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热缩套管项目商业计划书(参考范文).docx

上传人:ma****y 文档编号:4434726 上传时间:2021-09-19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8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热缩套管项目商业计划书(参考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浙江热缩套管项目商业计划书(参考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热缩套管项目商业计划书(参考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热缩套管项目商业计划书(参考范文).docx(8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 /浙江热缩套管项目商业计划书浙江热缩套管项目商业计划书x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第一章 市场预测7一、 行业发展趋势7二、 行业发展趋势8三、 行业壁垒10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13一、 中国热缩材料行业产业化进程13二、 行业竞争格局14三、 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6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9第三章 选址方案21一、 项目选址原则21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1三、 创新驱动发展23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27五、 产业发展方向29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4第四章 发展规划35一、 公司发展规划35二、 保障措施39第五章 运营模式分析42一、 公司经营宗旨42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42三、

2、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3四、 财务会计制度46第六章 工艺技术方案53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53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55三、 质量管理57四、 项目技术流程58五、 设备选型方案58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59第七章 风险分析60一、 项目风险分析60二、 项目风险对策62第八章 项目招标及投标分析65一、 项目招标依据65二、 项目招标范围65三、 招标要求65四、 招标组织方式67五、 招标信息发布68第九章 项目综合评价说明69第十章 补充表格7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70建设投资估算表7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7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73流动资金估算表7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7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

3、表7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7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77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7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7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7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8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81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8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83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84能耗分析一览表84报告说明20世纪60年代末,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生产了少量第一代热缩套管用于我国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东方红”。两弹一星试验成功后,中国科学院和部分高校参与两弹技术攻关的辐射化学研究人员筹建了我国第一个辐射中试基地,奠定了热收缩材料在我国研制生产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初,长春应化所积极承担了国家工程石油管路防腐工

4、作,开展了辐射交联聚乙烯片、带、膜的研究,应用于石油输油管道防腐工程。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0230.4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1787.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01%;建设期利息644.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0%;流动资金7798.7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39%。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720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58019.51万元,净利润10223.7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8.14%,财务净现值7776.9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28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由上可见,无论是从产品还是市场来看,本项目设备

5、较先进,其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企业利润率高、市场销售良好、盈利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而项目是可行的。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第一章 市场预测一、 行业发展趋势随着热缩材料生产水平和应用技术的提高,热缩材料已成为现代工业必不可少的保护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电力、汽车、通信、石油化工、电子电器、航空航天、船舶、军工等领域。选择不同的原材料配方和生产工艺,可以制作出不同性能特点和形态的产品,应用于

6、不同的领域。从应用场景市场规模来看,热缩材料主要分为三类:应用电子类热缩材料(包括家用电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行业)、电力传输类热缩材料、通信用热缩材料。规模较小的应用场景包括油气管道防腐用、军工用、航空航天用、船舶用、工程机械用、精密仪器用等热缩材料。近年来,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用、轨道交通用高端热缩材料市场规模增速较快,在热缩材料行业中的地位逐渐凸显。热缩材料具有电绝缘性、耐高温性、抗腐蚀性、耐老化性等许多优异性能,可以为包裹住的物体提供绝缘、防潮、防腐、防锈等保护作用。随着热缩材料生产水平和应用技术的提高,热缩材料已成为现代工业必不可少的保护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电力、汽车、通信、石油化

7、工、电子电器、航空航天、船舶、军工等领域。选择不同的原材料配方和生产工艺,可以制作出不同性能特点和形态的产品,应用于不同的领域。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5G通信设备、智能家电)、热缩材料对其他材料的应用替代、人们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不断增强、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一带一路的推进,热缩材料的应用领域将会进一步扩展,为热缩材料带来新的市场增长点。同时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范围的产业转移,中国企业将在海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预计新一代高铁、下一代轻量化城市轨道交通、汽车(车联网、无人驾驶、新能源)与核能等清洁能源电力建设等将成为我国高端热缩材料未来增长速度较快的领域,从而有望拉动我国热

