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教案4.docx

上传人:ylj18****70940 文档编号:44512083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8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水》教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秋水》教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水》教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水》教案4.docx(9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秋水教案4秋水教案5 一、导入: 我们中国的成语源远流长,含义深刻。其中有两个成语,一个是“望洋兴叹”,一个是“贻笑大方”。大家知道它出自什么作品吗?(庄子秋水)有谁能说一说这两个成语的意思?(望洋兴叹:本义指在宏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方要做一件事而力气不够,感到无可奈何。贻笑大方:让内行者见笑。) 二、介绍作者及庄子 庄子,名周.宋蒙城(今河南商丘县旁边)人。大约生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叶,死于公元前三世纪上半时期,与孟子同时或稍后。他作过蒙城漆园吏;楚威王要拜他为相,他拒绝了。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后学者所著。一般人认定,“内篇”七篇是庄子自著,“外篇”十一篇是门人和后学者所著。它

2、是一部唯心主义哲学著作,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庄子一书的思想核心.即清静无为,顺应自然,随从世俗,反对人为,弃圣绝知,否定现实的进步和斗争。 庄子中所宣扬的社会志向是人类远古,所谓“其卧缓缓,其觉于于”;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庄子有肯定的批判精神。当时封建制代替了奴隶制,大批的贵族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他们极尽诡诈残酷,贪欲无厌,穷奢极欲。庄子反对“知”、“圣”,诅咒黑暗,往往是基于此而发。在后学中更明确指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这种深刻的批判精神,体现了庄子文

3、章肯定的现实意义,对后代也有主动影响。 三、整体感知课文 秋水是庄子外物中的一篇。课文节选的是秋水篇的开头一段,以河伯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假如傲慢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学生思索:全文可分为多少个层次?怎么划分?每层讲什么? 明确:全文分两层:第一层(“秋水时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傲慢自满。其次层,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四、思想内容分析: 1、分析第一层 提问:本层共两句话,每句讲什么? 明确: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其次句写河伯的傲慢自满。 提问:河伯傲慢自满的神态、心理可用什么成语概括? (参考:踌躇满志、夜郎自大) 板

4、书设计: 百川灌河雄壮 黄河 不辩牛马开阔 第一层 欣然自喜踌躇满志 河伯 天下之美尽在夜郎自大 2、分析其次层 提问:见到大海,河伯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明确:对于接纳众流、浩瀚无垠的大海来说,黄河与之相较,又实在是太渺小了。当河伯怀着沾沾自喜的心情向东而行,到达北海,“东面而视”时,满眼所触及的是无穷无尽的茫茫海水,这和“不辩牛马”相差何啻天壤。河伯还有自知之明,顿觉自己的见识局于一隅,自愧弗如,故而会望洋兴叹 提问:河伯是怎样进行自我指责的? 明确:首先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来指责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傲慢自大。接着以小看仲尼和轻视伯夷的事例,证明了自己的浅薄。最终以一

5、个“殆”字,阐明傲慢自满的危害性,即势必遭到“大方之家”的嘲讽。批判层层绽开,步步深化,一个傲慢自大,又将幡然悔悟的河伯形象跃然坻卜,呼之欲出了,从而揭示了反骄破满的主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东面而视 大海 其次层不见水端 责己傲慢 河伯批己浅薄 贻笑大方 3、小结提问:本文对我们有何启示? 明确: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那就是说一个人的见识总是有限的,见闻再多,也不能傲慢自满。(学生说出诸如“人贵有自知之明”、“知耻近于勇”、“谦受益,满招损”、“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自大由于无知”、“有比较才有鉴别”等,都应予以确定。) 五、总结本文有关的语法 (一)通假字:

6、 泾流之大。(“泾”通“径”,直流。) 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辨别。) (二)一词多义 望洋向若而叹曰。(名词,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动词,如、及、比得上。) (三)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作状语。东:向东面。) 东面而视。(方位名词作状语。东:朝东,向东。)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少:认为;少,小看;轻:认为轻,轻视。) (四)句式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句。宾语“己”置于动词谓语“若”的前面)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五)固定格式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

