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污水处理成套设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参考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污水处理成套设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参考模板).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 /浙江污水处理成套设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浙江污水处理成套设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第一章 背景、必要性分析8一、 市场规模8二、 污水处理行业发展趋势11三、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3第二章 市场预测14一、 行业竞争格局14二、 行业竞争格局16三、 行业壁垒18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20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20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20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20第四章 选址分析22一、 项目选址原则22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2三、 创新驱动发展24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28五、 产业发展方向30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5第五章 发展规划分析37一、 公司发展
2、规划37二、 保障措施38第六章 SWOT分析说明41一、 优势分析(S)41二、 劣势分析(W)43三、 机会分析(O)43四、 威胁分析(T)45第七章 建设进度分析50一、 项目进度安排50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50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51第八章 技术方案52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52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55三、 质量管理56四、 项目技术流程57五、 设备选型方案58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59第九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60一、 人力资源配置60劳动定员一览表60二、 员工技能培训60第十章 劳动安全生产分析63一、 编制依据63二、 防范措施64三、 预期效果评价68第十一章 投资
3、计划70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70二、 建设投资估算70建设投资估算表72三、 建设期利息7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72四、 流动资金73流动资金估算表74五、 项目总投资7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75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7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76第十二章 经济效益分析78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78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7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7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82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8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84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85五、 偿债能力分析8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87六、 经济评价结论87第十三章 项目招标方案88一、 项目招标
4、依据88二、 项目招标范围88三、 招标要求88四、 招标组织方式89五、 招标信息发布90第十四章 项目总结分析91第十五章 附表附件9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9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9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98建设投资估算表9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9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0流动资金估算表10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02报告说明2002年9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发了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要求转变污水处理设施只
5、能由政府投资、国有单位运营管理的观念,现有从事城市污水运营的事业单位,按公司法改制成独立的企业法人,不具备改制条件的与政府部门签订委托运营合同,建立以特许经营制度为核心的管理体制。随着改革政策制度的陆续颁布,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一批大型国有上市企业如北控水务、首创股份、创业环保等,通过并购等方式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丰富的社会资源等优势迅速发展壮大,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拓抢占市场,成为跨国水务企业强力的竞争对手。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8700.3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1676.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53%;建设期利息521.85万元,占项目总投
6、资的1.82%;流动资金6502.1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66%。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603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48716.84万元,净利润8456.7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1.72%,财务净现值12728.73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94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
7、。第一章 背景、必要性分析一、 市场规模1、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增加,污水排放量增加,促使污水处理设备市场需求加速。近年来,我国水污染防治设备总体技术水平发展迅速,主要产品分离设备、氧化消毒设备和生活处理设备,基本上能满足一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需求,但水处理设备单机产品多,系列化程度低,成套装置少,难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设备和高新生物技术处理设备较为缺乏。从水污染防治设备状况来看,近几年我国水污染防治设备制造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我国水污染防治设备产量为27.23万台,2010-2017年中国水污染防治设备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9.2%。2、我国废水排放量及
8、污水处理能力大幅增加,污水处理市场前景可期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一种有限的、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被列为世界上十三个贫水国之一。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健康。随着城市污水排放量的逐年增多,废水排放总量由2008年571.68万吨增长至2017年699.66万吨,10年间增长比例约22.39%。水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并已开始影响国内各领域可持续发展进程,尽快
