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新修》郑航生版考研资料收集文本.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470467 上传时间:2021-09-2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航生版考研资料收集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航生版考研资料收集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航生版考研资料收集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新修》郑航生版考研资料收集文本.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航生版考研笔记4教学目的与要求4第一章 绪论4第一节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4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4一、国外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4二、国内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5第三节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5第四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5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5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5第五节 社会学与现实社会5一、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5二、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5第二章 社会5第一节 社会的概念5第二节 社会的构成要素6第三节 社会的类型6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类型的观点6二、社会学家对社会类型的区分6第四节 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6第

2、五节 社会学关于社会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6第三章 文化6第一节 文化的定义6第二节 文化的特征7第三节 文化的区分7第四节 文化的结构7第五节 文化的功能7第六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7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8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8第二节 社会化的生物基础8第三节 社会化的社会机构8第四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8第五节 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社会化问题8第五章 社会角色9第一节 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9第二节 社会角色的类型9第三节 社会角色的扮演9第四节 社会角色的失调9第六章 社会互动10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及其理论10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10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10第四节 集合行为10第

3、七章 社会群体11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11第二节 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11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11第八章 家庭12第一节 家庭概述12第二节 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12第三节 家庭的功能12第四节 转型社会中的家庭12第五节 家庭的未来13第九章 社会组织13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13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目标13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结构13第四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14第十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4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14第二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15第三节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状态15第四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15第五节 社会流动15第十一章 社会设置(Social Institu

4、tion)16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设置16第二节 社会设置的功能分析16第三节 社会设置与社会转型16第十二章 社区16第一节 社区概述16第二节 社区自身的协调发展17第三节 社区互动与协调发展17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17第一节 社会变迁17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18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18第四节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8第十四章 社会问题18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18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基本类型19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理论解释19第四节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问题19第十五章 社会控制19第一节 社会控制概述19第二节 社会控制体系19第三节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20第十六章 社会工

5、作与社会保障20第一节 社会工作概述20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20第三节 社会保障概述20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21第十七章 社会发展的评估与预测21第一节 社会指标概述21第二节 社会指标的类型与功能21第三节 社会指标体系与社会发展评估21第四节 社会预测22第十八章 社会调查22第一节 社会现象的测量22第二节 社会调查概述22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22第四节 调查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23第五节 社会调查问卷的设计23第六节 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23第七节 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23社会学概论新修郑航生版考研笔记目的与要求“社会学概论”作为一门系统讲授社会学知识的

6、课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绪论,主要讲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地位及其应用;(2)社会学的微观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社会群体、家庭等;(3)社会学的宏观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制度、社区、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等;(4)社会运行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主要包括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等;(5)社会运行研究的手段,主要包括社会指标、社会调查等。学习“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1)掌握社会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2)激发对于社会学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社会学打下基础;(

7、3)学会运用社会学的观点、社会学的概念和理论分析、认识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4)通过学习社会学,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教好、学好“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方式和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注意介绍学术界的新观点;学生应该按照教师的要求,阅读有关文献并积极思考。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学是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这个“时代实践的要求”,主要就是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化。 二、社会学形成的思想材料 社会学由以出发的思想资料一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

8、包含的社会思想;第二,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第三,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第四,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三、社会学发展的基本历程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时期(以孔德和斯宾塞为代表)、形成时期(以迪尔克姆、韦伯为代表)、发展时期(以芝加哥学派、结构功能主义为代表)、多元化时期(以冲突论、互动论、交换论等多元理论的出现为代表)和当代的新古典时期(以哈贝马斯、吉登斯等著名理论家为代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经历了从革命批判性形态向维护建设性形态的转变。社会学在中国也经历了传入、发展、中断和恢复重建等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学逐步

9、中国化的过程。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国外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3)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其中有些观点影响不小,但都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二、国内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第一,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第二,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第三,其他类型的观点。三、正确把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 四、社会与个人关系问题在社会学中的重要性跟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相类似,也可以认为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第三节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方法论实证主义;(2)反实证

10、主义;(3)历史唯物论。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文献法;(2)实验法;(3)观察法;(4)二次分析;(5)社会调查。社会学搜集和分析资料的具体技术 (1)抽样技术;(2)问卷设计技术;(3)访谈技术;(4)资料分析技术。第四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总和说”;“综合说”;“普遍说”;“平等说”;“共通说”;“特殊说”;其他观点。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社会学和政治学、经济学等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与历史学、管理学等综合性学科的关系;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第五节 社会学与现实社会 一、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

