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音乐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小学音乐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一、德育特点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思想情感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聆听、鉴赏与创造音乐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兴趣、实践能力及创造精神。(一)人文性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艺术魅力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感情和文化风格,是世
2、界各个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二)审美性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以美育人”的思想取向渗透在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与每一环节。音乐教育应“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寓教于悦”,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三)实践性音乐教育具有非语义性、非模拟性、非同一性、非具象性、非静态性等特征。在音乐学习或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鉴赏中,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创编等多种实践形式,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才得以实施。(四)创造性音乐教育具有“寓教于(活)动”的特点。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学生必须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才能领悟音乐的内涵,演唱(奏
3、)音乐作品,进行音乐创(编)作,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二、德育范畴(一)高尚情操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内心世界,建立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二)精神涵养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其精神内涵。(三)审美能力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
4、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持久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四)文化传承通过系统地学习母语音乐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使命感。三、实施建议义务教育学段德育范畴教学内容活动建议高尚情操感受与欣赏表现1.通过聆听、演唱、演奏不同情绪的音乐作品,区别并描述音乐情绪变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2.通过聆听演唱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音乐作
5、品,熟悉并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3.通过演唱、演奏和识读乐谱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自信、勇敢、严谨、敏锐、坚毅、果敢的意志品质。4.在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高尚情操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5.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会生活,感受并关注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培育优秀品格,为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6.教学中应做到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促使他们运用音乐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在表现上既要有集
6、中统一的形式,也应有学生充分的个人表现机会和时间。7.要注意通过对音乐表现要素、体裁与形式、风格与流派等音乐知识的学习,满足学生精神生活和审美需求。精神涵养感受与欣赏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1.通过聆听、演唱、演奏不同音乐作品,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激发音乐学习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2.通过引导学生养成自信、有表情的良好演唱习惯和演唱不同类型风格的作品,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分析理解歌曲的思想意境,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表现能力。3.在培养音乐听觉的基础上识读乐谱,提高对音乐的听辨能力。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即兴式的创作活动,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音乐听觉与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培
7、育基本音乐素养。5.通过探索、研究、发现、创造等方式,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打破创作神秘感,培育强烈的创作欲望;开阔视野,增强和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6.在教学中应从音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利用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理性分析音乐和编创音乐的能力。7.要注意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把演唱、演奏等音乐技能的训练,有效融入到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提高学生富有情感的音乐表现能力。审美能力感受与欣赏表现1.通过聆听、演唱、演奏不同的音乐作品,感受体验音色、强弱、速度、力度、节拍、旋律等各种音乐要素,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2.通过聆
