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版--清稿--2011.doc

上传人:ylj18****70940 文档编号:44514772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版--清稿--20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1--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版--清稿--20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版--清稿--20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版--清稿--2011.doc(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11月第一章总 则1.1为加强和规范全省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管理,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水平,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和城乡规划相关的标准、规范,结合全省实际状况,制定本规定。1.2本规定适用于城市和县的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在此范围内制定城市规划、进行规划管理,须执行本规定。其他建制镇镇区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可参照执行。其次章城市土地使用管理2.1城市用地分类2.1.1城市用地,依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50137-2011)和江苏省

2、掌握性具体规划编制导则执行。2.1.2与城市用地相连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其向公共开放,并有肯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水域),可以计入公园绿地,其余概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2.2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2.2.1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具体规划的规定。建设用地的兼容性要求依据江苏省掌握性具体规划编制导则执行,在具体规划中规定,并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中明确。 在满意平安、环境等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提倡同一地块内不同使用功能的混合。2.2.4制定和实施新建居住区的规划,应依据国家和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标准、规范,同步支配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

3、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及必要的公共活动空间。2.3建筑基地掌握指标2.3.1建筑基地最小面积不应低于表2.2.3的规定。表2.3.1建筑基地面积下限指标建设项目类型住宅建筑非住宅建筑低层多层高层低层多层高层建筑基地面积(平方米)50010002000100030002.3.2建筑基地不足上述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状况之一,且不阻碍规划实施的,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核准建设:2.3.3.1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状况,的确无法调整、合并的。2.3.2.2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的确无法调整、合并的。城市各类建筑的建筑

4、密度、容积率不应超过表2.3.3的规定。编制城市中心区、历史街区等特别地区具体规划时,可依据具体状况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经规定程序批准后实施。2.3.4 表2.3.3各类建筑密度、容积率上限指标建设类型建筑密度(%)容积率新区旧区新区旧区类气候区类气候区类气候区类气候区类气候区类气候区类气候区类气候区住宅建筑低层3335354011.11.11.2多层262828301.61.71.71.8小高层242525282.02.22.22.4高层202020203.53.53.53.5公共建筑办公建筑类多层45502.53高层354056商业建筑类多层55603.54高层50555.56

5、.5工业建筑类低层55601.0-1.5多层45501.0-2.01.2-2.5注:1、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附录A之A.0.1的规定,江苏省位于类气候区的城市包括连云港、徐州的全部辖区,宿迁大部(泗洪除外),涟水,滨海、阜宁、射阳、响水;其他地区都位于类气候区。2“旧区”范围在城市、县总体规划中确定。3、表中所列数值以单块建筑基地计算,住宅建筑密度和住宅建筑容积率分别是指住宅建筑净密度和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住宅建筑的建筑基地达到居住组团及以上规模时,采纳居住用地掌握上限指标的,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3.0

6、.2.2条居住区用地平衡掌握指标折算。4、幼托、中学校校等建设项目的容积率不得超过上表中相应住宅建筑的指标。5、工业用地应提倡建设多层厂房,并在规划条件中规定容积率下限;工业用地上兼容的自有办公和生产研发建筑,其建筑密度、容积率指标、高度掌握可参照办公建筑执行;有特别工艺要求的工业项目,其指标可依据实际状况确定。6、同一地块或同一建筑内包括不同建设类型的,其容积率按按不同建设类型的建筑面积比例折算。7、表中指标不包括地下层建筑面积。8、表中指标为区间的,低值为下限,高值为上限;其余指标为上限。9、高度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在满意日照、交通、消防、施工平安等要求的前提下,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可

7、以依据具体规划确定的指标执行。2.3.5建筑物之间因公共交通需要,架设跨越城市道路的人行通道且符合下列规定的,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积率掌握指标范围。2.3.5.1通道内不设置商业设施,通道全天候对公众无偿开放。2.3.5.2通道下的净空高度不小于5.0米,但穿越宽度小于16米且不通行公交车辆的城市支路的通道下的净空高度可不小于4.5米。2.4 容积率计算和管理 住宅建筑的层高不宜超过3米,使用集中空调或新风系统的不宜超过3.3米。公共建筑等其他类建筑的层高,应与其功能相适应。2.4.2 各地应制定建筑层高的管理规定,层超群过规定肯定幅度的,超过部分应折算容积率。 各地应在国家和省规范的基础