9、提升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技术和产业化水平,有效遏制水资源污染的状况,是缓解水资源短缺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家对环保工作日益重视,政府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处理量也在不断增长,城市污水排放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和提高。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升,2017年中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1.70亿立方米/日。3、养殖废水处理市场前景可期近10年来,我国城郊“菜篮子”工程飞速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畜禽养鸡业迅速崛起。目前,据初步统计,我国每年禽畜养殖场、区排放的粪便及粪水总量超过17亿吨,再加上冲洗水,实际排放的污水总量还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养殖废水是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10、后的第三大污染源,如此多的禽畜粪便没有资源化利用而直接排放,不仅污染了养殖场周围地面环境,同时也污染了地面水环境。然而,市政单位采用工程措施处理的粪便水量,只占排放量的25%。由于资金的不足,这些禽畜养殖场绝大多数对其粪污的处理利用不完善,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许多养殖场臭气熏天、蚊蝇成群,地下水的污染严重超标,少数地区传染病流行。规模化养殖废水已达到非治理不可的地步,市场规模巨大,前景可期。4、垃圾渗透液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加大,垃圾渗滤液行业发展明显提速。尽管我国垃圾处理行业起步较晚,但市场容量已有明显提升,逐渐由导入期迈进成长期。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前景依旧广阔
11、,作为基石的垃圾渗滤液有望率先受益。2017年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市场规模达62.2亿元,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市场由2011年的26.7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2.4亿元,增长率为133.53%,预计未来市场规模还将有所增加。由于我国目前垃圾分类尚不完善,生活垃圾含水量一般都在50%以上,因此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一般占垃圾填埋量的35%-50%(重量比),部分地区受地域、降水等的影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量占垃圾填埋量甚至可达到50%以上。2017年我国垃圾处理量超过2亿吨,测算国内渗滤液产生量约7679.4万吨。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由2011年的4954.6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7679.4万吨
12、,增长率为55.00%。随着城市垃圾的不断增多,如何在增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的同时,有效解决垃圾渗滤液的污染或二次污染问题,不仅是保证国家节能环保、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更有利于恢复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市场容量巨大。二、 污水处理行业发展趋势1、污水处理单位数量以及规模不断增加根据当前国内实际污水处理单元与实际需处理污水量来看,我国污水处理厂技术水平在不断升级。早期部分污水处理设备技术落后或者老化,加之利用不到位,不能达到当前环保排污要求,同时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不足以满足当前需要,未来几年国内的污水处理单元及规模将不断增加。尽管污水
13、处理环节虽然会产生诸多有害物质,但如果进行科学管理和升级先进水平,处理后的污水亦可以进行二次利用,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和政府积极推动水处理单元规模和数量提升或扩建,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2、污水处理厂的技术不断进行更新尽管当前我国已经加强了对多样化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然而因为污水处理厂受到资金以及技术和人才的限制,使得污水处理厂在技术创新中力度不足。大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造成整体的污水处理技术很难实现创新和发展。现阶段,随着城市污水量的不断增大,对于污水处理技术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14、污水处理厂在一定意义上为了能够合理的满足实际需求,开始逐渐对新型设备以及技术进行应用,从而实现对污水处理技术不断创新,因此,在未来的城市污水处理发展中,污水处理技术也会朝向节能生态化方向发展。3、污水处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和自动化控制加强主要为加强检测仪表等硬件设备和信息化网络设施的建设,目前国外和国内一些先进大型污水处理厂现已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多层次的网络结构对污水处理的全过程工序进行无人值守的全自动控制。处理过程控制中各种信号通过相应的变送器送到下位机,一般下位机采用可靠的PLC作为控制单元,运行先进的控制算法,实现现场设备的实时控制。4、全要素、精细化管理水平极大提高污水处理的成本高低
15、主要由所选择的污水处理工艺决定,一旦建成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的运行成本就和管理水平、运行情况、处理量有密切的关系。而污水处理过程由于包括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影响因素很多,未来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加强,势必要求污水处理厂提升工艺水平从而造成运营成本的增加,因此全要素、精细化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全要素的控制涉及到污水处理厂运行的方方面面。三、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
16、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二)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第二章 市场预测一、 行业竞争格局1、区域污水处理设施布局情况“十一五”期间的
17、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将东部沿海大城市基本覆盖,进入“十二五”期间后,城镇污水处理行业的建设重点将由东部城市和主要的大中城市逐步向中西部、中小城市和县城渗透,优先支持目前尚无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设市城市和县城加快建设,单个建设项目规模下降,但是项目数量将大幅增加。“十二五”期间,全国新增污水管网投资也以中西部和县城及建制镇为主,其中湖南、甘肃、宁夏、陕西、云南、湖北等地的管网增幅显著,增幅达200%左右;新增管网中有54%分布在县城及建制镇;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中43%落实在县城与建制镇。污水处理领域是我国基础设施重点投资领域,也是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资金最多的行业之一。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行业投
18、资已打破原有的单一政府投资体制,国家鼓励由政府、国有企业、民间资本和外资共同参与投资的多元化体制发展。各地政府通过市场竞标的方式,选择具有技术、管理、经验和规模优势的污水处理企业负责当地污水处理项目的经营,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显著趋势。“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投资近4,300亿元。“十三五”期间随着巨大资金需求和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很多地方政府为避免进一步加重财政负担,选择多元化的社会资本参与城镇污水处理的建设与运营,污水处理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2、污水处理各参与主体的竞争污水处理发展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政策的颁布以及允许社会资本、多元
19、化投资主体进入污水处理行业,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市场化探索拉开了序幕。发展初期,国际水务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在大型污水处理项目中,其凭借资本实力雄厚及技术先进,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2002年9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发了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要求转变污水处理设施只能由政府投资、国有单位运营管理的观念,现有从事城市污水运营的事业单位,按公司法改制成独立的企业法人,不具备改制条件的与政府部门签订委托运营合同,建立以特许经营制度为核心的管理体制。随着改革政策制度的陆续颁布,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一批大型国有上市企业如北控水务、首创股份、创业环
20、保等,通过并购等方式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丰富的社会资源等优势迅速发展壮大,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拓抢占市场,成为跨国水务企业强力的竞争对手。近年来,随着国家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同时政府加大对污水排放的监管,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凭借着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机制、技术创新等优势迅速崛起,成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行业新生力量,在区域市场及细分市场开始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跨国水务巨头、大型国有上市企业、优秀民营企业构成了当前我国污水处理行业主要的市场化竞争主体。二、 行业竞争格局1、区域污水处理设施布局情况“十一五”期间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将东部沿海大城市基本覆盖,进入“十