11、工具 (一)社会学的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二)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 二、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思考题 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2、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第二章 社会第一节 社会的概念 一、社会的基本定义 社会唯名论与社会唯实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基本观点。二、社会的特征 三、社会的功能 整合功能;交流功能;导向功能;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 社会的构成要素 一、社会学关于社会要素的传统理论 孙本文提出的四大要素,即地理

12、要素、生物要素、心理要素和文化要素。 二、社会三要素论 自然环境、人口与文化。第三节 社会的类型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类型的观点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为其初级阶段)。 二、社会学家对社会类型的区分 伦斯基的社会类型划分;关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区分;转型社会;其他有关社会类型区分的观点。第四节 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一、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 二、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 三、血缘、地缘、业缘的角度第五节 社会学关于社会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长期以来,社会学逐步形成了关于社会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它们包括:功能论、冲突论、进化论、生

13、物理论和地理环境决定论等等。思考题什么是社会?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社会系统有哪些功能?简述关于社会构成要素的理论。简述关于社会类型的理论。简述社会学关于社会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如何理解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试用社会类型理论说明我国目前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章 文化第一节 文化的定义一、EB泰勒的文化定义二、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三、文化、社会与人文化、社会与人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第二节 文化的特征文化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2)复合性;(3)象征性;(4)传递性;(5)变迁性。“文化堕距”理论。第三节 文化的区分 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二、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中心文化与边际

14、文化 四、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第四节 文化的结构 一、文化特质 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它既可以表现为物质的形式,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形式。 二、文化丛 文化丛是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在一起的一组文化特质。它往往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有关,而且往往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如春节庆祝活动等。 三、文化模式所谓文化模式是指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文化模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第五节 文化的功能第一,文化是人与动物区分的重要标志;第二,文化是社会或族群分野的标志;第三,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

15、行为规范;第四,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即文化具有整合功能;第五,文化形塑了丰富多彩的社会人。第六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一、文化积累和文化交流 文化积累;文化交流;文化震惊;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二、多元文化与统一国家 由于历史的原因,当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方面的多元一体格局在文化上呈现出多元的特色。文化交流和文化共享为文化进步和社会整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现代化并非“汉化”或“西化”。现代化不可避免地要考虑民族传统。在当前的建设中,必须保持和发扬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点,充分考虑民族特点。中国的现代化是各族文化共同繁荣前提下的社会进步,决不能以牺

16、牲某一民族文化为代价。思考题EB泰勒的文化定义是什么?文化与文明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在我国现阶段,应该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4、简述文化的基本特征。5、简述文化的主要功能。6、试用文化堕距理论分析当今中国的有关社会问题。7、试析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定义 在社会学研究中,对社会化这一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一个由狭义到广义的发展过程。当前,对有关广义社会化的解释又出现了两种新的倾向。 二、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 (一)从个人方面分析 (1)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

17、存的必要前提;(2)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 (二)从社会方面分析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三、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 即文化的角度,个性发展的角度和社会结构的角度。第二节 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1)人具有思维能力;(2)人具有语言能力;(3)人具有学习能力;(4)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第三节 社会化的社会机构 所谓社会化的社会机构,是指承担着社会化任务或者发挥着社会化功能的各种社会机构或社会环境。这里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和社区等。第四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一、社会化过程的划分对于社会化过程的划分,大体上都是依据

18、心理学家研究个体心理发展时所做的划分。最有影响的两种方法是E埃里克森的八阶段划分法和R哈维格斯特的六阶段划分法。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正确的自我观念;(2)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 (3)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第五节 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社会化问题一、早期社会化的困境二、社会失范与再社会化问题三、社会变迁与成人的继续社会化 四、代差问题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化及其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2、简析狭义的和广义的社会化研究领域。3、简述社会化的主要机构,并联系当前我国实际情况,分析社会化过程中应注意完善和加强哪些机构?4、简述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

19、度。5、简述划分社会化过程的要点。6、当前我国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7、怎样认识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代差问题?第五章 社会角色第一节 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一、社会角色理论的四个来源 芝加哥学派;林顿的角色理论;完形主义心理学;社会戏剧论。二、社会角色的基本定义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了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三、角色集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角色集包括了两种情况。第二节 社会角色的类型 一、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二、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 三、规定性