8、听不同情绪的音乐,区别并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能力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3.通过聆听、演唱不同体裁和形式的歌曲和乐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人际交往、情感沟通能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4.通过运用人声、乐器声和其他声音材料表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激发探索自然音响与音乐音响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5.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艺术实践活动,渗透和运用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6. 教学中应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9、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7.器乐教学应与唱歌、欣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在演奏中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学会尊重别人,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8.初中学段要重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和鉴别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文化传承感受与欣赏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1.通过聆听、演唱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熟悉并热爱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2.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3.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艺术实践活动,渗透和运用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大音乐文
10、化视野,促进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和独特价值。4.要注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以开阔的视野走进音乐世界,加深对祖国及世界音乐文化的理解与热爱。5.可以结合乡土音乐进课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等方式,让本土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高中学段德育范畴教学内容活动建议高尚情操音乐鉴赏歌唱与演奏音乐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1.通过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把音乐基础知识、名曲鉴赏和树立远大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与音乐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效果。2.通过欣赏演唱优秀的声乐作品,借助歌曲中丰富的情感,激发爱国
11、主义、民族主义热情。在参与合唱、重唱、独唱等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3.通过歌曲演唱与表现,体会词曲作者等诸多主体对世界对自我的感受,进而认识世界,感悟人生,自我成长。4.在演奏、演唱、综合性艺术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5.引导学生在演奏中,把乐曲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借助演奏的手段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使审美能力和表现力得到提升,进一步完善人格,达到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6.结合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动作组合以及欣赏和排练舞蹈或舞剧片段,在舞蹈的艺术宫殿里体验人生的哲理和对
12、理想的追求。7.选择适当的题材,创编有配乐的戏剧小品或小型音乐剧,并参与排练与演出,锻炼与他人和谐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培养正确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促进身心和谐、全面发展。8.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会生活,感受并关注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锻造优秀品格,为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9.高中阶段是学生基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通过音乐这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向广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感受体验人类音乐艺术精品的同时,得到高尚思想品格的熏陶。精神涵养音乐鉴赏歌唱与演奏音乐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1.通过演唱不同类型风格的
13、作品,掌握音准、节奏等音乐要素,分析理解歌曲的思想意境。2.学习音乐创作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尝试为歌词谱曲、为旋律配置简易伴奏或利用各种不同的音源材料进行某一主题的命题创作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对音乐创作的兴趣与爱好,并在创作实践活动中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音乐听觉与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基本音乐素养。3.借助乐谱熟悉音乐作品的主题。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常见音乐体裁及表演形式,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4.通过学习并逐步掌握演奏乐器的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演奏乐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奏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5.欣赏优秀的舞蹈或舞剧片段,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及动作组合,并
