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管理的解决方案.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415390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9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管理的解决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管理的解决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管理的解决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管理的解决方案.docx(9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二节电子商务下的物流解决方案一、国外电子商务下的物流解决方案二、国外电子商务下先进物流模式案例介绍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物流解决方案一、国外电子商务下的物流解决方案1、美国物流中央化2、日本高效配送中心3、适应电子商务的一种全新的物流模式物流代理1、美国物流中央化美国物流中央化的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统一从整体进行规划管理的管理方式。(1)在市场营销方面物流管理含分配计划、运输、仓储、市场研究、为用户服务五个过程。(2)在流通和服务方面在物流管理过程含需求预测、订货过程、原材料购买、加工过程,即从原材料购买直至送达顾客的全部物资

2、流通过程。2、日本高效配送中心(l)物流过程是:生产一流通一消费一还原(废物的再利用及生产资料的补足和再生产)。(2)物流是非独立领域,由多种因素制约。(3)物流(少库存多批发)与销售(多库存少批发)相互对立,必须统筹安排来获得整体成本最小的效果。(4)物流的前提是企业的销售政策、商业管理、交易条件。(5)产品设计阶段决定效率。(6)销售订货时,交货条件、订货条件、库存量条件对物流的结果影响巨大。流通中的物流问题已转向研究供应、生产、销售中的物流问题方向。3、适应电子商务的一种全新的物流模式物流代理物流代理(thirdpartylogistics,缩写为TPL)字面含义为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其

3、定义为:“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公司提供的所有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二、国外电子商务下先进物流模式案例介绍1、美国配送中心的类型2、美国配送中心运作流程1、美国配送中心的类型美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种,主要有批发型、零售型和仓储型三种类型。批发型美国加州食品配送中心是全美第二大批发配送中心。该中心实行会员制。该配送中心主要靠计算机管理。业务部通过计算机获取会员店的订货信息,及时向生产厂家或者新的储运部发出要货指示单;厂家和储运部再根据要货指示单的先后缓急安排配送的先后顺序,将分配好的货物放在待配送回等待发运。配送中心24小时运转,配送半径一般

4、为50公里。零售型美国奥尔玛商品公司的配送中心是典型的零售型配送中心。在奥尔玛各连锁店销售的商品,根据各地区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同,其价格也有所不同。总公司对价格差价规定了上下限,原则上不能高于所在地区同行业同类商品的价格。仓储型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是典型的仓储式配送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美国独立杂货商联盟加州总部的委托业务,为该联盟在该地区的350家加盟店负责商品配送。2、美国配送中心运作流程美国配送中心的库内布局及管理井井有条,使繁忙的业务互不影响,其主要经验是:(1)库内货架间没有27条通道,19个进货口。(2)以托盘为主,4组集装箱为一货架。(3)商品的堆放分为储存的商品和配送

5、的商品。一般根据商品的生产日期、进货日期和保质期,采取先进库的商品先出库的原则,在存货架的上层是后进的储存商品,在货架下层的储存商品是待出库的配送商品。(4)品种配货因是数量多的整箱货,所以用叉车配货;店配货因是细分货,小到几双一包的袜子,所以利用传送带配货。(5)轻量、体积大的商品(如卫生纸等),用叉车配货,重量大、体积小的商品用传送带配货。(6)特殊商品存放区,如少量高价值的药品、滋补品等,为防止丢失,用铁丝网围起,标明无关人员不得入内。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物流解决方案我国现有的物流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中央直属的专业型物流企业2、地方性物流企业3、兼营性物流企业1、中央直属的

