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52例疗效观察]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52例疗效观察] .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52例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低分子肝素52例,显效31例(596%),有效14例(269%),无效7例(135%),总有效率865%。结论: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加用低分子肝素,可以获得满足疗效。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06年3月2008年12月收治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2例,符合WHO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和出血倾向。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391岁,平均558岁;入院24小时
2、内均有心绞痛发作。心绞痛类型:初发劳累型9例,恶性劳累型21例,自发型3例,混合型19例。 治疗方法:入院后常规治疗,吸氧。消伤心10mg,每6小时1次;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硝苯地平10mg,每日4次;倍他乐克1255mg,每日2次;5%葡萄糖500ml加硝酸甘油针10mg,静滴810滴/分,每日1次。经综合治疗1周疗效不满足者,赐予低分子肝素04ml,每日2次,腹壁皮下注射,连用7天。 疗效推断标准:显效: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消逝,症状被限制,心电图ST-T缺血程度较用药前明显好转或复原正常;有效:心绞痛显著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削减,心电图上ST-T缺血程度无明显改变;无效:心绞痛发作次
3、数及程度无好转或恶化,心电图ST-T缺血程度无变更。 结 果 疗效视察:显效31例(596%),有效14例(269%),无效7例(135%),总有效率865%。 讨 论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又称为梗死前综合征,若得到刚好强化治疗,症状可快速缓解,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稳定,预后得到改善,反之则可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使病情加重,因而备受重视。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继发病理变更,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导致缺血性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提示血栓形成征象发生率约高达80%。血管内镜发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80%以上,多为非堵塞性白色血栓。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目的是阻挡血栓增大或新的
4、血栓形成,所以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进行抗凝治疗已达成共识。 目前临床上使有的抗凝剂有肝素类、双香豆素类及水蛭素等,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最常用的抗凝剂是肝素制剂,包括一般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LMWH)是从标准肝素中分别或降解出的较小片段,与一般肝素相比,其抗血栓的形成作用强,有显著抗凝血酶及抗a的作用;对血小板的功能影响小,出血危急小,生物利用度高,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接近100%,肝素仅为24%;半衰期长,运用便利;在常规剂量下,只需监测血小板计数。低分子肝素的这种抗凝、抗栓作用,限制了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且有效改善阿司匹林反抗患者的预后。大量临床应用证明,低分子肝素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
5、者的死亡率,能使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降低,运动耐量增加,缺血时的心率压力乘积增加。 在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取得总有效率865%的满足疗效,证明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中疗效好,运用便利,平安性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 2 周红,王妍,王然勤.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31例临床分析.中外健康文摘o医药学刊,2007,4(12):116. 3 马爱群,主编.心血管病临床诊疗新进展.第1版.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6. 4 胡大一.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临床荟萃,2004,29(7):40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