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开关电源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开关电源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范文).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 /内蒙古开关电源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内蒙古开关电源项目资金申请报告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第一章 行业发展分析7一、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7二、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8三、 行业壁垒10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13一、 行业发展趋势13二、 行业基本风险特征14三、 市场规模15第三章 建筑工程技术方案17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17二、 建设方案19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19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20第四章 项目选址22一、 项目选址原则22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2三、 创新驱动发展26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27五、 产业发展方向29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6第五章 运营
2、模式37一、 公司经营宗旨37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37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38四、 财务会计制度41第六章 法人治理45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45二、 董事49三、 高级管理人员55四、 监事57第七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59一、 人力资源配置59劳动定员一览表59二、 员工技能培训59第八章 原辅材料供应及成品管理62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62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62第九章 进度规划方案63一、 项目进度安排6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63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64第十章 工艺技术及设备选型65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65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68三、 质量
3、管理69四、 项目技术流程70五、 设备选型方案71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71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生产分析73一、 编制依据73二、 防范措施75三、 预期效果评价81第十二章 项目节能方案82一、 项目节能概述82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83能耗分析一览表83三、 项目节能措施84四、 节能综合评价85第十三章 投资计划87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87二、 建设投资估算88建设投资估算表92三、 建设期利息9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93四、 流动资金94流动资金估算表95五、 项目总投资9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6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7第十
4、四章 项目风险评估99一、 项目风险分析99二、 项目风险对策101第十五章 项目总结分析104第十六章 附表附件106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06建设投资估算表10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8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9流动资金估算表10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1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7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1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19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20能耗分析一览表120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
5、,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第一章 行业发展分析一、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电子产品及相关配件处于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前端,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作为我国重点股利发展的产业,我国在发展规划纲要及产业振兴计划中始终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发在重要位置。通过出口退税政策等优惠政策,鼓励电子制造业企业进行出口活动,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鼓励企业进行自主性创新。持续的产业政策支持为我国电子信息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6、提供了优质的成长环境。(2)下游行业的快速增长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及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国民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及消费国之一。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诞生了一批电子行业优秀企业,将通过其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带动相关电子零配件产业链行业快速增长。(3)全球产能转移得益于改革开放及国家政策支持,我国电子产品制造行业获得了持续发展。在电子及相关配件领域(如电源适配器、背光显示等)产品整体质量提升幅度显著,多类性能指标已能达到国际水准。凭借劳动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较低的优势,全球电子产品生产基地持续向我国转移,为我国电
7、源适配器行业的持续增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2、不利因素(1)传统类电源行业市场竞争激烈随着行业持续发展,大部分电子产品生产均已实现国产化。由于我国在上游高端电子元器件领域的发展仍较落后,高端核心技术相对欠缺,市场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因此我国电源行业一定程度上存在产品同质化较高的现象,以及低端产品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将会影响行业整体盈利能力。(2)人力成本上涨压力目前我国电源适配器行业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上行业集中度不高,对劳动力需求较大。随着经济水平整体不断提高,社会人力成本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对传统制造业带来一定的劳动成本上涨压力。此外,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企业的毛利,进而影响企业
8、的盈利能力。二、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电子产品及相关配件处于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前端,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作为我国重点股利发展的产业,我国在发展规划纲要及产业振兴计划中始终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发在重要位置。通过出口退税政策等优惠政策,鼓励电子制造业企业进行出口活动,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鼓励企业进行自主性创新。持续的产业政策支持为我国电子信息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成长环境。(2)下游行业的快速增长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及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国民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及消费国
