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红烛》《致云雀》课件(2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ppt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435590 上传时间:2021-09-19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红烛》《致云雀》课件(2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红烛》《致云雀》课件(2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红烛》《致云雀》课件(2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红烛》《致云雀》课件(2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ppt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红烛,闻一多,致云雀,雪莱,思考,从诗歌题目来看,这两首诗歌都是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素养目标,1、了解闻一多、雪莱的生平及其创作这首诗的处境,通过知人论世,理解诗歌。2、反复朗读诗歌,注意把握节奏和情感。3、联系具体语境,品味这组诗歌中对自己有启发的诗句,并评点语言、构思、意象、意蕴、情感等内容。,知人论世闻一多,闻一多(1

2、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3年9月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当天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年从美

3、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 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写作背景,知人论世雪莱,珀西比希雪莱(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作家,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 ,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 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

4、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西风颂;1822年7月8日逝世。 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与乔治戈登拜伦并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双子星座 。,致云雀: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

5、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创作背景,自由朗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点拨2:飞禽(qn) 酣(hn)畅淋漓 雕琢(zhu) 蔚(wi)蓝犀(x)利 婉(wn)转 摧(cu)残 花蕾(li)醇(chn)酒 迸(bng)涌(yng)倦怠(di)摈(bn)弃 憎(zng)恨 炽(ch)热,整体感知红烛,诗的主体部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哪两个字来展开的? 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三处问:第1节为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

6、样红? 第2节为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自焚? 第6节为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 全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本诗共九节,开头一节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凸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物”与“我”就完全交融起来。最后一节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样一个哲理,也就是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也就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抒情脉络,高尚的情操,红烛的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的自我牺牲;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红烛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宗旨

7、,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这首诗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的心声,他赤诚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拯救世人的灵魂,结成快乐的果子,表明作者的诗歌创作一开始就有严肃的社会责任感。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诗篇闪耀着诗人人格美的光辉国。,红烛的主题,诗人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通过隐喻的笔法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表达了无私奉献、唤醒民众的热情,从侧面抒发诗人火热的爱国情感,凸现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阅读长诗,尤其需要把握诗歌的思路。请根据致云雀内容,完成下面的思路图。,整体感知致云雀,总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称赞云雀是( ),具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

8、的特点,盛赞云雀叫声的( ),运用一连串的 ,概括云雀的欢唱带给人的独特审美体验及其如甘霖般的无私与普惠。,表达诗人的心愿( ),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比喻是想象的表现形式之一。雪莱将云雀或其歌声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玫瑰”,有哪些表达效果?,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间。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雪莱将云雀比作诗人,生动展现了其唤醒同情、揭示真理的神圣使命。,像一位高贵的少女,居住在深宫的楼台,在寂寞难言的时刻,排遣为爱所苦的情愫,甜美有如爱情的歌曲溢出闺阁之外。,雪莱将云雀鸣叫比作少女于深闺歌唱,形象表现了其深爱人类而缺乏知音的抑郁。,

9、像一只金色的萤火虫,在凝露的深山幽谷,不显露出行止影踪,把晶莹的流光传播,在遮断我们视线的鲜花芳草丛间。,雪莱将云雀或它的歌声比作萤火虫的流光和玫瑰的芳香,都像隐居深闺的少女这一意象,含蓄表达了其不求闻达的理想。,像被她自己的绿叶荫蔽着的一朵玫瑰,遭受到热风的摧残,直到它的馥郁芬芳以过浓的香甜使鲁莽的飞贼沉醉。,小组研读,分享交流,红烛,致云雀,提示:,1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2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诗人有哪些困惑?有哪些感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感悟? 4语言上有哪些特色?哪些词用得比较好? 5其他问题或疑问。 要求:小组分工合作,讨论交流。在书上圈点标注。然后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分享。,示范:,以下

10、为讨论的参考要点:红烛 第1节 诗中的“这样”“吐”两个词各有什么妙处?把“这样红”换成“鲜红”,“吐”换成“掏”,哪个更好? 明确:“这样”是指示代词,这里指性质,用“这样红”,表明诗人凝视着红烛,也能唤起读者对红烛的印象,想到烛火照得红亮的样子,“这样红”远比“鲜红”的形象丰富得多。“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 “吐”字,逼真地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远比“掏”字爽快率直。,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11、。,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是不是矛盾?,示例:这两节诗,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诗人悟彻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已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第4节,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示例: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既制了,便烧着”

12、,便要燃烧不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人生的天职也在于奉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也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烧罢!烧罢!监狱!” 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圄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怎样理解?,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

13、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你认为写了“泪”的哪些内容?,示例:是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古代诗词常把蜡烛燃点时流溢的油脂叫作“烛泪”。诗人沿用这种拟人手法,驰骋想象,亲切地问红烛:“又何苦伤心流泪?”诗人同情、惊疑、思索。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旋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诗人经过一番求索,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他寻求到的答案,是还有“残风”的存在。红烛“心火发光”,自身“烧蜡成灰”,世人并非都像诗人自己那样

14、怀着敬意,那种邪恶的势力不但对此毫无敬意,相反却“来侵你的光芒”。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它要充分地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它“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光明。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文明的美好意愿,不是同样受到黑暗丑恶势力的干扰和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此而痛哭流涕么?冷酷的现实就是这样,你要创造光明,不但要牺牲自己,还要“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但是,红烛的泪不会白流。诗人劝慰道:“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的泪便是对世人的又一种贡献。诗人托物言志,他既已抱定献身祖国的心愿,也就不怕不幸的遭遇,那些带泪的诗行,可以

15、“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怎样理解?,示例:第8、9两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做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人们通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中,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