6、专业型物流企业中央直属的专业型物流企业,专营生产资料的物资储运总公司和外运总公司。仓储主要针对本系统,因此商流物流分离,受行政控制。2、地方性物流企业地方性物流企业,地方商业系统的储运公司及粮食仓储系统,完全受当地行政领导。3、兼营性物流企业兼营性物流企业,集物流与商流为一体的物流企业,比重大,数量正不断增多。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及物流业改革现状,借鉴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和经验,我国从1992年开始了物流配送中心的试点工作。近年来,随着连锁商业的发展,配送中心的建设受到重视,特别是连锁企业自建配送中心的积极性很高。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建立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于一体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1996年10

7、月11日,原国内贸易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意见特别强调要“发展建设以商品代理和配送为主要特征,物流、商流、信息流有机结合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第三节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一、传统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二、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三、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的目标四、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集成供应链管理一、传统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物流管理有三大缺陷:1、库存太大2、反映太慢3、处理需求单一1、库存太大传统供应链上的库存缓冲,使得制造商和零售商都存有某些产品的库存,而这正是造成供应链上其他环节缺货的原因。在供应链上,如果各

8、个公司的仓储和存货点不一致,库存问题就会扩大化。由于供应链的每个参与方都有库存,再加上库存管理的失误和供应链上各环节的相互影响,当货物达到供应链的最后时,库存水平与实际的货物需求几乎毫无关系。2、反映太慢传统的市场配销渠道的松散是固有的。由于在供应链上再定货过程的脱节,其可能从没满足热销产品的销售需求。3、处理需求单一传统的物流管理处理产品的方式单一。如:公司关于挥发性产品和非挥发性产品的库存水平相似,并通过同一种物流网络对它们进行分发。二、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物流管理的基本功能可分为:库存管理、订购过程管理、配销管理和仓库管理。1、库存管理2、订购过程管理3、配销管理4、仓库管理

9、1、库存管理目标是缩短订购运输支付的周期时间。2、订购过程管理订购过程是指给供应商发出订购单的过程。它可细分为三大行为:供应商管理通过供应商管理,企业可利用配销单据等对整个补充网络做计划,并向供应商自动发出订购单。这样可以简化常规交易,减少纸张处理,为每日的征购活动提供一个电子通信框架。运用在线产品目录和供应商名单,采购部门可建立需求和订购单证。其效益可以从订购单处理上的开支和员工的减少、订购单数目的增加以及交易循环时间的缩短上来体现。订购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买方和供货方建立长期关系的关键。一旦决定从一个特定的供货方那里订购产品,一个合同就建立了。订购单管理订购单管理是指检查订购数量、将订购单发

10、送给供应商并对已接收货物进行支付。3、配销管理以下是配销管理的几个过程:配销需求计划(DRP)实物库存管理(PIM)运输和车队管理劳力管理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指货物位置管理、产品放置和提取、收货和发货过程以及对这些过程的检测。三、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的目标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的目标是: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交付正确的产品(通常还包括以正确的质量水平交付)。该目标给出了物流管理必须解决的三个变量: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可利用性)等级;花费水平(它意味着提高操作效率);减少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这些目标对零售物流管理提出的要求包括:适时地以良好的状况、在恰当的温度、完好无损地、用满

11、足操作精度和效率的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并以最低的花费给商店交付所订购的产品。四、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集成供应链管理1、集成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概念2、集成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方法1、集成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概念所谓供应链(supplychain)是指有供应商、工厂、仓库、流通配选中心、连锁店和零售商组成的一个世界范围的网络。电子商务下经济活动的多变性使这种协调关系变得复杂化。这些多变的动态因素包括:(l)波动的银行利率;(2)市场需求的多变;(3)原材料不能及时到达;(4)生产设备出故障;(5)用户改变或取消订单等。这些动态因素导致传统供应链的运作的实际进程和结果与计划发生偏差。供应链管理

12、系统(supplychainmanagementsystem)必须具有跨越供应链多个链节或功能来协调计划调整的内在机制。具有这种内在机制的供应链就是电子商务下研究重点:集成供应链管理系统。为了能够及时传播信息,准确地协调决策管理人与系统的行为,供应链在战术和战役层次中需要不断提高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协调敏捷性和灵活性。正是这种协调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最终决定了企业组织能够有效地、协调地实现它自身的目标。这个结论与电子商务时代管理学上另一个热点敏捷管理(agilitymanagement)与精益管理(leanmanagement)理论是一致的。2、集成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优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功

