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复习 1、两汉时期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发展的影响; 2、朝鲜三韩与两汉的交往; 3、日本与两汉的交往; 4、中国传入越南的主要技术; 5、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时间、到达地区和意义; 6、东汉与大秦往来的两件大事; 7、两汉对外交往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特点:以中国为中心的日益扩展,影响突破的范围,远及和。 人员任来:秦汉之际,”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人”;三韩多次派人晋见武帝和光武帝。 文化沟通:“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秦相像,被人称为”。 贸易往来:、等输入中国,中国、生产工具等输至朝鲜。 人员往来:武帝时,有30多国通过朝鲜“”;东汉时,“倭奴国
2、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经”。后来倭国又“遣使奉献”。 贸易往来:中国、传入日本,丰富了倭人的物质文化生活。 越南:、输入中国,中国和在越南推广。 开通:出访西域以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沿着通道不断西运; 西域各国的也接连输入中国。这条通道称为“”。 路途:从长安动身,出或往西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 中国与、诸国进行了常见的经济文化沟通。 意义:中国的、和、先后西传。 两汉之际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路途:从动身,向西沿海岸线、南下,绕过、出海峡,到沿岸各国,最远达。 意义:加强了中国和、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之间的联系。 西亚:是西亚大国,利用与汉频繁交往,通过在汉与大秦间转手
3、贸易。 处于陆上丝绸之路的西端,干脆交往受等国的阻隔。 97年,班超派出访大秦,到达。 166年安敦使者到达东汉,将、等礼物赠给东汉皇帝。是正史中与欧洲干脆往来的最早记载。 两汉时期中外关系的特征及其缘由 1、康有为认为“甘英遇怯,辜负班超。至今中西亘数千年不通文明,不得交易,则甘英之大罪也。其与哥伦布之流相及何其远哉!中国人而有此,至今国土不辟于大地,学问不增于全球,遂以一切让于欧人,皆英辈之罪也。”你是否同意这一种观点?请依据甘英、哥伦布、康有为的时代背景、评论康有为的这段话?康有为的观点表明白什么? 2、匈奴的西迁与汉人的南移 材料一:在欧洲,有人认为今日的一部分匈牙利人是西迁的匈奴族后
4、裔。这些匈牙利人的长相与一般欧洲人明显不同:他们的民歌曲调与我国陕北、内蒙相像;他们也像陕北人一样吹唢呐和剪纸,甚至说话的尾音也有点相像。 材料二: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北方人口南迁。科学家试图用“基因解码”的方法探讨北方移民如何变更南方人的遗传结构,并已得到初步的探讨成果。 问题:(6分) (1)匈奴西迁起先于哪个朝代?缘由是什么?(2分) (2)中国古代史中原始地区有过哪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3分) (3)上述两则材料用了民俗调查、基因分析等探讨方法,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用哪些方法探讨人口迁徙问题?(1分) 参考答案 两汉时期中外关系的特征及其缘由 特征: 以商贸为主,丝织品
5、在通商中占很大比重,并具有相当程度的单向性。 中外交往以陆路为主,水陆并举。 与亚洲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国家沟通频繁,对东方文化影响大,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中国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起先传人欧洲。 中国起先汲取佛教等外来文化。 汉代文明先进,对世界影响深远。 缘由: 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加强; 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丝织、冶铁等技术领先世界; 张骞沟通西域; 交通发达,两汉政府爱护交通的畅通人; 科技文化成就辉煌; 1不同意。甘英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而且为中外交往提俱了有利条件,哥伦布是新兴资产阶级追求黄全和殖民扩张的代表,而且当时已经具备远洋航行
6、的各件;因此康有为将甘英、哥伦布比较不合适,又过于苛求甘英。康有为的时代处于中国半殖民也半封建社会时期,由于帝国主义侵略,清政府腐朽统治而导致中国落后,并非中外交往,也不应怪罪古人。康有为的观点表明他仍未找到中国落后挨打的真正缘由。 2、(1)东汉或汉朝;窦宪战胜北匈奴或汉军战胜匈奴。(2)汉代末年、魏晋时期、唐代中后期、宋金对峙时期。(3)文献查阅(家谱、言志、专著)、实物(碑刻)、实地调查等。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教案(旧人教版高三)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教案(3)(旧人教版高三) 教学目标一、基础学问目标汉朝的外交与汉文化的影响。秦汉与朝鲜半岛的往来;中国与朝鲜半岛的贸易往来。秦汉时期的中日
