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分离规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分离规律》教学设计.docx(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分离规律教学设计高一生物下册基因的分别规律期中复习要点 高一生物下册基因的分别规律期中复习要点 名词: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别: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限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限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2、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限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限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等位基因分别: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别而分别,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限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
3、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别。 1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4、基因的分别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 15、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16、隐性遗传病:由于限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17、显性遗传病:由于限制患病的基因是显性基因,所以叫显性遗传病。 语句: 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
4、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其次代。 2、在体细胞中,限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限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试验现象:P: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31(性状分别)说明:31的结果: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F2的基因构成状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31。 4、测交: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证明F1是杂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别的正确性。4、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肯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
5、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肯定相同。 5、基因分别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育种方面:a、目的:获得某一优良性状的纯种。B、显性性状类型,需连续自交选择,直到不发生性状分别;选隐性性状类型,杂合体自交可选得。预防人类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人类的ABO血型是由三个基因限制的,它们是IA、IB、i,但是对每个人来说,只可能有两个基因,其中IA、IB都对i为显性,而IA和IB之间无显性关系。所以说人类的血型是遗传的,而且遵循分别规律。 6、纯合子杂交不肯定是纯合子,杂合子杂交不肯定都是杂合子。 7、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别。杂合体产生配
6、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内容和本质。练习提出假设,并设法求证的科学探讨方法。驾驭运用分别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分析问题的方法。 2通过介绍孟德尔发觉遗传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孟德尔在遗传学试验中是如何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揭示遗传规律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支配,培育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实力和逻辑推理实力。 3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现象的分析,使学生学会透过遗传现象去分析遗传的本质,对学生进行“现象与本质关系
7、”的哲学观点教化,使学生能够运用哲学观点分析事物规律。 重点、难点分析 1自由组合规律是遗传学的其次基本规律。驾驭这一基本规律,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介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时重点有三: (l)通过介绍孟德尔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试验,使学生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本质。 (2)通过介绍孟德尔是如何着手分析纷繁困难的遗传现象的,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化。 (3)对自由组合规律本质的理解,取决于对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染色体的行为改变而引发的配子类型、合子类型的理解。因此,在本课题中配子类型、合子类型的计算也是一个重点。 2由于配子类型、合子类型的计
8、算涉及到减数分裂、受精过程的学问,假如前面的学问留有漏洞或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这部分内容就会成犯难点。要突破难点,就要刚好把有关内容与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联系起来,在不断复习中逐步前进,达到对难点的突破。 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第一课时 1为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教学时可以先把课文中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分解,分步供应给学生。 (1)当用黄豌豆与绿豌豆进行杂交的板书出现在黑板上以后,老师问:“怎样才能知道这一对相对性状中哪一个是显性性状?”学生自然会回答:“在F1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老师接着再问:“关于豌豆颜色的性状会在第几年表现出来?”借此机会就可以把前面的
9、讲过的有关“种子的性状在当年就可以见到”的内容复习、巩固一遍。“杂合体的种子种下去,后代将出现什么样的性状分别比?” (2)在对这个问题有了令人满足的答案以后,老师在原有一对相对性状的基础上就可以再增加一对相对性状(如:豌豆的圆滑的种子对皱缩的种子)。“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试验大家已经熟识了。现在我们再增加一对相对性状,使这个试验成为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试验。大家看看应当如何做?对于这个试验的结果,你预料会是什么样?”这时应给学生留出争论、思索的时间,(老师在此期间板书)然后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活动。 2在亲本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问题提出以后,对于“如何做”已不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
