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教案.docx(7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教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咏华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相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比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美宏伟。 教学重点难点:其次段。 教学具打算和协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2咏华山 爬山艰难 感叹 红日近 白云低高 作业支配和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生字、看生字说偏旁结构、听写生字。 课外: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 2学习生字华 3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
2、出示华山风景图)简洁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究竟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老师巡察指导。要求: (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其次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图一,指导看图,
3、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2)指名读。 (3)小结。齐读。 2讲读其次、三段。 (1)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a.指名读其次段的第一句话。 b.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 c.指导朗读。 (2)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异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华山究竟怎么个高法? a.齐读四、五句。 b.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行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假如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4、?释词不由自主。 (5)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指名读古诗。 b.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白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指导朗读。 (6)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 a.学习其次段最终一句话。读句子,理解赞扬的意思。 b.指导朗读。 (7)这小孩子真不简洁,他是谁?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告知我们什么。自由读第三段。 这个孩子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 (8)随老师齐读课文。 三小结 不知大家有没想过寇准7岁的时候,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样的好诗?是(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希望,勉励他们更
5、加努力学习。)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 2看生字,说出偏旁、结构。 二朗读训练 1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同桌互读。 三指导背诵古诗 1老师范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 3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 4指名背诵。 四练习 1口头扩词。 顶()()()齐()()() 2写笔顺。 与华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日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复习。 认读词语。 听配乐朗诵。 三、读讲
6、课文,品尝华山的高。(友情提示:查找本课资料,请在站内搜寻课文题目) 学习第一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图一,指 导看图,引导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去干什么?”句式说图意,课文是怎样写的?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了解叙事方法。 练说:你能用“什么时间, 谁跟谁去干什么”说句话吗? 齐读第一自然段。 精读其次、三自然段。 自由读这两节课文。 学习其次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 设疑:爬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呢? 指导朗读. 此时,他们会发出怎样的惊羡? 相机出示句二、句三:啊!华山真高哇!竞读齐读 华山究竟怎么个高法?相机出示句四、句五。 a指名读句子。 b质疑问难。(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理解)
7、 c设疑:从这两句话,你品尝出华山的什么特点? d齐读句子。 谈话:相机出示句六。点拨:“不由自主” 学习古诗: a指名读。 b 小组学习:要求: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请找出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找一找,并用“”划出。(师巡察) c指名读句子,点评。 d质疑问难: e诗文分组比照对应朗读。 f指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义。 g竞读古诗。(评价) 延长:这首诗好在哪?这孩子是谁?当时几岁? 齐读第四自然段。相机进行思想教化 三、齐读全文。看板书、总结课文。 四、课中巩固 竞赛背古诗。 课外延长: 多媒体出示动画:观赏华山的风光。 收集有关华山的资料。 3.学生描红、老师巡察、指导。 附板书: 25