20、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四、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第三节 社会角色的扮演 一、社会角色的确定角色的确定的含义。角色确定不当。 二、社会角色的表现 角色表现即通过利用一些环境因素和个人的表演,反映所扮演的角色的权利、义务及其行为规范和形象。角色表现的环节:(1)布景与道具;(2)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3)台前、台后的表现与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从动态的角度看,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期待 领悟 实践第四节 社会角色的失调 常见的角色失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角色冲突;(2)角色不清;(3)角色中断;(4)角色失败。思考题简述角色理论的四个重要来源。什么是角色和角

21、色集?如何认识自身的角色集? 3、怎样正确认识不同类型的角色以及它们的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4、社会角色的扮演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才能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5、简述角色失调的不同情形。第六章 社会互动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及其理论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1)符号互动理论;(2)角色理论;(3)参照群体理论;(4)戏剧理论;(5)社会交换论;(6)本土方法论。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社会互动的情境 (1)二人关系、三人关系与多人关系;(2)熟悉情境、工作情境与社

22、交情境;(3)情感关系、工具关系与混合关系 二、社会互动的过程 (1)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2)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三、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互相影响)一方面,社会转型必须通过长期的、广泛的社会互动来实现;另一方面,社会转型必然会引起互动情境和互动方式的根本变革。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社会互动的维度向度;深度;广度;频度;强度。二、社会互动的类型 竞争;冲突;强制;顺从与顺应;合作。其他类型的社会互动。第四节 集合行为 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一、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集合行为一般具有下列三个特征:(1)人数众多;(2)无组织性;(3)行为者

23、相互依赖。二、集合行为的理论(1)斯梅尔塞的基本条件说;(2)模仿理论;(3)感染理论;(4)紧急规范理论; (5)匿名理论;(6)信息传播理论;(7)控制转让理论。 三、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 (1)恐慌;(2)谣言;(3)流行。 四、集合行为与社会运动的区别思考题如何理解社会互动?社会学研究社会互动有哪些主要理论?社会互动的情境包括哪些主要的类型。如何具体描述社会互动的特定状态?简述社会互动的主要类型。试比较集合行为与组织行为的不同特征。社会学解释集合行为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如何预防、引导和控制集合行为?第七章 社会群体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群体广义与狭义的社会群体内涵。二、社会群

24、体存在的基础社会群体的产生与存在取决于个人与社会的双重需要。 三、社会群体的类型 (1)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3)内群体与外群体;(4)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5)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与业缘群体。第二节 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的含义、层次以及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群体规范群体规范的含义及其效用范围。群体内部关系 群体内部关系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群体领导与决策 群体领导的概念。两种领导形式。三种领导作风。群体决策的概念及其功能。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发展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发展。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意义。二、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三、初

25、级社会群体的形成条件 四、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1)正功能;(2)负功能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社会转型时期初级群体的变化;(2)初级群体变化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思考题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社会群体如何得以存在和维持?简述社会群体的基本类型。什么叫群体凝聚力?如何分析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各种因素?如何分析群体内部关系?如何评价群体决策及其功能?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意义。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如何分析和认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变化?第八章 家庭第一节 家庭概述 一、家庭的概念一般而言,家庭是建立在姻缘关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人类共同生活的初级社会群体。根据当今家庭的

26、发展变化,也有人对家庭进行了操作性定义,即指共同居住、共同生活和财产共享的初级社会群体。家庭中最重要的活动乃是性、生育与经济往来。二、家庭的起源与发展(1)血婚家庭;(2)普那路亚(伙婚)家庭;(3)偶婚家庭;(4)父权制家庭;(5)一夫一妻制家庭。推动家庭形式演变的主要因素是自然选择和私有制的出现,其中,后者是起决定作用的一个因素。三、家庭形成的基础婚姻(1)婚姻准备;(2)婚姻的缔结与维持;(3)离婚;(4)离婚率的统计方法。第二节 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的概念、数量与类型。家庭结构与类型家庭结构是指家庭关系的特定组合形式。家庭关系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类型。其中,主

27、要的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等。第三节 家庭的功能(1)持续、专一地满足性生活;(2)生育子女,教育子女以及赡养老人;(3)组织家庭成员的生产与消费;(4)提供家庭成员休息和娱乐的特殊场所,满足家庭成员感情和精神生活的需求。第四节 转型社会中的家庭 一、转型社会中家庭的变化趋势 首先,当事人缔结婚姻和组成家庭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其次,家庭规模日趋缩小,家庭关系日益简单,核心家庭越来越多;第三,家庭的许多功能不断外移;第四,家庭生活的目标日益浪漫化。 二、转型社会中的家庭问题 (1)夫妻关系失调;(2)亲子关系失调;(3)老年人问题;(4)其他家庭问题。第五节 家庭的未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非