13、能,使供应链的各链节、各功能实现最佳配合与协调,共同保证供应链目标的实现是集成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目标。集成供应链管理系统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供应链的需求和资源预测、供应链服务水平、供应链运作的多层次计划、供应链控制机制、供应链的分析诊断咨询、供应链的设计开发和改进、供应链计划的执行、供应链活动的指挥协调、供应链效益评价、供应链的竞争分析等。为达到上述研究目标,目前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l)研究供应链的信息交流和协作的理论及方法论,以便供应链系统代理模块能够和谐地适应变化,并协调推理以解决问题。(2)规范一种供应键系统的标准术语,用于统一代理模块的信息交流和协调。(3)建

14、设智能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各类最新信息,使供应链系统的代理模块能够保持相关信息的一致性。(4)开发基于约束理论(theoryofconstraints)的推理方法,作为供应链系统代理模块推理技术的基础。(5)将上述的原理、方法封装到代理模块开发工具中,以确保供应键系统的代理模块能重复使用规范的协调机制和推理机制。第四节现代物流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一、物流技术概述二、条码技术三、EDI技术四、射频技术五、GIS技术六、GPS七、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案例一、物流技术概述1997年10月,欧洲经济委员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了全球信息社会标准大会。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电子商务的定义:“电子商务是各参与

15、方之间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交换或直接物理接触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业务交易。”这里的电子方式包括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支付手段、电子订货系统、电子邮件、传真、网络、电子公告系统条码、图像处理、智能卡等。物流是由“物”和“流”两个基本要素组成,所谓“物”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所谓“流”是指物理性的运动,亦称之为位移;物流,简言之,就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供应链简言之,是指产品由生产厂家生产出来到用户、消费者的物流全过程。这其中包括生产厂家将生产的单个产品进行包装,并将多个产品集中在大的包装箱内,然后经过运输、批发等环节,在这一

16、环节中通常需要更大的包装,最后产品通过零售环节流通到消费者手中产品通常在这一环节中再还原为单个产品。物流技术一般是指与物流要素活动有关的所有专业技术的总称,可以包括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包装技术、物品识别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物流技术还包括物流规划、物流评价、物流设计、物流策略等;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后,物流技术中综合了许多现代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EDI(电子数据交换)、barcode(条码技术)等等。二、条码技术1、条码技术概述2、物流条码标准化3、条码技术的应用1、条码技术概述条码技术(barcode)的特点:是实现各行

17、业自动化管理的有力武器,有助于进货、销售、仓储管理一体化;是实现EDI、节约资源的基础;是及时沟通产、供、销的纽带和桥梁;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工具;可以节约消费者的购物时间,扩大商品销售额。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是为实现对信息的自动扫描而设计的。它是实现快速、准确而可靠地采集数据的有效手段。条码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为提供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条码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物流中的物品进行标识和描述的方法,借助自动识别技术、POS系统、EDI等现代技术手段,企业可以随时了解有关产品在供应链上的位置,并及时做出反映。当今在欧

18、美等发达国家兴起的ECR、QR、自动连续补货(ACEP)等供应链管理策略,都离不开条码技术的应用。条码是实现POS系统、EDI、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是物流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2、物流条码标准化物流条码是条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不仅在国际范围内提供了一套可靠的代码识别体系,而且为贸易环节提供了通用语言,为EDI和电子商务奠定了基础。因此,物流条码标准化在推动各行业信息化、现代化建设进程和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物流条码的标准体系包括:(1)码制标准码制标准如下表所示:这三种条码是物流条码中常用的码制,它们的具体应用在实际中