8、上,综合考虑满意居室日照、强化容积率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等要求,制定阳台、阁楼、地下室、半地下室、架空层、过街楼、简单地形上建筑物等的建筑面积管理和容积率计算的具体规章。第三章建筑管理3.1 建筑布局 建筑布局、朝向、形态等,应有利于自然采光、通风,削减建筑能耗。3.2建筑间距3.2.1建筑间距应符合日照、消防、抗震、平安的要求,并综合考虑采光、通风、环保、视觉卫生、工程管线和文物爱护等方面的要求。3.2.2住宅建筑的日照一般应通过与其正面相邻建筑的间距控予以保证。如需通过其他方向满意其日照要求的,相关掌握指标应当与相邻地块的开发利用统筹考虑。现状住宅建筑的日照时间低于国家现行标准

9、的,周边用地的开发建设不应削减其现有日照时间。3.2.3各市、县(市)正南北向住宅建筑日照间距系数低限值按表3.2.3执行。3.2.3.1住宅建筑的建筑间距按下列公式计算(图示见附录二):L=L1L2L=建筑间距L1=日照间距L2=遮挡建筑遮阳点至该建筑背阳面外墙的距离3.1.3.2住宅建筑的日照间距按下列公式计算(图示见附录二):L1=iHL1=日照间距i=日照间距系数H=建筑的计算高度3.2.3.3住宅建筑日照间距可按表3.2.3.3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折减系数换算。表3.2.3.3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折减换算表方位015156060折减值1.0L10.9L10.95L1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

10、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2、本表仅适用于无其他日照遮挡的条式住宅建筑。3、方位角计算以被遮拦住宅建筑的方位为基准。表3.2.3 市、县(市)住宅建筑日照间距系数表序号大城市名称大寒日序号中小城市名称大寒日序号中小城市名称大寒日序号中小城市名称大寒日2h1h3h1h3h1h3h1h1苏州市1.301.271吴江市1.341.2620如东县1.391.3139睢宁县1.481.392无锡市1.311.282高淳县1.341.2721如皋市1.401.3240宿迁市1.481.393常州市1.321.293宜兴市1.351.2722江都市1.401.3241滨海县1.481.404南通市1.331.

11、304昆山市1.351.2723姜堰市1.401.3242灌南县1.481.405南京市1.331.305溧阳市1.351.2724海安县1.401.3243沭阳县1.491.406镇江市1.341.316太仓市1.351.2725高邮市1.421.3344响水县1.491.417扬州市1.351.327常熟市1.361.2826东台市1.421.3445灌云县1.491.418泰州市1.351.328溧水县1.361.2827兴化市1.431.3446邳州市1.491.419盐城市1.391.369金坛市1.361.2928盱眙县1.431.3547新沂市1.501.4110淮安市1.411

12、.3810启东市1.371.2929金湖县1.431.3548东海县1.511.4211徐州市1.441.4111张家港市1.371.2930大丰市1.441.3649丰县1.521.4312连云港市1.461.4312海门市1.371.2931宝应县1.441.3650沛县1.521.4313江阴市1.371.2932洪泽县1.441.3651赣榆县1.531.4414句容市1.371.2933泗洪县1.451.3715丹阳市1.381.3034建湖县1.451.3716靖江市1.381.3035泗阳县1.461.3817泰兴市1.381.3136涟水县1.471.3818扬中市1.391.