9、之一。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诞生了一批电子行业优秀企业,将通过其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带动相关电子零配件产业链行业快速增长。(3)全球产能转移得益于改革开放及国家政策支持,我国电子产品制造行业获得了持续发展。在电子及相关配件领域(如电源适配器、背光显示等)产品整体质量提升幅度显著,多类性能指标已能达到国际水准。凭借劳动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较低的优势,全球电子产品生产基地持续向我国转移,为我国电源适配器行业的持续增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2、不利因素(1)传统类电源行业市场竞争激烈随着行业持续发展,大部分电子产品生产均已实现国产化。由于我国在上游高端电子元器件领域的发展仍较落后,高端核心
10、技术相对欠缺,市场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因此我国电源行业一定程度上存在产品同质化较高的现象,以及低端产品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将会影响行业整体盈利能力。(2)人力成本上涨压力目前我国电源适配器行业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上行业集中度不高,对劳动力需求较大。随着经济水平整体不断提高,社会人力成本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对传统制造业带来一定的劳动成本上涨压力。此外,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企业的毛利,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三、 行业壁垒1、技术和人才壁垒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电源产品向高频化、高效率、高功率、可靠性的方向发展,因此对生产商的设计和生产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厂商需要不断研发设计客
11、户新的定制化产品,以满足下游终端产品的快速更迭发展的节奏。只有具备较强研发能力和高素质产品开发队伍,才能够快速满足市场对质量、功效、节能等各方面的要求。技术的积累和人才的获得均需要一定的投入,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进入壁垒。2、规模化壁垒规模化生产能够有效提升生产商履行订单的能力,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因此能够有效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应对快速变化迭代的电子产品市场。行业新进入者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获得规模化生产能力,同时生产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获得相关经验,以应对规模化生产能力需要。3、市场壁垒电源适配器终端应用领域范围较广,对产品设计的合理性,生产原材料的优质程度,以及制造工
12、艺设生产设备的先进性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各大知名电子产品厂商对变压器和电源的供应商设置了严格的审核标准,通常在选择供应商时设置一系列严格的认证程序,对供应商的产品品质要求较高。同时对供应商的研发、生产响应速度,产品质量控制、售后服务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客户一旦与供应商确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后不会轻易变更,形成了一定的进入壁垒。4、认证壁垒随着消费者对电子产品使用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重视度提高,各国政府对相关电子产品的质量、节能性、安全性的要求日趋严格,如欧盟、北美等众多发达国家相继要求电子产品制造企业通过环保、产品安全规范等方面的认证。由于通过各类认证测试并获得认证需要必要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对
13、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产生了一定的认证壁垒。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 行业发展趋势电源适配器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它的工作原理由交流输入转换为直流输出,按连接方式可分为插墙式和桌面式。广泛配套于安防摄像头、机顶盒、路由器、灯条、按摩仪等设备中。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对配套电源适配器的品质要求也不断提高。能耗高、易损坏、具有安全风险的产品将迅速被市场淘汰。未来电源适配器行业将持续围绕节能化、标准化、安全化、便携化发展。由于电源适配器主要用于电流转换,为电子产品提供合适稳定的电压,因此能量转换效率是衡量产品是否具备较高节能性的主
14、要指标。转换效率较高的产品,其能量损失相对更少,产生的热量也会相应降低,从而实现更加节能并延长电源及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由于电源适配器用于电流转换,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器件温度上升,质量标准更高的产品能够在提供稳定电流时,能够确保电源适配器的表面温度上升在安全范围内。同时,质量较好的电源适配器还能有效防范短路等情况,保证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目前电源产品生产在符合国家相应的产品标准和环保标准外,还需符合客户的产品认证,达到客户认证标准的产品才能够被客户接受,随着行业向集中化、成本效益化、质量改善及国际化发展,产品标准化成为了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随着下游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各类电子产
15、品配套电源适配器的体积大小和适应特殊使用空间的要求不断提高,电源适配器的小型化、便携化成为了消费者关心的主要特性之一,因此减轻配件重量对便携式电子设备尤为重要。整体便携化成为了目前电子产品行业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二、 行业基本风险特征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国内电子消费品及相关配件行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源适配器制造行业与GDP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部分电子消费品对于消费者仍属于非必要消费品。当国民经济增长放缓及居民对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强时,将会直接减少对各类非必需消费品的需求。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广大中产阶级家庭可支配收入下降,将会导致电子消费品的
16、需求出现下滑风险。2、产品认证政策风险我国为全球电子产品主要产能集中地之一,各国对各类电子产品都有相应的安全规范或产品认证标准。电源类产品的认证周期相对较长,认证成本相对较高。当认证标准更新时,生产厂商需迅速调整生产技术以达到新的认证要求,因此存在认证成本增加风险,以及未能及时通过认证时将面临失去市场份额的风险。3、市场竞争风险电源适配器生产行业技术发展比较成熟,行业竞争充分,各厂商产品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厂商之间的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企业如果不能在服务能力、品牌推广和营销能力等方面提高竞争力,将会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影响行业发展,导致发展放缓甚至衰退。三、 市场规模1、全球开
17、关电源市场容量及分布2011年,全球开关电源市场销售收入已达2,475亿元,一直保持5%以上的增速,至2017年,市场容量已达3,515亿元,预计2019年全球开关电源市场规模将达3,926亿元。从全球开关电源市场区域分布来看,开关电源主要产能集中在中国、欧洲、北美、日本和韩国,虽然我国市场占比达到38%,但高端市场仍然被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占据。2、我国开关电源市场容量及现状开关电源作为作为下游行业的必备品,开关电源行业的发展受下游拉动的影响很大,下游行业的政策利好发展迅猛,开关电源行业销售总额会得到相应的快速增长。随着下游LED应用市场、智能家居、家用电器等领域的持续投入加大,未来我国开关
18、电源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状态。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开关电源企业已经超过4,500家,其中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华中等地。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迅速、人口基数大、相应配套产业链齐全,为开关电源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第三章 建筑工程技术方案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一)建筑工程采用的设计标准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4、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7、建筑地面设计规范8、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9、钢结构设计规范(二)建筑防火防爆规范本项目在建筑防火设计中从防止火灾发生和安全疏散两方面考
