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综合测试.DOC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462654 上传时间:2021-09-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综合测试.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综合测试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乡愁,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首。乡愁的美令人瞩目,特别是音乐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上,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四节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乡愁,犹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

2、“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这是古典诗歌没有摸索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摘编自新诗鉴赏辞典,有删改)材料二:诗歌的音乐性一向是业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关于诗歌的音乐性,文学评论家谢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诗歌要有音乐性,没有了音乐性,就与其他的文体没有区别了。而中国新诗缺少的恰恰是音乐性。现在的很多诗人不懂旧体诗,甚至认为旧体诗好写,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诗歌内在的一些规律

3、,不知道怎么用词,不知道声韵上怎么表达才动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说,现代诗没有必要像古诗那样讲究平仄、中间对偶,但讲究语言的和谐还是必要的。李山所强调的向古诗学习,并不是要我们回到传统,而是倡导现代的散体诗如何在借鉴古代汉语有声调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创作出既符合现代品位,又能充分体现汉语魅力的诗,他认为这是需要大力尝试的。诗人王久辛说,新诗有无音乐性的疑问,是不懂修辞的诗人提出的一个很可笑的疑问。真正懂修辞的诗人是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的,因为畅达的修辞,高妙、精微、动人的修辞,那种有复合性的修辞,都是对诗歌音乐性的一种大胆的创造、勇敢的探索。诗人西川提出,格律是个假命题。主张诗歌要讲究格律的人,

4、是“要给新诗立规矩的人”,他称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他们多以19世纪以前的西方诗歌为参考系,弄出些音步或音尺,但这没什么意义。(摘编自辽宁日报,有删改)材料三:中国新诗走过的一百年里,质疑之声似乎从未断过。诗人郑敏甚至从源头上对新诗做了否定:20世纪之所以没能出现“李白”“杜甫”,原因是“五四”时期引入了西方文化的末流,割断传统,使得白话诗万劫不复。如此说来,这真是一部让人沮丧的百年新诗史。但是且慢,持不同意见者也大有人在。诗人于坚就坚持认为,“中国20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小说、散文、戏剧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诗,被误解最多的是新诗,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诗,这

5、正是伟大的迹象”。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国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挠地拿新诗与古诗一决高下,依然用发展了几千年的古汉语经验来衡量当下的诗歌创作。中国古典诗歌有着超稳定的审美规范,平仄间的韵律流转充满内外交融的音乐性,起承转合的结构又极为自然。从如此强大的古典诗歌参照系出发,读者对新诗的数落与普遍不满便可以预料:能让人完整记住的新诗名篇凤毛麟角,经典之作屈指可数;新诗语言做不到出神入化;新诗离真正走进大众生活及其内心世界还有距离。然而,必须正视一个严酷的事实,古典诗歌堪称优美的诗情画意,在后起的新诗这里已经出现了脱节或者转变。新诗与古诗既可比又不可比。可比在于,在诗的本体

6、属性上新诗具有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新诗经过挣脱,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现代新诗与古体诗已然成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对这两种状态下的诗歌,显然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评价体系或许才是明智之举。多年来,诗歌界有这么一个共识,新时期的中国诗歌用二三十年的时光,几乎走完了西方现代、后现代诗歌的全部征程,“浓缩”了西方近百年的现代诗、后现代诗发展历史。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诗歌,无疑为中国新诗提供了转型契机,但这种转型不是分阶段的蜕变,而几乎是共时性完成的。中国新诗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吸收,有时消化很好,有时消化不良,有时过于贪食狼吞虎咽、饥不择食,有时反复挑剔食不厌

7、精、脍不厌细,以致营养过剩。在中外诗歌的评价与比照中,人们总是将各国的诗歌菁华与国际级大师串联起来,组成纵深队列的国际军团从20世纪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的普吕多姆,到爱尔兰的叶芝,再到瑞典的特朗斯特罗姆多国联军步步进逼,综合全部优势,用世界诗歌的精粹“总和”轻松地把单一国家的百年新诗比了下去。这种缺乏对等参照的评价标准无形中变成自我矮化,拉大了所谓中国诗歌“追赶”世界诗歌的差距。除了与古代诗歌、西方现代诗歌直接或间接的“对抗”,中国新诗还在通过不断的艺术违规和越界为自己开疆拓土,发明和发现新的题材、内容、形式和语言,创造新的诗歌范式。新诗自身也形成了自由、多变、求新的小传统,对新诗的接受