13、3137射阳县1.471.3819仪征市1.391.3138阜宁县1.471.38注:1、本表的日照标准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表5.2-1确定。我省大城市住宅建筑不应低于大寒日2小时的日照标准;中小城市住宅建筑不应低于大寒日3小时的日照标准。2、旧区范围内新建住宅项目自身的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1小时的日照标准,“旧区”的范围由城市总体规划确定。3、城市规模依据江苏省2009年度城乡建设统计年报确定。城市规模等级发生变化的,按相应日照标准执行。4、表中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分别按城市纬度从南至北排序。3.2.4住宅建筑间距非平行布置时,当相互

14、夹角小于等于60时,其最窄处建筑间距按平行布置的住宅建筑间距掌握;当相互夹角大于60时,其最窄处建筑间距按垂直布置的住宅建筑间距掌握。(图示见附录三)3.2.5低、多层、小高层住宅建筑日照间距:3.2.5.1低、多层、小高层住宅建筑日照间距,条式建筑按3.2.3条计算确定;点式建筑依据具体状况参照3.2.5.2和附录一第3条计算确定。3.2.5.2在南北向住宅建筑南侧或东西向住宅建筑东西侧垂直(夹角60)布置的低、多层住宅建筑,其建筑日照间距按表3.2.3标准乘以0.9系数掌握,当垂直住宅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5米或3幢以上(含3幢)垂直住宅建筑平行布置时,按平行布置住宅建筑掌握。(图示见附录三)

15、3.2.5.3住宅建筑地面层为休闲、健身、社区、绿化等用于公益活动的底层架空层,或为车库、商业等非住宅用房,可以不考虑地面层的日照要求。沿城市道路的多层、小高层住宅建筑地面层为非住宅用房时,不考虑非住宅部分的日照要求。3.2.6高层住宅建筑日照间距:3.2.6.1高层住宅建筑应与受其影响的周边地区统一规划,并应进行日照影响分析,保证高层住宅建筑之间及受其影响的周边地区住宅建筑的有效日照时间符合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规定。3.2.6.2高层住宅建筑之间以及高层住宅建筑与多、低层(含小高层)住宅建筑之间的日照间距可按3.2.3条计算确定。3.2.6.3高层住宅建筑地面层起为非住宅用房的,不考虑非住宅部

16、分的日照要求。3.2.7住宅建筑山墙非平行布置时,以其最窄处掌握山墙间距。沿城市道路相邻建筑之间,其两侧山墙均无门、窗、阳台时,在满意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其山墙间距可酌情削减或毗邻建筑。3.2.8住宅建筑的间距在满意日照要求的前提下,最小间距应符合表3.2.8的规定。(图示见附录三)表3.2.8.1 住宅建筑之间平行、垂直布置时的最小间距(米)建筑类别间距建筑类别遮挡建筑高 层小高层多 层低 层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平行布置垂直布置被遮挡建筑高 层4030302020151815小高层4025201815121212多 层402520121210126低 层40252

17、012121066.2 住宅建筑之间山墙最小间距(米)建筑类别间距高层小高层多层低层两侧单侧或无两侧单侧或无两侧单侧或无两侧单侧或无高层15151313小高层151399多层13986低层13966注:1、“平行布置”包括南北向和东西向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包括南北向和东西向垂直布置。2、“两侧”是指相对两侧山墙均有窗户、阳台或开门;“单侧或无”是指相对山墙一侧无或两侧都无窗户、阳台或开门。3、“”表示按消防和施工平安等掌握。如山墙之间有公共道路的、在符合消防和施工平安等要求的同时,山墙间距不得小于6米。4、住宅建筑之间存在相互遮挡的,分别计算最小间距,其建筑间距应当依据其中较大的值确定。3.

18、2.9非住宅建筑与住宅建筑的间距:3.2.9.1非住宅建筑位于住宅建筑南侧或东西侧的,其建筑间距按住宅建筑间距规定掌握。3.2.9.2非住宅建筑位于住宅建筑北侧的,其最小间距应符合表3.2.9.2规定。表3.1.9.2住宅建筑(南侧)与非住宅建筑(北侧)之间的最小间距(米)住宅相邻面宽 间距非住宅高层多层、小高层低层30153015两侧15单侧或无30153015两侧15单侧或无30153015两侧15单侧或无非住宅高层2420131513913129多层181391296106低层9999666注:1、裙房高度小于或等于10米时,按低层间距掌握;高度超过10米、小于或等于24米时,按多层间距