19、又有所不同。一般说来,通用商品条码用在单个大件商品的包装箱上;交括二五条码可用于定量储运单元的包装箱,ITF-14和ITF-6附加代码共同使用也可以用于变量储运单元;贸易单元128条码的使用是物流条码实施的关键,它能够标识贸易单元的信息,如产品批号、数量、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交货地等。(2)应用标准:EAN位置码;储运单元条码;条码应用标识。EAN位置码提供了国际共同认可的标识团体和位置的标准,也正在逐渐用于标识交货地点和起运地点,成为EDI实施的关键。储运单元条码国家标准起到了对货物储运过程中物流条码的规范作用,实际应用中具有标识货运单元的功能,是物流条码标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应用标准。条

20、码应用标识是商品统一条码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填补了其他EANUCC标准遗留的空白,它将物流和信息流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连接条码与EDI的纽带。3、条码技术的应用由于条码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信息量大、准确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强等优点,因而发展十分迅速。在仅仅40年的时间里,它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业、商业贸易、生产制造业、仓储业等生产及流通领域。它不仅在国际范围内为商品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代码标识体系,而且为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了一种通用的语言符号。3、条码技术的应用由于条码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信息量大、准确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强等优点,因而发展十分迅速。在仅仅40年的时间里,它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

21、业、商业贸易、生产制造业、仓储业等生产及流通领域。它不仅在国际范围内为商品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代码标识体系,而且为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了一种通用的语言符号。条码在零售业中的应用货物的条码是建立整个供应链的最基本条件,它是实现仓储自动化的第一步,也是作为POS快速准确收集销售数据的手段。以零售业为例,公司主机的条码数据和商品价格定期(每天)更新,下载至店面微机。店面微机具有两个功能:第一,它管理前台POS,包括通过扫描器收集数据的POS终端;第二个任务是管理后台POS,包括分析销售数据、下电子订单、打印产品价格和条码标签。三、EDI技术1、EDI技术概述2、EDI标准化3、EDI技术的应用1、E

22、DI技术概述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即电子数据交换,是指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2、EDI标准化EDI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标准;(2)代码标准;(3)报文标准;(4)单证标准;(5)管理标准;(6)应用标准;(7)通信标准;(8)安全保密标准。3、EDI技术的应用(1)EDI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应用EDI是一种信息管理或处理的有效手段,它是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进行运作的有效方法。EDI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及通信网络资源,提高贸易伙伴间通信的

23、效益,降低成本。(2)EDI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以及发展前景EDI应用获益最大的是零售业、制造业和配送业。在这些行业中的供应链上应用EDI技术使传输发票、订单过程中达到了很高的效率。零售业、制造业和运输业所采用的EDI应用主要是发票和订单处理,而这些业务代表了他们的核心业务活动:采购和销售。EDI在密切贸易伙伴关系方面有潜在的优势。目前,我国EDI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国内市场将同国际接轨并融为一体,逐渐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为了保持和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竞争能力,促进我国供应链管理的不断发展,我们必须迎头赶上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

24、展的潮流,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EDI技术。四、射频技术1、射频技术概述2、射频技术的应用1、射频技术概述射频技术RF(radiofrequency)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射频系统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线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可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和有智能等。RF适用的领域: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由于RF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对于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2、射频技术的应用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在波斯尼亚的“联合作战行动中”,不但建成了战争史上投入战场最复杂的通信网,还完善了识别跟踪军用物资的新型后勤系统,这是吸

25、取了“沙漠风暴”军事行动中大量物资无法跟踪造成重复运输的教训,无论物资是在订购之中、运输途中、还是在某个仓库存储着,通过该系统,各级指挥人员都可以实时掌握所有的信息。我国RF的应用也已经开始,一些高速公路的收费站口,使用RF可以不停车收费,我国铁路系统使用RF记录货车车厢编号的试点已运行了一段时间,一些物流公司也正在准备将RF用于物流管理中。五、GIS技术1、GIS技术概述2、GIS技术的应用1、GIS技术概述GIS(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新成果,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