14、能够生动地进行表演,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锻炼肢体协调性,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6.结合欣赏和排练,了解舞蹈的起源、发展、体裁及相关文化知识,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根据舞蹈的节奏和情绪选配适合的音乐,设计与之相应的舞蹈动作及队形。7.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中国戏剧、中外歌剧、音乐剧及戏剧和影视配乐等,了解戏剧结构的主要元素,认识音乐在不同类别的戏剧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审美能力音乐鉴赏歌唱与演奏音乐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1.通过聆听丰富的音乐作品,培养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提升感受音乐美的判断能力。2.在演唱和演奏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歌曲和乐曲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3.通过欣
15、赏优秀的器乐作品,感受器乐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4.借助舞蹈直观的艺术感染力,丰富自身艺术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有效提升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5.通过在音乐课堂中接触戏剧艺术,提高综合艺术素养,在鉴赏戏剧作品的过程中,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戏剧美。6.帮助学生提升区分美与丑的能力,辨清、远离和坚决反对低俗文化。文化传承音乐鉴赏歌唱与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1.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激发对传统民族音乐艺术的热爱。2.通过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民族民间音乐,对各类音乐作品的比较、评价,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产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感受、体验音
16、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增强文化传承意识。3.利用民间音乐资源,进行采风活动,采集并学唱优秀的民间歌曲和民间音乐,作为创作或改编的素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扬民族的音乐文化。4.了解我国传统戏剧及中外歌剧的起源、发展、流派风格、主要代表人物及艺术成就,并引导学生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做出评价,传承与发扬我国和世界的优秀音乐文化。四、评价案例音乐学科德育评价应该遵循音乐的学科特点,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音乐课程评价建议进行,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纲要所阐述的学科德育目标,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
17、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信心和动力,不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一)评价内容 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主要方面,应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各教学领域的课程内容和本纲要中的德育范畴及目标为基本依据,对各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如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学习的方法与成效,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能力,音乐的表现与编创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认识、理解,审美情趣的形成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水平等。 (二)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对于评
18、价的方式与方法可以依据德育的评价内容,采用自评、他评、师评等多种灵活有效的形式进行,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又要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改进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成长记录册、班级音乐会等评价方法,例如:学生的自评可以以描述性评价为主,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可运用“音乐成长记录册”等形式记载学生的自我评价,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比较中看到自己的进步;“班级音乐会”也是一种音乐课程特有的方式,通过自评、他评和师评相结合的评价,充分体现音乐课程的特点和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达到相互交流和相互激励的目的。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把学科德育的特点
19、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对知识学习的评价,有机的将音乐学科德育范畴中相应的内容,纳入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之中,端正人生态度,丰富人文情怀,喜爱民族音乐文化,增强优秀民族文化传承意识,促进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文化素养的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品质。 (三)评价案例案例1:对高尚情操范畴的评价示例1评价目标:通过学唱过程中的分组评价和过程后的表格式的多元自评,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四季童趣,学会运用不同的音乐表情记号来表现四季的多彩生活,表达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评价方法:分组评价、表格式多元自评等评价示例:以小学三年级歌曲四季童趣中的学唱环节为例一、欣赏聆听1.聆听