10、一阶段要解决的是如何分析配子的基因型种类并对F2代的表现型作出预料。 当豌豆子一代的性状(黄圆)在黑板上出现以后,学生自然会说:“在子一代中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这时因为有两对相对性状,老师要追问一句:“在这种状况下,谁对谁是显性性状?(是黄对绿是显性?还是黄对皱缩是显性?)”因为这时出现了两对相对性状,在这里有必要让学生明确:“显性和隐性是关于生物同一特性的不同类型而言的,不能把不同的特性混在一起谈显、隐性关系。” 对“如何分析F1产生配子的基因型种类?”的问题,学生的思路应当会想到“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别”。但是“分别限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
11、中如何遗传呢?”这时老师可以向学生交待一下:“这样的两对基因称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问题,学生仅凭脑子想,往往很难想出结果。这时老师可以同时请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来画“一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时可能含有非同源染色体的状况。”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画。在这个要求下,因为要求是画一个细胞,所以一个学生应当只能画出一种可能两种类型。如画多了,老师要指出他审题不细。实则对全班学生既是个提示,也是对前面内容的巩固。不管这两个学生画出的配子是否包含了配子含有非同源染色体的四种类型,老师都应问其他学生“非同源染色体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12、?”因为会有一些学生感到困难,在得到“没有其他的分法了”的答复之后,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用分枝法分析配子类型的方法。详细方法是:老师先用分枝法画出两对同源染色体在配子中的组合状况(详见课后小资料),再与刚才提问的两名学生画出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在配子中的组合状况比照,相符合后,接着画出三对同源染色体在配子中的组合状况。总结两对同源染色体在配子中的组合种类和三对同源染色体在配子中的组合种类,就可得出“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方式不同,配子可能的种类数为2的n次方”的结论了。这是因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别的结果是形成两种配子“2”,所以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就要乘几次2,即2n,“n”是同源染色体的
13、对数。 3在解决了杂合体的配子种类问题之后,回到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试验,“具有这四种基因型的两性配子结合,将形成多少种基因型的合子?”的问题使学生的思路转向对合子类型F2代性状分别比的预料。大多数学生能相识到:这次组合也是多种可能性都有的。“那么,都有哪些可能性呢?”老师通过对这一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再次运用棋盘格法分析合子基因型的全部可能性。 当F2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经分析预料出来以后,老师用“我们模拟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其真实结果如何呢?”的提问把学生带回到课文内容的教学中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孟德尔对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与我们的模拟试验结果是一样的。” “如何分析这个试
14、验的结果呢?”由于学生是从对一对相对性状的分析过渡到对两对相对性状的分析,这个分析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就没有太大困难了。“从所给出的第一对相对性状看:子二代的分别比符合3:1;假如从给出的其次对相对性状看:子二代的分别比也符合3:1。”这里老师应提出问题“对于这个试验结果你如何分析?请提出你的看法或假设。”并留给学生一些思索的时间。引导学生分析限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都会分别,符合分别规律,而非等位基因在配子中可以自由组合,可以认为是两个3:1的组合,因而F2代表现型出现了9:3:3:1的分别比。要让学生明确,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之间没有联系,即不在一条染色体上,而在非同源染色体上。 4“确
15、定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之间没有联系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而在非同源染色体上。”“这也就是说:这里的杂种一代会产生分别含有四种基因型的配子且数目相等”。“如何求证这一假设?”老师可以用“为了求证假设的精确性,我们还可以设计相应的试验来进行验证。这种试验叫什么试验?”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假如感到茫然,老师可以提示学生:“孟德尔当时是如何求证自己的假设的?”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来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测交试验的作用,加深对假设、预料要进行求证、验证,这一科学方法的印象。 关于测交的试验,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从测交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可以证明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从而验证假设的成立。 5本课时如有时间应当对
16、杂交试验的F2代的表现型进行分析,明确以下几点: (1)黄圆和绿皱是原有的亲本类型,而黄皱和绿圆则是重组类型。 (2)双显性的黄圆占F2代的9/16,其中双纯合体占1/9,一纯一杂或一杂一纯各占2/9双杂合体占4/9。双隐性的绿皱占F2代的1/16。 (3)重组类型各占3/16,这3/16中,双纯合体占1/3,一纯一杂或一杂一纯各占2/3。 (4)F2代四种表现型的基因型可写成“通式”:黄圆YR(即YYRR、YyRR、YYRr、YyRr4种基因型)、黄皱Yrr(即YYrr、Yyrr2种基因型)、绿圆yyR(即yyRR、yyRr2种基因型)、绿皱只有yyrr1种基因型。 虽然上述分析并非自由组合
17、规律的实质,但通过分析,不但可以加深理解F1产生数目相等的四种类型配子的实质,而且对于学生用此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大有帮助。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是下一课时的内容。 其次课时 l组织学生复习孟德尔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过程、结果,以及孟德尔是如何说明和验证的等内容。强调F1代的基因型是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形成配子时可形成数目相等的4种类型配子,这是出现F2表现型分别比的关键。 2在复习的基础上,提问学生:基因分别规律的实质是什么?要求学生答出:实质是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伴同源染色体的分别而分别。接着问学生:在等位基因分别的同时,非等位基因如何遗传呢?由于有了上节课的基础
18、,要求学生答出: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在配子中自由组合。至此,可以归纳总结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和内容了。可以由学生归纳总结,也可以组织学生看书,明确几个问题:什么基因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在什么时候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为什么能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与等位基因分别是什么关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如何? 3当学生又一次学习了孟德尔发觉规律的科学试验过程后,进一步提出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有什么意义?让学生思索或探讨。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实践上去考虑。应当强调指出,教材中关于“纯种高秆抗锈病小麦与纯种矮秆易染锈病小麦的杂交”的复习题是一个很好的联系实际的问题,也是说明此规律实践意