7、交往;中越经济文化联系。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之路与中外经济文化沟通;海上丝绸之路。汉朝与安眠的交往;汉朝与大秦的交往。二、实力培育目标通过对两汉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越南、安眠、大秦等国交往状况以及当时这些国家历史状况的学习,培育学生的联想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归纳中外历史学问的实力。三、思想教化目标1.秦汉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2.对外交往的过程,也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相互学习的过程。在两汉时期的对外交往中,中国的文化向外辐射,同时,中国人民也吸取和借鉴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明成果,发展了中华文明。3.在世界古代和中
8、世纪,人类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各国之间联系较少,但是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着当时世界不同的几种文明。这在古代和中世纪史上,意义尤显重大。教学要点一、与朝鲜的关系1.两汉与朝鲜的亲密往来2.中朝贸易的发展二、同日本、越南的交往1.两汉与日本的关系2.两汉时期的中越经济文化联系三、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的开通2.丝绸之路与中外经济文化沟通3.海上丝绸之路四、与西亚、欧洲的往来1.汉朝与安眠的交往2.汉朝与大秦的往来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两汉与朝鲜、日本的关系;丝绸之路;汉朝与大秦的往来。教学难点:中外沟通中的相互影响。课时和教具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关于本节的导入新课,建议老师:回忆本章的引言,
9、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秦汉的历史地位与当时世界各大文明区域历史发展的大致状况,然后引入本节的授课。在本章起始教学时,虽然已经对本章导言作了教学处理,但是那时学生只可能初步地且较为被动地接受一些结论性的概念,经过前几节的学习,驾驭了一些详细史实,必定会对本章总引言有更进一步的相识。这样导入新课,不仅可以使转入本节的承接更自然一些,而且这时回忆导言的概述,温故知新,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对已学学问进行概括、总结,加深理解,也使教学内容前后照应,形成整体。转入本节引言的教学,应使学生相识:在古代世界,人类形成了几个相对隔绝、独自发展的文明中心以及相应的文化圈,其中以中华文明为中心的东亚文明在两汉时期又有了新的发
10、展,这是汉朝对外交往比以前更活跃的基础。这时,中国对外往来更加频繁,活动的范围也更大了,而且在中外交往中,官府间的外交活动也更加频繁,这种使节往来又带动与促进了民间往来。二、关于“与朝鲜的关系”朝鲜与中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朝鲜半岛上渐渐形成一些国家之后,他们与汉朝就有正式的使节往来,而经济、文化上的沟通则始终特别亲密。朝鲜半岛上的居民创建了他们自己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时,他们也大量吸取与借鉴中国的文明成就,发展了他们民族的文明。中朝友好交往与经济文化的沟通,对中华民族和朝鲜民族都是有益的。讲授本目内容时,学生应当了解到以下中朝交往的史实:其一,朝鲜与中国的关系很亲密,交往从未间断。在中原地
11、区每有动乱之时,一些中国人就避祸而去,战国纷争与秦汉之交时有很多中国人到朝鲜,东汉“灵帝末,百姓苦乱,多流亡入韩者”(后汉书东夷传)。三韩则多次派人赴汉朝。这些往来对朝鲜文化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辰韩就吸取与借鉴了秦汉文化的先进成果。其二,中朝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亲密。朝鲜特产输入中国,中国铁器、铜镜、漆器等输往朝鲜。这样的经贸往来,使双方互通有无。中国的文明当时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对朝鲜的发展进步也产生了影响。三、关于“同日本、越南的交往”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近邻,日本列岛上,很早就有居民生活。很早以前,中国人就知道日本,就有了交往,水稻和铁器也由中国经朝鲜传到日本。本目内容以汉朝时人们对
12、日本的了解与两汉时期中日交往为中心,绽开了这一时期的中日关系的叙述。第一,人们对日本的了解。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后汉书东夷传也有这样的记载,看来这是一些部族国家。当时,中国人已经知道日本列岛居民生产、生活的一些状况,并且中、日之间也有一些联系。其次,中日之间的交往。徐福(或作徐,音)浮海东渡的传闻,在中日两国都是从古流传至今,日本考古发觉的一些工具、器皿的制作也有的同中国相像,两者相互印证。汉武帝时,日本一些部族小国与汉朝已经有了通使关系;汉光武帝时,倭奴国得赐印绶(汉赐“汉委奴国王”金印已出土)。以后,倭国又遣使来汉。中日交往的历史,既有中国正史记载,又有考古文
