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4486677 上传时间:2021-09-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的研究课题方案 课题组长:滕月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实践背景 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要有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每一单元课文中,都有精读课、略读课,不少老师唯恐学生学不好,常常将略读课文中,都有精读课、略读课,不少老师唯恐学生学不好,常常略读课当作精读主要性能来上,这种做法是不好的,它常常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精读课文的教学固然重要,但略读课文的指导更不可忽视,在阅读中既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浅尝辄止,也不能像学习精读课文那样,细致入微,略读课文的指导应放得开,收得拢,通过学生的独立阅读,在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分析理解能力等诸方面真正获得进步

2、,自我获取知识,提高自学能力。目前课堂中的提问成了教师的专利,学生只需要回答问题,很少主动提问题。教师把问题紧紧攥在手中,引导学生围着自己的思维转。教师把问题当组织教学的线索,主要教学内容仍由教师讲解完成,其结果造成课堂上教和学的分离。学生表面上在积极回答问题,实际上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2理论背景 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创造潜能往往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教学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去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提

3、问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课改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实施研究本课题的目标和意义: 1.为了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其新课程标准(试行)。教育改革的侧重点的是培养学生能力,而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我们确定“在小语略读课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的探索”就是其中之一,就是为更快、更好、更多地培养合格的人才。“在

4、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的研究课题方案 课题组长:滕月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实践背景 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要有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每一单元课文中,都有精读课、略读课,不少老师唯恐学生学不好,常常将略读课文中,都有精读课、略读课,不少老师唯恐学生学不好,常常略读课当作精读主要性能来上,这种做法是不好的,它常常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精读课文的教学固然重要,但略读课文的指导更不可忽视,在阅读中既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浅尝辄止,也不能像学习精读课文那样,细致入微,略读课文的指导应放得开,收得拢,通过学生的独立阅读,在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分析理解能力等诸方面真正获得进步,自我

5、获取知识,提高自学能力。目前课堂中的提问成了教师的专利,学生只需要回答问题,很少主动提问题。教师把问题紧紧攥在手中,引导学生围着自己的思维转。教师把问题当组织教学的线索,主要教学内容仍由教师讲解完成,其结果造成课堂上教和学的分离。学生表面上在积极回答问题,实际上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2理论背景 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创造潜能往往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教学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去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提问对学

6、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课改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实施研究本课题的目标和意义: 1.为了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其新课程标准(试行)。教育改革的侧重点的是培养学生能力,而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我们确定“在小语略读课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的探索”就是其中之一,就是为更快、更好、更多地培养合格的人才。2.促使教

7、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化角色意识,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合作者、鼓励者。 3.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营造一个公正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4.该项目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折,培养学生能力,必须研究“自主学习”,我们把“学生提问”作为“自主学习”的切入点,世界最难的问题不在于回答问题,而在于提出问题,要合理地提出问题,就要会思考,会学习,这是我们研究的难点,美国的基础教育从小就重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自然天性,引导学生自由、自主发展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同时鼓励学生敢想、敢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终身学习”指出来的人才要学会学习,才能适应知识

8、,不断更新的时代发展需要。 二、概念界定 略读课文:略读也就是大略地读,可以叫粗读。略读课文在教学上,就是不求精细、全面,但求大致理解、大致掌握即可。教学步骤也相对粗放一些,比如分三步:初读,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再记,选择一两个点,重点学一学;三读,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 “主动提问”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把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培养问题意识

9、,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理论依据 1关于提问的假设来源于探究教学的教育理念。探究教学作为与知识授受教学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方式,由来已久。它早期的表现形式是“发现法”和“问题解决法”。美国教学论专家布鲁纳认为,发现法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按照自己观察和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知事物,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或者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去亲自探索或“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并发展他们“发现学习”的能力。布鲁纳曾指出发现法能使学生学会发现的试探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发明的态度。 2问题解决

10、法也是探究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真正系统地提出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则是前苏联科学院院士MN马赫穆托夫。他认为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关键是如何提出问题,并把问题解决分成三个阶段: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 3“研究性学习”理论。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借鉴国外探究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于1999年初提出来“研究性学习”。近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究出略读课文教学的课

11、堂结构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学生上课只听讲,不会提问题的现状,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问的勇气,使学生敢问,培养学生问的兴趣,使学生好问,提高问的价值,使学生会问,培养问的习惯。同时使教师素质有一定提高。 六、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借助已有理论、研究成果,指导课题研究,吸收目前的研究成果,加以运用。 2、行动研究法:深入钻研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应用主题图,创造性地设计主题图,开导观摩课、经验交流等活动。 3、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从阶段性总结。 七、研究措施:(一)理论学习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

12、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 这是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我们组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题研究的深远意义以及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们年级组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学问题都聚焦在真实的课堂活动中,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怎样学。教学中,师生对话构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师生问答成了互动交流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问答这一互动性行为,它能诱发学生参与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某些线索,使学