19、掌握;高度超过24米时,按高层间距掌握。2、独立布置的单层传达室、配电房等附属建(构)筑物,在符合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其与南侧住宅建筑的最小间距可酌情削减。3.2.9.3变电所、开闭所、煤气调压站、自然气储罐、垃圾中转站、独立设置的配电房、公共厕所等设施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当满意相关规范及平安、消防、环境爱护等方面的要求。低层非住宅建筑与相邻住宅建筑山墙相邻时,在符合日照、环保、施工、平安、消防和交通等要求的前提下,如山墙无门、窗、阳台,其间距可酌情缩小。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沿街非住宅建筑可与相邻住宅建筑山墙毗邻建筑。3.2.10非住宅建筑的间距:3.2.10.1非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

20、表3.2.10.1的规定。表3.2.10.1非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距(米)建筑类别相邻面宽 间距建筑类别高层多层低层3015-303015-30山墙3015-30山墙15两侧15单侧或无15两侧15单侧或无15两侧15单侧或无高层18151313139999多层131391296666低层9996666注:1、裙房高度小于10米(含10米)时,按低层间距掌握;高度超过10米、小于24米(含24米)时,按多层间距掌握;高度超过24米时,按高层间距掌握。2、独立布置的单层传达室、配电房等附属建(构)筑物在符合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其与非住宅建筑的最小间距可酌情削减。3.2.11工业建筑、仓储建筑之间的

21、建筑间距按相关的消防、平安间距掌握。3.2.12 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满意冬至日不少于3小时的日照标准。其日照间距,大城市按表3.2.3大城市大寒日2小时标准系数增加0.25计算;中小城市按表3.2.3中小城市大寒日3小时标准系数增加0.2计算。老年人住宅、残疾人住宅的卧房、起居室,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学校半数以上的教室应满意冬至日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其日照间距,大城市按表3.2.3大城市大寒日2小时标准系数增加0.2计算;中小城市按表3.2.3中小城市大寒日3小时标准系数增加0.15计算。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能获得同住宅居住空间相等的日照标准。3.2.13

22、 除日照要求外,3.2.12中各类建筑与其他建筑相邻时,按住宅建筑与其他建筑的相邻关系和间距要求进行掌握。3.2.14 幼儿园的活动场地应有不少于1/2的活动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3.3 日照影响分析 有以下状况之一的,应当进行日照影响分析:.1 拟建高层建筑对周边现状、在建或规划的住宅建筑和3.2.12条规定的建筑、场地可能产生日照遮挡影响的。.2 拟建的住宅建筑和3.2.12条规定的建筑、场地可能受到周边地区现状、在建或规划的高层建筑日照遮挡影响的。3.3.2 住宅建筑有效日照时间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日照影响

23、分析的计算范围:.1 被遮挡建筑的计算范围:拟建高层建筑以北,建筑高度1.5倍的扇形阴影范围,最大不超过150米范围内的现状、在建或规划的建筑。(详见附录四图示一)3.3.3.2 遮挡建筑的计算范围:以已经确定的被遮挡建筑为中心,南侧半径150米的扇形范围内的现状、在建或规划的建筑。(详见附录四图示二)3.3.4 日照计算的预设参数应符合以下要求:3.3.4.1 日照基准年应选取公元2001年。3.3.4.2 依据计算方法和计算区域的大小,合理确定采样点间距:窗户,一般可取0.30-0.60米;建筑,一般可取0.60-1.00米;场地,一般可取1.00-5.00米。.3 如需要设置时间间隔,不

24、宜大于1.0分钟。3.3.5 日照计算宜选取当地政府公布的城市经纬度,当建筑实际位置与城市纬度差超过15(或南北距离超过25千米),或者与城市经度差超过15(或东西距离超过20千米)时,宜另确定经纬度的取值。3.3.6 日照计算宜考虑太阳光线与墙面水平夹角的影响,水平夹角的取值应依据建筑朝向、建筑墙体和窗户形式等因素综合确定。3.3.7 日照计算应采纳真太阳时,时间段可以累积计算,累计时间段不宜超过两段。各地可依据实际状况明确具体要求。(常州:采纳连续或两段累积方式计算,每个有效时段不低于连续半小时,具体统计方式可以在规划条件中予以明确。南京:其中必需有一个时段不低于连续1小时,其余时段不得低