13、物佐证。这种交往促进了日本生产和文化的发展。关于中国与越南的关系。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联系更加亲密。中国从越南输入土特产和东南亚的珍稀物产,中国的铁器、农耕技术、水利技术也传到越南,中越经济文化的沟通,对两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有主动影响。四、关于“丝绸之路”两汉时期,中国与西方之间的交通也日益发达,古代世界的东方与西方的几个文明地区联系起来。中国的丝绸驰誉世界,中国被称为“丝国”,中西交通线也被称为“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本目的教学内容包括: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在讲课时,主要突出丝绸之路。关于“丝绸之路”,学生应当驾驭的内容有:其一,丝绸之路的开拓。中国地处东亚,与西方遥隔万里
14、,且又有高山、沙漠屏障,路途多有险阻。张骞出访西域,对丝绸之路的联通,起了确定性的作用,自此以后,中西交通日渐发达。强盛的西汉政府对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也很重视,“自博望侯(张骞)开外国道以尊贵,其后从吏卒皆争上书言外国惊奇利害,求使。天子(汉武帝)为其绝远,非人所乐往,听其言,予节以广其道”,并且设置亭站,“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史记大宛列传)。当时,世界各文明区域尚处于隔绝分散的状态,交通工具也很简陋,丝绸之路却沟通了东西方的交通。其二,比照地图,弄清丝绸之路的走向和经过地区。其三,丝绸之路对中外经济文化沟通的作用。中国的丝绸、铁器,以及很多
15、生产技术,经过这条交通线西传;“殊方异物,四面而至”,很多外国货物由此进入中国;佛教后来也由印度经中亚、西域,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秦汉时期,我国与东南亚及南亚地区的联系,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其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中国南海浩瀚无涯、台风肆虐,但是一些商人船舶不惧风浪,很早就往来于中国与东南亚之间。西汉中后期,汉朝政府也重视这条航路,派人远航,直抵东南亚和南亚一些地方,海上丝绸之路就成了一条中外交通的重要航线。其二,海上丝绸之路的方向、大致航线与经过地区。其三,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它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特殊是正式的经济沟通与民间的海上贸易更加活跃,扩大了
16、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还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都正式开通于两汉时期。当时,中华文明的影响、汉朝政府的外交活动与中外经济沟通、文化沟通,都有了明显拓展,起先突破仅限于周边近邻的范围,走向西亚、欧洲和北非。五、关于“与西亚、欧洲的往来”两汉时期,罗马帝国、安眠、汉朝都曾盛极一时,发展了各具特色的文明,丝绸之路贯串这几个文明地区。自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各文明中心之间的联系比过去紧密一些,干脆的外交活动也起先了。首先教材简介了安眠以及安眠与汉朝的联系。安眠是地处丝绸之路中段的西亚大国。“
17、武帝始遣使至安眠”,他们也“发使随汉使者来观汉地”,两国已有正式的使臣往来关系。由于安眠地处丝绸之路中段,这一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它成为罗马帝国与汉朝之间的中转站,安眠商人多从事转手贸易。接着教材讲授了汉朝与大秦(罗马帝国)之间的外交活动,突出介绍了双方都有干脆交往的愿望以及东汉甘英使大秦未果,大秦安敦王朝遣使来汉的史实。公元1至2世纪,罗马帝国处于疆域最大、经济最旺盛的“罗马和平”时期,罗马文化发达昌明,与秦汉文明,东西相互辉映。中国古代史书的记载,说明当时中国与欧洲起先有了干脆往来。小结、两汉时期,中国对外交往活跃起来。既要看到汉朝在社会发展、经济文化发展诸方面处于世界先进行列,成为东亚文明
18、的中心;同时又要看到人类各文明地区各具特色,中外交往使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明进步都受到有益的影响。 第18课 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第18课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 北京市第225中学王明录 (一)教学目的 1基础学问: 张骞两次通西域、班超出访西域的年头和历史意义。甘英出访大秦、我国和欧洲国家正式交往的年头。“丝绸之路”的含义。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相识: (1)张骞通西域和班超进一步经营西域,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打通了“丝绸之路”,有利于东西文化的沟通。 (2)张骞和班超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很好学习。 3实力培育: 在老师的指导下,思索“张骞对我国历