21、二五”期间后,城镇污水处理行业的建设重点将由东部城市和主要的大中城市逐步向中西部、中小城市和县城渗透,优先支持目前尚无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设市城市和县城加快建设,单个建设项目规模下降,但是项目数量将大幅增加。“十二五”期间,全国新增污水管网投资也以中西部和县城及建制镇为主,其中湖南、甘肃、宁夏、陕西、云南、湖北等地的管网增幅显著,增幅达200%左右;新增管网中有54%分布在县城及建制镇;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中43%落实在县城与建制镇。污水处理领域是我国基础设施重点投资领域,也是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资金最多的行业之一。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行业投资已打破原有的单一政府投资体制,国家鼓励由政府、国有
22、企业、民间资本和外资共同参与投资的多元化体制发展。各地政府通过市场竞标的方式,选择具有技术、管理、经验和规模优势的污水处理企业负责当地污水处理项目的经营,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显著趋势。“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投资近4,300亿元。“十三五”期间随着巨大资金需求和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很多地方政府为避免进一步加重财政负担,选择多元化的社会资本参与城镇污水处理的建设与运营,污水处理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2、污水处理各参与主体的竞争污水处理发展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政策的颁布以及允许社会资本、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污水处理行业,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市场化
23、探索拉开了序幕。发展初期,国际水务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在大型污水处理项目中,其凭借资本实力雄厚及技术先进,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2002年9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发了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要求转变污水处理设施只能由政府投资、国有单位运营管理的观念,现有从事城市污水运营的事业单位,按公司法改制成独立的企业法人,不具备改制条件的与政府部门签订委托运营合同,建立以特许经营制度为核心的管理体制。随着改革政策制度的陆续颁布,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一批大型国有上市企业如北控水务、首创股份、创业环保等,通过并购等方式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凭借雄厚的资本
24、实力、丰富的社会资源等优势迅速发展壮大,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拓抢占市场,成为跨国水务企业强力的竞争对手。近年来,随着国家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同时政府加大对污水排放的监管,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凭借着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机制、技术创新等优势迅速崛起,成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行业新生力量,在区域市场及细分市场开始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跨国水务巨头、大型国有上市企业、优秀民营企业构成了当前我国污水处理行业主要的市场化竞争主体。三、 行业壁垒1、资金壁垒污水处理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设备投资及工程建设投资的资金比较大,一般工期较长,承接项目大部分需要垫资,在竣工结算前应收款项占用了企业较多营
25、运资金。污水处理企业的应收款项占比均较高,其应收对象一般是政府部门或政府部门成立的实体,回款情况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和地方财力。部分区域因政府财政状况等原因,出现应收款项回收周期较长或回收困难,因此,较大的资金要求对行业潜在进入者形成一定的进入门槛。2、技术壁垒污水处理对于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污水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养殖废水等,各种污染源的处理都需要经过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步骤以达到排放和再利用标准,为了达到标准,污水处理企业需要一定的技术来完成污水处理设备的制造,个别客户对水质的差异性要求以及国家对于可排放水质标准的提高将会进一步提高提高行业的技术壁垒。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
26、产品方案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一)项目场地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65333.00(折合约98.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90954.49。(二)产能规模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xx投资管理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xx套污水处理成套设备,预计年营业收入60300.00万元。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
27、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序号产品(服务)名称单位单价(元)年设计产量产值1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套xxx2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套xxx3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套xxx4.套5.套6.套合计xx60300.00伴随城镇化的不断加速、各类生产企业技术的不断革新,目前污水处理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种模式: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其中集中式处理是应用到城市人口密度集中、大流量污水的处理;区域分散式污水处理一般用于地理位置相对接近的或者不能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区域等排放出的污水处理。第四章 选址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
28、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浙江,简称“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界于东经1180112310,北纬27023111之间,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浙江省总面积10.55万平方千米。浙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复杂。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成大致平行的三支。地跨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曹娥江八大水系,由平原、丘陵、盆地、山地、岛屿构成。浙江省地处亚热带中部,属季风性湿润气候,自
29、然条件较优越。截至2018年底,浙江省下辖11个省辖市(其中杭州、宁波为副省级城市),20个县级市,32个县,1个自治县,37个市辖区。2019年,浙江生产总值(GDP)为62352亿元(合9039亿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97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26567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33688亿元,增长7.8%。人均GDP为107624元,合15601美元。2019年10月,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两个高水平”建设取得新进展。预计全省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8
3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3%、9.4%。建议2020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6%-6.5%,在高质量基础上能快则快;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8%;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有效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目标。未来五年,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但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和区域经贸规则主导权争夺加剧,地缘政治风险导致