25、于连续20分钟。徐州:其中至少一个时段不低于40分钟,其他不得低于5分钟。无锡、南通:可计入的时段不得低于连续30分钟。省住宅设计标准:累计时间段不宜超过两段。)3.4建筑物退让3.4.1 沿建设用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河道、铁路两侧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应符合日照、消防、抗震、平安的要求,并综合考虑采光、通风、环保、工程管线和文物爱护等的要求,同时符合本规定。3.4.2 编制具体规划、出具建设用地的规划条件,应当综合考虑相邻地块的开发时序、建设强度,依据公正性原则,合理确定建筑退让用地边界。3.4.3 建筑物后退建设用地边界距离(建筑物离界距离及主要、次要朝向图示见附录五):3.4.3.1各类建

26、筑离界距离的计算具体见表3.4.3.1。表.1 各类建筑离界距离建筑类型离界距离朝向住宅建筑非住宅建筑被遮挡遮挡非住宅遮拦住宅被遮挡遮挡非住宅遮拦住宅主要朝向1/2L1/2L最小1/2L1/2 L最小1/2L最小1/2 L 次要朝向1/2L最小注:1、L为符合日照要求的建筑间距,其计算按.1和3.2.6条执行。2、L最小为各类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其计算分别按表3.2.8、表3.2.9.2或表3.2.10.1规定执行。3.4.3.2建设用地边界另一侧是城市道路、河道的,应同时满意退让城市道路、河道的规定。3.4.3.3 3.2.12条所列建筑物除日照间距外,其他退让要求按住宅建筑掌握。3.4.3

27、.4 相邻地块,当一方已经退让超过规定距离时,另一方如需削减离界距离,必需满意以下要求:(1)符合日照、消防、平安等要求。(2)取得退让较多方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全部者的同意。3.4.3.5 在符合城市规划以及消防、平安等要求的前提下,相邻基地临城市道路建筑可毗邻建筑。3.4.3.6 地下建筑物退界距离应当满意施工平安、地下管线敷设等要求,一般不小于基础底板埋深的50,最小不得小于5米,旧区或用地紧急的特别地区不得小于3米。在满意相关规范的前提下,相邻基地的地下建筑物可毗邻建筑。地下室出入口等构筑物在满意施工平安、市政管线敷设、交通、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离界距离可酌情削减。3.4.4 建筑物后

28、退城市道路红线距离:3.4.4.1 沿城市道路的建筑物,应按道路功能、路幅宽度以及建筑物类别、高度,确定其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最小后退距离按表3.4.4.1掌握。 建筑物后退城市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应当有利于建筑(裙房、塔楼)形成干净有序的界面。城市重要地段应当在具体规划或城市设计中提出建筑贴线率、退界基线等规划掌握要求。表3.4.4.1建筑物后退城市规划道路红线最小距离(米)后退距离 建筑高度道路宽度24米24米40米81230米,40米61020米,30米5中、小城市10,大城市820米3中、小城市10,大城市8注:1、凹凸层组合的建筑后退距离按建筑不同高度分别掌握。2、城市中心区、旧

29、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距离,按具体规划、城市设计执行。3、特大城市可参照本表制定规定。3.4.4.2 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以建筑物地面层最突出的外墙(含柱)边线计算。建筑物的挑檐、雨蓬、台阶、平台、窗井等在不影响道路通行平安和通过力量鍀前提下,其后退距离可以酌情削减,但凸出宽度不应超过建筑红线至规划道路红线距离的1/3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等不允许凸入城市道路红线。3.4.4.3 沿大路的建筑物,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路段两侧,按后退城市道路红线要求执行;在其余路段两侧,其后退高速大路隔离栅外缘不少于30米,后退大路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非高速大