19、虑。一是防火。所有建筑均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室内装修均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使火灾不易发生,即使发生也不易迅速蔓延,同时建筑内均设置了消火栓。防火分区面积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二是疏散。建筑的平面布局、建筑物间距、道路宽度等均应满足防火疏散的要求,便于人员疏散。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空间尺寸、结构选型及构造处理根据工艺生产特征、操作条件、设备安装、维修、安全等要求,进行防火、防爆、抗震、防噪声、防尘、保温节能、隔热等的设计。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并执行工程所在地区的建筑标准。(三)主要车间建筑设计在满足生产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本着“实用、经济”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确定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立面
20、造型简洁大方、统一协调。认真贯彻执行“适用、安全、经济”方针。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力求作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约建设资金和劳动力,同时,采用节能环保的新结构、新材料和新技术。(四)本项目采用的结构设计标准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钢结构设计规范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8、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9、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五)结构选型1、该项目拟选项目选址所在地区基本地震烈度为7度。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本项目按当地基本地震烈度执行9度抗震设防。2、根据项目建设
21、的自身特点及项目建设地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对该区域建筑结构的要求,确定本项目生产车间采用钢结构,采用柱下独立基础。3、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二、 建设方案主要厂房在满足工艺使用要求,满足防火、通风、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布置紧凑、节省用地。车间立面造型简洁明快,体现现代化企业的建筑特色。屋面防水、保温尽可能采用质量较高、性能可靠的新型建筑材料。本项目中主要生产车间及仓库均为钢结构,次建筑为砖混结构。考虑当地地震带的分布,工程设计中将加强建筑物抗震结构措施,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本期项目建筑面积39406.98,其中:生产工程28041.00,仓
22、储工程6155.79,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3072.73,公共工程2137.46。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类别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金额备注1生产工程7010.2528041.003837.551.11#生产车间2103.078412.301151.271.22#生产车间1752.567010.25959.391.33#生产车间1682.466729.84921.011.44#生产车间1472.155888.61805.892仓储工程3438.996155.79568.682.11#仓库1031.701846.74170.602.22#仓库859.751538.95142.172
23、.33#仓库825.361477.39136.482.44#仓库722.191292.72119.423办公生活配套712.933072.73466.083.1行政办公楼463.401997.27302.953.2宿舍及食堂249.531075.46163.134公共工程2116.302137.46232.11辅助用房等5绿化工程3306.7261.71绿化率16.00%6其他工程4133.4019.047合计20667.0039406.985185.17第四章 项目选址一、 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应符合当地工业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并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保护相一
24、致。2、项目选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它特别需要保护的敏感性目标。3、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4、项目选址选择应提供足够的场地以满足工艺及辅助生产设施的建设需要。5、项目选址应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条件,水源、电力、运输等生产要素供应充裕,能源供应有可靠的保障。6、项目选址应靠近交通主干道,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原料和产成品的运输。通讯便捷,有利于及时反馈市场信息。7、地势平缓,便于排除雨水和生产、生活废水。8、应与居民区及环境污染敏感点有足够的防护距离。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
25、行政区,首府呼和浩特。地处中国北部,地理上位于北纬3724-5323,东经9712-12604之间,东北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交界,南部与山西、陕西、宁夏相邻,西南部与甘肃毗连,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属于四大地理区划的西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全区基本属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全区涵盖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地貌,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跨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西辽河四大水系。截至2019年末,内蒙古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辖9个地级市、3个盟,共有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常住人口2539.6万人;
26、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212.5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863.2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6818.9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8530.5亿元,增长5.4%。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9%,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10.7%。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消费
27、价格涨幅3.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能源结构和供求关系深刻变化,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深度博弈,产业分工和利益格局将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在新一轮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调整。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我区发展带来新的重要机
28、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动下,我国产业结构加速向中高端迈进,中国制造二二五、“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深入推进,产业、要素和市场分工体系加速重构,内蒙古面临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大契机;我国仍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阶段,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全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将持续增加,对能源原材料的绝对需求仍然较大,内蒙古面临着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再造地区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大契机;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大力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投资、贸易、生产要素西移北上趋势日益明显,
