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答辩及解析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答辩及解析 1.请谈一谈你对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解。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索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育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详细表现在: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学问和技能通过地理学习,既能学到丰富多彩的地理学问,又能获得视察观测技能、试验制作技能以及有关地理读图技能。这些学问技能与相邻学科有着紧密联系,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学问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化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也关
2、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实力和效率。学会地理思维在思索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地理思维严格遵循与地理学科特点相符合的逻辑规则。学会地理思维,有助于理解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等特点,有助于处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有助于正确谛视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学会地理思维,不仅能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扩展学问视野,而且能增加终身学习的实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培育地理科学探讨实力地理课程不仅供应地理科学学问,而且能学到地理科学的精神、看法、习惯与方法,培育地理科学探讨实力。地理探讨实力的培育,无论对今后从事与地理有关的科学探讨,还是对将来进行的其他探讨,均是终身受益的。形成环境伦理观念地理学习把树立环
3、境伦理观念视为崇高而神圣的使命,它可以使地理学问技能升华为现代人所必需遵循的道德规范。培育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全球意识作为一种跨世纪的新思维,正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和接受。明显,地理学科为培育并强化学生的全球意识供应了丰富而又生动的素材。地理呈现全球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结构和特征,呈现与其相关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文明、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从全球范围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角度去相识和把握世界现实,并将本国家、本地区、本乡土置于国际大背景下加以思索和分析,从而学会敬重与理解、竞争和合作、关切和交往。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地理学科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国情和国策教化,培育学生的民族自
4、尊心、责任感和剧烈的爱国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勉学习的崇高志向。养成良好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情趣地理使学生接触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领会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体验到地域文化的无穷魅力与享受到人类丰富的精神养料。德国出名的地理学家赫特纳曾指出:“在理论的地理学以外,还有一种美学的地理学”。经过长期构建的地理学,事实上已经成为一门充溢美学意义的课程。地理涉及大量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内容。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可获得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从而培育审美的情趣与自身内在美的气质。2.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爱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诱发思维动机,并不完全体现在导入新课上,而是贯穿于教学的全
5、过程。即在每个教学环节,老师随时都要拨动学生的心弦,针对学生实际和讲授内容。课堂教学中,新颖奇妙的提问就像灯塔,它能把学生带进学问的迷宫,经过一番探究,顿觉光明;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又像魔术棒,它能使学生精神亢奋,留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生动好玩的提问又像催化剂,可以使整个课堂充溢勃勃朝气,课堂气氛活泼轻松。如讲完“密度流”时引用其次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妙用洋流助战的故事,提问:德军如何妙用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而来去自由?再如讲完“北印度洋季风环流”时,巧用我国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提问:郑和选择什么季节动身,返航时又在什么季节?通过这些新颖好玩的设问,学生一是留意力高度集中,二是产生
6、剧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再到“我爱学”这种良性循环的学习机制。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就要改进教学方法,变更上课时老师满堂灌的做法,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参加意识,师生共同活动,做到有启有发,有讲有练。为了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在教学时还可以依据实际适当引入地理学问竞赛、学生演讲、组织探讨、野外实习等形式。讲完中学第三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章,组织学生探讨一下面对当前生存的环境,若你是有关这方面的负责人,你将怎样做?等等。总之,组织几次这种教学活动,会使学生觉得地理课实在丰富多彩,不自觉得学习爱好就油然而生。而老师纯熟的业务水平,丰富的地理学问,精确、严谨、流畅的学科语
7、言表达,则是博得学生宠爱的关键。3.阐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意义。有利于凸现地理学科的价值突出“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到处有地理,地理学问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提高地理学习的爱好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会引起他们的新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爱好。有利于培育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地理一方面学生简单接受,也能够运用地理原理说明生活现象与问题,另一方面,生活实例也可能对理论提出质疑与挑战。从而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利于增加生活实力学生
8、缺乏生活技能,地理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操练,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加生活实力,提高对将来生活的适应实力,更大程度地满意生存的须要。4.东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潮湿、半潮湿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暖和,无霜期从南部的180天到最北部的80天左右。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且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可以满意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袤,面积占全国平原面积的三分之一。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高二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教案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
9、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教案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2、以某农业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发展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在肯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方向。本章教材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从农业、工业和城市的角度做出了阐述。本节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首先从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向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然后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农业的布局特点,着重介绍了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
10、,最终从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难频繁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揭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其中,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及发展方向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节内容应抓住: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区域发展特点区域发展方向这一主线。学问与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化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4结合详细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过程与方法1、
11、能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收集地理信息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地理信息,如结合本地的农业、发展条件,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理论和方法对本地区的农业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说明,得出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2、关注中心的农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策略调整,了解全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爱好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看法,提高地理审美情趣。2、增加对资源、环境的爱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加关切和爱惜 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化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
12、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多媒体课件3课时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依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2依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依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支配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
13、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二、地理条件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3地理条件分析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潮湿、半潮湿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意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简单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14、思索: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点拨东北地区光照足够,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须要施用农药,自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供应了什么有利条件?点拨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3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试分别举例说明。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点拨劣势主要表现为很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
15、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溶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地形、土壤条件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相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相宜发展林牧业。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袤,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四周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社会、经济条件工业特殊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亚麻纺织、毛纺织、乳品加工等对原料的需求
16、,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供应了重要机遇。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且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活动: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任选一两个)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点拨: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有利条件有:接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点拨:南疆光照足够,土地资源广袤,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浇灌,当地种植长绒棉历
17、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点拨: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意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4、云南省昆明旁边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农业布局特点点拨: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相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二、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综合考虑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依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农业部门。1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依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
18、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2依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依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支配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教案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教案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2、以某农业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发展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
19、,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在肯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方向。本章教材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从农业、工业和城市的角度做出了阐述。本节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首先从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向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然后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农业的布局特点,着重介绍了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最终从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难频繁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揭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其中,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及发展方向是本