28、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1)家庭消亡论;(2)家庭四分五裂论;(3)家庭复兴论。思考题什么叫家庭?家庭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简析婚姻准备及其意义。简述离婚率的几种统计方法。什么叫家庭关系?请列举家庭关系的几种主要类型。简述家庭的功能。试论转型社会中的家庭变化及其问题。第九章 社会组织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 一、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社会组织是占有主导地位的群体形式。二、社会组织的涵义与构成要素广义与狭义的社会组织内涵。社会组织的特征,构成要素。 三、社会组织的分类 一般的组织分类原则。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 四、社会组织的运行过程组织运行是指组织实现自身目标和发挥自身功能的过程。组织运行

29、一般经过投入、实施过程和产出三个步骤。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目标 一、组织目标的涵义与分类 组织目标的含义与意义。目标的类型。 二、组织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组织目标制定的原则。组织目标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三、影响组织目标的因素四、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与评估评估标准:(1)有效性;(2)效率;(3)人道主义。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结构 一、组织结构的涵义 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它包括两种基本的类型,即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 二、组织的正式结构组织的正式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职位、部门之间正式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其内容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即总体结构和职务工作结构。确定组织正

30、式结构的原则。组织结构的类型。三、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也叫非正式群体,是指未经明确规定而从组织成员的活动及相互作用中自发产生的具有灵活性的关系模式。它广泛存在于各类组织中,是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正式结构的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于组织成员和组织活动自身的影响。四、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组织结构转型时期我国组织结构变化的特点。调整组织结构的基本任务。第四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一、组织管理的含义二、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三个阶段:古典组织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三、组织管理的方式 (1)家长制管理方式及其特征; (2)科层制管理方式及其特征。 四、官僚主义问题凡是由于管理

31、不善而造成的组织活动偏离目标,降低组织效率的各种现象都可以称作官僚主义。无论是家长制管理还是科层制管理,都有可能产生官僚主义。思考题简述社会组织的含义及其特征。简述社会组织的分类方法。组织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估标准是什么?什么叫组织目标?它对于社会组织的意义是什么?简述组织正式结构的设计原则。什么是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它对于组织成员和组织活动有何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调整和完善我国社会组织结构?简述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试论官僚主义的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第十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

32、现象。分层现象体现着社会不平等。研究社会分层是分析社会结构及其变迁时必然要涉及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社会地位及其差别 (1)自然差别与社会差别; (2)社会地位。 二、社会分化及其类型(1)社会分化及其后果;(2)社会分化类型。 三、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1)阶级、阶层的一般含义;(2)社会不平等;(3)分层研究的理论视角第二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1)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2)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二、西方社会学的分层理论 (1)西方社会分层论的代表性观点;(2)正确对待西方社会学分层研究第三节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状

33、态对我国社会结构进行分层研究的必要性我国现阶段的平等原则及其实施过程我国现阶段的平等原则;(2)如何实施机会均等原则;(3)我国的社会分层问题。第四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分层的方法和标准 二、层内关系和层间关系的定性研究对多元分层结构进行量化分析 (1)社会多元分层结构的涵义;(2)刚性结构与弹性结构;(3)多元分层结构与个人多重分层地位。在社会转型中调整社会分层结构第五节 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的涵义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1)水平流动与垂直流动;(2)一生中的流动和代际流动;(3)自由流动与结构性流动。三、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因素(1)个人因素;(2)社会因素。 四、合理的社会

34、流动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协调机制合理社会流动的一般标准;合理社会流动在促进社会良性运行方面的协调作用。思考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 2、如何正确对待西方社会分层理论? 3、为什么我国现阶段还存在社会分层现象?4、简述韦伯的分层理论对于后来分层研究的影响。5、简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与帕累托精英循环理论之间的区别。6、试论我国转型社会中的分层结构调整。7、简述社会流动的类型。8、如何理解合理社会流动的意义?第十一章 社会设置(Social Institution)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设置社会设置的涵义社会设置的构成社会设置的基本成分是社会规范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价值观、维护设置

35、的权威和社会设置的实际承载体系等。社会设置的特征(1)可重复性;(2)集体性约束;(3)设置惯性。社会设置的类型第二节 社会设置的功能分析社会设置的功能在社会层次上的功能;在个体层次上的功能。考察社会设置功能的角度(1)从社会设置的功能耦合网角度;(2)从设置潜功能的角度;(3)从发展的角度。第三节 社会设置与社会转型经济设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政治设置与社会转型教育设置与社会转型宗教设置与宗教政策思考题什么是社会设置?它包括哪些构成要素? 2、简述社会设置的基本类型。 3、如何分析社会设置的功能? 4、试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设置创新及其意义。第十二章 社区 第一节 社区概述 一、社区概念的涵