19、史有什么功绩”,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张骞、班超出访西域和丝绸之路是本课的重点。 丝绸之路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汉武帝为什么能战胜匈奴?”学生回答后指出:汉武帝能战胜匈奴还有一个缘由,就是张骞出访西域,为西汉供应了匈奴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状况,使西汉做到知己知彼。 2导入新课 前面提到张骞出访西域的作用,那么张骞为什么要出访西域?西域是指我国现在什么地方,汉武帝以前西域的形势如何?下面我们讲这些问题。 3讲授新课(悬挂西域形势和张骞通西域路途图) 一、汉初的西域(板书) 1西域的含义(板书) 西汉时期,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西直至中亚或更远的
20、地方统称西域。但就狭义来说,西域主要是指天山南北和葱岭(帕米尔)、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广阔地区。西域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塔里木盆地,北部为准噶尔盆地。(边讲边在地图上指出西域的范围,说明西域的地理概念。) 2汉武帝以前西域的形势(板书) 西汉初年,西域共有36国,绝大部分分布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面。这些国家,人口很少,一般只有几千人到两三万人。龟兹(今新疆库车)有8万人口,人口最多的乌孙(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也只有63万,最小的只有几百人,但大多筑有城郭,国王以下设有简洁的官职和占人口比重很大的士兵。这些地方的居民都从事农业,也有从事畜牧业的。农业盛产稻、麦、葡萄。畜牧
21、业有驴、马、骆驼,大宛(今苏联中亚安集延一带)的汗血马远近著名。此外特产有玉石、铜、铁,于阗(今新疆和田)和鄯善(今新疆若羌)的玉石驰名中原。有些地方的居民已懂得铸造兵器。 公元前2世纪初,匈奴贵族势力伸展到西域并统治这些国家。匈奴向各国征收繁重的赋税,把当地人民当奴隶一样对待,常常掠夺各国的牲畜和粮食。 二、张骞出访西域(板书) 1张骞第一次出访西域 匈奴贵族在折服西域的过程中,对待当地人民非常残暴。例如:住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大月氏人被匈奴贵族赶到伊犁河流域。不久,匈奴又俘虏了大月氏国王,取下头颅做成饮酒的器具。然后匈奴贵族又强迫大月氏西迁,最终赶到大夏(阿富汗北部)。匈奴贵族的暴行,引起了各
22、族人民的剧烈憎恨。匈奴还以西域为据点,不断对西汉发动军事进攻。 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逼,汉武帝募人出访西域,目的是联合大月氏等国夹击匈奴。张骞应募出访西域。(讲解课本109页张骞告别汉武帝出访西域图) 张骞是汉中城固人,他是一个意志力极强而又胸怀坦荡、擅长待人处事的人。他率领100多人踏上征途,不幸在中途即被匈奴所俘,被拘禁了10余年。虽经验了种种困难,但他从未丢弃汉朝的节(出访凭证)。匈奴单于硬叫他娶当地人作妻,已经生了儿子,也没有动摇他完成任务的决心。后来张骞最终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他们向西急行几十天,路上遇不到人烟时,就打鸟兽充饥,越过葱岭,到了大宛。由大宛介绍,又经过康居、大夏,张骞
23、才找到大月氏。十多年来,大月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是在伊犁河畔受到乌孙的攻击,又一次向西远徙。二是自从大月氏到了阿姆河,不仅用武力臣服了大夏,还由于这里土地肥沃,渐渐由游牧生活改向农业定居,无意东还,再与匈奴为敌。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归国。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了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张骞出访时带着100多人,前后13年,最终只剩下他和党邑父两个人回来。(让学生到挂图前找出张骞出访西域路途,并请学生朗读110页小字,指出此段文字反映了张骞忠于祖国、百折不挠的优良品德,值得同学们好好学习。) 张骞虽然没有达到出访西域的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
24、的地理、物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张骞把这些状况,具体地报告给汉武帝。此后,汉武帝又多次向他询问西域各国的状况,张骞叙述了西域一些国家与匈奴的冲突,建议联合西域的一些国家反抗匈奴。他还提出汉与西域应当加强友好往来的建议。汉武帝接受了他的看法。 2张骞其次次出访西域(板书) 为了扩大汉朝的政治影响,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交换物产,汉武帝派遣张骞其次次出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这时汉对匈奴斗争已取得成功,途中较为顺当,张骞到了乌孙,正逢乌孙国内贵族争权,国王不敢专断,致使劝告乌孙东归的使命
