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二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二版).ppt(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思考:中华文明是如何起源的?,现今史学界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这种社会中,除了政治组织上的国家以外,已有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活动的中心,它们一般都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并都已知道冶炼金属,文明的这些标志中,以文字最为主要。” 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载文物1985年第8期文明判断标准有:文字;冶炼金属;城市;阶级;国家等 也就是说当中华大地出现这些事物时也就是中华文明的产生之日,那么中华文明是如何产生的?起源于何时何地?产生之初的状况如何?,什么是“文明”?,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欧阳海群,一、石器时代的
2、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4页,填写下列表格部分内容。,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4页,填写下列表格部分内容,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二)观察以下地图,指出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分布特点:时间上早、空间上广、主体上多、相互关联前后相继,多元一体。,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三)、阅读材料,思考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材料一 姜寨遗址内有氏族公共墓地,各个墓葬随葬品不多,差别不大。 中外历史纲要上,贫富差距不大,共同劳动,成果共享。,材料二、在良渚文化遗址中,上层贵族葬在专门的墓地里,并发现有大量的宗教性玉器、祭
3、坛和豪华的丧葬行为;中小贵族虽然没有专用墓地,但他们的墓葬中也有棺椁和精美的随葬品,只是数量较少而已。至于一般的社会大众的墓葬里,往往只有若干日常生活用具。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出现贫富差距分化、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尧舜 “禅让” 禹,二、从部落到国家,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启继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地方=直接统治+间接统治二里头遗址,二、从部落到国家,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4、,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客观条件限制:记载内容无可靠的史料佐证主观条件限制:史书记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因人物立场、能力水平而产生不同。,二、从部落到国家,内服,外服(四方),内外服制:松散联盟,三、商和西周之商,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甲骨文,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建立,西周建立(周武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周幽王),利簋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事件,三、商和西周之西周,(一)、西周历史发展脉络,分封制示意图,三、商和西周之西周,(1)分封的对象:同姓贵族、异姓功臣和旧贵族(2)特点:尚未集权,森严的等级制度(3)作
5、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二)、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三、商和西周之西周,(二)、西周政治制度宗法制,三、商和西周之西周,(二)、西周主要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联系,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分封制,家国同构,互为表里、互相依存,分封制更加强调政治制度、地区;宗法制强调血缘、亲疏关系,比如说题目中出现“祖”、“宗”、“亲”、“族”、“祠”、“庙”、“叔”、“谱牒”等体现血缘关系的字眼。(但注意的是“举贤不避亲”这体现的是公平性,没有体现宗法),三、商和西周之西周,(二)、西周主要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区别,小结:早期国家的特征(做笔
6、记),社会等级森严尚未集权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政权与族权结合、家国同构。,三、商和西周经济,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奴隶与庶民集体劳作。,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诗经小雅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孟子滕文公上,本课梳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建立,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元谋人与北京人,新石器时代,早期:仰韶-大汶口-河姆渡,晚期:龙山-良渚-红山文化,从部落到国家:三皇五帝(禅让制)夏(世袭制),商和西周:,政权更替:商西周,主要制度: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经济文化: 井田制、青铜器、甲骨文,文明的孕育文明的诞生与发展(夏以前) (夏商周),作业:1、完成配套练习2、阅读教材P9-13页,仿照书后“附录”,梳理春秋战国时期大事记。3.阅读教材,按照学派、时期、代表、主要核心思想,梳理出从春秋到战国的各人物及其代表思想,并且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