20、音乐范唱。问题:聆听歌曲,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歌曲描述了小朋友在四季中分别做了什么?你参与过这些活动吗?2.再次聆听范唱。要求:画出歌曲的乐句,感受乐曲的结构。3.第三次聆听范唱。要求:运用不同的画乐句方式,体会音乐的力度变化,从变化中感受乐曲的发展与情绪的层层推进。二、学唱歌曲1.教师单手弹主旋律,学生小声跟唱全曲,把握全曲旋律的大致线条。2.画乐句,跟教师伴奏跟唱歌曲,感受第1、5、7小节的八分休止处,要用声断气不断的演唱方法。3.难点解决。(通过多次重复的模唱、教师指挥手势的运用等方法解决八分休止节奏难点。)4.教师加入简单的伴奏和弦,学生跟唱第一段歌词,找出全曲的高潮乐句。通过对高潮乐句
21、的分析,以及与其他乐句的对比,唱出乐句间的对比与过渡。5.指导学生分别运用连音和跳音两种唱法来演唱歌曲,同时把握好歌曲的力度变化唱好歌曲。评价:1.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2组,两组之间互相倾听、互相点评。通过观察小组成员的动作表情、音色、演唱情绪,评价小组组员在演唱中是否激发起了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的情感共鸣。2. 表格式多元自评姓 名情感态度音乐准确性连音与断音唱法力度表情记号的运用评价结果评价标准1.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表现歌曲,能通过演唱表达对四季的热爱。2.喜欢参与演唱,歌声欠缺热情与感染力。3.能参与演唱活动,不能自信积极地表现对歌曲的理解。1.音准、节奏掌握较好,能通
22、过演唱准确地把握歌曲的结构与表情记号。2.能基本掌握歌曲音准与节奏,以及歌曲的结构。3.不能准确地掌握歌曲的音准及节奏。(尤其是休止符)1.能熟练掌握两种演唱技巧,通过对比演唱体会到其表达的情绪与意境的不同,感受到音乐的变化与发展。2.基本能进行连音与断音的演唱,有一定的表现力。3.对于两种唱法还不能较好地运用。1.将力度记号的运用与音乐的表达较好的结合起来,使表情记号的运用能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的情绪。2.能基本理解并运用力度记号。3.能将力度记号运用到音乐表现中,但表达效果不佳。评价依据本教学环节的评价主要依据音乐学科德育范畴之一高尚情操。通过谈话、学唱、表现等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生活经验
23、,引起情感共鸣。将对自然的喜爱之情,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备注:A.此表为学生自评表,图案1代表良好,图案2代表一般,图案3代表没有掌握好。B.学生根据情况进行涂画,教师汇总后,找到大部分学生学习的难点,便于教师掌握学生是否能通过音乐的表现方式,表达出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示例2评价目标:在引导学生编创劳动号子,领略劳动号子这一民歌题材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传承价值,感知音乐中所塑造的劳动场景的过程中,以小组合作展示的形式,通过师生互评,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评价方法:小组合作展示、师生互评等评价示例:以初中歌曲军民大生
24、产一课中的编创劳动号子环节为例一、视频导入 (一)播放电影锦上添花中抬木号子部分1.问题:小伙子和老队长带领同一伙人抬木头,哪组更带劲,为什么?2.学生讨论,汇总结果。3.教师总结:这种演唱形式叫一领众和,更具有号召力,能使大家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其中即兴演唱的歌词幽默风趣,还能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二)探究合作1.分组探究:尝试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对军民大生产第四段歌词进行演唱形式的变化,每组找一位同学带领大家劳动。编创要求:通过改变音乐的速度、节奏、力度营造生动的劳动场景。2.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后小组展示。3.教师模仿团长,带领学生演唱,把前四小节节奏拉宽、速度放慢,
25、表现劳动的艰苦;后面的乐句回到原速,表现他们不屈不挠抓紧生产为抗战做准备。(三)拓展提升发现身边的劳动号子。劳动号子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大扫除、运动会、植树、拔河等活动中。要求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场景,创编一段劳动号子并展示创编成果。评价音乐课程标准中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遵守一定规则的即兴编创。在编创的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劳动号子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演唱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分享自信和成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本环节的德育评价主要通过师生互评等形式,把劳动场景的选择是否具有创
26、意;劳动号子节奏是否具有准确性;演唱形式是否丰富;劳动号子歌词是否生动;劳动号子的艺术魅力是否充分展示等方面作为评价依据,从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态度、小组合作协调性、创新能力、自主探究意识五个观测点进行观测评价。案例2:对精神涵养范畴的评价评价目标感受sol 与 mi的音程关系及XX 、 X两种节奏,运用固定音型为歌曲伴唱,提高音乐听觉能力与表现能力,通过观察、合作展示等过程性评价,逐步培养学生演唱、聆听多声部歌曲的能力,形成音乐基本能力,丰富文化素养。评价方法观察法、合作展示等过程性评价评价示例:以小学二年级乃呦乃教学前的节奏练习与音的认识环节为例一、音乐律动1.播放音乐,生跟师一起律动。进行
27、2/4拍的节拍感训练与 XX X的节奏型训练。二、音乐游戏好朋友1.运用手臂上扬与手臂下摆的动作做高高低低的游戏,了解儿歌,同时感受儿歌中音的高低。2.通过读儿歌,拍打出节奏,并进行变化,进行四分与八分音符节奏的训练。(1)师利用幻灯片出示儿歌歌词,生自由读儿歌。(2) 师指导生用高位置来齐读儿歌:“ 小朋 友 手拉 手 大家 一起 做朋 友”,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每一拍划出一个圆形。(3)生再次齐读儿歌,教师在每个圈内填入表示节奏的竖线.(4)师带生用小拳头打出节奏。3.通过边敲击X X XX X 节奏边读儿歌的方法,进行节奏的二声部训练。(1)师变换节奏X X XX X X X XX X ,生
28、用拳头打出新节奏。(2)师要求生把X读成Ta,把XX读成titi。生边读节奏边用拳头打出此节奏。(3)生在教师的指挥下边打节奏,边儿歌。4.认识5与3两个音,通过手势及演唱感知两个音。并能准确的演唱固定音型“5 533 3”。(1)师带生唱出歌曲好朋友,同时教师配以“柯尔文手势”。1=C 2/45 5 3 5 5 3 5 5 3 3 5 5 3 小朋 友 手 拉 手 大 家 一 起 做 朋 友(2)认识“5”“3”两个音师带生演唱并进行柯尔文手势讲解与实践。演唱要求:注意聆听,嘴巴张圆,音色柔和。(3)生跟师手势模唱5 533 3,要求有强弱力度对比。评价在实施过程中,依据音乐学科德育范畴“精
