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幻灯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幻灯片.ppt(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1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2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第一节第一节 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l一、生活的概述一、生活的概述l(一)生活的概念(一)生活的概念l 生活是个体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个体生活是个体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个体的生存状态相关。的生存状态相关。第3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二)生活的分类(二)生活的分类l1.时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将来的生活时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将来的生活lThere is a saying:ye
2、sterday is history,tomorrow is a mystery,but today is a gift.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the“present”l昨天已是历史,明天还是未知,只有今天是天赐的礼物l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不可求,今日之日不可丢第4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2.空间维度l公共生活空间;l私人生活空间第5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二、生活世界二、生活世界l(德)胡塞尔:生活世界(德)胡塞尔:生活世界l(德)哈贝马斯:交往世界(德)哈贝马斯:交往世界l(英)维特根斯坦:生活形式(英)维特根斯坦:生活形式l
3、(德)海德格尔:日常共在世界(德)海德格尔:日常共在世界l(匈)赫勒:日常生活世界(匈)赫勒:日常生活世界l(法)列菲弗尔德: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法)列菲弗尔德: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l(美)罗蒂:以族为中心的人群共同体的生活世界(美)罗蒂:以族为中心的人群共同体的生活世界l(法)布迪厄:游戏空间(法)布迪厄:游戏空间l(德)马克思:实践哲学(德)马克思:实践哲学第6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生活世界:l不是原始的自然世界,而是人在其中的世界;l不是主客体分离的科学世界,而是主客体和谐统一的世界;l不是文本化的符号世界,而是生动鲜活的意义世界l人的价值、人的意义第7页,共42页,编辑
4、于2022年,星期五l三、学生生活l学生生活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l不仅包括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包含学生身在其中的交往与理解。第8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一)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同辈群体生活及社会文化生活1.家庭生活家庭生活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社会生活。特性:基础性;持久性优势:家庭生活中的教育有其他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负面影响:家庭生活中的教育有其局限性第9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2.学校生活l学生生活的主要部分,是一种规范的生活。l特性:强制性l一,强制与同龄学生共同生活;l二,强制遵守家庭中所没有的行为规则;l三,强制把学习活动
5、与游戏及娱乐活动截然区分,在学校中,学生不感兴趣的要学习,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却不能自由地学习;l四,学生不断地受到教师和学校的各种评价,这种不断进行的评价有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第10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l家庭生活:感性与感情、自由与放松、个体性与特殊性l学校生活:理性与理智、强制与限制、社会性与一致性l&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对教育提出的要求l首先要求学校生活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教师尊敬和信赖 的基础上,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滥施形象权威,忽视以情感人、以
6、理服人,那么教育效果势必大受影响;l其次,在制度化的学校管理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的个体生活得到积极的关注;l第三,学校生活必须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发挥家庭生活的教育优势。否则,学校的教育力量就会受到削弱,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就会下降或无法保证。第11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3.同辈群体生活l同辈群体:是指因年龄、地域、观念、兴趣、活动类型、发展水平等相近或相同,而较自发 地形成的群体。学生同辈群体主要指学生的非正式群体。l主要特征:相同的心理需要、明显的情感色彩、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及其自然形成的权威人物。l功能:保护功能;发展功能l保护功能,是指同辈群体可以
7、使学生 个体少受或免受成人世界的伤害,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平等互助的社会环境。l发展功能,是指同辈群体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l影响:积极;消极第12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学生的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学生的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l同辈群体生活:民主平等、互助合作、自由表达l学校生活:权威与不平等、互相竞争、有限表达l&学生的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学生的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对教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育提出的要求l学校要区分同辈群体生活的性质,发挥其积极影响。第13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4.社会文化生活l学生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可拓宽学生