8、与评价也应该面对其自身小传统的考核,而不是固执于诗歌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不必执念新诗必须是古诗的一种分支与延续。最后,还涉及对前辈诗人的具体评价问题。当下不少诗人对新诗诞生之初的历史成绩持否定态度,如“用今天的眼光看,穆旦和徐志摩的诗歌写作都是二三流”,这种断语相当有代表性。他们用已经大大发展了的现时尺度去审视过去,忽视了任何接受与评价都不能偏离历史特定语境的原则。(摘编自人民日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C)A余光中等人探索了新诗的音乐性,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使之超越了古典诗歌。B李山认为新诗创作没有必要讲究格律,西川则认为讲究格律会使诗人失去创造力。C

9、材料三认为,对诗人进行评价不应该抹去时代背景,否则容易做出不恰当的评价。D于坚认为对新诗的误解、忽略,表明新诗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处境开始变好。解析:A项,“使之超越了古典诗歌”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可知,他们只是“在这个意义上”,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不等于说“使之超越了古典诗歌”;B项,“西川则认为讲究格律会使诗人失去创造力”理解错误,原文“西川提出,格律是个假命题。主张诗歌要讲究格律的人,是要给新诗立规矩的人,他称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不是格律使人失去创造力,而是这些人“大

10、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D项,“表明新诗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处境开始变好”理解错误,原文“中国20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小说、散文、戏剧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诗,被误解最多的是新诗,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诗,这正是伟大的迹象”的意思是新诗的价值不可低估,但新诗仍然最被人误解。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D)A余光中的乡愁借助叠词和数量词表现出的音韵美,显示了深厚的语言功力。B材料一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为例,是为了证明中国新诗富有音乐性的特点。C材料二中谢冕与王久辛均认为,要使新诗具有音乐性,诗人就要提高自身素养。D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业界对新诗

11、音乐性的认识不同,争论可能还要持续下去。解析:A项,“借助叠词和数量词表现出的音韵美,显示了深厚的语言功力”理解错误,原文为“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B项,“证明中国新诗富有音乐性的特点”错误,根据原文“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可知,“材料一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为例”是为了说明余光中等人对中国新诗的贡献;C项,“材料二中谢冕与王久辛均认为,要使新诗具有音乐性,诗人就要提高自身素养”错,谢冕的观点是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王久辛的观点是音

12、乐性的强弱与诗人的修辞能力有关。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A)A中国古典诗歌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现代新诗具有了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B中国古典诗歌较成熟,而现代新诗在生长期,二者不宜用同一套评价标准衡量。C与西方现代诗歌相比,中国新诗的发展时间短,虽有学习借鉴,依然不够成熟。D新诗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挖掘自身的元素,逐渐走向了自洽的生长。解析:A项,“中国古典诗歌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现代新诗具有了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不符合材料三观点,根据“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国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挠地拿新诗与古诗一决高下,依然用发展了几千年的古汉语经验来衡量当下的诗歌创作”

13、“新诗与古诗既可比又不可比。可比在于,在诗的本体属性上新诗具有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新诗经过挣脱,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现代新诗与古体诗已然成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可知,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4材料三是以哪几个方面作为参照探讨“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这一问题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答:以中国古典诗歌为参照;以西方现代诗歌为参照;以自身“小传统”为参照。解析:根据“从如此强大的古典诗歌参照系出发,读者对新诗的数落与普遍不满便可以预料”“古典诗歌堪称优美的诗情画意,在后起的新诗这里已经出现了脱节或者转变。新诗与古诗既可比又不可比。可比在于,在诗的本体属性上新诗具有与母体同

14、质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新诗经过挣脱,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现代新诗与古体诗已然成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分析可知,此处是从中国古典诗歌的角度看待中国新诗。根据“在中外诗歌的评价与比照中,人们总是将各国的诗歌菁华与国际级大师串联起来”“多国联军步步进逼,综合全部优势,用世界诗歌的精粹总和轻松地把单一国家的百年新诗比了下去”分析可知,此处是从西方现代诗歌的角度看待中国新诗。根据“除了与古代诗歌、西方现代诗歌直接或间接的对抗,中国新诗还在通过不断的艺术违规和越界为自己开疆拓土,发明和发现新的题材、内容、形式和语言,创造新的诗歌范式。新诗自身也形成了自由、多变、求新的小传统,对新诗的接受与评价也

