。深入开展“宁波周”、“宁波行”系列活动,推动浙商、甬商甬智回归。办好甬港经济合作论坛,加大台资引进力度,建设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平台,拓展与港澳台合作空间。加强与资源富集省份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帮扶工
42、作,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打下坚实基础,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努力建设更具创新能力的经济强市。经济保持中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区域创新体系更趋完善,主要创新发展指标跃_上新台阶,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和人才强市行列。产业迈向中高端,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成效,新产业新业态形成规模,以技术、质量、绿色为核心的竞争力基本形成。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加快确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加快集聚,建成一批高水平开放大平台。初步形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港口经济圈和制造业创新
43、中心、经贸合作交流中心、港航物流服务中心。宁波舟山港多式联运国际枢纽功能显著增强,配置全球资源要素能力大幅提升,覆盖长三角、辐射长江经济带、服务“一带一路”的港口经济圈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加快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加快向“制造强市”转型。对外经贸合作质量明显提高,大宗商品交易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投资贸易便利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形成开放合作新优势。智慧物流、航运交易、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服务等功能进一步提升,航运高端资源加快集聚,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基本形成更具集聚辐射能力的宁波都市区。都市区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建立,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
44、络基本形成,宁波对周边地区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创新功能和国际化水平明显增强,中心城市极核功能大幅提升。市域统筹发展体制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品质城区、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展现独特风貌,成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样板城市。争创更高品质的民生幸福城市。就业更加充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更加公平可持续,公共交通出行更为高效便捷。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低保水平逐年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较快增长,中等收入人口比重提高。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文化强市。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
45、质明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东亚文化之都影响力不断增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文化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五、 产业发展方向坚持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和绿色化导向,聚焦发展十大千亿级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整合资源聚焦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产业,打造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积极推动生物医药、海洋高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加快
46、培育未来产业竞争优势。聚焦细分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产业化项目和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专业园。创新技术、人才、土地、财税等支持方式,提高政策措施精准性。推动优势制造提升发展。坚持绿色化、高端化、集群化方向,择优布局产业补链型、行业先进型和国家生产力布局重大项目,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推进能源产业清洁、低碳、高效发展,打造华东地区重要能源产业基地。加快智能制造为主体的技术改造,提升汽车产业制造水平和整体竞争力。适应个性化、柔性化和智能化生产模式,推动纺织服装、家电家居、文体用品等优势制造主动嫁接互联网和工业设计,实现产业时尚化发展。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和“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工程,提升企业制造工艺、技术装备与研发设计能力,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优势制造向现代智造转型。坚持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和绿色化导向,聚焦发展十大千亿级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促进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创新。实施制造强市战略,突破一批基础材料和关键部件、工艺和技术,培育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敏捷制造、精准制造和互联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