26、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2、GIS技术的应用GIS应用于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国外公司已经开发出利用GIS为物流分析提供专门分析的工具软件。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会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六、GPS1、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介绍2、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1、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介绍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缩写为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

27、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路、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经近10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并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从而给测绘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改进,硬、软件的不断完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开拓,目前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并开始逐步地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该GPS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

28、收机。2、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20世纪产生的一项高技术,在21世纪将会被广泛应用到许多领域,在物流领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将会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各个环节,以下分别介绍:(1)用于汽车自定位、跟踪调度、陆地救援。(2)用于内河及远洋船队最佳航程和安全航线的测定、航向的实时调度、监测及水上救援。(3)用于空中交通管理、精密进场着陆、航路导航和监视。(4)用于铁路运输管理。(5)用于军事物流。七、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案例松下配送中心的关键技术ADC松下后勤服务组织(Panasoniclogistics)负责世界知名的电气及电子产品制造商松下公司的配送工作。它的一个新配送中心于1997年

29、10月在英国Northampton成立。该中心由于在运作中有效地利用了高科技而声名鹊起。第五节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模式一、第三方物流二、国际物流三、物流配送一、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大大简化业务流程,降低企业运作成本。而电子商务下企业成本优势的建立和保持必须以可靠和高效的物流运作为保证。1、物流一体化2、第三方物流3、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一体化4、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物流代理模式5、如何开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物流代理1、物流一体化所谓物流一体化就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指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的阶段。物流业高度发达,物流系

30、统完善,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能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可进一步分为三个层次:物流自身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和宏观物流一体化。物流自身一体化是指物流系统的观念逐渐确立,运输、仓储和其他物流要素趋向完备,子系统协调运作,系统化发展。微观物流一体化是指市场主体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并且出现了以物流战略作为纽带的企业联盟。宏观物流一体化是指物流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物流业占到国家国民总产值的一定比例,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2、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

31、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按照物流企业完成的物流业务范围的大小和所承担的物流功能,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综合性物流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企业。功能性物流企业,也可叫单一物流企业,即它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按照其主要从事的物流功能可将其进一步分为运输企业、仓储企业、流通加工企业等。综合性物流企业能够完成和承担多项甚至所有的物流功能。综合性物流企业一般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有着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按照物流企业是自行完成和承担物流业务,还是委托他人进行操作,还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物流自理企

32、业和物流代理企业。3、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一体化物流一体化是物流产业化的发展形式,它必须以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完善为基础。物流一体化的实质是一个物流管理的问题,即专业化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以求取得整体最优的效果。同时,物流一体化的趋势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第三方物流,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经济学和物流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精通物流供应链中的每一门学科,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都很强。4、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物流代理模式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我们

33、认为,我国物流产业应积极采取代理形式的客户定制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模式。中国目前物流企业在数量上,供大于求,供给数量大于实际能力;在质量上有所欠缺,满足不了需求的质量;物流网络资源丰富,利用和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5、如何开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物流代理从事综合物流代理业务的主要思路为:不进行大的固定资产投入,低成本经营和入市原则;将主要的成本部门及产品服务的生产部门的大部分工作委托他人处理,注重建立自己的销售队伍和管理网络;实行特许代理制,将协作单位纳入自己的经营轨道;公司经营的核心就是综合物流代理业务的销售、采购、协调管理和组织设计的方法与经验,并且注重业务流程创新和组织机制创新

34、,使公司经营不断产生新的增长点。二、国际物流电子商务的推广,加快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国际物流在整个商务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国际物流的概念和发展2、国际物流系统3、建立和完善物流网络,促进国际物流合理化1、国际物流的概念和发展(1)国际物流的概念所谓国际物流,就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国际物流的总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