7、:“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 六、分析本文写作特点 本文以寓言的形式说理,因此将客观的东西主观化,用拟人的来表现海、河就是不行避开的了,如河伯的沾沾自喜和对海神若的谈话就是如此,另外,在论说时,文章采纳了引申譬喻的方法,以小见大地扩展话题。比如文章起先写的是水之大,而河伯对海神若的谈话则提到了仲尼之闻与伯夷之义,就由水势的大小拓展到道德学问的方面来,使文章的内涵更丰富,主题更深刻。 秋水 教学目的: 1、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本文寓意。 2、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2、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别句式。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泾流

8、、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2、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及“望洋兴叹”“贻笑大方”两个成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感叹。 教学步骤: 一、导语: 鲁迅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过中国古代的一位作家:“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他所说的这个人是谁呢?对,这个人就是先秦时期的哲学家、散文家庄子,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我们知道道家学派还有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9、老子和庄子被后世人合称为“老庄”。老子的思想是主见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庄子是在老子的基础之上,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老子的思想,主见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即一切顺应自然,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就是庄子最基本的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他的弟子门人合著的庄子一书中,我们知道,先秦时期的一些著作,常常是文、史、哲不分家,因此,庄子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板书) 第一,想象奇幻, 其次,构思奇妙, 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方, 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

10、漫主义风格。 庄子一书共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秋水选自外篇,好,下面我们就来研读文章,。 三、老师范读(带感情)、正音: 泾jng涘s渚zh殆di 四.学生齐读,初步感知 文章特殊短小,只有5句话,文字比较浅显,所以下面就请大家参照注释,疏通文章的大意。(3-5分钟) 五.文章讲解 1.先看第一句: 秋水,何意?时,什么用法,名动(板书) 百川,是一百条河流吗?河,是指黄河,古今异义词(板书) 2.再看其次句: 泾,通假字(板书)辩,通假字(板书) 3.前两句分析: 前两句给我们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象?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一到了,“百川灌河”(板书)河水泛滥,气概如何?特别壮丽,“

11、泾流之大不辩牛马”,是说畅通无阻的水流是这么大,以至于河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请是牛是马了,“不辩牛马”(板书),这是进一步说明黄河的壮阔。 4.第三句。 于是焉,如何译?在这个时候以为,就是以为之意美,美景,形名(板书) 尽在己,全要自己这里 问:这时候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明确:他是黄河之神,看到黄河这么壮阔,(板书“欣然自喜”)就感到自己很了不得,这是它的功劳,当然就洋洋得意起来,这反映了他的什么心理?-傲慢自满。 5.第四句: 顺流而东行:东,向东走,名状语(板书)至于:到了的意思,古今异义(板书) 东面而视:面,面对,面对,名动(板书) 问:河伯到了大海里之后,所看到的大海是怎

12、样一种景象呢? “不见水端”(板书)这说明白大海的什么特点?-广袤。 6.第五句: 旋:掉转 面目:脸,古今异义(板书) 成语“望洋兴叹”的由来 闻道百:听说了许多道理。定语后置(板书)莫己若:宾语前置(板书)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板书) 少:小看,形动,意动(板书) 非则:假如不是就 见于:被所固定句式(板书) 成语“贻笑大方”的由来 大方,指明白到理的人,古今异义(板书) 问:河伯到了大海里,看到了大海的广袤后,是怎样的神态呢? -始旋其面目,“望洋兴叹”(板书) 问:为什么要叹息呢? -这个时候它才相识到自身的渺小了,不禁为自己的傲慢自满而感到惭愧,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指责(板书):指

13、责自己的傲慢无知,傲慢自满。 六.课堂探讨: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启发学生放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 人贵自知之明; 谦受益,满招损; 自大由于无知; 知耻近手勇; 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七.写作特色: 好,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是不是也体现了庄子散子的总体艺术特色呢: 想象奇幻构思奇妙善用寓言故事和比方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明确:不全是。就本文来讲最突出的特色主要表现在: 1.巧设比方:本文要说明的是人不能傲慢自满的道理,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来比方,特别生动,化抽象为形象; 2.对比手法:通篇都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黄河的壮阔和大海的广袤

14、进行对比,前者是“百川灌河”“不辩牛马”,后者是“不见水端”“难穷也”;还有把河伯前后看法的改变进行对比,从前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八.小结: 这篇文章以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为喻,说明一个的见识有限,只有经过比较,才会发觉自己的不足,假如傲慢自满,就会贻笑大方。讲地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全文用了比方和对比的手法。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也使我们初步了解了庄子散文的一些艺术特色,感受到了先秦诸子散文的博大精深。 备用材料: 为了使同学们对庄子的散文特色有更多的了解,现在我们看看庄子的秋水的其次段,请大家打开课本配套用书精品阅读132页。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