19、义的一个很好的实例,必需让学生驾驭此题的解法。 关于此规律的理论意义,要强调通过基因的自由组合,能产生出“重组类型”的变异,这就是“基因重组”,为后面学习可遗传的变异奠定基础。 4本节课的最终,应当指导学生仔细做教材后边的复习题中的填表题(关于豚鼠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组合)。通过解此题要教给学生解遗传题的思路,可归纳出以下几点: (l)凡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基因型可写出一半来,如豚鼠黑毛可写成 C-的形式,另一个基因待定; (2)凡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可干脆写出其基因型,如豚鼠的白毛干脆写成cc; (3)把两对相对性状分解为一对、一对来考虑,使问题简化; (4)每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组合,都可按子代
20、表现型的分别比,来反推亲本的基因型。 (5)每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确定后,再把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综合在一起即可。 本课题教学中应留意的问题 1在本课题的教学中,要始终抓住遗传学探讨的一个特点,即从表现型的现象来分析基因型的本质。就是说从看得见、摸得着的性状表现,来推想看不见、摸不着的基因,这正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过程,对干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是极有好处的。 此外,还要留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特殊是具有显性性状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F1代产生配子有4种类型、F1两性配子有16种组合方式等,都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2由于本课题主要采纳了探究的思路、探讨的方式组织教学,加上学
21、生程度的差异、学校条件的差异,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可能会有些难度。可以适当增加一课时,使教学过程从容一些,假如增加课时后,时间有富余,正好让学生做一些练习,以巩固学习过的学问。 小资料 一、其他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资料 小麦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能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 家兔中黑色对褐色为显性,短毛对长毛为显性。 南瓜果实白色对黄色为显性,果实盘状对果实球状为显性。 豚鼠黄色毛对白色毛为显性,短毛对长毛为显性。 豚鼠黑色毛对白色毛为显性,毛皮粗糙对毛皮光滑为显性。 在番茄中,红果对黄果为显性,圆形果对椭圆形果为显性。 在桃树的果实中,果皮有毛对无毛为显性,果肉黄色对白色为显性。 鸡的毛腿对光腿
22、为显性,豌豆冠对单冠为显性。 水稻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早熟对晚熟为显性。 二、用分枝法推算配子可能含有非同源染色体的种类 例如: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推算方法是:将A、a分写为两行,然后再将B、b分别写在A、a后面各成两行。这时共有四行。再将C、c分别写在B、b后面各成两行,共有八行。这时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配子中含有非同源染色体的八种类型(如下图)了。 高一生物基因的分别定律期中复习学问点归纳 高一生物基因的分别定律期中复习学问点归纳 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 二、孟德尔一对相
23、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1、试验过程(看书) 2、对分别现象的说明(看书) 3、对分别现象说明的验证:测交(看书) 例:现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推断它是显性纯合子(AA)还是杂合子(Aa)? 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别: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限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限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限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确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
24、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别):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别)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
25、基因型,属于杂交) 3 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 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 4 基因分别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l 正推类型:(亲代子代) 亲代基因型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AAAA AA 全显 AAAa AA:Aa=1:1 全显 AAaa Aa 全显 AaAa AA:Aa:aa=1:2:1 显:隐=3:1 Aaaa Aa:aa=1:1 显:隐=1:1 aaaa aa 全隐 l 逆推类型:(子代亲代) 亲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至少有一方是AA 全显 aaaa 全隐 Aaaa 显:隐=1:1 AaAa 显:隐=3:1 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 正确地选
26、用试验材料; 分析方法科学;(单因子多因子)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6 基因分别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原理: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 杂合子(Aa):(1/2)n 纯合子(AA+aa):1-(1/2)n(注:AA=aa) 例: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T限制的,假如亲代(P)的基因型是TTtt,则: (1)子一代(F1)的基因型是Tt,表现型是抗锈病。 (2)子二代(F2)的表现型是抗锈病和不抗锈病,这种现象称为性状分别。 (3)F2代中抗锈病的小麦的基因型是TT或Tt。其中基因型为Tt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别,因此,为了获得
27、稳定的抗锈病类型,应当怎么做? 答:从F2代起先选择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淘汰由于性状分别而出现的非抗锈病类型,直到抗锈病性状不再发生分别。 2、指导医学实践: 例1:人类的一种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a)限制的遗传病。假如一个患者的双亲表现型都正常,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_Aa、Aa_,他们再生小孩发病的概率是_1/4_。 例2:人类的多指是由显性基因D限制的一种畸形。假如双亲的一方是多指,其基因型可能为DD或Dd_,这对夫妇后代患病概率是_100%或1/2_。 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一、素养教化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了解