29、互利共赢、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加速形成,内蒙古面临着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内外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大契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差别化区域经济政策,加大对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挖掘中西部地区回旋余地,释放欠发达地区内需潜力,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将深刻调整,内蒙古面临着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缩小同全国发展差距的重大契机。同时也要看到,我区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内蒙古是欠发达边疆民族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比较滞后,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区产业结构比
30、较单一,重型化特征明显,煤炭等资源型产业比重高,非资源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区经济增长动力不够协调,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区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正处在“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发展与保护双赢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区经济外向度较低,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强,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区经济运行积累的潜
31、在风险较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不少企业经营困难,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重,新常态下的新矛盾新问题逐步显现,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和治理、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任务艰巨繁重。三、 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推动科技、要素、产业、产品、组织、管理、品牌、业态、商业模式全面创新,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创新对拉动经济增长、推进结构优化、促进动力转换的乘数效应,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2、(二)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平台为支撑、市场为导向、政策为保障,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三)拓展发展新空间。以优化空间结构、推进集中发展、增强承载能力为重点,挖掘区域发展潜能,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四)构建产业新体系。围绕“五大基地”建设,紧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五)推进金融创新。发展银行、保险、期货、证券、基金、信托和租赁等金融业,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六)发展互联网经济。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变革的重大机遇,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全方位应用。(七)构建发展新体制
33、。加快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投资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效率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提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供给规模扩大、质量改善。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企业利润率稳步提高,就业比较充分,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农牧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一产就业人员比重持续下降,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
34、业体系基本形成。“五大基地”建设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业精深加工度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要素结构优化,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镇化内涵发展、质量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呼包鄂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力持续壮大,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
35、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国家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旗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草原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
36、总量大幅减少,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的贡献更加突出。五、 产业发展方向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扩大有效需求,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加强薄弱环节,壮大市场主体,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释放有效需求。立足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推动投资、消费、出口协同拉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把握国家投资政策导向,挖掘新常态下新的投资领域和投资需求,扩大政府投资,调动企业投资积极性,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投资规模稳定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发展、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力度,推进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投资
37、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牵引作用。增加有效投资,着力补短板、强基础、调结构、增后劲,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创新融资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适应消费趋势变化,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完善促进消费政策,释放住房、汽车等刚性消费需求,扩大教育、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培育信息、养老、物业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创新消费方式,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优化消费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扩大农畜产品、纺
38、织服装、机电冶金等优势产品出口,开拓能源、化工、汽车、电子产品等新的出口市场,促进文化艺术、民族教育、蒙中医药等服务出口。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提升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附加值,培育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优势。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建立境外资源开发加工基地,带动设备、材料、产品和服务出口。(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合理布局、完善网络、提升质量的要求,建设适应发展需要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盟市、重点枢纽口岸、重要出区通道实现高速公路连通,旗县、工业园区实现一级公路连通,完善农村牧区路网和旅游路网,形成连接内外、覆盖城乡的公路交通