30、路的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其它道路不少于5米。3.4.4.4 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公共设施如影剧院、展览馆、大型商场、体育场馆、游乐场、车站、码头、物流中心等,其后退规划道路红线距离应当符合具体规划、城市设计的掌握要求,并结合交通影响分析确定。3.4.4.5 道路平面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表3.4.4.1规定数值(由道路规划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算起),并应同时满意交叉口行车三角视距掌握要求。3.4.4.6立体交叉口四周建筑物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按具体规划执行或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核定。3.4.4.7地下建筑物后退道路

31、规划红线的距离按3.4.3.6条确定。3.4.5铁路线路平安爱护区范围见表3.4.5.1,有关要求按铁路运输平安爱护条例执行。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掌握爱护区范围见表3.4.5.2,有关要求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法执行。表3.4.5.1 铁路设施平安爱护区范围(米)地区距离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城市市区不少于8米城市郊区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0米村镇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2米其他地区不少于15米表.2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掌握爱护区范围(米)轨道交通设施掌握爱护区范围地下车站和隧道周边外侧50米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30米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

32、10米3.4.6 沿河道两侧新建建筑物,其后退蓝线最小距离不得小于8米;尚未划定蓝线的,在符合河道爱护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后退河道上口线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0米。在设防洪堤河道两则,建筑物后退距离还应符合防洪有关规定。城市规划确定的特别河段,编制具体规划时,可依据具体状况合理确定建筑物的后退距离,经规定程序批准后实施。3.5建筑物的高度掌握3.5.1建筑物的高度应符合城市空域、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资源爱护以及建筑间距、城市景观等方面的要求。3.5.2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及其周边的建筑高度掌握,应当在具体规划中讨论确定。3.6建筑基地的绿地3.6.1 建筑基地的绿化应当因地制宜

33、,统筹考虑生态、景观和节省用地的要求,提倡立体绿化、垂直绿化等形式。对有环境污染、平安防护要求的建设项目,应当加强绿化隔离,设置必要的防护绿带。3.6.2 绿地率:3.6.2.1 居住区绿地率不小于30%。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包括满意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便利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3.6.2.2 幼儿园、托儿所、中学校、医院、疗养院、疗养所、老年人居住建筑(包括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所等)等建设用地的绿地率不小于35%。3.6.2.3 前两款项目中属于旧城改建的,绿地率可以降低五个百分点。.4 工业用地的绿地率,一般不大

34、于20%。有特别绿化防护隔离要求的工业用地依据实际需要确定。3.6.3 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面积指标:3.6.3.1 组团不小于0.5平方米/人;小区(含组团)不小于1.0平方米/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小于1.5平方米/人,旧区改建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70%。3.6.3.2 居住小区内每块公共绿地面积应不小于400平方米,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标准日照阴影线之外。公共绿地内的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小于70%。3.7建筑基地出入口3.7.1与城市道路相交的出入口通道与城市道路应尽量采纳正交布置,如斜交则不宜小于75。3.57.2各类建筑基地出入口位置距离城市主干道交

35、叉口不宜小于80米,距离次干道交叉口不宜小于50米,距桥隧坡道的起止线的距离,不宜小于30米。基地位于两条以上道路交叉口,出入口宜设置在级别较低的道路上。相邻地块出入口应当统筹考虑。3.5.3建筑物沿城市道路(街道)部分长度超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距离不宜超过80米。3.8 超高层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其建筑间距、退用地边界、城市规划道路红线、河道、城市轨道、铁路等距离,应当在制定具体规划、出具规划条件时讨论确定,依据其区位、功能等

36、,必要时应当在高层建筑相关规定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建筑间距和退让距离。3.9 各类建筑配建停车位指标3.9.1建筑停车位配建建议指标见表3.9.1。表 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建议值建筑物分类计算单位配建指标大类小类小汽车自行车住宅商品房独立式住宅车位/100m21.21.5单元式住宅车位/100m20.82.0经济适用房车位/100m20.43.0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车位/100m20.33.0办公行政办公车位/100m2 1.83.0商务办公车位/100m2 2.02.0商业金融商业车位/100m2 0.65.0金融业车位/100m2 0.26.0服务业车位/100m2 1.54.0市场车位/10