8、咏华山 白云低 红日近 高除了都 艰难地爬登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观咏华山课堂教学有感 在苏教版首次阅读大赛上,江苏张建刚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课文咏华山一文得到了评委的一样认可和听者的高度赞许。我听之观之,觉得这节课的教学特殊让人信服的有两点:一是教者自然的教态平和的教风,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二是能借助画面理解词语的意思,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忱。但信服之余,也认为此次教学存在以下不足: 一、虚假的写字 张老师在课尾支配的书写“与、齐”两个生字的教学,得到了广阔专家的认可,认为他把低段的写字教学真正落到了实处,我则不以为然。纵观张老师其次课时的教学,基本是分成了三个环节:一是复习
9、上一节课学习的生字新词;二是理解课文读好课文;三是学写“与、齐”。有张老师其次课时的教学,我在揣测张老师第一课时都干了什么?张老师在第一课时应当 是学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这从其次课时的第一环节可以看出来)和读了书的(读好书,写好字是传统第一课时最基本的 教学任务)。那么学了生字新词的什么呢?我们都知道,生字教学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音、形、义”,本课共有生字七个,我们可以认定张老师在第一课时彻底完成了其他五个生字(华、间、称、代、岁)的音形义的教学。可为什么独独留两个生字的书写在其次课时呢?教者是想体现低段字词教学的重要性还是如人所说低段的每一课时都须要有写字的环节?我们知道生字的教学除了新授还有
10、复习和巩固,根据张老师的课时支配,理应是在第一课时完成字词的书写任务的,而其次课时要体现写字教学的话,也应当是巩固式而非新授式的。假如像张老师如此的课时支配还须要在其次课时进行生字的新授,那么 他在两课时的教学流程中,是无法完成这课书的真正教学的。由此可见,张老师此环节的支配是刻意而为,是想给评委和教者看看,他是特别重视低段的写字教学的! 二、零碎的分析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这是课文其次自然段的前面几句话,描写了寇准和先生登山的过程和登上山顶的所见所感,本是一挥而就。但在教者的教学过程中被隔离
11、成这么几个片段(分别有教者的幻灯显示):“啊!华山真高哇!”“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远远近近的山”“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使一段整体的文字显得支离破裂。正因为老师零碎的分析,学生的朗读虽然读得不错,但却不是来自对于文本的真正理解,而是来自于老师的范读以及说话的语气等等。要不就不会出现后面进行诗句教学时,无水到渠成之感。 三、文本的忽视 此处文本的忽视是指教者在进行这课书的教学时,学生由始至终好象就没有打开过书,始终把头抬着看着大屏幕进行课文的学习。由此我们不得不追问,学生还要不要低下头来读书?还要不要捧起书来读书?从事低年级教
12、学的老师都有这么一个阅历,有些孩子虽然有时说得井井有条,但真让他捧起书来读时,却还会读得结结巴巴。由此可见对于文本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上, 还须要我们教者敬重文本,时常让学生能捧起书来,真正读起书来。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咏华山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下面要求只识不写的有4个。相识1个偏旁(门字框)。理解本课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宏伟壮美,激发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其次自然段。 2、背诵古诗。 3、识字,写字。 课前打算: 生字卡片,录
13、音磁带,投影片,大黑板上画上背景图。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今日我们学习(齐读)24、yong咏华hua山指读两个生字、正音。 2、你读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提出疑问:咏是什么意思?华山在哪里,有多高呢? 咏华山是什么意思? 谁在用诗赞美华山?这是一首怎样的诗? 为什么这个孩子能写出咏华山的好诗? 这个孩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几岁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正音。 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读一读田字格里面、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抽读生字,订正字音。 2、出示:(除生字外都注上音节) 登华山艰难爬上山顶没着山路吟诵不由自主 远远近近寇准古时候朵朵白云连连赞扬山腰间 a自己练读,看谁读得准、记得
14、快。 b擦掉音节,同桌练读,指读。 3、把词语放到课文中,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4、标自然段序号。 5、分段指名读,评读:他是否达到老师的要求了?哪个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刚才,小挚友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来探讨探讨这些问题。 1、华山在哪里? 师介绍:华山在我国陕西省,自古就是以高和险出名的,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华山真(高啊)! 2、咏华山是什么意思? (生沟通)师述:咏华山就是吟诗赞美华山。 3、谁在吟诗赞美华山?(寇准) 寇准是什么时候的人?当时几岁?(生沟通) 师述:寇准是北宋时候的人,家乡在陕西省渭南。从小聪慧好学,长大后当了大官,始终做到宰相,为老百姓做了