31、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从国内看,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达到新高度,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通过打出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在市场化改革、制度供给、倒逼转型机制和信息经济等方面形成了新的先发优势,转型升级已经找到跑道、见到曙光。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粗放型增长方式和低层次低价格产业竞争模式尚未根本扭转,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够平衡,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金融、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网络安全等领域潜在风险隐患较多,加快转型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32、三、 创新驱动发展抓住“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契机,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竞争和区域合作,大力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和竞争力,争创开放合作新优势。(一)努力争当“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深入实施更加主动的“走出去”战略。落实“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和我省实施方案,打造国际商贸物流枢纽、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引领区。发展浙江人经济,建设“海外浙江”。扩大国际优势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布局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和境外产业集聚区,推动优势产能在境外集群发展。积极培育本土跨国企业,支持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开展跨国并购重组。鼓励大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机构、设计中
33、心、展销中心,实现资源全球配置和产业链价值链全球布局。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努力承揽附加值较高、影响力较大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带动成套设备、技术、标准、服务和品牌走出去。引导企业用好国家金融政策工具,发挥财政资金和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推动设立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投资基金,为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撑。建立健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促进外资规模稳中有升,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引导外资在浙中、浙西南地区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外资参与省
34、内企业改组改造,探索民营企业以海外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与外商合资合作,支持省内企业与海外跨国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发挥浙江侨省优势,重视引进华侨资金,加强国际友城工作。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健全贸易便利化体制机制,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对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二)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区域合作发展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统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建设,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率先建成对接
35、长江经济带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省际产业合作,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引进消化吸收国际高端技术产品,努力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输出技术、资本、人才、信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协调发展。主动接轨上海,重点推动交通、环保、公共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共建共治共享,合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加强与上海的沟通协商和对接合作,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侧陆域和大洋山区域开发建设。积极对接上海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支持临沪地区共建产城融合平台。推动浙闽赣皖四省九市协同发展,加强与海西区对接融合,合力打造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深化国内合作和对口支援(帮
36、扶)。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加强与能源资源富集省份的合作交流,重点抓好与新疆和宁夏等省区的能源合作、与黑龙江等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销合作。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西藏那曲、青海海西、四川藏区(阿坝州、凉山州木里县)、重庆涪陵和对口帮扶贵州黔东南、黔西南等工作。进一步拓展与港澳台地区合作空间。(三)全力打造重大开放平台全方位提升宁波舟山口岸开放水平。争取设立舟山自由贸易港区,充分发挥省海港集团大平台作用,统筹建设大宗商品储备加工交易基地,加快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支持宁波规划建设梅山新区,打造面向环太平
37、洋经济圈的海上开放门户。深化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加快建成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促进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全面开放,推进义新欧班列线路扩展延伸,开展内贸流通体制改革,探索与新疆合作共建国际陆港,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和国际化陆港城市。谋划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推动开放型经济从沿海向内陆拓展布局。加快建设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进空港开放步伐,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企业对企业跨境电商,打造“网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加快体制、政策、模式的复制推广,推进跨境电商海外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全省传统外贸和制造业企业通过“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打造温台沿海开放合作平台。加快建设海峡两岸(温州)
38、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在温台沿海地区建设若干民外合作产业发展大平台,争当民企民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开路先锋。推进各类开放载体建设。加快各综合保税区全面封关运作和功能提升,推动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升级,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申报和创建综合保税区。改进口岸工作,推进大通关建设。统筹推动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各级各类开发区空间整合和体制融合,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产业园。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综合实力更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到2020年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