35、量、适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国际物流具有国际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等特点。国际性是指国际物流系统涉及多个国家,系统的地理范围大。国际物流的复杂性主要包括国际物流通讯系统设置的复杂性、法规环境的差异性和商业现状的差异性等。国际物流的风险性主要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2)国际物流的发展国际物流活动是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国际物流活动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1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这一阶段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建立了配送中心、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出现了立体无人仓库、一些国家建立了本国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等等。第2阶段20

36、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往来的日益扩大,物流国际化趋势开始成为世界性的共同问题。趋势局限在美、日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第3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这一阶段国际物流的概念和重要性已为各国政府和外贸部门所普遍接受。2、国际物流系统国际物流系统是由商品的包装、储存、运输、检验、流通加工和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装以及国际配送等子系统组成。(1)运输子系统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国际货物运输具有路线长、环节多、涉及面广、手续繁杂、风险性大、时间性强等特点。国际运输主要包括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单据的处理以及投保等有关方面。我国国际物流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海运

37、力量不足、航线不齐、港口较少等,影响了进出口货物及时流进流出,特别是出口货物的运输更加不足。(2)铁路运输全面告急,内陆出口更困难。我国同朝鲜、蒙古、独联体、越南等国虽然有铁路联接,但运力仍然不足。(3)航空运输力也不足,加上运价昂贵,难议适应外贸发展需要。(2)仓储子系统商品储存、保管使商品在其流通过程中处于一种或长或短的相对停滞状态,这种停滞是完全必要的。主要涉及各国保税制度和保税仓库建设等方面。保税制度是对特定的进口货物,在进境后,尚未确定内销或复出的最终去向前,暂缓缴纳进口税,并由海关监管的一种制度。保税仓库是经海关批准专门用于存放保税货物的仓库。从物流角度看,应尽量减少储存时间、储存

38、数量,加速货物和资金周转,实现国际物流的高效率运转。(3)商品检验子系统由于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商品检验成为国际物流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根据国际贸易惯例,商品检验时间与地点的规定可概括为三种做法:一是在出口国检验。二是在进口国检验。三是在出国检验、进口国复验。在国际贸易中,从事商品检验的机构很多,包括卖方或制造厂商和买方或使用方的检验单位,有国家设立的商品检验机构以及民间设立的公证机构和行业协会附设的检验机构。在我国,统一管理和监督商品检验工作的是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及其分支机构。(4)商品包装子系统杜邦定律(美国杜邦化学公司提出)认为: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

39、品的包装装潢进行购买的,国际市场和消费者是通过商品来认识企业的,而商品的商标和包装就是企业的面孔,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文化水平。现在我国出口商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出口商品包装材料主要靠进口;包装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低,质量上不去;外贸企业经营者对出口商品包装缺乏现代意识,表现在缺乏现代包装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包装的信息观念。仍存在着“重商品、轻包装”,“重商品出口、轻包装改进”等思想。(5)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功能是采集、处理和传递国际物流和商流的信息情报。国际物流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出口单证的作业过程、支付方式信息、客户资料信息、市场行情信息和供求信息等。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

40、特点是信息量大,交换频繁;传递量大,时间性强;环节多,点多,线长。3、建立和完善物流网络,促进国际物流合理化(1)国际物流系统网络概念国际物流系统网络是指由多个收发货的“节点”和它们之间的“连线”所构成的物流抽象网络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信息流网络的有机整体。国际物流系统网络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确定进出口货源点(或货源基地)和消费者的位置、各层级仓库及中间商批发点(零售点)的位置、规模和数量。从而决定了国际物流系统的合理布局和合理化问题。在合理布局国际物流系统网络的前提下,国际商品由卖方向买方实体流动的方向、规模、数量就确定下来了。即国际贸易的贸易量、贸易过程(流程)的重大战略问题,进出口货物的卖出和买