29、神涵养”作为评价依据。教师通过观测学生模唱5、3两个音,拍击八分音符节奏与四分音符节奏,以及对音高、节奏的肢体反应等观察点,准确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专注、认真、准确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否对多声部节奏进行控制与协调,生生间是否达成动作的一致性。从而培养严谨的音乐学习态度和良好音乐学习习惯,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对音乐的听辨能力,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案例3:对审美能力范畴的评价评价目标在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的过程中,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等形式,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演唱情况等方面,运用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并通过过程后的评价记录表进行自评,在音乐实践中积累
30、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和声美,发展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评价方法观察法、成长记录表等评价示例:以小学三年级歌曲美丽的黄昏学唱环节为例一、音乐游戏两个好朋友1.运用电子琴伴奏音型,呈现2/4拍的节拍,要求学生脚踏节拍,稳定节拍。2.脚踏节拍不停,教师加入儿歌的诵读。3.师指导学生在二拍子节拍的伴奏下读出儿歌,要求读出节拍感。4.默读儿歌,手拍节奏,脚踏节拍,形成二个声部的节奏。5.聆听录音,判断2、3遍儿歌有什么变化?齐读(齐唱)固定节奏(音型)轮诵(轮唱、卡农)6.生尝试用轮诵读法,感受节奏的多声部。 二、三拍子音阶训练1.3/4 1=C 11122233344455
31、5666777iii7776665554443332221- -感受三拍子舞曲感。2.3/4 1=C 1-2-3-4-5-6-7-i-7-6-5-4-3-2-1-感受三拍子稳定的摇曳感。三、歌曲学习1.带着摇曳感,师带领学生运用柯尔文手势唱出歌曲的旋律。2.旋律记忆训练。3.初听歌曲范唱。问题:这首歌唱了什么? 运用了哪种合唱形式?4.第一声部的学习(1)听歌曲范唱。师手指一声部歌词,明确一声部的演唱内容。(2)再听范唱A.画出旋律线。问题:有几个乐句?一乐句和二乐句有什么关系?B.出示几个重点音,1、4、3、6、1。引导学生运用旋律线的进行,背唱旋律。(3)学唱第一声部提示学生注意演唱状态,
32、“啊、美、听”几个重点词的咬字与音准,注意换气的统一,以及结束乐句的节拍稳定性。(4)生跟琴或音乐范唱,唱一唱一声部。5.第二声部的学习(1)聆听范唱,教师手指歌词,明确二声部的进入及与一声部的不同。(2)聆听范唱,运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二声部的旋律线。通过画旋律线,使学生了解线条的走向以及与一声部的关系。(3)学唱二声部。(4)跟音乐范唱,唱二声部歌词。6.二部合唱训练(1)将学生分成2组,跟音乐范唱合唱歌曲。要求:轻声演唱。(2)重点指导合唱中出现的问题。(如二个声部的准确进入,声部的和谐统一,摇荡感的体验等)(3)教师弹琴,学生完整表现歌曲。评价本节课的评价紧紧围绕音乐实践活动展开,在循序
33、渐进的教学中,学生的每一步学习都要扎实有效,方可较好地完成下一步学习任务。在实施过程中,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节奏,为最终实现在二声部歌曲演唱中体会音乐的和声美,体验合作带来的和谐美。在过程结束后,运用成长记录表的方式,学生通过自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姓名评价内容儿歌轮诵单声部演唱跟音乐范唱演唱二声部二声部合唱评价结果 评价点能把握节拍重音,能通过教师的指挥手势,思路清晰地进行二部轮诵,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演唱准确(音准、节奏、乐句的呼吸、节拍感)、音色优美。有与音乐合作的意识、两个声部进入准确(尤其是第一个音的进入至关重要)。在演唱的同时,能聆
34、听其他声部及和声效果,培养立体表现音乐、欣赏音乐的习惯。评价依据依据音乐学科德育范畴三:审美能力进行评价。学生通过参与诵读、单声部演唱、二声部演唱等音乐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合唱的艺术魅力,涵养美感,陶冶情操,逐步建立与人合作的意识。备注:此评价作为学唱教学环节后的学生反思性评价,也是成长记录评价。认为自己做得好,就画 。认为自己仍有一定的进步空间,就画。通过此评价表,教师可以比较科学地分析出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水平,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案例4:对文化传承范畴的评价评价目标在聆听流行音乐,分析其内部蕴含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元素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师生讨论等形式,领略古典音乐
35、和民族音乐的强大生命力,感知通俗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古典元素,潜移默化地感悟音乐文化的传承。评价方法对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师生讨论等评价示例:以高中学段分析流行音乐蕴含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元素为例一、欣赏在那遥远的地方1.播放王力宏演唱的通俗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2.分析歌曲中使用的古老演唱方法:呼麦3.播放传统版在那遥远的地方,小组探究歌曲中的旋律表现手段与传统演唱的区别:动感、说唱二、肖邦C小调钢琴练习曲1.播放传统钢琴演奏版C小调钢琴练习曲2.播放马克西姆演奏版C小调钢琴练习曲3.对比两个版本的不同,小组讨论展示探究结果。三、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1.播放SHE演唱的不想长大2.播放莫扎特第四十
36、交响曲3.探寻两者的相同元素四、师生讨论: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元素对流行音乐的影响。评价本环节通过运用对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师生讨论等方法对比欣赏三个通俗音乐作品和三部经典民族、古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以理性的眼光分析流行音乐,关注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元素对流行音乐的影响,感悟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强大生命力,热爱古典和传统音乐文化,提升学生传承优秀音乐文化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达到文化传承的德育目标。在教学中,观察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元素进行分析总结能力,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同时通过小组探究式学习,以小组展示自评互评的方式,由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变,进而逐步地引导学生领略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强大生命力,感知通俗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古典元素,潜移默化地感悟音乐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