8、缩材料行业进入新一轮高成长期。预计热缩材料行业在未来5年以年增长率8%的速度增长,预计2024年中国热缩材料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26.9亿元。二、 行业发展趋势随着热缩材料生产水平和应用技术的提高,热缩材料已成为现代工业必不可少的保护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电力、汽车、通信、石油化工、电子电器、航空航天、船舶、军工等领域。选择不同的原材料配方和生产工艺,可以制作出不同性能特点和形态的产品,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从应用场景市场规模来看,热缩材料主要分为三类:应用电子类热缩材料(包括家用电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行业)、电力传输类热缩材料、通信用热缩材料。规模较小的应用场景包括油气管道防腐用、军工用、航空

9、航天用、船舶用、工程机械用、精密仪器用等热缩材料。近年来,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用、轨道交通用高端热缩材料市场规模增速较快,在热缩材料行业中的地位逐渐凸显。热缩材料具有电绝缘性、耐高温性、抗腐蚀性、耐老化性等许多优异性能,可以为包裹住的物体提供绝缘、防潮、防腐、防锈等保护作用。随着热缩材料生产水平和应用技术的提高,热缩材料已成为现代工业必不可少的保护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电力、汽车、通信、石油化工、电子电器、航空航天、船舶、军工等领域。选择不同的原材料配方和生产工艺,可以制作出不同性能特点和形态的产品,应用于不同的领域。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5G通信设备、智能家电)、热缩材料对其他材料的应用替代

10、、人们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不断增强、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一带一路的推进,热缩材料的应用领域将会进一步扩展,为热缩材料带来新的市场增长点。同时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范围的产业转移,中国企业将在海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预计新一代高铁、下一代轻量化城市轨道交通、汽车(车联网、无人驾驶、新能源)与核能等清洁能源电力建设等将成为我国高端热缩材料未来增长速度较快的领域,从而有望拉动我国热缩材料行业进入新一轮高成长期。预计热缩材料行业在未来5年以年增长率8%的速度增长,预计2024年中国热缩材料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26.9亿元。三、 行业壁垒1、研发壁垒热缩材料行业对企业的研究创新能力有着很高

11、的要求。首先,热缩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性能特征,不同的下游产品、不同的应用环境、不同的客户对热缩材料的性能及原材料的配方都存在不同的要求。为了使热缩材料产品的性能指标达到下游应用的各种要求,企业必须对原材料配方进行不断的研究、试验和创新。其次,热缩材料行业许多关键技术(包括:原材料配方技术、扩张技术等)具有很强的保密性,企业必须自行研发攻关才能获得相应的技术和产品生产能力。第三,热缩材料产品型号规格众多,不同客户对产品的具体要求也各不相同。客户还经常会根据自身产品的研发设计情况向热缩材料制品供应商提出新产品的研发设计要求。这就需要热缩材料生产企业具备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及时

12、地开发和生产出满足客户需求的各种产品。热缩材料行业在研发方面的上述要求对中小企业树立了很高的壁垒。2、技术壁垒热缩材料是重要的绝缘和防腐保护材料,其质量和性能对下游设备或系统的稳定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电力、通信、汽车、航空航天、军工等高端的应用领域,为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对热缩材料的质量品质要求非常高,这些领域所用的热缩材料产品通常需要通过权威检测机构的产品试验和技术鉴定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因此,热缩材料产品的生产都有很高的技术难度。此外,热缩材料制品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多,材料配方及母料加工、产品成型、辐射加工、扩张定型等技术环节都会对产品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企业必须具备全面的技

13、术水平,并且对生产流程各环节有良好的加工精密度掌控能力及质量控制能力,才能生产出高品质产品。3、质量及认证壁垒热缩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对下游设备或系统的稳定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游客户在采购热缩材料产品时非常注重产品的质量水平。为评判或验证热缩材料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下游客户通常要求热缩材料供应商的相关产品通过一些公信力高的国际机构做出的产品认证,如荷兰KEMA认证、美国UL认证、加拿大CSA认证、SGS环保检测等。这些认证要求严格,是对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重要考验。4、品牌及客户壁垒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可靠性,降低产品质量风险,下游企业在采购热缩材料制品时非常重视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和品牌知名度