41、进的流程、流向,物流费用国际贸易经营效益等,都一确定出来了。完善和优化国际物流网络,有利于扩大我国国际贸易,提高我国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和成本优势。(2)建立和完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应注意的问题首先要紧密围绕着商品交易计划,乃至一个国家宏观国家贸易总体规划。其次,注意各层仓库间的有机衔接。再次,要考虑留有余地,以备将来的扩建。(3)国际物流合理化建议为了促进我国国际物流系统网络更加合理,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合理选择和布局国内、外物流网点。采用先进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和运输设施加速进出口货物的流转。减少进出口商品的在途积压。改进运输路线、减少相向、迂回运输。改进包装,增大技术装载量,多装载货物,减少损

42、耗。改进港口装卸作业。改进海运配载。综合考虑国内物流运输。三、物流配送1、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2、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概述3、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特征及运作类型4、电子商务下新型物流配送中心应具备的条件1、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以网络计算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催化着传统物流配送的革命。以下仅对以网络计算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对传统物流配送的冲击和影响作一下分析:(1)给传统的物流配送观念带来了深刻的革命。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需要置备大面积的仓库,而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化的虚拟企业将散置在各地的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虚拟仓库”,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都放大了。这样的企业在

43、组织资源的速度、规模、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都是传统的物流配送所不可比拟的,相应的物流观念也必须是全新的。(2)网络对物流配送的实施控制代替了传统的物流配送管理程序。一个先进系统的使用,会给一个企业带来全新的管理方法。传统的物流配送过程是由多个业务流程组成的,受人为因素影响和时间影响很大。网络的应用可以实现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实时决策。新型的物流配送的业务流程都由网络系统连接。当系统的任何一个神经末端收到一个需求信息的时候,该系统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并可以拟定详细的配送计划,通知各环节开始工作。这一切工作都是由计算机根据人们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自动完成的。(3)物流配送的持续时间在网络

44、环境下回大大缩短,对物流配送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物流配送管理中,由于信息交流的限制,完成一个配送过程的时间比较长,但这个时间随着网络系统的介入会变得越来越短,任何一个有关配送的信息和资源都会通过网络管理在几秒钟内传到有关环节。(4)网络系统的介入,简化了物流配送过程。传统物流配送整个环节极为烦琐,在网络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里可以大大缩短这一过程:物流配送周期会缩短,其组织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可以使整个物配送管理过程变得简单和容易。可以使用户购物和交易过程变得更有效率、费用更低。可以提高物流配送企业的竞争力。网络的介入,使人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2、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概述电子商务下物流

45、配送,就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它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社会需求,严格地、守信用地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范围限度的各类用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新型物流配送,还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信息化(2)现代化(3)社会化3、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特征及运作类型(1)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特征:物流配送反应速度快物流配送功能集成化物流配送服务系列化物流配送作业规范化物流配送目标系统化物流配送手段现代化物流配送组织网络化物流配送经营市场化物流配送流程自动化物流配送管理

46、法制化(2)物流配送中心运作类型物流配送中心按运营主体的不同,大致有四种类型:以制造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以零售业为主体的配送中心以仓储运输业为主体的配送中心从物流配送的模式上来看,主要有三种类型:集货型配送模式散货型配送模式混合型配送模式4、电子商务下新型物流配送中心应具备的条件(1)高水平的企业管理新型物流配送中心作为一种全新的流通模式和运作结构,其管理水平要求其达到科学和现代化。有通过合理的科学管理制度、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确保物流配送中心基本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从而保障相关企业和用户整体效益的实现。(2)新型物流配送中心对人员的要求新型物流配送中心能否充分发挥其各项功能和作用,完成其应承担的任务,人才配置是关键。为此,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人才配g要求必须配备数量合理、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较强组织能力、结构合理的决策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以确保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高效运转。(3)新型物流配送中心对装备设置的要求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面对着成千上万的供应厂商和消费者以及瞬息万变的市场,承担着为众多用户的商品配送和及时满足他们不同需要的任务,这就要求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