39、运输网络。加快高速铁路建设,争取盟市所在地全部进入国家高速铁路网,建设贯通自治区东西部的快速铁路大通道,打造蒙西、蒙东区域城际铁路网。完善航空运输网络,增加支线和通用机场布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加快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满足客货“零换乘”“无缝隙”运输要求。推进能源通道建设。加快特高压输电和油气外送通道建设,构建立体、高效、安全、便捷的能源输送通道。推动区内骨干电网智能化升级改造,开展区域微型电网试点。实施“气化内蒙古”工程,天然气管网基本覆盖旗县中心城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发挥重大水利工程供水、防洪、灌溉、生态等综合效益。实施江河湖泊治理工程,提高防
40、洪排涝综合减灾能力。实施水资源调配工程,推进黄河流域盟市间水权转换,促进水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加强农田草牧场水利设施建设。推动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升级。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和无线局域网络全覆盖。推进“三网融合”,打造数字城市。加快云平台建设,扩大云计算服务与应用。(三)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农牧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必须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牧业现代化道路。坚持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牧
41、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完善土地草牧场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经营权有序流转。坚持农牧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村牧区集体产权权能。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打造优势农牧业产业带。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
42、主产区建设。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促进农业资源休养生息。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大力发展草产业,发展生态畜牧业,建设国家级肉牛肉羊优良畜种繁育示范基地,推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开发农牧业多种功能,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支持乳肉绒龙头企业走向世界。推进农牧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健全从农田牧场到餐桌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牧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绿色农畜产品营销体系。加强农畜产品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品牌。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加强
43、农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工业是强区之基、兴区之本。必须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延长资源型产业链条,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构建现代工业新体系。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精深加工水平。运用市场化机制推动煤炭行业横向整合兼并、纵向联合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煤电用一体化。顺应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趋势,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发电,有序开发利用油气资源,鼓励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利用。推动现代煤化工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发展,沿油、气、烃、醇、苯方向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发展精细化工。推进冶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搞好粉煤灰综合利用,促进钢铁、有色金属生产精深
44、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贯彻落实中国制造二二五,发展大型煤炭机械设备、智能输变电设备、煤化工成套设备、节能环保设备、信息通讯设备制造业,推进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农牧业机械设备制造业改造升级,促进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壮大汽车制造业,引导配套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发展壮大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陶瓷等产业。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发展。以领军企业为主体,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技术和人才
45、为支撑,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优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向新兴产业。(五)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繁荣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必须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推动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围绕全产业链整合优化,发展研发设计、融资租赁、节能环保、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会展营销、广告创意和品牌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主导产业整体素质和产品附加值。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铁路、公路和节点城市,打造一批现代物流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快
46、递业健康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把握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特征,巩固传统服务业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发展远程教育、远程诊疗、数字休闲、智慧社区等新型服务模式,促进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提高旅游业附加值,促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体育产业。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顺应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引导企业广泛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开展产品设计、客户定制、集成制造、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等服务活动,促进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培育一批规模化、品牌化的服务型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服务业集聚发展区,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放宽市场准入,为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围绕培育壮大大型骨干企业,支持企业实施战略合作和兼并重组,形成若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走“专、精、特、新”道路,培育形成一批有活力、能创新、善协作、带动就业强的中小企业集群,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