15、许多好事。 齐读最终一段课文。 4、课文讲的是寇准七岁时的什么事?(生沟通) 齐读第一自然段。 5、寇准写了一首什么诗?(生沟通) 师引导学生看投影片:寇准和先生艰难地爬上山顶,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了什么?(生沟通) 师:我们一起跟着他们爬上山顶,那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太阳离我们那么远,爬上山顶却觉得-(近了),在山下看白云觉得那么高,现在却只在-(山腰间)。华山真-(高啊)!华山如此高大,小孩心情特别激烈,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都说出来,就做了一首诗随口念了出来。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6、寇准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是华山的宏伟壮美感染了他。)(是他平常仔细学习语文的
16、结果) 7、听配乐录音课文。齐读课文。 8、今日,我们就探讨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感受华山的宏伟壮美。 四、学写生字 看书,在田字格中找出独体字读一读:与、更 1、看书在田字格里找出上下结构的字读一读:岁、华、齐、首。 2、学习部首:山(山字头)、文(文字头)。 怎样记四个上下结构的字?(指名分析字形) 3、看书上笔顺书空,书上描红一遍。 4、逐个分析怎么写好?(说说主要写好哪几个笔画,如起笔、走之儿、门字框) 范写,生描红1个,仿写1个,临写1个。 5、学生再描红1个,仿写1个,临写1个。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读题。 2、师生接说:课文主要写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先生-
17、去登华山。这个小孩儿名叫-寇准,那年-才七岁。 3、过渡:小挚友们,今日老师带领大家跟着他们一起登华山,细细领会华山的宏伟高大。 二、细读课文其次段 1、师:(指黑板上背景图)我们到了华山脚下,眼前的就是华山,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师:华山自古就是以高和险出名的,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 2、自读其次自然段的第一句,想一想哪个词语说明登华山特别不简单。(生找出艰难) 艰难懂吗?(困难,很难) 读第1句时,读出因为华山高峻而非常难爬。(自由读、指读、齐读)。 3、登上山顶后,看到了四周的景物,又有什么感觉?往下读课文,啊!白云。 生答板书:高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1)自已
18、读,体会一下。 (2)这时连用了两个什么标点符号? 表示爬上山顶后什么心情?(惊异、惊羡、激烈) (3)范读,生留意师的表情。 自己读,指名读,做出表情。 4、华山究竟怎么个高法? (1)看图指名说:你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看到了什么,会有什么感觉? (2)书上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华山很高很高找出来读一读? (3)出示第1句: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A男读 B指名上台指出蓝天、远山、近山 远远近近:写出了山的不同位置,不同距离,有远有近,也写出了山的多。 这些山看上去怎么样(那么低,那么小),哪座山最高?(华山) C除了意思是:只有()在我们的(),()都在我们的(),四周没有哪一座
19、山能和华山()。 指3个说自由说师:华山真高啊! D再读上一句话:指2(评读:读出了华山高),齐读。 (4)出示第2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a、指读 b、看图:我们一抬头就能看到(太阳),我们平常看太阳感觉那么(远),站在华山顶上看太阳是 那么(近),山腰间飘着一朵又一朵(白云)。指名指出山腰间?我们平常看到白云总是高高地飘在蓝天上,现在只到华山的山腰间。对太阳和白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c、填空;一抬头,太阳()。一回头,看到()。(指3,齐)。 d、读出来 (5)读两句话(书上) a、师生接读 b、指2,齐 (6)看板书练背。 5、我们站在华山顶上,感觉到华山如此宏伟、
20、高大,小孩心情特别激烈,简直就不能限制自己的感情了。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都说出来,就做了一首诗随口念了起来。 请小挚友往下读课文。齐读。 (1)出示:不由自主什么样的感情不有限制?(不由自主是指自己的感情自己不能限制。) (2)听老师吟诵这首诗。指名吟诵。 (3)出示图、听诗意、生读诗。(出示有关诗句,有意颠倒排列诗句。) a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上,四周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只有天在上 b没有一座山能和华山一样高。-更无山与齐 找一找哪个字说一样高?(齐) c一抬头,太阳离我们很近很近。-举头红日近 哪个字表示抬起的意思?(举)没有?(无) d回过头来,看到白云很低,只在山腰间。
21、-回首白云低 哪个字是头的意思? (4)这首诗有问题吗,谁来订正?(学生按依次排列诗句) (5)做动作朗读诗,体会诗的意思。指名读,齐读。 6、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孩子的先生听了-连连赞扬真是一首好诗!大家竖起大拇指一同来称?quot;好诗!好诗!一个刚七岁的孩子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么好的诗?(全是他平常仔细学习语文的结果,读书时边读边起,专心体会。我们也应当努力学好语文,少壮不努力-(齐说)老大徒伤悲,我今方少年,理当展翅飞。) 7、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自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加动作)。 8、表演、朗读其次段。 师:小挚友们真聪慧。老师现在要请一位小挚友来扮演小孩,做动作吟育古诗,谁有这个
22、本事。老师表演先生。其他的话由全体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爬山的艰难,想象爬上山顶后的感觉。 (二)小结:今日,我们去登了华山,还学会了一首写华山的诗,收获真不小。 请小挚友完整读课文,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三、学写生字 1、在书上田字格中找出左右结构的字:顶、除、沿 2、学页字旁。 3、怎么记?分析结构,偏旁。 4、看笔顺图,指说书空 5、范写讲解关键笔画的写法。 6、学生描1、仿1、临1。 7、老师依据巡察状况评析。 8、学生接着练写、老师巡察。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其次册咏华山教案 师:小挚友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22课,读课题。 生:咏华山。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读熟了课文,了解了课