8、知识面,扩大学生交往空间和范围,锻炼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但社会生活又是鱼龙混杂的。第14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l社会文化生活:广泛灵活、多元性、丰富、煽情l学校生活:古板、严肃、抽象与理性、更多强调学习活动。l&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对教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育提出的要求l应正视二者差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学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第15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二)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l1.现实生活l现实生活是一种真实的生活,是每天面对的真实的人和具
9、体的事,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同辈群体生活。l2.虚拟生活l网络世界第16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三)日常生活与制度化生活l1.日常生活l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在内的周而复始的生活。l特性:自然性;整体性l2.制度化生活l从日常生活中分化出来的一种规范生活,对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学校生活。l特性:强制性;功利性第17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第二节第二节 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一、学校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l1.原因:l三重社会生活环境各有一套价值、规范,存在如何协调、适应的问题;l社会生活中常与学校生活中经历的发
10、生矛盾,学生面临各种适应性的困难。l2.两种认识l把学校生活理想化;l只看到现代学校制度化生活的负面,总相信外面生活很精彩。第18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l学生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下,不能很好地适应差异,产生了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生活,主要表现在人格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三类。l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四种:l攻击;l退缩;l焦虑;l恐惧第19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三、当前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l1.校园暴力触目惊心l学校、家庭教育,不良大众传媒的毒害及其社会问题是主要原因。l直接诱因
11、:影片中暴力镜头过多过滥。l2.青少年色情犯罪严重l3.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比例最高l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影响极大。l追求高消费、讲排场、摆阔气、贪图享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l4.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新倾向吸毒;网络欺凌;不良短信第20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l(一)社会生活环境中的问题社会l1.社会规范失控l2.文化的商品化 整个文化娱乐市场呈现出低俗化倾向l3.城市化的影响 社会控制力削弱,个人空间结构与社会心理变化l4.价值观多元观 l5.人口流动影响第21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二)学校教
12、育失误问题l1.学校教育与生活脱节l2.学校指导思想的偏差 l3.个别教师素质差 导致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紧张l4.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第22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三)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l两方面:“四过现象”;“教育真空现象”l 家庭结构裂变:核心家庭,单亲家庭,破裂家庭第23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l(一)心理学解释l1、“心理缺陷说”:正常人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而“心理缺陷者”不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心理缺陷”主要是因童年的社会文化失调所造成的。l2、“挫折侵犯说”:认为越轨行动是一种由挫折产生的针对他人和社会的侵犯
13、形式。侵犯的强度与挫折强度有关。第24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二)社会学解释l1.结构模式从社会结构和文化角度l1)差异交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l2)控制缺乏说:社会内外部的控制削弱和受到破坏引起的l3)失范说:控制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松弛,个人之间的道德制约丧失。l4)手段目标说:社会文化为每个人制定了合法目标,但在结构上并未每个人提供合法手段去实现这些目标,人产生挫折、紧张,就会采用非法手段。l5)亚文化群理论:亚文化(其产生由于社会化过程不完善、不适当,在下层阶级居住区形成)群所具有和维护的价值观及行为倾向,与主流文化相抵制。第25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
14、期五l2.过程模式l以“标签论”为代表。l用互动理论探讨了越轨犯罪的过程。l失范是一种政治现象,权力决定一切。l必须改造社会关系,而非失范者。l失范和控制失范是相互联系的。第26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三)韦伯提出的关于社会行为的“理想类型”,把学生失范行为分为:l1.目的型失范行为:目的是理性的,手段是违规甚至是违法的。l2.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价值观念与教育主导观念背离。l3.情感型失范行为:行为目的是个体需求型。l4.传统型失范行为:仅因遵循传统习俗而违背教育规范所造成的失范行为。第27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第三节第三节 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学校生活与学生
15、生活l一、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态度l受制约于多种因素:社会大背景、学校背景、学生自身l(一)学生自身特征对学校态度的影响l年龄和年级水平(负相关);性别差异(女男);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正相关);学生认知能力、学习成绩(正相关)l(二)学校特征与学生对学校的态度l在开放性学校中,学生积极性比传统学校高。第28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l(一)重要他人的概念lMills提出的,专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l(二)学生的互动性重要他人 l1、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同的重要他人。l2、受年龄阶段的影响(家长教师同伴不存在的);l还因学生的社会