28、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过程及结果。 2理解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说明及遗传图解。 3理解测交试验及遗传图解。 4理解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5理解自由组合规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 (二)实力训练点 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学问迁移实力。2通过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训练学生学问扩展实力。3通过自由组合规律在实践上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驾驭应用自由组合规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讲解并描述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所揭示的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论的实践观的教化。 2从基因的分别规律到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发觉过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相
29、识论的教化。 3通过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具有的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使学生相识到生物界的一切活动受客观规律的支配。人们相识这些规律,就可以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通过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发觉过程,再次强调科学规律发觉的一般程序。 2初步驾驭应用棋盘式方格和分枝法写遗传图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说明。 (2)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践上的应用。 解决方法 (1)强调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 (2)通过染色体上标有有关基因的
30、减数分裂图解,强调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3)板画有关基因的细胞图。 4)做应用自由组合的有关习题。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 应用活动的标有基因的染色体模型,演示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而自由组合。 3教学疑点及解决方法 (1)自由组合为什么要强调在非同源染色体上?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何遗传? (2)两对以上的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何遗传? 解决方法 (1)画图表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状况。强调它们之间由于在一条染色体上,往往连在一起遗传,但也有极少分开的,概要介绍基因的连锁互换规律。 (2)通过一对到几对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1、的等位基因的遗传过程,配子、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 三、课时支配 3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解并描述法、谈话法。 五、教具打算 豌豆种子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挂图,豌豆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挂图,分别标有Y、y和R、r等基因的染色体模型(硬纸板自制)。上述图解及板书,有关习题可由银幕显示,多媒体教学器材。 六、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弄清孟德尔两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的两对相对性状指哪两对?加深对相对性状概念的理解。 2学生分析F1代为什么只有黄圆一种性状? 3学生分析F2代四种表现型及比例为9:3:3:1的缘由。 4依据F2的基因型,写出其表现型及比例。 5学生分析F2出现新类型的缘由。 6学生作测交及
32、其结果的遗传图解。 7学生分析自由组合规律的两对性状中的每一相对性状单独遗传时是否还遵循分别规律。并归纳出缘由。 8学生自行列表比较分别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9学生总结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从一对到n对的遗传过程中的配子、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的规律。 10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做杂交育种的遗传图解。 11学生做有关自由组合的遗传图解。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银幕显示使学生明确本堂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了解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过程及结果。理解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说明及有关遗传图解。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言,孟德尔发觉并总结的基因的分别规律,只探
33、讨了一对等位基因限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但任何生物都不是只有一种性状,而是具有多种性状,如豌豆在茎的高度上有高,有矮;在花的颜色上有红花,有白花;在种子的颜色上有黄,有绿;在种子的形态上有圆形,有皱缩;那么,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同时遗传时,它们又是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呢?孟德尔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总结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l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老师出示豌豆种子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的挂图,讲解试验过程之后,老师提出以下问题: (l)两对相对性状指哪两对? 要求学生弄清相对性状的概念,只有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才叫相对性状,不要把黄与圆,绿与皱当成了相对性状。 (
34、2)F1代为什么只有黄圆一种性状? 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分析性状的显、隐性。 (3)F2代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新性状,即绿圆与黄皱,而且四种表现的比值为9:3:3:1? 任学生去绽开想象,自由回答,老师不要忙于对谁对谁错作评判,待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后,老师说,让我们听听孟德尔是怎样说明的。 老师强调: (1)黄和绿、圆和皱这两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所限制的,这两对基因又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2)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限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限制。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这也是为什么F1表现为黄圆的缘
35、由,老师边讲边画下列遗传图解。(也可以在银幕上逐条显示) 现在,重要的是F1YyRr会产生些什么类型的配子。 大家知道,配子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要分开,等位基因随之分别,而非同源染色体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可以自由组合。位于这些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随之自由组合,产生四种类型且数量相等的配子。即YR、Yr、yR、yr。(讲解同时,老师利用自制的分别标有Y、y和R、r的染色体模型,演示它们的分别和自由组合。) 在学生弄清4种类型配子来历的状况下,再讲孟德尔对组合现象的说明。(示豌豆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说明 老师讲解遗传过程,着重讲解F1F2的遗传