14、,并对供应商进行严格考察,从而形成了很高的客户认证壁垒和品牌壁垒。尤其是下游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对热缩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非常严格,需要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保障、生产条件、生产能力、供货业绩、产品运行经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考察和评估。他们会优先选择与技术能力强、生产经验和产品实际运行经验丰富、品牌知名度高的热缩材料生产企业合作,并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新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品牌知名度、市场声誉、技术水平以及行业经验,通常很难得到下游知名客户的认可和接受。5、人才壁垒行业是集核技术和高分子材料技术于一体的产业,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需要有多年技术

15、积累以及多学科、多行业的技术人才作为保障,但目前我国行业内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较少,而新兴企业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足够的技术人才,因此在行业难以拥有足够的竞争力。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一、 中国热缩材料行业产业化进程热缩材料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Dole和Charlasby先后发现高能辐射可以使聚乙烯(PE)交联并导致材料性能改善,Charlasby进而发现交联的结晶聚合物具有“形状记忆效应”,从而奠定了开发热缩材料的基础。1959年,Charlasby与Pinner为美国瑞侃(Raychem)公司申请了第一篇聚乙烯热收缩管的专利权,开启了热缩材料这一新型材料应用的新纪元。1

16、958年,我国第一个高分子辐射化学研究室在长春应化所成立,率先在全国开展了辐射化学的基础研究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剂量学、辐射聚合、辐射接枝、辐射交联等辐射化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论文。20世纪60年代末,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生产了少量第一代热缩套管用于我国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东方红”。两弹一星试验成功后,中国科学院和部分高校参与两弹技术攻关的辐射化学研究人员筹建了我国第一个辐射中试基地,奠定了热收缩材料在我国研制生产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初,长春应化所积极承担了国家工程石油管路防腐工作,开展了辐射交联聚乙烯片、带、膜的研

17、究,应用于石油输油管道防腐工程。1983年,国家科委下达了组织热缩型交联电缆附件研制的攻关任务,由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武汉高压研究所和吉林市辐射化学所联合攻关,开始了我国热缩材料制品研制和发展的新时代。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陆续研发生产出系列热缩电力电缆附件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而后又组建了专业生产厂长春热缩材料有限公司(CIAC),同时又研发生产了电工用热缩材料套管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1987年以来,国内热缩制品的生产数量和品种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热收缩材料的高附加值对制造厂家的刺激;民用、公用事业建设等需求充分显示了新材料的潜在市场很大;美国Raychem公司涉入,影响了国内的主要厂商,迫使大

18、厂家连带一片,小厂群拥而上,形成了我国热缩热的局面。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热缩材料行业实现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 行业竞争格局热缩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同的下游产品、不同的应用环境对热缩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要求各不相同。客户经常会要求热缩材料生产商根据自己产品的研发设计要求开发相应的热缩材料产品。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外产品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随着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的差距越来越小,国内厂家的市场份额得到快速提高,目前国外产品(美国瑞侃、日本住友等)占据50%左右的市场份额,且主要集中于中高端产品,国内厂家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的竞争。

19、在低端领域(包括消费电子、家用电器等),由于国内以及国外热缩材料企业所生产的热缩材料及其制成品接近于标准化,产品替代性较强,因此,行业内的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等现象的存在,使产品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并借此压低销售价格,扰乱市场秩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购买者对热缩材料的价格敏感度越来越高,同时对企业的售后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导致了热缩材料生产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比如消费电子、家用电器类等产品属于工业消费品,规格品种繁多,单个用户需求量小,终端用户十分分散的特点和自身状况,大部分企业电子类产品销售中80%以上向经销客户销售。电子类产品销售主要集中在电子产业发达的华南、华东地区

20、。在中高端领域,电力传输类、轨道交通用、核电用、管道保护类、汽车用、通信用等产品一般采用向直接客户销售为主,具体方式以招投标、取得合格供应商证书或进入供应商体系等为主。该领域的竞争与企业的营销网络、研发实力及商业信誉关联性较大,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一般。高端领域(包括汽车用、轨道交通、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美国Raychem、日本住友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较低,毛利率较高,目前国内企业沃尔核材、宏商科技、诺德投资等有布局。由于热缩行业细分市场容量相对狭小,设备专用性强,国内热缩材料行业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优势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运作不规范、规模小、研发能力弱的企业相继被淘汰,