25、未能完成。张骞分遣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眠(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身毒(今印度)、于阗以及和他们相邻的诸国访问,中国使者还受到安眠特地组织的2万人的盛大欢迎。张骞在乌孙停留一年多之后返回长安。西域各族政权派人跟随汉使到汉朝答谢,汉朝同西域各国最终建立了友好关系。汉朝的使者把西域的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种子带回长安。大宛的良马棗汗血马以及龟兹的乐曲、胡琴等,也都传入内地。汉族人民先进的生产技术,如穿井术、冶铁术和各种生产工具也传到了西域。中原地区的手工业品,尤其是丝绸,大量传入西域。张骞其次次出访西域,大大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经济文化的沟通。 3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板书) 公元前60
26、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委派将军郑吉为第一任都护,对西域各国的行政、军事进行管理。各国的“王”、“侯”以及大小官吏都由汉朝任命,当时配带汉朝印绶的有376人之多。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心政权的起先。这说明我国新疆和新疆以西的若干地方,西汉时期就已经接受中心政府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加强了新疆同内地的联系。 三、丝绸之路(板书) 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的经济、文化联系。当时,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共有两条道路:一条出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越葱岭,出大月氏,至安眠,西通犁靬(罗马共和国);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盆地),沿天
27、山南麓西行,出疏勒(今新疆喀什),西跨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今里海东北)。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这条东西交通要道,源源不断地输往中亚、西亚以及非洲、欧洲各地,这就是著名世界的丝绸之路。(指导学生参看课本111页丝绸之路地图,请学生在图上指明路途。) 此后,汉朝又遣使者至安眠、奄蔡、犁靬、身毒等国。当时运中亚、欧洲的物产,除丝织品还有铁器、漆器等,铸铁和凿井技术也在这时西传。中国的丝织品在汉代已享有国际盛誉,特殊是欧洲的大秦,把中国丝织品当作宝贵的物品,称中国为丝国,对于东方丝国充溢着向往和憧憬。 四、班超经营西域(板书)(悬挂班超出访西域图) 1班超出访西域(板书) 提问:哪个同学听说过“
28、投笔从戎”的故事?学生简洁叙述故事情节后,老师指出班超被东汉政府派遣出访西域,也在西域作出了重要贡献。(指导学生看班超插图)下面我们讲班超出访西域的过程。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成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两个部分。南匈奴归顺了东汉,北匈奴贵族则常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威逼东汉北部边疆。北匈奴重新限制了西域各国,向他们勒索繁重的赋税,不许他们和东汉来往,切断了西域和东汉的交通。西域各国迫切希望跟东汉建立关系,他们纷纷派遣使者到洛阳,要求东汉出兵爱护他们,摆脱匈奴的奴役和束缚。 到汉明帝时期,东汉经济得到复原和发展,国力强盛,政治已趋稳定。公元73年,东汉政府兵分四路,起先反击北匈奴。其中一路由窦固、耿忠率领出
29、酒泉塞至西域。在击败匈奴呼衍王,夺取天山北路的门户伊吾卢(今新疆哈密西)之后,东汉政府在那里置宜禾都尉屯田,其次年重置西域都护府。 为了加强和西域的联系,东汉政府派遣参与过这次出征的班超出访西域。班超西出阳关,首先来到鄯善(在挂图指出位置),鄯善王最初以礼相敬,但很快又表现得疏远和怠慢。班超觉察到这其中必有原因。后来,他从接待人的口里探问得知,果真有匈奴使者正在鄯善进行活动。鄯善王慑于匈奴人的胁迫,孤疑未定,不知所从,也就不敢再亲近汉朝使者了。班超召集同行的吏士36人,分析了当时的境况,指出如不实行坚决措施,就会束手就擒。随行的吏士说:“是死是活,我们齐心干,该怎么办,我们听你的。”班超坚决表
30、示: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只有乘夜以火攻击匈奴使者,把他们歼灭掉。于是吏士们在班超的指挥下,当夜向匈奴营发起攻击,他们顺风放火,乘乱斩杀了匈奴使者,促使鄯善王下决心断绝和匈奴的关系,归附东汉。 随后,汉朝廷又吩咐班超为汉使,接着向西到达于阗(在挂图上指出位置),他又争取了于阗王,使他主动攻杀匈奴贵族派在那里的使者。之后,班超又进抵疏勒(在挂图上指出位置),派部下攻杀匈奴贵族用强力所立的疏勒王龟兹人兜题,重新扶立原来疏勒王室的人为王,得到疏勒人的拥护。经过班超的努力,西域大部分地区与东汉重新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友好关系。和汉朝断绝了60多年的西域通路,又重新打通了。 班超赶走了匈奴奴隶主贵族