15、应该面对其自身小传统的考核”分析可知,此处是从中国新诗自身“小传统”的角度看待新诗。5应如何评价百年新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制式”,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发展时间短,尚不成熟。解析:根据原文“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可总结出新诗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根据“中国新诗还在通过不断的艺术违规和越界为自己开疆拓土,发明和发现新的题材、内容、形式和语言,创造新的诗歌范式”,可

16、总结出新诗形成了自己的“制式”,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根据“中国新诗走过的一百年里”“能让人完整记住的新诗名篇凤毛麟角,经典之作屈指可数;新诗语言做不到出神入化;新诗离真正走进大众生活及其内心世界还有距离”“新时期的中国诗歌用二三十年的时光,几乎走完了西方现代、后现代诗歌的全部征程,浓缩了西方近百年的现代诗、后现代诗发展历史”,可总结出新诗发展时间短,尚不成熟。(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红烛(节选)闻一多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

17、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本诗写于1938年)6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红烛第节赞美烛之红,第节先困惑于红烛之燃烧,再找到其燃烧

18、的理由,最后希望它尽情燃烧,赞美了红烛的牺牲精神。B红烛一诗中“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两个“灵魂”表达的含义和情感是相同的。C我爱这土地中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D我爱这土地中“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一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隐含献身之意。解析:B项,“两个灵魂表达的含义和情感是相同的”错误。此项中两个“灵魂”虽然都是与“肉体”“躯体”相对而言的。但从情感态度来看,其表达的含义不相同。根据语境可以推知,前者是褒扬肯定的,后者是贬抑否定的、平庸的灵魂。7下列对

19、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红烛选段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形成了浓郁的抒情氛围,继之以自问、自悟、自励、自答、自勉,一步步展示执着追求的心迹,有很强的感染力。B红烛节选部分每一节都以“红烛啊!”开启,以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第节以排比的手法歌颂了红烛的力量,既是寄语,也是自勉。C我爱这土地一诗,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解析:D项,“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理解错误。艾青在诗里通过

20、对“鸟”的形象描写,来表现自己的情感。“鸟”的形象与诗人形象是合二为一的。8诗歌红烛第节说“一误再误”,第节则说“不误,不误,”如何理解这种矛盾?(4分)答:说它“一误再误”是因为“躯体”和“灵魂”本应互相依存,但燃烧却让两者分离,因而迷惑不解。说“不误,不误”是诗人经过深思,终于理解了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奉献精神。前后两种回答截然相反,看似矛盾,其实正是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更有力地表现了红烛奉献精神的可贵。解析:“一误再误”,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不误,不误”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一反一正两种回答,相形之下,更强烈地表现了认识的根本转变,包含着对先前自作

21、聪明的惭愧,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诗人彻悟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己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前后并不自相矛盾。9有人说我爱这土地的艺术魅力之一是来自“巧妙转换”,请结合文本加以简析。(6分)答:抒情(写作)视角作了转换。诗的第1节是从虚拟的视角,即从鸟儿的视角去想象,去表现鸟儿对土地的忠诚与挚爱,显得形象含蓄;第2节却换成实写的视角,即从诗人自我的视角去实写自己“常含泪水”的眼睛,倾诉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是直抒胸臆;这样,

22、虚境和实境的结合与对应,由外到内、由物(鸟)到人(我),构筑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空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解析:这首诗以“假如”开头,显得突兀、新奇,有凝神沉思想象之感。“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便很自然地在我们的眼前出现那泣血啼鸣的杜鹃鸟的形象,在我们的耳边响起那哀伤幽怨的鸣声。即从鸟儿的视角去想象,去表现鸟儿对土地的忠诚与挚爱,显得形象含蓄。诗歌的第2节将角度进行转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写到了自身的角度“我”。语言朴实平易,却有着惊天动地的撼人力量。因为这“泪水”里,含着多么丰富的情感啊!千言万语,都含在这“泪水”里了。直接表达作者对祖国大

23、地深沉的爱。诗的内容,虚实结合,由外到内、由物及人,把他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爱恋,寄托在对“土地”的爱恋之中,表达出了一个中国诗人在民族灾难面前始终不渝的赤子情怀。构筑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空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因此,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句,却传达出了时代的特征和民族的苦难,也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艺术个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

24、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

25、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

26、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解析:本句中“罢”表示时间,指“过了一段时间”,可单独成句,前后断句,排除A、D两项;“此”为代词,“这样”的意思,作“堪”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

27、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古代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明清时期,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C浮屠,亦作浮图,都是梵语音译,它可指佛教,也可指佛塔,还可指和尚。本文中浮屠指佛教。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解析:“未冠,又称弱冠”理解错误。“未冠”指未满二十岁,即未成年。“弱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

