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docx

上传人:ylj18****70940 文档编号:44602128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学习目标:1、驾驭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及闻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2、了解闻名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关系。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历史发展影响。4、指出三国的也许地理位置,提高识图实力。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难点:辩证的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正确相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三、学问要点梳理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意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2、三国建国年表 国名建国年头建国者定都魏蜀吴 3、263年,魏国灭()。

2、266年,魏国权臣()-废魏帝独立,定国号为(),仍以洛阳为都,史称()280年,西晋灭(),统一全国。四、合作展示1、为什么是曹操而不是其他军阀最终统一北方?2、曹操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获胜而在占据优势的赤壁之战中反而失败呢、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五、当堂练习一、选择题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中的“烈士”指的是谁()A项羽B诸葛亮C刘备D曹操2、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阀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缘由是()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B实行屯田制,保证军粮供应C嘉奖农耕,得到农夫的支持D官渡之战战胜劲敌袁绍3、曹操以少胜多,

3、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战役是()A淝水之战B赤壁之战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4在右图所指的古代斗争中,来自北方的军队战败的缘由不包括()A北方军队不习水战B北方军队以寡敌众C北方军队流行疾疫D南方军队战术得当 5,关于赤壁之战的下列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B发生在三国鼎立形成前的东汉时期C是历史上闻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D赤壁位于长江边上6三国时,吴国位于东南,其京都建业就是今日的()A洛阳B长沙C广州D南京7、三国之前是()A东汉B西汉C东晋D西晋8、对三国时期的历史状况表述错误的是()A是东汉末历史的倒退B民族融合得到加强C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D分裂中孕育着统一9、“三顾频烦天下计

4、,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对()的评价A刘备B孙权C曹操D诸葛亮10、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A220年B221年C222年D230年11、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曹操B刘备C孙权D诸葛亮12、促进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闻名战役是()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巨鹿之战D淝水之战13、阅读材料题:材料二:毛玠与太祖(曹操)“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备,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三国志 材料三:“设使国家无有孤(曹操),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三国志注 请回答:(1)材料一中于曹操有关的两个战役分别是什么?结果如何?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缘由。 (3)结合材料

5、三谈谈曹操统一北方的意义。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区分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了解历史上闻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三国的也许地理位置,提高识图实力;通过录像、材料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实力。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相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定趋势;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

6、了解曹操(诸葛亮)等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设计思路学情分析学生对三国历史多少有一些了解,对历史课的学习爱好深厚,表现欲望剧烈,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进一步刺激学生对历史学问的渴求;通过学生的课堂探讨分析,可以增加师生的互动性。教材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初期阶段。东汉末年政局混乱,黄巾大起义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百姓渴望结束混战,实现统一,复原安定生活。经过“官渡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经过“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分别据有中原、江东、四川等地,形成三分天下之势,最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7、教学设计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大量的影像、动画、图片等信息,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通过几段录像及动态的过程图,激发学生的爱好,刺激学生的有意留意。探讨题的设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在探讨中,既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可以培育学生沟通、合作的意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1:课题动画图片2:(录像)讲课前我们先看一段反映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状况的录像,然后我们比一比,赛一赛谁的记忆力好,谁的综合分析实力强。下面我们就看一看同学们谁的记忆力好,谁的综合分析实力强,通过录像我们可以看出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如何呢?要求说出:政治上:政局混乱,外戚宦官专权,朝政腐败

8、,农夫起义军事上:军阀割据经济上:生产遭到严峻破坏,民不聊生。老师归纳;外戚宦官轮番执政导致东汉后期政局混乱,政治特别腐败,朝政腐败,官逼民反,公元184年爆发了张角等领导的黄巾大起义,朝廷无力扑灭烽烟四起的农夫起义,只好号令各地豪绅组织地方武装就地镇压,由此造成地方势力恶性膨胀,中心政权日益衰落,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渐渐形成群雄割据,天下大乱的局面,三国鼎立的时代也从今拉开了帷幕。一、曹操统一北方1.了解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状况(识图)图片3:我们来看当时主要的军阀割据势力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有曹操,袁绍,袁术,孙权等,在中原的军阀混战中,有一个人越来越突出,他就是历史上闻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