21、国内热缩行业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将逐步明朗。寡头竞争格局的形成将有利于龙头企业沃尔核材以及领先企业宏商科技、长园长通等充分享受行业需求增长所带来的机遇,未来产品盈利能力也有望保持稳定。总的来说,国内热缩行业的基本竞争格局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外产品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随着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的差距越来越小,国内厂家的市场份额得到快速提高,目前国外产品(美国瑞侃、日本住友等)占据50%左右的市场份额,且主要集中于中高端产品,国内厂家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的竞争。部分国内企业已开始尝试向中高端特殊用途的产品市场进行拓展,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具备竞争优势并处于领导地位的企业未来将通过不断提升技术

22、水平逐步向中高端领域渗透,比如轨道交通用、核电用、汽车用领域,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及利润空间。三、 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热缩材料是核技术应用与高分子材料技术交叉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有利于行业的快速发展。(2)下游应用市场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国内外电力、汽车、电子电器、通信等热缩材料主要应用领域的产业规模都不断扩大,带动了热缩材料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同时,随着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热缩材料的应用领域将会进一步扩展,为热缩材料带来新的市场增长点。(3)机械设备的信息化和电子化发展趋势电子信息技

23、术是当今世界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化和电子化成为许多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比如:汽车、轮船、高铁、工程机械、医疗设备等各行业的机械设备都越来越多地使用电子信息产品进行自动化控制或智能化设计,使得这些设备的结构设计和线路越来越复杂,对热缩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多。机械设备的信息化和电子化发展将带动热缩材料需求和应用的发展。(4)热缩材料对其他材料的应用替代热缩材料是一种理想的绝缘保护材料,在环保、阻燃、绝缘防腐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随着人类对核能和平利用的逐步深入和辐射加工产业的发展,热缩材料的生产制造和应用水平将会不断提高,产品性能也将不断提升和优化,从而对其他

24、绝缘防腐材料产生一定的应用替代。未来,热缩材料的应用领域有望进一步拓宽。(5)人们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不断增强环保和节能意识的提高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辐射加工是一种高效、节能、无污染、易控制的绿色工艺技术。随着人们环保和节能意识的不断增强,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辐射加工产业的发展。(6)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基于生产成本等因素,发达国家通常会将劳动力需求大的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产业转移基地,包括电子信息、汽车、电器等在内的大量制造业都向中国转移,推动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热缩材料行业营造了有利的应用和发展环境。近几年,我国劳动力

25、成本持续上升,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低端制造业在我国发展的难度。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拥有更多的技术人才、完善的产业链配套环境、以及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因此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仍将是全球制造业(尤其是对技术水平和技术人才要求较高的产业)重要的转移承接地。全球制造业持续向我国转移,将为我国热缩材料行业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提供有利环境。2、不利因素(1)产业规模较小,创新能力不强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辐射加工产业起步较晚,产业规模小。而且,长期以来我国辐射化工以热缩材料和交联电线电缆两类产品为主,其他产品及服务领域产业化水平不足,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领域不宽。(2)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目前,我国

26、民用核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不够充分,从事核技术应用开发的专业机构也还不多,导致我国辐射加工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掌握现代核辐射加工设备使用技能的技术工人也不足。随着辐射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专业技术人才的不足可能成为制约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第三章 选址方案一、 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国家地区城

27、市规划要求;2、满足项目对:原材料、能源、水和人力的供应;3、节约和效力原则;安全的原则;4、实事求是的原则;5、节约用地;6、注意环保(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浙江,简称“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界于东经1180112310,北纬27023111之间,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浙江省总面积10.55万平方千米。浙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复杂。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成大致平行的三支。地跨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

28、、鳌江、曹娥江八大水系,由平原、丘陵、盆地、山地、岛屿构成。浙江省地处亚热带中部,属季风性湿润气候,自然条件较优越。截至2018年底,浙江省下辖11个省辖市(其中杭州、宁波为副省级城市),20个县级市,32个县,1个自治县,37个市辖区。2019年,浙江生产总值(GDP)为62352亿元(合9039亿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97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26567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33688亿元,增长7.8%。人均GDP为107624元,合15601美元。2019年10月,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29、,“两个高水平”建设取得新进展。预计全省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3%、9.4%。建议2020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6%-6.5%,在高质量基础上能快则快;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8%;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有效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目标。未来五年,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

