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姓名 班级 分数 一、填空题(共22分,每空1分)1经常提到的像:电影银幕上的像,放大镜中的像,投影仪上的像,平面镜成像小孔成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_ ,属于折射成像的是_,属于成倒立的像的是_(填序号)2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镜,它对太阳光的 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3显微镜原理:物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的_,能成一个 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能成一个 像,经过两次放大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 像。4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 ,这类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让平行光线经如图所示的中空玻
2、璃砖后将会 (会聚或发散)。5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发生(“反射”或“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受此启发,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人,_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6通过凹透镜虚焦点的光线照射到凹透镜上折射光线会怎样呢?张强同学对此提出了疑问并做出了如图所示的猜想,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折射光线合理的是 (选填序号),你判断的的理由是: 。7小明同学在研究透镜时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他使用的是 透镜,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是 。8把幻灯片放在教学用的投影仪
3、上,如果要使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应使投影仪 (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并把透镜向 (填“上”或“下”)移动。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9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所示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 B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C节约材料,美观好看 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10如图所示,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 ) A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B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C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 D前三种像都可以看到11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A
4、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些 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 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12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要在空中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的距离为( )A10mm之外 B略小于50mm C略大于50mm D等于50mm13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6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cm B30cm C60cm D8014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A图中区域,比AB大,箭头
5、向上B图中区域,比AB大,箭头向下C图中区域,比AB大,箭头向上D图中区域,比AB小,箭头向下15小明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 )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 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虚像 D光屏上没有像16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个简易照相机,观察时应(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B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C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
6、清楚D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应把B端向外拉17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总是缩小的 B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总是倒立的C光的反射成虚像,光的折射成实像D虚像只能通过眼睛观察,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18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文望远镜能看见遥远的星体,是因为星体上的光线通过望远镜后所成的像比星体本身大得多B显微镜可以将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两次放大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C望远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而成D显微镜镜筒内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一组凹面镜组合而成三、作图题(共10分,a、b每图2分,c、d每图3分)19在图a和图b
7、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在图c和图d中恰当的位置添上凸透镜或凹透镜,并完成光路。四、实验题(共24分,每空2分)20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 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上。(3)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所示。你解决的方法是_。 (4)调整后,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_的实像;(5)如图所示,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
8、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的_(填”M”或 “N”)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6)请在图中画出烛焰的像的大概位置。(注:要能正确反映像的位置、大小、正倒和虚实,但不需要画光路图)21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
9、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_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_;(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_ 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凸透镜焦距f实验序号物屏距离L/cm第一次成像第二次成像物距u/cm像距v/cm像的大小物距u/cm像距v/cm像的大小10cm1491435放大3514缩小2451530放大3015缩小3402020等大不能在光屏上第二次成像435
10、不能在光屏上成像15cm5802060放大6020缩小6642440放大4024缩小7603030等大不能在光屏上第二次成像855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五、综合能力题(共14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是人的眼球结构图,正常人的眼睛通过睫状体的调节,可以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材料二: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时,先把眼镜甲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发现仍可以在屏幕上成像,拿开眼镜后,像变得模糊不清,把屏幕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又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将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材料三
11、: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生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近视人群的急剧低龄化和扩大的趋势,令教育和医务工作者倍感担忧。根据上面的材料,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1)人的眼球中 和 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在其作用下在视网膜上成 (倒或正)立、缩小的实像。(2)材料二中,眼镜甲是 透镜;眼镜乙是 透镜。(3)下图表示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远视眼或近视眼折射光系统折射后的成像情况和对它进行矫正的做法,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 ;表示对近视眼进行矫正的是图 。(4)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远视眼应该配戴什么样的眼镜? (5)结合生物知识,谈谈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好视力?(至少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