37、0m2 1.26.0餐饮车位/100m2 1.54.0医疗卫生综合医院车位/100m2 1.51.0社区医院车位/100m2 1.01.5专科医院车位/100m2 0.81.5卫生防疫站车位/100m2 0.63.0教育大中专院校每100同学5.050.0中学每100同学1.060.0学校、幼儿园每100同学0.88.0工业厂房车位/100m20.30.4-0.6/职工仓储车位/100m20.50.4-0.6/职工注:1、表中指标为建议值。各地应依据城市功能布局、机动车进展政策等划定交通分区,并在建议值基础上确定相应的停车配建分区调控系数,停车设施限制供应区域的调控系数取0.5-0.9,扩大供

38、应区域的调控系数取1.1-1.5。2、研发建筑的停车配建标准,可参照办公建筑执行。3、装卸车位、出租车、大巴车位、无障碍车位等,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另行配建。4、其他类型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面积,依据国家相关规范换算。5、满意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的建筑,应依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要求,通过交通影响评价确定停车位配建指标。3.9.2 扩建建筑,其扩建部分按表3.9.1要求配建停车位。原建筑配建不足的,应在扩建时补建。3.9.3 各类停车位面积应依据具体停车方式,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规范执行。3.9.4 各地应当依据当地实际状况,提倡利用地下空间停车。3.9.

39、5 各地可依据实际状况自行制定相关停车配建标准。第四章市政公用设施与工程管线综合4.1给水4.1.1城市给水应集中供水,严格掌握工业和公共设施自备水源。非居民生活用水尽量不采纳地下水。有条件的地区宜采纳分质供水。4.1.2城市配水管网应逐步形成环状,有条件的城市,村镇应纳入城市管网统一供水。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其取水构筑物应选在城市的上游清洁河段。水源爱护必需设置一级爱护区、二级爱护区和准爱护区,具体界限应在城市规划中图示。4.1.4各级爱护区的有关规定按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爱护的打算执行。各地应当依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划定各类饮用水水源爱护区的具体范围,明确爱护

40、要求。表 各类饮用水水源爱护区范围一级爱护区二级爱护区准爱护区长江干流取水口上游500米至下游500米、向对岸500米至本岸背水坡堤脚外100米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一级爱护区以外上溯1500米、下延500米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二级爱护区以外上溯2000米、下延1000米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其他河道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500米,及其两岸背水坡堤脚外100米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一级爱护区以外上溯2000米、下延500米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二级爱护区以外上溯2000米、下延1000米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省管湖泊、大中型水库以取水口为中心,半径500米范围一级爱护区以外,外延1000米范围二级爱护区以外,外

41、延1000米范围小型水库整个水域集水区域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深井四周30米范围内(岩溶水及易受污染的深井可相应扩大),严禁设置厕所、污水坑、粪坑、渗水坑及垃圾堆等污染源,现有的必需拆除、清除。水厂用地应按规划期给水规模确定,用地掌握指标必要时应结合长远进展预留用地。水厂和加压泵站四周(厂区用地内)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米的绿化地带。加压泵站位置宜靠近用水集中地区。泵站用地应按规划期给水规模确定,用地掌握指标按表执行。泵站四周(泵站用地内)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米的绿化带。表4.1.7水厂及加压泵站用地掌握指标建设规模(万m3/d)地表水水厂(m2d/m3)地下水水厂(m2d/m3)加压泵站(m2d/m3)5100.700.500.400.300.250.2010300.500.300.300.200.200.1030500.300.100.200.080.100.03注:1、建设规模大的取下限,建设规模小的取上限。2、地表水水厂建设用地指标适用常规处理工艺,厂内设置预处理或深度处理构筑物以及污染处理设施时,可相应增加用地。3、地下水水厂建设用地指标适用消毒工艺,厂内设置特别水质处理工艺时,可相应调整用地指标。4、加压泵站设有大容量的调整水池时,可相应增加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党风建设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