28、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所以“未冠”和“弱冠”不一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未成年时写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很少推崇赞美他人的著名诗人顾况的高度赞赏。B白居易是成就斐然的诗人,也是关心民生的好官员。江淮之地旱灾严重时,他就上奏请求朝廷免除江淮之地的全部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C白居易是“达、穷”之时都能泰然处之之人。在京为官时,他为君王民生多次进谏;受当权的大臣们弹劾被贬江州之后也能随遇而安。D对白居易的诗,世人颇有争议。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似淫言秽语,影响很坏,难以消除。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

29、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解析:“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分析错误。文章最后一段,白居易在对自己诗歌的评价中说到“至讽谕意激而言质”,并非是所有诗歌都具有这一特点,含意激切但言辞质朴是白居易自述自己所作的讽喻诗的特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4分)译文: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济民众减轻灾害。(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4分)译文: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请求马上抓捕凶犯,以洗刷朝廷的耻辱,把务必抓捕凶犯作为要求(或期望)。解析:采分点:(1)“以”,因为;“蠲贷”

30、,免除租税;“振”,同“赈”,赈济;“沴”,灾祸。(2)“首”,首先,第一个;“亟”,赶快、立即、马上;“刷”,洗刷;“期”,要求,期望。14文章最后一段白居易对自己的诗歌作了哪些方面的概括评价?请概括说明。(3分)答:把自己的诗归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自己和世人对待杂律诗持有不同的态度。分析了世人喜欢杂律诗而不喜欢其他诗歌的原因。解析:本题要求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白居易对自己的诗歌作了哪些方面的概括评价,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

31、合迂,宜人之不爱也”来分析。根据“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可知,这是把自己的诗归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根据“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可知,是分析自己和世人对待杂律诗持有不同的态度。根据“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可知,是分析了世人喜欢杂律诗而不喜欢其他诗歌的原因。参考译文:白居易聪明过人,擅长写文章。未成年时拜见顾况。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推崇赞许他人。但见到白居易的文章,禁不住说:“我认为有才华的人已经绝迹了,现在又发现了一个你!”贞元年间,白居易考中进士,被授职校书郎。元和

32、四年,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济民众减轻灾害。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够详尽,就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宪宗有所采纳。李师道献上私款六百万,为魏征的孙子赎老宅。白居易上奏说:“魏征担任宰相时,太宗用皇宫大殿的木料修建成府第赐给他,后人不能守成,陛下还应以他们是贤臣子孙,赎买后赐给他们。李师道是臣子,不应夺人之美。”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河东王锷将被授以宰相职位,居易认为,“宰相是天下人所敬仰的,没有重望和显赫功勋的人不可以授任。考察王锷百般勒索民财,所得财物称为羡余作为进献。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

33、各节度使私下想:谁还不如王锷?争相宰割百姓搜刮钱财,向您要求自己想得的官职”。后来,白居易在殿中与宪宗谈论,论辩执着,坦率耿介,皇帝还没有发告示,白居易就对皇帝说:“陛下错了。”皇帝脸色变了,过后,对李绛说:“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容忍,一定要贬斥他!”李绛说:“陛下能开放言路,所以群臣敢于对朝政论得论失;如果罢黜白居易,就是钳住他们的口,这不是发扬帝王盛德的办法。”皇帝醒悟,对待白居易仍然像过去那样。第二年,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京都震动。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请求马上抓捕凶犯,以洗刷朝廷的耻辱,把务必抓捕凶犯作为要求(或期望)。宰相嫌他超越职权(以宫官先于谏官言事),因

34、而不高兴。不久就传言:“白居易的母亲是坠井死的,但他却写了新井篇的诗,言辞浮华,没有德行,不能在朝中任职。”于是派他出京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又上书说白居易不宜任刺史,于是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被贬以后,白居易能顺应这种遭遇,寄托心志于佛道生死之说,好像无所顾忌。评论:白居易在元和、长庆年间,与元稹都很有名气,最擅长写诗,其他体裁的文章,未足称佳,诗多至数千篇,为唐以来所没有的。他自己说:“有关歌颂或讽刺的,叫作讽喻诗;歌咏性情的,叫作闲适诗;碰到事情有感而发的,叫作感伤诗;其他的为杂律诗。”又自讽说:“世人所钟爱的只是杂律诗,他们看重的,正是我所轻视的。至于讽喻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闲