23、文的也许意思,还学习了第1自然段,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叫(寇准),他跟着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师:好,今日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 二、学习其次段 师:请小挚友们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读完以后,老师要请小挚友说一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 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看来你们都觉得华山很高!是啊!小寇准和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后,他们的感觉就和你们的一样。 (出示小黑板,啊!华山真高哇!) 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 师:华山究竟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
24、顶上去看一看。 (出示小黑板):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师:小挚友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你在山顶上看到些什么? 师:谁来说说? 生:我在山顶上看到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还看到了许很多多的大山。 师:你们读了这两句话能看到蓝天、许多山、太阳和朵朵白云。你们真会读书。 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我们脚下了呢?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很高。 师:(出示投影)说得真好,你们看,登上了山顶,我们看到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只有蓝天在头顶上,这是因为华山太高了,也正是因为华山太高了,所以太阳才会显得那么近,似乎一伸手就能够
25、着似的,一朵朵白云都飘在山腰间。 我们在山顶上看到的这一切,都告知了我们华山特别高,(板书:高) 师:小挚友们再好好读读这两句话,看哪些小挚友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特别高。自己先试试。 师:第一句谁想读。 生读。 师:听他这么读,你们能感受到华山的高吗?还有谁想来试试。 师:听你这么一读,我能感受到华山比较高了,谁能读得让人觉得华山特别特别高。 生读。 师:听了觉得怎么样。 生:听他这么读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对,像他这样读得轻一点,这让人觉得华山特别高,一起像他这样来读。 师:其次句谁情愿来试试。 生读。 师:读得真棒,一下子就把华山的高给读出来了,还有谁来。(指名读) 师:真不错,我们
26、一起来。 生齐读 师:这两句话把华山写得多高,多美呀!我们连起来读。(看投影)读了这两句,我们感受到了自己就站在山顶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上,远远近近全部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一样齐的,抬头看去,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回过头看,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华山多高多美呀! 师:小挚友们站在山顶上,看到这幅美景,肯定会跟小寇准一样,会从心底发出惊羡:(出求小黑板。)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呀! 师:看到这么高的华山你们惊异吗?这惊异的声音是从心底发出的,怎么读? 生读。 师:你这是从心底发出来的吗?再轻点。 生再读。 师:华山是这么的高,详细写华山高的这两句话写得多美,多好呀!我们
27、把它们背下来,好吗? 生:好 师:自己先练习背背。 生练习背。 师:谁试着背一背。 生背。 师: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背得这么好,真了不得。还有谁会背?都会背了,一起来背好吗? 生齐背。 师:背得真棒,我们以后遇到像这样的好词好句就要把它背下来,好吗? 师:华山真高、真美啊!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小寇准的心里特别激烈,再也限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由自主的吟诵起来:(出示黑板) 生:(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这首读共四行,两句话,这首诗的意思你知道吗?小挚友们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读一读,想一想,看能不能自己把它读懂。 生自由读 师:读懂了吗?那“只有天在上,更无山
28、与齐”就是 生:只有天高高在上,没有其它山与它一样齐。 师:“举头”就是 生:抬头。 师:“回首”就是 生:回头。 师:“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就是 生:抬头看,红日是那么近,回头看,白云是那么低。 师:小挚友们真聪慧,联系上面的课文自己就能读懂这首读。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一样赞美了华山的高大,因此,这篇课文的课题是 生:咏华山。 师: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就要想象自己就是小寇准来把华山的高、美读出来,自己先多练习几遍。 生自由读。 师:谁先来试一试。 生读。 师:练习背一背,好吗? 生练习背。 三、学习第三段 师:这首读写得太好了!小挚友们知道小寇准那年几岁? 生:七岁。 师:才七岁就能一下子