31、,帮助西域人民摆脱匈奴奴隶制度的统治,符合西域人民的利益。因此,他在西域享有很高的威信,得到西域人民的拥护。公元75年,班超奉东汉政府的吩咐,从西域撤回。疏勒人听说后都不愿让他离去。班超途经于阗,于阗人放声大哭,坚决不让他走。班超拗不过当地官民的意志,只好上书给皇帝,说明状况,照旧在西域留下来。从公元76年至102年,班超始终留在遥远的西域,班超返回都城洛阳,已七十一岁高龄了。(在挂图上指出班超出访西域路途)班超在西域前后经过了整整30个年头。他能顺应汉族人民与西域人民的共同愿望,以坚毅不拔的精神,复原了西域与汉长期以来存在的友好关系,加强了中西经济文化的沟通。他是张骞之后又一位为巩固统一的多
32、民族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他的那种以国家利益为重,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志气,他的那种不留恋大城市,不贪图安逸生活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东汉与大秦的交往(板书) 班超出访西域,内地跟西域的交通畅通以后,中国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也就畅通了。中国的丝绸,西汉时就运到过大秦(罗马帝国)。东汉时,大秦很想跟中国进行干脆贸易,中国也希望和大秦进行干脆联系。 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访大秦,甘英西经条支(今伊拉克)、安眠等国,至安眠西界(波斯湾)。(在地图上向学生指明甘英出访方向)那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往大秦,主要是由安眠转运的,安眠人唯恐开拓了从中国到大秦的干脆通商道路以后,影响他们传统的商业利
33、益,便有意向甘英夸大海道的险恶,甘英因而没有再往前走。甘英虽然没有到达大秦,但却熟识了沿路的地理状况和风土人情,为以后中西交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沟通供应了有利的条件,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探险开拓欧亚交通的人。那时,大秦也在探究跟中国的干脆交通。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者来到中国,还带来献给东汉桓帝的礼品:象牙、犀角、玳瑁。这件事记载在后汉上。公元166年大秦的使者来到中国是东汉同大秦的第一次干脆联系。也是中国同欧洲的第一次联系,这是中国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下面请同学们联系第一课学过的计算年头的学问,回答中国同欧洲干脆友好往来已经有多少年历史了?(1800多年)。 五、汉和朝鲜、日本的友好交往(
34、板书) 1汉和朝鲜的友好交往(板书) 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相邻。中朝两国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以前就有经济、文化往来。公元32年高句丽王遣使至东汉,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东汉中期,朝鲜全境同汉的经济、文化沟通有了明显加强。朝鲜特产檀弓、班鱼皮、文豹、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漆器、铜镜等工艺品和铁制生产工具接着不断运往朝鲜。近几十年来,在朝鲜发觉不少古墓。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和漆器,也和汉朝的很像,这说明当时中朝文化有着亲密的关系,同时也表明古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对朝鲜的深远影响。 2汉和日本的友好交往(板书) 在朝鲜半岛东南隔海的日本(倭),汉时分立为百余个小国。(引用课本114页竖排史料佐证)西汉武帝时,
35、有30多个小国通过朝鲜半岛与汉朝建立外交关系。东汉时期,公元57年,“倭奴国”曾遣使来汉,光武帝刘秀授予印绶。“汉倭奴国王”的金印已在日本九州志贺岛叶崎村发觉。通过不断的交往,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丰富了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课本113页展示的汉代铜镜发觉于日本佐贺县樱马场。据学者们统计,百年来在日本本州和九州等地发觉中国两汉三国铜镜达数百枚。这些都表明白中日经济文化往来亲密。 4小结归纳 (1)张骞和班超出访西域是历史上的壮举,他俩历经艰难险阻,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打通西域要道,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经济文化的沟通,沟通了中西经济文化关系。他们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2)两
36、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畅通,一方面加强了新疆同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使中国丝织品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大大促进了中西文化经济的沟通。我国和朝鲜、日本的友好交往,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对东方各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5作业 张骞对我国历史作出了什么贡献? (三)教法建议 1出示小黑板,供总结时运用。 2如有时间,可组织学生探讨张骞和班超出访西域的历史功绩是什么?我们怎样向他们学习? 两汉时期的边疆和民族关系 两汉时期的边疆和民族关系 1、匈奴政权的建立及其性质: 2、西汉与匈奴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事务; 3、匈奴分裂的时间及其与东汉的关系; 4、两汉反击匈奴的主要将领; 5、张骞通西域的目