30、逐步趋向平衡。但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和区域经贸规则主导权争夺加剧,地缘政治风险导致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从国内看,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达到新高度,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通过打出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在市场化改革、制度供给、倒逼转型机制和信息经济等方面形成了新的先发优势,转型升级已经找到跑道、见到曙光。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粗放型增长方式和低层次低价格产业竞争模式尚未根本扭转,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够平衡,资源和环境约束

31、趋紧,金融、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网络安全等领域潜在风险隐患较多,加快转型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三、 创新驱动发展抓住“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契机,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竞争和区域合作,大力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和竞争力,争创开放合作新优势。(一)努力争当“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深入实施更加主动的“走出去”战略。落实“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和我省实施方案,打造国际商贸物流枢纽、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引领区。发展浙江人经济,建设“海外浙江”。扩大国际优势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布局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和境外产业集聚区,推动优势产能在境外集群发展。积极培

32、育本土跨国企业,支持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开展跨国并购重组。鼓励大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机构、设计中心、展销中心,实现资源全球配置和产业链价值链全球布局。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努力承揽附加值较高、影响力较大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带动成套设备、技术、标准、服务和品牌走出去。引导企业用好国家金融政策工具,发挥财政资金和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推动设立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投资基金,为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撑。建立健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促进外资规模稳中有升,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

33、代服务业,引导外资在浙中、浙西南地区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外资参与省内企业改组改造,探索民营企业以海外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与外商合资合作,支持省内企业与海外跨国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发挥浙江侨省优势,重视引进华侨资金,加强国际友城工作。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健全贸易便利化体制机制,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对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二)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区

34、域合作发展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统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建设,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率先建成对接长江经济带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省际产业合作,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引进消化吸收国际高端技术产品,努力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输出技术、资本、人才、信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协调发展。主动接轨上海,重点推动交通、环保、公共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共建共治共享,合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加强与上海的沟通协商和对接合作,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侧陆域和大洋山区域开发建设。积极对接上海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支持临沪地区共建产城融合平台。推动浙闽

35、赣皖四省九市协同发展,加强与海西区对接融合,合力打造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深化国内合作和对口支援(帮扶)。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加强与能源资源富集省份的合作交流,重点抓好与新疆和宁夏等省区的能源合作、与黑龙江等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销合作。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西藏那曲、青海海西、四川藏区(阿坝州、凉山州木里县)、重庆涪陵和对口帮扶贵州黔东南、黔西南等工作。进一步拓展与港澳台地区合作空间。(三)全力打造重大开放平台全方位提升宁波舟山口岸开放水平。争取设立舟山自由贸易港区,充分发挥省海港集团大平台作用,统

36、筹建设大宗商品储备加工交易基地,加快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支持宁波规划建设梅山新区,打造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海上开放门户。深化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加快建成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促进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全面开放,推进义新欧班列线路扩展延伸,开展内贸流通体制改革,探索与新疆合作共建国际陆港,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和国际化陆港城市。谋划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推动开放型经济从沿海向内陆拓展布局。加快建设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进空港开放步伐,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企业对企业跨境电商,打造“网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加快体制、政策、模式的复制推广,推进跨境电商海外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全省传

37、统外贸和制造业企业通过“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打造温台沿海开放合作平台。加快建设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在温台沿海地区建设若干民外合作产业发展大平台,争当民企民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开路先锋。推进各类开放载体建设。加快各综合保税区全面封关运作和功能提升,推动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升级,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申报和创建综合保税区。改进口岸工作,推进大通关建设。统筹推动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各级各类开发区空间整合和体制融合,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产业园。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综合实力更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到2020年生产总值、

38、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左右,率先进入国家创新型省份和人才强省行列。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工业化和信息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经济、节能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等万亿级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3%以上,农业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产业新业态引领作用明显增强。以交通为重点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开放平台,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