13、生注意到教材中的某些特定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与反馈机会;有助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迁移。 在教授略读课文时,老师们想放手让学生们自己运用提问的方式理解文章时,发现学生们往往感到十分的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为此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为了能完成预定的目标,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不多。有时候让学生提问了但接下来的环节并没有按学生提出的总题做调整,而是依然照自己教案的走,想方设法把学生纳入预设的轨道,最终,学生的疑问被老师的问题替代了,学生的提问形同虚设,没有实效。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学生提问的技巧又是怎样的呢? 1引发提问需求,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

14、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老师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境. 2感染学生提问 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因为学生的一个意外问题有时会打断教师原本流畅的教学顺序,导致不能如愿完成教学任务;更有老师因为学生的提问使他陷于尴尬而

15、。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另外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教学中,老师还是偏爱于学生正确的答案,而冷落学生的错误答案或荒谬问题,认为那是匪夷所思。于是,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他们不爱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会解题、能考高分就行了。于是我们的学生越来越不去感受提出问题,自然也不会去深入思考,更不会去反思自己的行为。这就违背了“创造始于问题”的事实。 其实,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彩的提问能使教学有声有色。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去感染

16、学生,使学生受到启迪。 若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里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做好充分准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

17、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赛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3、激励学生提问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学生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好问,具有自我探索的愿望和表达观念的冲动。这种好问和冲动往往被老师过度的“组织调控”而阻隔。学生的内在需要得不到满足,形成有“疑”不问的被动学习,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有碍个性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敢问、敢为的内在动力1)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 2)让学生多做,启

18、发提问。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 3)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的提出一些更为深刻的问 题来。 4、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1).引导学生在课题中发现问题。 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单刀直入,抓住课题,让学生多作解析,引发一些问题;再围绕提出的几个好问题去阅读课文,使课文阅读更有目的性、针对性、连续性。以题析文,能激起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为学习文章引路,引导学生探索。 2)引导

19、学生在矛盾处发现问题。在略读课文教学中要发现材料中语句之间的矛盾或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针对矛盾引导学生起疑,在释疑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把握。 3)引导学生在空白处发现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努力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所唤起的激情和想象、理智及思考,以学生鲜明的个性色彩和主动精神去积极发现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来补充课文情节上的空白、意念上的省略,或创新课文的内容,延续课文的情节,或对课文的某些观念进行提炼升华,从课文中引出新的见解等。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独具慧眼、深入浅出,恰到好处地挖掘课文语言的空白点,凭借这些极具

20、内涵的空白点,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展学生心灵的空间,彰显学生个性的亮点,从而使学生享受到语文和人生交汇的美好意境,也使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开掘。 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有比较才有鉴别”,鉴别之果得益于比较之功。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质疑的幼芽。可采用纵横比较的办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借助同与异的比较,将材料进行一番分析比较、加工整理后,从中挖掘出更为深刻的疑问来。 5)引导学生在文章反复处发现问题。写文章时为了强调,往往会在内容上反复,这种反复暗藏玄机,在这里发问,往往会由点到面去了解作家的精心构思。 6)引导学生在延伸中发现问题。写作注重文章的“悬念”艺术,尤其文学作品更讲究

21、给读者留有耐人寻味的想象空间,指导学生抓住这样的余地去发问,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问题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创新的殿堂。另外,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置身于生动教学情境时,有利于激发学习需要,学生就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所以教师还应该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教学中我们把化学教学内容(思想、方法、知识)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设置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是学生感觉和意识到的问题,是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决的关于教学内容的疑问,它们就使

22、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 我们设置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时间机会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形成积极乐观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因为教学内容的不同,情境的设置也迥然不同,方式是多样的,我们感到大致有:创设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点,触发学生产生问题;创设呈现带有问题意识的观察研究的具体材料,学生通过观察产生问题;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有趣味性的故事,使学生在联想中产生问题等。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称”。 提供提问机会 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提问愿望和提问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提问:出示课题

23、后让学生提问,课堂教学中随时鼓励学生提问,教学内容结束后留时间让学生提问,下课后鼓励到办公室提问等,保证学生提问的时间。还可以用多种形式,如个人质疑,同桌和小组质疑,口头和书面质疑等,保证学生提问的空间。这样,学生学习就进入了“问”与“学”的良性循环状态,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学生将会以问题为主线,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此一来既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并使学生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创新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

24、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 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 (三)总结反思 对实践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并做好研究的经验总结,及时加以推广。八、研究步骤 本研究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实验准备阶段(2009年9月) (1)查阅文献,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审视、分析变革的思路。(2)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3)制定研究计划。 2实验研究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7月) 这一阶段主要是实施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分析实验资料,评估实验效果,撰写反思等。 3实验总结阶段(2010年8月)(1)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资料。(2)总结经验,总结研究成果。(3)撰写实验报告。(4)全面汇编实验资料。九、研究条件 课题组主要成员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十、预期成果1教师研究报告及论文。 2“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案例反思。 十一、研究成员滕月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