29、做出这么好的诗,难怪先生听了连连点头赞扬。我们一起来当先生夸夸他。 生:好诗!好诗! 师:这首读写得多好呀,老师想,小寇准的语文肯定学得很好,很仔细,小挚友们都要向他学习呀!看看现在谁学得最仔细。 师:刚才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观赏了华山的高与美,收获真不小。下面我们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朗读一下,再来回忆一下华山的美景。 生齐读。 师:小挚友们,今日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看到华山真高、真美呀!回去以后,你们可以把华山上看到的美景讲给身边的小挚友听,好吗? (下课) 咏华山说课稿 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孙浩娟 一、说教材 这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2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纳的一种
30、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奇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是“文”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首先,咏华山一文以平实浅近的短文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深厚爱好,学生读了故事短文进而学习古诗,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很简单登堂入室,进入诗境,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难为易,为儿童学习古读创建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次,咏华山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学生必需像阅读其他课文一样,首先仔细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获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实力,然后借
31、助短文探讨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可收到读文、学诗一箭双雕的功效。 再则,学生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势必要以文诗比照进而比较学习,找寻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探究理解古诗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结构的特点,这就可以从多角度地熬炼学生的语文实力,对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发挥综合效应。 基于以上相识,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和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宏伟壮美,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3、学习本课14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32、 对课文第2段诗文的体会领悟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如何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学得轻松开心呢?在整个充溢灵性感悟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情为上,情愈浓,感悟愈深;读为主,情、理、法尽在读中悟出,在读中体现。老师只需当一名导游,引导学生游历于诗文的意境中,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之奇妙。 三、说教学程序 在钻研教材、探讨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合理支配教学程序是教学胜利的关键一环,我在教学中支配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
33、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导入时我说: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小挚友们你们想去看看吗?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几句话就让学生都做个局内人,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之感,使课堂上的气氛轻松开心。 (二)学习第2段 学习这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首先,整体感知。我们都知道这一程序设计是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的,又能培育学生的概括实力。在这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让他们说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让学生初步感知华山的高,并且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第三段的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啊!”和既是描述华山的高大,又是下文古诗意思的两句话。 然后循
34、文明像,体情悟道。自然过渡华山究竟有多高呢?我们一起到山顶上去看一看,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你站在山顶上看到什么?这样就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详细的形象,将远在天涯的华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眼前,再用生活实际与在华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较,借助图文质疑,学生就自然地领悟出这些都是因为华山是太高太高了。 再精读品尝。人类的学习一般都经过形象一抽象形象,详细概括详细,语言思维语言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感悟华山的高后,这时再引导学生读出感觉。这个过程的设计就要学生在已有阅历参加下,对语言文字描写的详细事物进行理解、加工,当他想象出画面又把自己体会出的情感抒发出来时,这时的形象是高层次,而此时学生抒