39、升。城乡区域更协调。都市区建设明显提速,海洋经济区和生态功能区布局更加合理,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新型城市化有序推进,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70%左右,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加快提高。中心城市极核功能大幅提升,杭州、宁波等城市的创新功能和国际化水平明显增强,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方面差距进一步缩小,县县建成全面小康,人人享有全面小康。生态环境更优美。能源资源开发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保投入持续增加,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黑臭河和地表水劣V类

40、水质全面消除、地表水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比例达到80%,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县县实现基本无违建,林木蓄积量进一步提高,浙江的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山更绿。人民生活更幸福。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5%,低保水平逐步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治理体系更完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治理法治化、制度化

41、、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全面深化,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率位居全国前列,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治理体系日益完善,治理能力逐步提升。五、 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推动产业创新,联动提升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重点培育万亿级大产业,优化现代产业体系。(一)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和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和“四换三名”工程,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42、。以国内和国际市场引领制造业发展,联动推进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建设,深入开展标准引领、质量提升、技术培养三大行动,构建浙江标准体系,提高浙江产品品质,打响浙江制造品牌。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谋划实施智能化改造工程,大力发展柔性制造、智能制造、精细制造,加快“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转型。推进互联网和制造业统筹发展,推动制造方式和营销方式变革。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动石油化工、纺织印染、五金机电、冶金、建材等产业转型升级,重点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全方位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深化先进制造业强

43、县(市、区)建设工作,切实消除环境污染以及安全生产和治安隐患,加快培育现代产业集群。推动建筑生产方式工业化,培育一批建筑业大集团和建筑强县。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提升发展金融、信息、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发展养老、家政、教育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产业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优化中心城市服务业设施配套和功能布局,开展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工作。强化规划引领与政策支持,推进国家、省、市三级联动的服务业改革试点。提升服务业发展载体,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和项目建设,加大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力度,鼓励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深化

44、服务业对外开放,开展浙港、浙澳、浙台以及长三角服务业合作,吸引国内外著名服务业企业来浙设立地区总部及功能总部,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建设特色鲜明、全国领先的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创新、智慧物流、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推进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企业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复合型转变。深度贯彻军事需求,充分发挥浙江民用产业优势,加强军民

45、两用技术研发交流,引进军工优质资源项目,推进重点产业“民参军”“军转民”。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加快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二)重点培育万亿级大产业明确万亿级大产业发展重点。组织实施万亿级产业发展规划,集中力量发展信息经济、节能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等七大万亿级产业,做强做精丝绸、黄酒、茶叶等历史经典产业,着力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万亿级产业。聚焦产业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引导各类要素资源有效集聚,形成一批具有全国意义的大产业基地。实施一批带动力强、创新作用突出、影响面较大的重大产业项目。信息经济,重点推进通信网络与智能终端、专用集

46、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云计算和大数据、地理信息产业、物联网和电子商务等重大项目。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节能环保服务业等重大项目。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产业,重点推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和轨道交通、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新材料等重大项目。健康产业,重点推进健康养老服务、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一批时尚产业、旅游产业、金融产业的重大项目。创新产业引导扶持政策。加强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有效对接,更好发挥省转型升级产业基金示范作用,加快设立各级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组建壮大浙商转型升级母基金、浙商回归基金、“浙民投”等产业投资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战

47、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政策措施针对性和精准性,加大技术、人才、土地、财税等方面支持力度。(三)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及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稳定。深入推进现代化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增强农业高产稳产能力。牢牢守住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红线,大力发展旱粮和木本油料生产。坚守耕地红线,划定和保护好永久基本农田。实施千万亩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完成8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坚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储粮为主体,探索社会化储粮,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储备粮管理。统筹强化本省粮食生产能力和省外粮源掌控能力,开展粮食产销省际合作,确保我省粮食储备可控、可调

48、、可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建设一批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强镇。开发观光农业、农事体验、民宿经济等新业态,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大型零售企业、批发市场参与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业领域“电商换市”,构建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积极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着力提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水平,引导各类经营主体有序合作、共同发展。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继续完善“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积极探索推进农业经营诚信机制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设施装备水平。突出应用导向,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设新型农业技术体系,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