35、适诗思虑恬静淡泊而文辞迂缓,由于质直并迂缓,人们不喜爱也是应该的了。”现在读他的诗文,的确如此。但是杜牧说:“纤艳不检点的诗文,不是庄重高雅的人所作的。这种诗流传人间,父子母女口口相教授,淫词亵语入人肌骨而不能消除。”审视白居易,最初竭力直言,在天子面前为政局的安危铮谏,希望以此立功,虽然中道被斥贬,但后来更为坚定不衰。呜呼,白居易是个贤达的人哪!(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献浙东王大夫方干出镇当时移越俗,致君何日不尧年。到来唯饮长溪水,归去应将一个钱。吟处美人擎笔砚,行时飞鸟避旌旃。四方皆是分忧寄,独有东南戴二天。【注】一个钱:后汉书记载,会稽太

36、守刘宠在任时除去苛法,任期结束归去时,百姓送百钱谢之,刘宠难以推辞,就拿了一个钱离开了。戴二天:“感戴二天”的简写,比喻对他人的帮助感激不尽。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题目中的“献”字暗示本诗对王大夫有赞颂之意,“浙东”二字呼应首句的“越”字。B“应将一个钱”是说王大夫离任归去时,应该带走一个钱,来作为曾坐镇一方的纪念。C“飞鸟避旌旃”的意思是连飞鸟都因为对王大夫充满敬佩,在他出行时避开他的旌旗。D尾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天下各地都有官吏治理,只有浙东百姓对王大夫爱戴有加。解析:B项,“应该带走一个钱,来作为曾坐镇一方的纪念”错误,“应将一个钱”重在表现王大夫为官清廉

37、,深受百姓爱戴。16本诗写出了王大夫这一形象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执政有方。诗歌首联中的“移越俗”“尧年”,表明王大夫刚到任就改变当地风俗,使当地政通人和。为官清廉。诗歌颔联中的“唯饮长溪水”“应将一个钱”,都表明王大夫清正廉洁,做人有底线。情致高雅。诗歌颈联中的“吟处美人擎笔砚”,表明王大夫闲暇之余喜爱吟诗作赋,颇有文人之风。受人爱戴。诗歌尾联中的“独有东南戴二天”,表明王大夫对百姓有恩情,受到百姓的感激与爱戴。解析:执政有方。首联“出镇当时移越俗,致君何日不尧年”的意思是王大夫到浙东治理,改变了当地的风俗,如果他去辅佐君主,也会让君主成为尧那样圣明的君主。首联中的“移越俗”“

38、尧年”,表明王大夫执政有方,刚到任就改变当地风俗,使当地政通人和。为官清廉。颔联“到来唯饮长溪水,归去应将一个钱”是说王大夫两袖清风,在浙东治理不曾搜刮百姓,任期结束归去时,也应会像刘宠那样深受百姓爱戴。“唯饮长溪水”“应将一个钱”,都表明王大夫清正廉洁,做人有底线。情致高雅。颈联“吟处美人擎笔砚,行时飞鸟避旌旃”是说王大夫闲暇之余喜爱吟诗作赋,飞鸟都因为对王大夫充满敬佩,在他出行时避开他的旌旗。诗中用美人衬托王大夫的情致高雅,“吟处美人擎笔砚”一句表明王大夫闲暇之余喜爱吟诗作赋,颇有文人之风。受人爱戴。尾联“四方皆是分忧寄,独有东南戴二天”是说天下各地都有官吏治理,只有浙东百姓对王大夫爱戴有

39、加。“独有东南戴二天”一句表明王大夫对百姓有恩情,受到百姓的感激与爱戴。(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诗句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3)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地,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近段时间,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相继推出的生活垃圾管理规定,围绕以垃圾分类为中心衍生出的新服务、新产品也成为热点,

40、催生了“垃圾分类师”这一新兴职业。线上接单、上门代收、代为分类一名勤奋的垃圾分类师,收入颇为可观,也激发起人们对新兴职业群体的好奇。除了垃圾分类师之外,近年来,不少新兴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食品造型师、创客指导师、健康管理师等等。新职业彰显了人们日益丰富多样的生活,更折射出社会发展的新活力。新职业的出现与发展,得益于新经济的培育和壮大,也是我国职业变迁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一大批新职业应运而生,立基于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年轻一代来说,更多的职业类型,让他们在发展空间上有了多元选择,得以在个人兴趣与成长发展之间找到结合点。可以说,新职业中包含了发展新机遇,体现了新的就业观,为更多人搭建