39、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左右,率先进入国家创新型省份和人才强省行列。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工业化和信息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经济、节能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等万亿级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3%以上,农业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产业新业态引领作用明显增强。以交通为重点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开放平台,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区域更协调。都市区建设明显提速,海洋经济区和生态功能区布局更加合理,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新
40、型城市化有序推进,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70%左右,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加快提高。中心城市极核功能大幅提升,杭州、宁波等城市的创新功能和国际化水平明显增强,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方面差距进一步缩小,县县建成全面小康,人人享有全面小康。生态环境更优美。能源资源开发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保投入持续增加,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黑臭河和地表水劣V类水质全面消除、地表水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比例达到80%,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
41、,县县实现基本无违建,林木蓄积量进一步提高,浙江的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山更绿。人民生活更幸福。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5%,低保水平逐步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治理体系更完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平安浙江
42、、法治浙江建设全面深化,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率位居全国前列,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治理体系日益完善,治理能力逐步提升。五、 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推动产业创新,联动提升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重点培育万亿级大产业,优化现代产业体系。(一)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和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和“四换三名”工程,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以国内和国际市场引领制造业发展,联动推进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建设,深入开展标准引领、质量提升
43、、技术培养三大行动,构建浙江标准体系,提高浙江产品品质,打响浙江制造品牌。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谋划实施智能化改造工程,大力发展柔性制造、智能制造、精细制造,加快“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转型。推进互联网和制造业统筹发展,推动制造方式和营销方式变革。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动石油化工、纺织印染、五金机电、冶金、建材等产业转型升级,重点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全方位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深化先进制造业强县(市、区)建设工作,切实消除环境污染以及安全生产和治安隐患,加快培育现代产业集群。推动建筑生产方式工
44、业化,培育一批建筑业大集团和建筑强县。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提升发展金融、信息、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发展养老、家政、教育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产业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优化中心城市服务业设施配套和功能布局,开展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工作。强化规划引领与政策支持,推进国家、省、市三级联动的服务业改革试点。提升服务业发展载体,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和项目建设,加大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力度,鼓励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开展浙港、浙澳、浙台以及长三角服务业合作,吸引国内外著名服务业企业来浙设立地区总部及功
45、能总部,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建设特色鲜明、全国领先的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创新、智慧物流、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推进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企业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复合型转变。深度贯彻军事需求,充分发挥浙江民用产业优势,加强军民两用技术研发交流,引进军工优质资源项目,推进重点产业“民参军”“军转民”。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
46、区,加快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二)重点培育万亿级大产业明确万亿级大产业发展重点。组织实施万亿级产业发展规划,集中力量发展信息经济、节能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等七大万亿级产业,做强做精丝绸、黄酒、茶叶等历史经典产业,着力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万亿级产业。聚焦产业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引导各类要素资源有效集聚,形成一批具有全国意义的大产业基地。实施一批带动力强、创新作用突出、影响面较大的重大产业项目。信息经济,重点推进通信网络与智能终端、专用集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云计算和大数据、地理信息产业、物联网和电子商务等重大项目。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推进新
47、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节能环保服务业等重大项目。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产业,重点推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和轨道交通、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新材料等重大项目。健康产业,重点推进健康养老服务、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一批时尚产业、旅游产业、金融产业的重大项目。创新产业引导扶持政策。加强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有效对接,更好发挥省转型升级产业基金示范作用,加快设立各级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组建壮大浙商转型升级母基金、浙商回归基金、“浙民投”等产业投资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政策措施针对性和精准性,加大技术、人才、土地、财税等方面支持力度。(三)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及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稳定。深入推进现代化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增强农业高产稳产能力。牢牢守住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红线,大力发展旱粮和木本油料生产。坚守耕地红线,划定和保护好永久基本农田。实施千万亩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完成8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坚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储粮为主体,探索社会化储粮,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储备粮管理。统筹强化本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