37、的、时间及其意义; 6、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和意义; 7、班超经营西域的时间和意义; 8、汉武帝对西南夷和百越的统治。 北方: 边疆各族东北: 南方: 西方:各族 经济:为主,也从事。深化、和各个领域。 政权:秦汉之际,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占据地区,形成强大的制国家。 汉初“”:迫于有限,不得不与之“和亲”,并进行往来。 大战:卫青、霍去病率兵进行了三次。 匈奴受重创,被迫迁徒。汉匈争夺重点转到。 后来,匈奴内战不已。降汉,其他各部仍游牧于,有的。 昭君出塞:元帝将王昭君远嫁呼韩邪后,亲密了关系,兴盛起来,文化往来增多,和谐相处40余年。 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向汉,与汉人;北匈奴退居,
38、 威逼中原及河西、西域。 、先后大败北匈奴,最终解除其威逼。北匈奴政权。 目的:武帝为反击匈奴,两次派张赛出访西域。 第一次:年到大宛、大月氏等国,获得西域资料,介绍汉朝状况,司马迁称此行为“”。 其次次:年其次次出访西域,各国纷纷回访,最终建起友好关系。 意义:天山南北地区首次与内地。中原同乃至更远地区的联系日益亲密,促进了社会进步,丰富了物质生活。 管理西域:年设立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爱护商旅往来,标记。 东汉:初年,无力顾及,明帝时经营西域,联系加强。任命为西域都护,管辖西域。 西南夷:西南地区的数十个少数民族。设郡;西汉末年,夷人起兵抗拒;东汉初,重入汉朝版图。 百越:汉朝时,华东、华
39、南地区越人的总称。温州称东越,两广称南越。武帝在南越设等九郡。 丝绸之路 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心集权国家的巩固,与边疆各民族的联系也得到了加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列举西汉同西域关系的主要史实。(5分) (2)2000年北京老山汉墓被确认是汉武帝儿子燕王夫人之墓。科学家对女主子的头像进行了复原后,意外地发觉她极像西域女子(见图),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揣测:她是今新疆地区人?是古代中亚人?是有西域民族血统的汉族人?还是西域以外的人?你倾向于哪一种说法?请简要说一说你的理由。(3分) (3)女主子原委属于哪一民族,须要进一步探究。探讨这一问题有何历史意义?(1分) (4)揭开这一谜
40、底,有待进一步收集干脆和间接的证据。你认为有哪些方法?(4分) 参考答案: 丝绸之路是汉代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结合教材相识丝绸之路形成的缘由及路途,留意结合地图。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通路途,主要有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之所以叫“丝绸之路”是因为在这条商路上传播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商品是中国的丝绸,而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出现,给世界历史和世界文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大家一样公认以中国的丝绸来命名这条国际贸易往来的通道最为合适。 我们现在所说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由西汉张骞、东汉班超出访西城后打通的西去中亚、欧洲的陆上“丝绸之路”,即闻名的陆上“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41、路途:长安一河西走廊一新疆一安眠一西亚一大秦 作用:与中亚、西亚、南亚经济、文化支流频繁 (2)海上丝绸之路 路途:广东一印支半岛一马来半岛一马六甲海峡一孟加拉湾一印度半岛南端 作用:加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从水路沟通东西外交圈。 (1)汉与匈奴的斗争、和亲、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物产传内地、西汉技术入西域。西域都护设置等,以上几点每点1分,5点以上给5分。 (2)能以肯定的史实为依据;(1分)能结合史实,逻辑合理(23分); (3)能正确对应和概括其历史意义(1分),如:假定为今新疆地区人,则可答进一步了解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4)能结合史实详细回答(14分)。如:可以从老山汉墓中接着查找(1分);到西域实地考查探讨(1分);查阅有关历史文献资料(1分);如详细答史记、汉书等资料;民间的史料,国外记载的资料等 第26页 共26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