41、了人生出彩的舞台。也应看到,()。总体看,不少新职业的成长基础仍比较薄弱,迫切需要以健全的法律来保障其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加强立法,尊重规律、做好研究,用完善的法律引领、推动新职业的发展;新职业代表新方向,只有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创新发展,才能走得更快更远。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B)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解析:B项与文中画线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运用了夸张,C、D两项运用了拟人。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42、)A新职业的“新”不只是因为它是新近诞生的职业类型,也在于其发展尚不成熟B新职业的“新”不只是因为它发展尚不成熟,也在于其是新近诞生的职业类型C新职业的“新”不是因为它是新近诞生的职业类型,而是在于其发展尚不成熟D新职业的“新”不是因为它发展尚不成熟,而是在于其是新近诞生的职业类型解析:根据语境来看,“新近诞生的职业类型”和“发展尚不成熟”均是新职业的“新”的特点,应该用“不只是也在于”,排除C、D两项。“也在于其发展尚不成熟”与后文“不少新职业的成长基础仍比较薄弱”照应,应在后面,排除B项。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做修改。(3分)答:随着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相继推出生活垃圾管理规定,围

43、绕垃圾分类衍生出的新服务、新产品也成为热点。解析: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中途易辙,前半句主语为“生活垃圾管理规定”,后半句又换成了“新服务、新产品”,可在“上海”前加“随着”;第二处,“围绕以为”句式杂糅,删掉“以为”。(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不得不说,减肥从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入手,的确是个快捷的方法。其实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现了低碳水的流行减肥法,该法限制高碳水化合物食品的摄入,但可以自由摄入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_,使用这种膳食减肥的人体重下降的确很快,但很快人们又发现,之所以体重下降,不过都是体内水分平衡失调造成的。到了21世纪,有大量的研究也表明

44、,低碳水食物能够更为快速地降低体重。但结果发现,这种方法很难坚持,而且一旦重新开始摄入主食,体重就会一路反弹,回到从前甚至更重。而国际上公认的减肥成功的标志,是在体重下降之后6个月都不反弹。很明显,采用“不吃主食减肥法”瘦下来的人很难办到这一点。除此之外,不吃主食不仅不能让人成功减肥,而且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损伤,特别是像学生这样的年龄,这种方法一点也不可取。_,又称为糖类,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素。如果一直采取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脂肪的膳食,很容易引发低血压、疲乏、骨质疏松、肾结石和肾功能紊乱等问题。所以,要健康地减肥,并不需要拒绝一切碳水化合物食品,只要减少油脂、甜食和精米白面,多多开拓淀粉的来

45、源,比如用淀粉豆类替代一部分精米白面,用杂粮杂豆替代部分主食,不仅热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膳食纤维还更加丰富,_。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6分)答:事实证明碳水化合物营养更为全面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5分)答:第一段:不吃主食很难成功减肥。第二段:不吃主食会损伤身体。第三段:减肥并不需要拒绝主食。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46、个人信息。【审题指导】这是一道以漫画为材料的作文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能力、联想能力、思辨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化积淀及社会关切。漫画内容贴近高中生的生活和现实,具有极强的时代感。漫画是学生构思立意的基础。屈原是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然而对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漫画中四个年轻人给出的答案竟匪夷所思。漫画揭示了年轻一代对历史文化名人和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现状,他们不知自己传统文化知识贫乏竟还洋洋自得,实在令人痛心。学生审题立意必须以漫画寓意为基础,脱离这一寓意的写作即为跑题。学生可以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谈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如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为何会遭遇如此尴尬的现状;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

47、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学校、家庭、社会各应该负什么责任;在外来文化和娱乐文化的冲击下,如何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等。也可以站在“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年轻人”的角度,探究他们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原因,及如何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等。同时还要注意,对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四个年轻人的回答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暗示学生审题立意时要有当代意识,要立足于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不可脱离当前时代来谈“传统文化”的传承。【参考立意】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传播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我们责无旁贷;向年轻一代传播传统文化刻不容缓;学校、家庭、社会应携起手来,营造传承传统文化的良性环境。【佳作示范】正视尴尬析原因,加强传播齐努力吃着粽子长大的年轻人竟然会误认为屈原是歌手、厨子、医生、运动员。这尴尬的一幕无异于“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漫画内容虽然夸张,但折射出的问题不容忽视:年轻人传统文化知识贫乏的现状堪忧。是什么导致了这尴尬的现状?是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传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因其年度久远而和现代生活有了一定的隔阂。在当今的年轻人中,不知道寒食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