9、操。曹操以数千人起家,他採取了哪些措施使自己的实力逐漸强大起來的呢?2.材料分析:曹操势力日渐强大的缘由(材料一)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嘉奖农耕。图片4:材料分析196年,曹操把流离失所的汉献帝接到许昌,从今“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党取得了优势地位。曹操爱才若渴,连下几次唯才是举令,于是一大批贤臣名将聚于麾下,采纳屯田政策,(招募流亡农夫,垦荒屯田,不仅解决了流亡农夫的生计问题,而且对北方的生产复原发展起了主动作用,更关键的是它解决了大部队粮草供应的难题)。就这样,曹操敢于向当时的大军阀袁绍挑战,双方在官渡绽开了一场生死决战。3.讲解“官渡之战”fla

10、sh动画:官渡之战4.分析曹操以少胜多的缘由(附材料二,加以说明)材料分析:毛玠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三国志我们看到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明显处于劣势,然而兵力并不能确定斗争的输赢,它还取决于其他许多因素,曹操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战胜目空一切的袁绍是因为他占有很多优势。回忆一下我们所讲的内容,想一想曹操拥有哪些有利条件?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嘉奖农耕。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政治上的优势。招贤纳士,谋士如云,勇将如雨。实行屯田政策,解决了大部队粮草供应问题。而袁绍这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一则材料图片5:材料分析:沮授

11、说绍云:“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绍弗能用。三国志袁绍自恃祖上根基深厚,地大,兵多,粮足,听不进正确看法。在官渡之战中,袁绍高傲,不接受许攸的建议;曹操虚心,接受降曹的元少谋士许攸的看法,也是曹军取胜的重要缘由。5、强调官渡之战的作用图片6: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二、赤壁之战1.了解曹操的远大志向图片7:官渡之战后,曹操接着对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又接连歼灭了一些军阀,207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时曹操53岁了,他的壮心时什么呢?

12、(南下统一全国)那他将遇到的对手是何许人也?2.简述刘备、孙权状况。3.重点介绍:三顾茅庐,隆中对。这时孙策遇刺身亡,他的弟弟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并大有发展,限制长江下游的江南一带。刘表没有什么大志,反倒是依附于他的刘备不甘寄人篱下,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出了在隆中隐居的诸葛亮,接受了这位年仅26岁的卧龙先生为他设计的战略思想,也就是闻名的隆中对,最终实现了三分天下的鼎立之势。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设计了一幅怎样的战略蓝图呢?看书102页回答,从今隆中对策成为刘备集团的战略方针,根据这个战略方针,诸葛亮出山的第一件事就是联吴抗曹,孙刘联军同曹操绽开了闻名的赤壁之战。4.分析赤壁之战交战双方的优劣

13、势208年曹操率领20多万大军南下,而孙刘联军当时只有不足5万兵力。这一次曹操是占有肯定的优势兵力,然而我们都知道他却残败而回,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缘由。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一战对曹操有哪些不利因素:多北方士兵,不习水战。铁锁联船。(北方士兵水水土不服,疾病流行。)曹操被表面的强大冲昏头脑,傲慢轻敌。再看对孙刘联军来说可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他们利用曹军的弱点,制定了火攻的安排,运用诈降计,在一天夜里,东南风起,黄盖诈降,火烧赤壁,曹操惨败,仓皇逃回北方。归纳:曹操:20多万人马,占有肯定优势;士兵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只得用铁链将战船连在一起;傲慢轻敌,中了黄盖的诈降计。孙刘联军:不足5万,处于劣

14、势;采纳火攻,大败曹军。图片8:flash动画:赤壁之战5.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后,曹操率残部仓皇逃回北方,无力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并向岭南地区发展。刘备占据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攻占四川,也得到了养精蓄锐的立足之地。所以赤壁之战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格局。公元20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建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简洁分析孙权称王而不是称帝的缘由)。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三国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分裂时期,但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分裂只是短暂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三国鼎立局面最终结束于西

15、晋的统一。105页小字,了解三家归晋。三、每课一得了解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区分图片9:三国鼎立从酝酿到结束,将近百年,一时多少豪杰,他们的故事,以其特有的魅力,代代相传,经过民间艺人的加工,最终由文学家罗贯中写成了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它来源于历史,却又有别于历史,三国演义中有很多虚构的内容,我们学习历史要留意辨别小说与史书的不同。四、巩固练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重点学习了两次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闻名战役)。不知同学们留意到没有,这两次战役都和一个人物有关(曹操),但结果却不同: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赤壁之战