35、发的感情也就与课文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了。接着背诵积累。假如说培育语感是学习语言的前提和关键,那么积累语言则是学习语言、积累语感的基础和目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相识,在学生入情入境之时,我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把这几句话背下来,真正达到让学生话记乐背。在指导背诵时,则是根据供应拐杖(看图)到去掉拐杖让学生练习熟读成诵,积攒语言。 最终诗文比照,读懂诗句。本课的文意即诗意,没有必要将诗剖开分析。我便将前文的两句话与古诗放在一起,提示他们这首诗有两句话,这里也有两句话,联系起来,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信任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再一齐说说诗句的意思。 在指导朗读背诵时,我引导学生移情入境,将
36、自己想象成小寇准,练习吟诵古诗,并且让他们自己做动作读,增加了情趣,更调动了气氛。 (三)学习第3、4段 3、4两段通俗易懂,我同样引导学生换位来读,让学生一起来当先生夸夸他,同时自然地悟出小寇准语文学得仔细又好,我们都要向他学习的道理。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本课时支配学习古诗中的三个生字,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书写上。 四、说板书设计 本文重点段第2自然段无论是写景写诗都紧扣一个“高”字,针对课文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我只板书了一个“高”字,突出重点,一目了然。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典型课咏华山课堂教学 教学要求: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华山的高与宏伟壮美。 2、学习文中的古诗,图文结合
37、读懂诗意,练习背诵。 3、随课文理解生字词语。 教学打算: 1、自制课件。 2、文中小人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小挚友,你们平常都爬过哪些山?今日老师要带大家去 2、 激趣:华山是座怎样的山?(板书“?”)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登上山顶看一看。 二、细读品悟: 1、请小挚友自由读课文其次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是座怎样的山? 沟通探讨。(依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高”) 2、小挚友真会读书,现在老师来读读,请你们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华山很高? 3、沟通: A:啊!华山真高哇! (1) 老师板画山(有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行不行?(有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呢?(板画高山)画这
38、样高行了吧! (2) 哇!真没想到华山这样高!真是让人大吃一惊!课文中连用了两个什么标点?(在原句中标出)怎样读才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B: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1)华山四周有很多山,哪些小挚友情愿上来帮老师在华山四周画些山?(请4-5名学生上台画) (2)小挚友画得真好!(边画边说)请看,这么多的山,有的离华山远,有的离华山近,这就是课文中说的“远远近近的山”。(在原句中加点) (3)师边画蓝天涯述:站在华山顶上,只有蓝天比华山高,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这是怎么回事呀?华山真是太高了!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华山的高?(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
39、4)小挚友读得真好,听你们这样读,让人不由得想说:引啊!华山 C: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1) 我们接着来画画(师画太阳,有意画远),老师把太阳画在这,对吗?为什么?(在原句中“那么近”加点)平常我们看太阳,总觉得离我们很远很远,现在为什么显得那么近?谁能把这个词读好? (2)读词:山腰间。山腰间是哪?谁上来在山腰间添上白云?(指名上台画) (3)平常白云都飘在哪?现在怎么只飘到了山腰间?(华山高) (4)指导朗读:华山太高了!太阳看起来离我们那么近,白云只飘到山腰间。这句话该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华山的高?(指名读,齐读) (5)引读:啊!华山 4、请小挚友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
40、一读,想想你除了感受到华山的高,还感受到什么?(华山景色美) 5、这么美的景色,只有站在华山顶上才能望见。让我们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一起感受一下华山的高,华山的美。 6、小挚友读得真好!你能看着黑板上的画来介绍介绍华山吗?小挚友先打算一下,呆会我们来比一比,谁介绍的华山高,谁介绍的华山美。(指名上台介绍) 7、你们介绍得真好。华山的美景吸引了很多游人。看,一个小孩和他的先生也爬上了华山,他们是怎样爬上山顶的? 板画山路:小挚友看,这就是华山的山路。爬这样的山,简单吗?怎么不简单?(华山高、险) (出示词语:艰难)这么难就是艰难。谁能把这个词读好?(指名读,齐读) (指图)他们就是沿着这样的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的。(出示句子)谁能读好这句话? 8、他们爬上山顶,看到了刚才小挚友介绍的美景。让我们看图一起说一说。(师引:啊!华山除了蓝天太阳) 9、 假如你也跟他们爬上了华山,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或者想做些什么?(请生自由说)小挚友都忍不住了,这就叫“不由自主”(读一读)这个小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