15、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行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行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行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行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

16、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作业:1.背诵全文。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黄河大海 百川灌河不辩牛马不见水端 看法改变:欣然自喜望洋兴叹 自我指责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耻近于勇 谦受益,满招损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自大由于无知有比

17、较才有鉴别 通假字:泾、辩 古今异义:河、至于、面目、大方 词类活用:时、美、东、面、少、轻 特别句式:闻道百、莫己若、我之谓、 非则 见于 成语: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秋水教案3 秋水教案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傲慢。2、学习对比的方法。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4、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教时:一课时。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词语、句式和对比的方法,理解文中阐发的人生哲理。教法:1、自读、研讨,疑难处老师作适当讲解、点拨。2、利用内容和结构的特点,指引背诵的方法。3、指导学生理解、积累和正确运用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学时学过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千古

18、绝句登鹳雀楼。(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辽远壮阔的山河图,气概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启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现实生活的确如此,人的相识是有限的。假如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傲慢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就已有阐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庄子的散文片段节选秋水。(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城(河南商丘县旁边)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和统治者合作。史记

19、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嬉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读其次教材P116)(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翻译:庄子在濮水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以管理全国的重任相委任。”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它是宁愿

20、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分,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庄子思想比较困难,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见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才智经常令人神往。代表作庄子,现存33篇。庄子散文是战国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改变无端,充溢了浪漫主义色调和浓郁

21、的诗意。 三、整体感知,梳理语言学问。 1范读。正音:灌(,注入)泾(,同“径”)涘(,水边)渚(,水中的小块陆地)望洋(,仰视而望的样子)难(,难以)旋(,掉转)殆(,危急) 2学生朗读课文至“尽在己”。梳理语言学问: 1、重点字词。灌、涘、渚、焉(语气词,无义)2、通假字:泾(同“径”,直。)辩(同“辨”,辨别,辨别。)词类活用。时(名状,随时令,按时)美(形名,美景)古今异义。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自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于是(古义,在这时,这时候;今义,表承接) 3学生朗读课文至“尽在己”。梳理语言学问:重点字词。词类活用。东(名状,向东)东面(名动,面对)少,轻(意动,认

22、为少,小看;认为轻,轻视)古今异义。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古义,北方的大海;今义,我国一部分海疆,即东海的北部)东面(古义,面朝东;今义,东边)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态,相貌)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不吝啬;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特别句式。定后:闻道百;宾前: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被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固定格式:1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于”,被所)成语。1望洋兴叹

23、(望洋,仰视貌,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宏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方要做一件事而力气不够,感到无可奈何)2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3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之人) 四、理解思想内容。 探讨: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启发学生放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 提示: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1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贵自知之明;2谦受益,满招损;3自大由于无知;4知耻近乎勇;5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6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四、指导背诵。 课文结构简洁,层次清晰,可采纳关系法背诵。先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上有两句,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其次句写河伯傲慢自满。两句之间的连接语是

24、“于是焉”。其次层也是两句,第一句写北海的广袤,其次句写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组合。利用关系法把握语言结构,有利于背诵。还可采纳排词法。课文用对比方法写河伯相识的前后改变。可提取、排列两相比照的词语:1河与海的比较;2河伯相识的改变。课后练习还介绍了问题法。所提的三个问题恰好针对三个内容要点,逻辑性强。运用此法驾驭内容梗概,利于背诵。 课上背诵练习:个人默记一两篇后,由老师带领集体背诵。集体背诵好相互提示脑记耳听口诵可加强记忆。 五、布置作业。 1笔译全文。 2写读后感。 秋水教案18 一.教学内容 秋水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 2.学习本文用设喻的手法说明哲理的写法 三.学习

25、方法 1.积累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2.熟读课文以致成诵 四.作者作品 庄子,名周,宋之蒙人。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生活极为贫困。据记载他曾住过陋巷,打过草鞋,并向监河侯借粮。楚威王闻其贤,以重金聘为相,然辞谢不就,只求适己任性,以快其意。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大师。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从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和政治观点看来,庄子无疑是一个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哲学家。由于社会的根本改变,庄子的地位无法维持,这就确定他对现实极端不满。他既不满现实,又无法抗拒它,就不得不走隐居遁世的道路。他是一个悲观无望的厌世主义者,觉得“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