16、曹操却在拥有肯定优势兵力的状况下惨败而回,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绽开探讨)图片10:评价曹操(略)学生绽开探讨。教案点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体现了老师引导,学生探讨的探究式的教学理念。首先,老师通过展示反映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状况的录像,要求学生分析和归纳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使学朝气获得了直观的历史感受,又提高了学生分析材料的实力。其次,老师通过补充大量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了官渡、赤壁两次斗争的胜败确定因素,既提高了学生分析历史事务的实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理解。第三,老师特殊重视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中的人物的区分,引导学生对此进行了特地的探讨,有助于学生重新谛视三国历

17、史,学会区分文学和史学的不同。第四,老师重视历史地图的运用,有意识的培育学生理解历史地图的实力。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了学生的其他实力,是一堂素养教化的好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问与实力(1)引导学生驾驭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缘由、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缘由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缘由;理解诸葛亮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提高用历史唯物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实力。(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务的复述实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缘由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

18、象抓住本质的实力。(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辨别实力。2、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讲故事、探讨斗争胜败缘由、评价历史人物,采纳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加教学的主动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缘由的分析,使学生相识到每一历史事务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殊是符合实际状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相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当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19、3)历史使人才智,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化、思想品德教化。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缘由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联系旧知,导入新课出示曹操的诗龟虽寿,学生齐诵诗歌。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师:你印象中的曹操是一个

20、怎样的人?戏剧中的曹操又是怎样一个人?师:曹操是不是大白脸,一脸奸相?诸葛亮是不是会呼风唤雨,能借东风,火烧战船?三国时期原委发生过哪些大事?三国纷争的局面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共同走进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揭开谜底找出答案吧!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一)、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归纳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师: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最为闻名的军阀有哪些?师: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苦痛,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峻的破坏。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

21、鸣”的现象。在这种状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谁顺应历史的潮流,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生答:曹操)师: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已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理想。指导学生看曹操图像及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师: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怀有雄心壮志,他要统一天下。师: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而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谁?师:曹操要统一北方,必先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那么,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学生看书归纳曹操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师:随着曹操势力的

22、壮大,曹操与袁绍绽开了决战,这就是闻名的官渡之战。学生讲解并描述官渡之战。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归纳:表格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公元200年公元208年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曹操和孙刘联军斗争特点以少胜多以少胜多结果曹操成功曹操失败师: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学生各抒己见: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战胜袁绍呢?师:从刚才的沟通中曹操成功、袁绍失败的缘由已特别清晰。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正可谓: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焉得属曹家。从上述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袁绍的谋士许攸降曹并建议偷袭乌巢,是官渡之战曹操取胜、袁绍失败的关键。师: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

23、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接连歼灭了袁绍的残余力气,又接连地歼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师:“假如你是曹操,请谈谈统一北方后的感想?”过渡到“赤壁之战”。师:曹操统一了北方,又想乘势统一全国。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可以和他相抗衡。一个是江南的孙权,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依附于荆州的刘备,自称是东汉皇族的后裔,在军阀混战中,不甘寄人篱下。他听说诸葛亮有安邦定国之策、济世安民之术,便请他出来相助,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生讲故事)学生讲解并描述赤壁之战。老师引导学生完成上面表格的其次部分内容师: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闻名战役。这

24、两次斗争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畅所欲言: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以史为鉴:历史使人才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师: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气对比发生了新改变。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据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战胜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二)、魏、蜀、吴的建立学生看书完成下面表格:政权名称时间创建者都城(今名)魏220年曹丕洛阳

25、蜀221年刘备城都吴229年孙权建业(南京)(老师强调魏国的建立者是曹丕,所以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曹操也没称帝,他是在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的)老师指出:魏、蜀、吴的建立,标记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老师引导学生归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影响?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军阀混战局面,虽然三国时期是我国的分裂时期,但由于三方相互牵制,这种相对的形势又在肯定程度上避开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痛,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过渡:三国形成后,各国都努力巩固自己实力,同时又试图歼灭对方,那么,他们的关系发生了什么改变?(三)、魏、蜀、吴的关系:学生自己阅读蜀吴关系:结盟裂开重新结盟蜀吴与魏:敌对吴魏靠拢,蜀

26、孤立蜀吴结盟与魏对立诸葛亮的外交策略:联吴,制魏,保蜀三、总结扩展老师引导学生采纳图示法小结全课: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几年后,为统一全国,曹操南下,然而赤壁一战曹操大败归北,三国鼎立局面由此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在肯定程度上他们相互制约,结束了东汉的军阀混战局面,同时,他们又试图歼灭对方,所以,不断壮大自己,重视发展生产,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为后来中国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师: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短暂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定趋势。但最终原委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请听下回分解。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