36、 强调并板书 其中,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黄皱和绿圆为重组类型。各种表现型中,纯合体都只有一个,老师利用挂图讲解,并指明它们在图中的位置。到现在,大家该知道F2出现两种新类型的缘由了吧。老师请学生回答,要求答出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三)总结、扩展 总结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F2代 16种结合方式 9种基因型 4种表现型 比例9:3:3:1 问: 1假如是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F1产生多少种配子? 2假如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多少种配子?假如是一个卵原细胞呢? (答案:18种;22种、1种。) (四)布置作业 思索题:F1能不能产生Yy或R
37、r等类型的配子,为什么? F1产生4种配子的根本缘由是什么? (五)板书设计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说明 其次课时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银幕上显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理解测交试验,进一步了解科学探讨的一般方法。理解自由组合规律,了解分别规律与自由组合规律的区分和联系。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提问: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F2的结合方式,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数量,以及表现型的比例? 讲授新课: 引言 孟德尔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其F1代只有一种表现型,F2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孟德尔用基因的自由组
38、合作了说明,要确定这种说明是否正确,该怎么办? 要求学生回答出:测交。 (3)测交 问:什么叫测交?这里详细应是谁和谁交? 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测交及其结果的遗传图解。 这是依据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说明,从理论上推导出的结果。假如试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相符,则说明理论是正确的,假如试验结果与理论推导不相符,则说明这种理论推导是错误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孟德尔用F1作了测交试验,试验结果完全符合他的预想。证明了他的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在这种状况下,下一步该怎么办?(学生回答,上升为理论)。这个理论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4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独立安排规律) 老师总结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39、提出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之后,请学生提炼自由组合的实质,要求学生答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然后老师板书。 问:为什么要强调是非同源染色体上,启发学生逆向思维,假如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不能自由组合? 老师板画: 问:这些基因哪些能自由组合,哪些不能自由组合?缘由?加深学生对非同源染色体的理解。 分别规律探讨一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规律探讨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规律是否与分别规律完全无关呢?请学生对遵循自由组合规律的两对性状中的每一相对性状单独分析。 要求学生得出结果: 粒形:圆:皱=3:1 粒色:黄:绿=3:1 结论:每一对等位基因的传递仍旧遵循分别规律,分别规律是自由
40、组合规律的基础。 缘由:(要求学生总结)在减数分别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仍旧要分开,等位基因仍要分别,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自由组合。 那么,基因的分别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有哪些区分和联系呢?(请学生自行列表比较,在综合几位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下表,在银幕显示。) (三)总结、扩展 孟德尔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总结出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其实质是在等位基因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由于等位基因都要伴同源染色体分开,因此,它们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仍遵循分别现律。 但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则不能自由组合,它们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连锁互换规律,老师简略介绍摩尔根的
41、连锁与互换规律。 (四)布置作业 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后代出现的重组类型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总数的 A1/4 Bl/8 C3/8 D3/16 (五)板书设计 3测交 证明白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说明的正确性。 4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独立安排规律) 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银幕显示本堂课教学应达到的目标。 理解自由组合引起生物变异的缘由。 理解在杂交育种中,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引起基因重组的育种方法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提问: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什么? 讲授新课: 引 言:孟德尔花了这么多功夫发
42、觉的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它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什么用处呢? 5自由组合规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 (1)理论上 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要分别,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要自由组合,再加上配子之间的随机结合,导致了基因的重组。基因能够限制性状,基因的重组,必定导致性状的重组,这样,后代出现了亲代所没有的性状,也就是出现了变异。(板书,生物变异的缘由之一。)如:黄圆绿皱,F2代出现了黄皱和绿圆。生物中限制性状的基因的数量是极其巨大的,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基因,这些基因许多呈杂合状态,这样,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就可能产生极其多样的基因型的后代来。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总结下表的问题。 上表各项内容,由师生边总结边填写,必要的地方,如(3:1)2 =9:3:3:1的由来,老师加以肯定的说明。 问:基因型为AabbCc的生物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有人答8种,有人答4种)请大家写一写,究竟有几种?(写出的结果证明只有4种)为什么会只有四种,请大家留意,我们说的几对是指几对等位基因,在AabbCc里,有几对等位基因?两对。当然只有4种配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