26、过隙,突然而已”,所以妻死则“箕踞鼓盆而歌。”因此,庄子的处世看法就是玩世不恭,随俗浮沉。他好象特别害怕、胆怯,常说“无用之用”才是“大用”。这一切都充分表现一个没落阶级的思想观点。不过,庄子的放荡不羁,蔑视礼法和权贵,以及对统治者不合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起过肯定的主动作用。他还认为圣知仁义只是供统治者利用的工具,这些都是极为深刻的见解。 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风格。它首先是汲取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纳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依据。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调。 庄子亦名南华经,今本庄子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只有内篇可确认为庄子所作,庄子用寓言

27、或散文表现他深邃奥妙的哲学思想,文章十之八九是寓言。 五.秋水全文,主要通过河伯和海若的七段对话,本意是要申述庄子齐物论和相对主义的相识论。 六.全文解析 秋水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关键字:时:名状,按时令。川:水道、河流。河:黄河。泾:通“径”。之:这样,如此。 译文:秋水依照时令刚好来到,许多河流的水灌注到黄河里。水流是那样宽敞,在水的两边和水中的小洲与高出的河岸之间 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辨:“辨”,辨别。焉:助词不译。然:形容词缀。以:认为 竟分不清对面的牛和马。于是乎黄河神兴奋地自我得意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这里。

28、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而:表修饰顺连词。东:名状,向东。于:介词,引出到达的地点。而:表修饰连词。 他沿着河道向东走,来到了北海;面对着东方观望,看不到水的终点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始旋:起先,掉转。望洋:翘首远望的样子。 于是黄河神转过脸来,仰头对海神若感叹说:“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野语:俗语百:许多 “俗语说,听说了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这就说的是我呀。”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且夫:发语词。闻:动。闻:名。而:并列连词。之:结构助词,的。始:当时 况且我曾经听说有人轻视孔子的学问

29、,看不起伯夷的节义,当时我不信任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之:主谓之间取独殆:危急 现在我看到了您的博大无穷,我若不是走到您的门前,那就危急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长:许久,见:表被动方:道 我将许久地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七.重、难点 1.秋水的文学性与哲理性 2.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顺流而东且夫我常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3.特别句式 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闻道百(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句的构成: (1)动词(动宾) 否定句宾语前置(否定词、代词) 不患人之不已知/忌不自信/毋吾以也/未之有也/莫已若/弗之怠也(不懈怠笔录)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古之人

30、不余欺也 疑问句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 吾谁欺?沛公安在?毛将焉附? 用“之”“是”作提宾标记 方位名词作宾语时,在谓语之前 项王西向坐北面而事之东面而视 (2)介词(介宾) 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吾谁与归 一般词作宾语倒装是以谓之文也一言以蔽之 4.文章除设喻说理之外还运用了对比手法 (1)写景对比 (2)河神前后相识对比 5.附先秦诸子表 阶段 作品 作者 基本思想 艺术特点 春秋之交 论语 孔子弟子及再传 弟子 仁为核心 中庸、礼 德治教化,凝炼 简括警策诫人 墨子 墨子及其弟子 兼爱、非攻 维护手工业 有劝服力逻辑性强条理清楚 老子 李耳本人 相素辩证法 简括有韵

31、宜于诵读 战国中叶 孟子 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人 主见仁政以民为本 长于争论,富有气概,感情剧烈语带锋芒,鼓动性强 庄子 庄子及弟子 虚无清静 顺其自然 放荡不羁 善用寓言,想象奇妙,富于浪漫主义色调 战国后期 荀子 荀况本人 人定胜天 质朴简约,善用比方,结构谨严 韩非子 韩非本人 兼道儒法 选择前期法家思想 善用寓言,巧设譬喻,深刻明切,锐利无比严峻峭拔 秋水教案6 秋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秋水是庄子的名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奇妙,善用寓言和比方,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的思想与才智特别人所能及,中学一年级学生在理解上会有困难,正因如此,课本将原有的逍遥游换成现