36、义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社区与社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社区的类型依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从纵向角度考察社区;依据社区的空间特征,从横向角度加以考察。 三、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1)西方社区研究的理论;(2)马克思主义的城乡理论;(3)社区研究的方法。第二节 社区自身的协调发展 社区自身的协调发展指的是社区这个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与整体的相互影响以及这些要素自身的发展,它是系统在常规状态下的一种动态平衡。 一、地域环境与社区发展 二、社区发展中人的因素三、文化与社区发展第三节 社区互动与协调发展 一、城市的兴起与城市化 二、城市社区

37、与乡村社区的差异三、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 (1)融合理论;(2)城市布局理论。四、转型期社区的协调发展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传统社区转变现代社区。社区转型是一种整体性变化,给社区的协调发展增加了难度。思考题什么是社区?社区与社会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简述社区类型的划分。简述社区研究的方法。简述芝加哥学派的都市社区研究。简述城乡协调发展理论。试论转型期社区的协调发展。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 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的涵义所谓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在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既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二、社会变迁的类型(1)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2)进步的变

38、迁与倒退的变迁;(3)进化的变迁与革命的变迁;(4)自发的变迁与有计划的变迁。三、社会变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人口因素、社会制度因素、社会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因素、科学技术因素以及社会经济的变化与发展,等等。其中,社会经济的变化与发展对于社会变迁具有决定性作用。四、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于社会变迁的把握;西方社会学有关社会变迁的理论。五、有计划的社会变迁与社会协调发展有计划社会变迁的概念、具体表现及其意义。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概念及由来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指的是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

39、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社会现代化的由来。社会现代化的涵义(1)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2)社会现代化绝非“西方化”或“欧洲化”;(3)社会现代化是对历史传统既批判、又继承的过程;(4)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结构体系协调发展的过程。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一、现代化过程的一般特征(1)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一体化;(2)理性化;(3)科学技术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4)经济持续而迅速地发展;(5)城市化;(6)人的现代化。 二、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新趋势三、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点首先,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表现为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其次,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

40、涉及到异质文化和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这一过程会带来许多特殊效应。再次,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二元社会结构”将长期存在。最后,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政府发挥着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第四节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二、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三、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 思考题l、什么叫社会变迁?社会变迁都有哪些类型?2、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西方社会学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3、什么是社会现代化?它的基本内涵包括哪些方面?4、简述社会现代化的一般特征。5、简述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基本特征。6、联系实际,谈谈改革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7、试论中国现代化模式

41、选择的基本思路。第十四章 社会问题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问题 广义与狭义的社会问题内涵。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普遍性和变异性、复合性和周期性、破坏性和集群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基本类型 社会问题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许多不同的类型。从社会问题发生的领域上区分;从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上区分;从社会问题产生的历史条件与地区差异上区分;从社会的结构与功能上区分;从社会体制与社会成员行为上区分。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理论解释有关社会问题的理论解释主要包括:社会整合论、文化失调论、社会解组论、价值冲突论、社会病理学的观点、越轨行为论、标签论,等等。第四节

42、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问题当代中国社会问题存在的普遍性。两大类型的社会问题。正确认识转型社会中的社会问题。思考题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是什么?如何区分社会问题的不同类型?应用社会问题的有关理论,联系当前中国实际,举例分析社会问题。应该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问题?第十五章 社会控制第一节 社会控制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控制广义和狭义的社会控制概念。 二、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社会控制的类型。 三、社会控制的功能社会控制的基本功能就是保证社会行为与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维系社会正常秩序。 四、社会转型与社会控制 社会转

43、型过程中的社会控制显得更为复杂,也更加重要。“规范真空”和“控制失灵”是这一时期最为常见的社会控制失调现象。第二节 社会控制体系 一、社会控制手段组织控制、制度控制和文化控制。 二、社会控制的基本过程决策、实施、监控和反馈。 三、社会控制的维度 社会控制的三个维度;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的基本视角;适度社会控制的意义。第三节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一、越轨行为的涵义及其类型 越轨行为的涵义;越轨行为的类型。二、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生物学解释、心理学解释和社会学解释。 三、越轨行为的控制思考题什么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有哪些类型?简述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简述社会控制手段的类型。如何分析社会控制的度?试析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