16、属性不同l3、往往会有层面差异第29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三)学生的偶像性重要他人l指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尊敬而被学生视为学习榜样的具体人物。l与互动性重要他人的区别:l具体任务VS社会知名人物;l双向VS单向;l所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VS突发的、短暂的、刻骨铭心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第30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三、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l(一)学习压力的含义l来自环境的紧张刺激;(压力源)l个体的内部紧张状态;(压力体验)l个体的反应;(压力反应)l(二)学习压力的现状主要来自考试、作业量第31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三)学习压力的影
17、响l1.“恐学症”中小学生流失大量影响我国劳动者素质、民族素质的提高。l2.心理疾患:适应环境不良,人际关系不好;情绪轻度抑郁;人格障碍l(四)学习压力的形成机制l导致学习压力的原因:l1.环境因素(分流教育制度;家庭)l2.个体身心素质因素第32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第四节第四节 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l一、什么是知识l1.孔德: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科学阶段l2.石中英:原始知识型(神话知识型);古代知识型(形而上学知识型);现代知识型(科学知识型);后现代知识型(文化知识型)l3.尼勒:天启的知识;直觉的知识;理性的知识;经验的知识;权威的知识第33页,共
18、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l1.18世纪60年代,知识的道德价值 知识的经济价值l1859年,(英)斯宾塞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l答案:科学知识最有价值l学校教育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教科书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是“教书匠”,主要任务是教书。l具有功利价值的知识受到重视;而人类的情感、价值和精神的力量、道德的意义受到忽视l弊端:l1)科学知识的价值在人的成长中的意义逐渐降低;l2)科学知识培养的人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需要。第34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2.二战后,出现“全球问题”l 20世纪70年代,协调发展模式、文化价值重构模式、可持续发
19、展的新战略和新观念的提出。l1972年,学会生存“培养完人”l1990年3月,泰国宗迪恩“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大会通过的“宣言”的副标题是“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基本学习需要包括基本学习手段和学习内容。l1996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发展”。l学校教育的宗旨必须由“教书”向“育人”转变。第35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三、生活经验l学校教育的确忽视了对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注意。但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生活经验均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经验。l杜威的经验论;l胡塞尔的现象学;l狄尔泰的精神世界第36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四、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l1.20世纪60年代
20、,终身教育思潮的产生;l2.20世纪70年代学会生存率先提出“终身学习”的概念。l3.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终身学习思潮的发展:l1)1983年,美国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l2)日本的教育改革也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1987年日本内阁会议通过的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具体方略第一条就是“完善终身学习体系”。l3)198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国际研讨会”,提出“学会怎样学习”“学习将成为一个终生的过程;学校再也不是一个为学生一生准备一切的地方”第37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第五节第五节 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
21、界的学校教育 l一、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性与可能性l(一)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性l1.西方哲学的转向l西方传统哲学的知识观主客体分离l西方近代哲学的知识观科学知识局限的暴露l西方现代哲学的知识观生活高于知识,知识必须以生活为基础第38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2.杜威与陶行知的“生活”与“教育”理论l杜威:教育即生活l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第39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3.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l4.提高师生生活质量的需要l(二)教育回归生活的可能性l1.理论的可能性l2.实践的可能性第40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二、学校该如何做l(一)重建教育观l观念是
22、行动的先导l课程与教材观逐渐贴近学生生活,由经验型课程向体验型课程过渡;l教师观从“发号施令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成长者”;l学生观从“知识的容器”转变为“有主体性的人”l师生观从“上下级关系、权威与服从关系”转变为“合作者”的关系l教学观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l时空观充满生活气息、丰富多彩的周围世界第41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l2、学校教育目的的转变l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l正确认识创新与全面发展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l创新是人的自由活动;l正确理解创新和守旧的辨证关系;l要把握创新的正确导向2)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l在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旨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l这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全新的任务:l培养科学精神;l增强社会责任感第42页,共4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