32、在的秋水。课文仅仅节选了秋水前面的一小段,篇幅很短,文字也浅显,所表达的思想单独来看并不深邃。故此,教学过程中当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文风。 2、懂得形象化说理的方法。 3、培育阅读文言文的爱好和实力。 三、教学重点 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得出启示。 四、教学步骤设计 1、导入 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庄子中出现的成语导入。 (现代社会信息异样丰富,学生往往对文言文阅读缺乏爱好和实力,但我们得实行“拿来主义”,从古文中吸取养分。庄子的文章一方面给我们以思想的启迪,另一方面也给我们以语言的滋养。) 2、朗读 以Flash课件营造朗读氛围。 老师范

33、读。 学生集体或个别朗读,老师指导朗读。 3、分析课文 承接导入语中的成语话题来切入本文。 引导学生找出能帮助理解课文的关键成语:“望洋兴叹”,然后围绕该成语提出问题,一步步引导出翻译、层次、写作手法、思想等方面的学习。 1)“叹”的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会“叹”? 3)怎样写“叹”? 4)从“叹”中得到什么启示? 5)总结读书方法:对以上学习过程进行小结,总结出一种读书方法:“中心开花”分析法。 4、练习 堂上练习,刚好检测学习效果。 练习涉及文学常识、字词理解、句式分析、课文理解等方面。 5、拓展 学习文言文并不是为学而学,应是“古为今用”,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庄子的文章给我们带来什么样

34、的启示。 在对课文进行探讨后,可另从庄子中选择一则或两则较为熟识的寓言小故事,引导启发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谈一谈。 以上设计的内容及步骤,并不意味着老师在堂上按部就班地全部都讲,亦不意味着学生要按部就班地全部都学,应依据详细状况和个体特性来调整教学内容和依次。 秋水教案1 秋水教案 庄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本文寓意。 2、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别句式。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2、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及“望洋兴叹”“贻笑大方”两个成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

35、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感叹。 教时支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概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则非常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相识是有限的。假如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傲慢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 二、作者介绍: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和统

36、治者合作。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嬉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被后世人合称为“老庄”。 老子的思想是主见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庄子是在老子的基础之上,主见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即一切顺应自然,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就是庄子最基本的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他的弟子门人合著的庄子一书中。庄子,现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秋水选自外篇)。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1、想象奇幻;2、构思奇妙;3、善用寓言故事和比方

37、;4、文笔汪洋恣肆,不拘绳墨,改变无端,充溢了浪漫主义色调和浓郁的诗意。 三、老师范读(带感情)、正音: 泾jng涘s渚zh殆di 四、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文章特殊短小,只有5句话,文字比较浅显,学生参照注释,疏通文章的大意。 五、老师强调: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说明。 1、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古:到了;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古义,课文注释为北方的海,指东海的北部,其实应当是指渤海,当时的黄河是入渤海;今常义指我国一部分海疆。) 百川灌河(古:特指黄河;今:自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脸;今:脸的形态,相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

38、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不吝啬,或者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2、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名词作动词,面对。)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3、找出特别句式,并分析。 闻道百(定语后置:闻百道) 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以为莫若己)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谓我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于:被所固定句式) 4、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 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宏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方要做一件事而力气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39、5、理解这则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耻近于勇;谦受益,满招损;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自大由于无知;有比较才有鉴别。 六、本文的写作特色: 1、巧设比方:本文要说明的是人不能傲慢自满的道理,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来比方,特别生动,化抽象为形象。 2、对比手法:通篇都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黄河的壮阔和大海的广袤进行对比,前者是“百川灌河”“不辩牛马”,后者是“不见水端”“难穷也”;还有把河伯前后看法的改变进行对比,从前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秋水这篇课文虽然仅仅节选了庄子秋水的第一自然段,但我们同样领会到了庄子散文的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设喻奇妙,机趣横生的特点。

40、不仅如此,还使我们深刻地相识到:人的相识是有限的,只有开拓视野,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提高,顺应时代的潮流。 七、学生朗读课文,并置疑。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写一篇读后感。 秋水3 (3)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时(季节)”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美”,作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美景) (4)一词多义 (5)句式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推断句。“用者,也”表示推断) 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己”作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助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记。)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用“见于”表示被动)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形式,可译为“认为是”“觉得是”)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是副词“非”和连词“则”的协作格式,可译为“(要)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连词。连接上句或上段,用在下句或下段的开头,可译为“再说”“况且”,表示意思推动一层) (6)出自本文的成语 望洋兴叹:仰视海神而兴叹。原指看到人家的宏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今多比方力气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亦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