20、节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节内容应抓住: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区域发展特点区域发展方向这一主线。学问与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化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4结合详细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收集地理信息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地理信息,如结合本地的农业、发展条件,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理论和方法对本地区的农业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说明,得出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发
21、展中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2、关注中心的农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策略调整,了解全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爱好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看法,提高地理审美情趣。2、增加对资源、环境的爱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加关切和爱惜 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化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多媒体课件3课时三、农业布局特点三
22、大农业生产区域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图4445)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思索:阅读图43、图44和图45,思索并回答下列问题。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点拨:从东南向西北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总趋势是渐渐递减的。但受丘陵、山地地形的影响,局部地区不符合上述趋势。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点拨:纬度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点拨:海陆位置和地形 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分布平原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
23、河平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主要(树、畜)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特别分布玉米分布特别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渐渐削减。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渐渐增多。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图46)。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宝贵药材产区,延边盛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五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三河牛和三河马
24、,是著名国内的良种。松嫩平原西部是东北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有良好的半农半牧饲养条件。广阔农区的舍饲养畜业发展较快,主要饲养猪、肉鸡、肉牛、奶牛等。牛奶及乳品业发展较快,并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特别分布玉米分布特别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渐渐削减。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渐渐增多。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图46)。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宝贵药材产区,延边盛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五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呼伦贝尔市三河
25、地区的三河牛和三河马,是著名国内的良种。松嫩平原西部是东北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有良好的半农半牧饲养条件。广阔农区的舍饲养畜业发展较快,主要饲养猪、肉鸡、肉牛、奶牛等。牛奶及乳品业发展较快,并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活动:1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并填写表41。点拨表41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类型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类型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耕作业有利条件是平原广袤,黑土肥沃,水源足够,不利的是热量不足,只能满意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能一年一熟。林业有广阔的潮湿半潮湿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畜牧业有肯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
26、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2在地理2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和地区分布。依据水稻在东北地区的分布特点,探讨农业生产应怎样处理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由于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点拨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足够的地区。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产期。3东北地区畜牧业分布较广,但是农区畜牧业在畜牧业总产值中仍占肯定优势。这与全国其他地区的状况相像。(1)农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点拨: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克服自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
27、干,造成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栏棚可使牲畜免受到寒冻。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能防止环境污染。(2)结合地理2中学习的大牧场放牧业,为我国广阔牧区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你的建议。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人工播种优质草种,改良牲畜。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执行轮番放牧的经营生产方式,但不宜种植粮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开造成草场沙化。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4、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图4.9)。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
28、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图4.10)。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潮湿和半潮湿的东北平原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主要分布区水稻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小麦(以春小麦为主)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玉米松嫩平原,这里已经形成我国闻名的“玉米带”中美两国的玉米带的比较:详见导学第四章第一节“重难核心突破”之拓展延长“中美两国的玉米带的比较”(阅读)什么是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呢?请阅读P66“阅读: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此阅读材料简洁介绍了农业的地区专业化生产的特点、发展演化的大致过程)(活动探究)请自主探究P66“活动”阅读表4.
29、2,结合已有学问,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缘由。(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缘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营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居全国首列,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东北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如2022年全国4个农村住户平均每人出售粮食超过500千克的省份中,3个是东北的3个省,其中吉林和黑龙江是仅有的两个超过1000千克的省份,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3。)(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
30、为什么?(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接着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应仍是一个比较惊慌的格局。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平安的主要依托。)(3)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爱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这一部分可以参考下一个标题“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中相关内容。)
31、高二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3课时教案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3课时教案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2、以某农业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发展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在肯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方向。本章教材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从农业、工业和城市的角度做出了阐述。本节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首先从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向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然后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2、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农业的布局特点,着重介绍了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最终从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难频繁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揭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其中,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及发展方向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节内容应抓住: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区域发展特点区域发展方向这一主线。学问与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化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
33、色。4结合详细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收集地理信息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地理信息,如结合本地的农业、发展条件,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理论和方法对本地区的农业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说明,得出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2、关注中心的农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策略调整,了解全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爱好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看法,提高地理审美情趣。2、增加对资源、环境的爱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加关切和爱惜 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东北地
34、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化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多媒体课件3课时 3课时1存在问题:自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例如,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峻,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难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威逼2发展方向:原则: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爱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目标:该
35、区有条件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农业发展方向面对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接着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重点以增加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实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
36、设绿色食品基地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当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和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活动: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肥田,构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1依据下面的材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足。北回来线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过。桑树和甘蔗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广州是
37、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有利条件可以结合材料,归纳为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当地和海外)详细分析略。2图416所示的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点拨: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养蚕、养鱼)、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被充分的回收利用。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有机地循环
38、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鱼的饲料问题。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这样的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建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3假如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系统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点拨: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物和蚕蛹喂猪,蚕沙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样一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凹地水涝之弊,而且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养分(
39、如蚕沙喂鱼),胜利削减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志向的生态环境。4基塘生产的模式已推广到全国的很多地区,但是不同地区采纳这种模式都要才艮据当地的条件作适当的调整。你所在的地区是否相宜进行基塘生产?假如相宜,基上可选择种植哪些作物或树种?点拨:依据详细状况详细分析。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五、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2发展方向:原则:目标: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农业发展方向重点 第21页 共21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