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粮食生产工作总结.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粮食生产工作总结粮食生产工作总结 一、基本镇情 大兴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东与茂林、伍寨两乡交界,南与伍寨、码口接壤,西临金沙江与四川省金阳县相望,北与莲峰镇相连,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大镇,辖大兴、鲁机、梨园、骆丘、核桃、马坡、金沙、河口8个村民委员会,65个自然村186个村民小组及一个街道居民小组,居住有汉、彝、苗、回四种民族。xxxxx年末总人口8867户37624人,其中有农业人口35522人,有劳动力18127人。境内地势狭长,东部和南部为连绵高山,沿江一带呈缓坡小坝,最高海拔2820米,最低海拔470米,镇政府驻地海拔760米,距县城155公里,属典型立体气候。全镇国土面积
2、140.8平方千米,全镇耕地面积29062亩,其中水田2867亩,旱地26195亩,农夫人均占耕地0.77亩。08年完成大、小春种植面积36370亩,比去年同期增长4.6%,其中大春作物 28570亩,小春作物7800亩,产量7711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6%。二、粮食生产落实状况及效果(一)粮食产量和面积根据镇人民政府与县人民政府签订的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责任书和上级有关会议要求,仔细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切实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与爱护力度,加大农技措施的推广力度,主动引导农夫种植粮食作物,加快科技兴农步伐,确保全镇粮食大灾之年增产增收。2022年,全镇实现粮食总产量7711吨,比xxxxx年增
3、产271吨,增长3.6 %。全年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370亩,其中小春播种面积7800亩,产量 591吨;小麦286亩、301吨,胡豌豆211亩、221吨,洋芋8300亩、1968吨。大春播种面积28570亩,产量7120吨;水稻1610亩、818吨,玉米11030亩、2717吨,红薯4980亩、1291吨,大豆1500亩、187吨,其他杂粮1000亩、120吨;荞子100亩、13吨,燕麦50亩、6吨。(二)技术推广我镇2022年年的农业科技措施推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夫增收”这一核心,仔细实行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永善县人民政府关于仔细做好2022
4、年农业生产工作的看法(永政发20221号)精神,制发了大兴镇人民政府关于仔细做好二八年农业生产工作的看法,立足镇情和区位优势,合理布局,以“抓好示范样板,带动大面生产”为目标,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细心组织,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农业科技含量得到进一步增长,农业抗御自然灾难的实力进一步增加,为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夯实了基础。为总结阅历,克服不足,深化抓好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确保增收目标的实现。1、实施冬季农业开发7600亩,其中:冬早蔬菜3000亩(样板200亩),冬洋芋2000亩,冬早玉米2000亩(样板200亩)。小春产量591吨。2、完成大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28570
5、亩(玉米11030亩,水稻1610亩,红苕4980亩,杂粮1000亩),其中粮食示范样板6020亩。3、推广杂交玉米良种13910公斤,面积9270亩,良种覆盖率达84。4、完成玉米育苗单株定向密植样板500亩。5、完成地膜玉米种植5100亩,其中示范样板3200亩;完成玉米育苗移栽600亩,其中样板500亩。6、推广杂交水稻良种1645公斤,完成种植面积1610亩,良种覆盖率达100;推广水稻饭糯混栽600亩,建成样板点1个120亩;推广水稻旱育稀植1550亩,其中样板898亩;推广水稻宽窄行条栽600亩,其中样板300亩。7、种植优质无公害蔬菜1100亩,其中样板450亩。8、完成魔芋种植
6、830亩,其中魔芋基地样板52亩。9、推广种植脱毒马玲薯5800亩。10、推广种植冷冻蔬菜150亩。三、增产缘由分析今年,大兴镇粮食呈现平稳增长,其缘由主要表现为:(一)政策调动了农夫种粮主动性。中心有关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的高度关注,特殊是粮食平安问题。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农夫种粮的实惠政策和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夫种粮的主动性。在种植面积、生产投入等方面有较大的增长。(二)播种面积扩大。过去,部分地方片面理解结构调整,认为结构调整就是减粮扩经,没有理解结构调整的真正内涵,缩减了粮食种植面积。通过仔细宣扬结构调整的真正含义,复原性的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三)粮价上涨,市场看好。从去年以来,粮食价格呈上涨趋势,使种粮效益逐步提高,增加了农夫种粮的信念,使部分撂荒闲置的土地种上了粮食。(四)技术落实到位。由于各级政府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各级业务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广泛开展了技术入村到户,多次印发技术资料、科技学问宣扬资料,召开各种培训会等种形式,将技术落实到田块,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