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专题 运动学问题doc--高中物理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届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专题 运动学问题doc--高中物理 .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20102010 届高三物理专题复习届高三物理专题复习第二专题第二专题 运动学问题运动学问题一、直线运动1、直线运动的条件:F合=0 或F合0 且 F合与 v 共线,a 与 v 共线。(回忆曲线运动的条件)2、基本概念(1)路程位移(2)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3)增加的速度加速度速度(4)时间路程平均速率时间位移大小平均速度大小3、分类)(变化)但为変力,变加速直线运动(恒定且为恒力,匀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合合合合00)0(0,0FaFaFaF4、匀变速直线运动(1)深刻理解:要是直线均可。运动还
2、是往返运动,只轨迹为直线,无论单向指大小方向都不变加速度是矢量,不变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2)公式(会“串”起来)22212202202200tsttvvvasvvtattvsatvv得消去基本公式根据平均速度定义V=st=200000202122)(2121ttvtavvvatvvatvtattvVt/2=V=VVt02=st根据基本公式得s=a aT23NS一NS=3 a aT2Sm 一 Sn=(m-n)a aT2推导:第一个 T 内2021aTTvs第二个 T 内2121aTTvs又aTvv01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s=S-S=aT2以上公式或
3、推论,适用于一切匀变速直线运动,记住一定要规定正方向!选定参照物!同学要求必须会推导,只有亲自推导过,印象才会深刻!(3)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在 1T 末、2T 末、3T 末ns 末的速度比为 1:2:3n;在 1T、2T、3TnT 内的位移之比为 12:22:32n2;在第 1T 内、第 2T 内、第 3T 内第 nT 内的位移之比为 1:3:5(2n-1);(各个相同时间间隔均为 T)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1:()21:32)(nn1)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 1:2:3n(4)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
4、性得到的启发)。(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5)竖直上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对称)分过程: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初速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 V0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适用全过程 S=Vot 12g t2;Vt=Vog t;Vt2Vo2=2gS(S、Vt的正、负号的理解)上升最大高度:H=Vgo22上升的时间:t=Vgo对称性: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gvtt0下上。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2gVo(6)图像问题识图方法识图方法:一轴物理量、二单位、三物理意义(斜率、面积、截距
5、、交点等)一轴物理量、二单位、三物理意义(斜率、面积、截距、交点等)图像法是物理学研究常用的数学方法。用它可直观表达物理规律,可帮助人们发现物理规律。借用此法还能帮助人们解决许许多多物理问题。对于诸多运动学、动力学问题特别是用物理分析法(公式法)难以解决的问题,若能恰当地运用运动图像处理,则常常可使运动过程、状态更加清晰、求解过程大为简化。请叙述下列图象的意义.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位移时间图象(s-t 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静止的 s-t 图像在一条与横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上;匀速直线运动的 s-t 图像在一条倾斜直线上,所在直线的斜率
6、表示运动速度的大小及符号;、速度时间图像(v-t 图像):横轴表示时,纵轴表示速度;请叙述下列图象的意义.静止的 v-t 图像在一条与横轴重合的直线上;匀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像在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上;匀变速直线运的 v-t 图像在一条倾斜直线上,所在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及符号;当直线斜率(加速度)与运动速度同号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直线余率(加速度)与运动速度异号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的 v-t 图像在一条倾斜直线上,面积表示位移(7)追及和相遇或避免碰撞的问题的求解方法:关键:在于掌握两个物体的位置坐标及相对速度的特殊关系。基本思路:分别对两个物体研究,画出运
7、动过程示意图,列出方程,找出时间、速度、位移的关系。解出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追及条件:追者和被追者 v 相等是能否追上、两者间的距离有极值、能否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讨论:1.匀减速运动物体追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两者 v 相等时,S追S被追永远追不上,但此时两者的距离有最小值若 S追V被追则还有一次被追上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有一个极大值2.初速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追同向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的间距位移相等时即被追上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二、思维方法篇思维方法篇1平均速度的求解及其方法应用 用定义式:ts一v普遍适用于各种运动;
8、v=VVt02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2巧选参考系求解运动学问题3利用运动的对称性解题4逆向思维法解题5应用运动学图象解题6用比例法解题7巧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解题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这段时间中时刻的即时速度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为一个恒量位移=平均速度时间三三、【实例解析】【实例解析】1.1.(2007 高考全国理综)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 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013.5Sm处作了标记,并以9m 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
9、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20Lm。求: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解析】该题实质上是追及、相遇问题,其物理情景同学们比较熟悉,对参加过接力赛的同学来说,大多都能正确画出如下过程示意图。依据甲、乙两运动员的运动过程所作速度图像如图所示。由于追上时乙甲,由图知三角形 A 的“面积”即为甲“发口令”时二者间距0s(012sss),三角形 B 的“面积”为甲、乙相遇时乙的位移且2012sst,ta,所以202as。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020 13.56.5()L
10、Lsm。相遇点2S1S0SL乙甲BAOttt乙甲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CBAabcO0t02tt【答案】202s;6.5m。2.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 A、B、C 三点,AB=BC。物体在AB段加速度为a1,在BC段加速度为a2,且物体在 B 点的速度为2ACB,则Aa1a2Ba1=a2Ca1a2D不能确定【解析】依题意作出物体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图线下方所围成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位移,由几何知识知:图线 b、c 不满足AB=BC,图线 a 可满足之。又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a118m,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101tavv12m/s12.5m/s
11、,汽车没有超速,A 项正确;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需要时间6.1202avts,此过程通过的位移为222221tax6.4m,C 项正确、D 项错误。3、答案:BCD解析解析:处理本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使用图象处理则可以使问题大大简化。对 A、B 在水平方向受力分析如图,F1为弹簧的拉力;当加速度大小相同为 a 时,对有maFF1,对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有maF 1,得21FF,在整个过程中的合力(加速度)一直减小而的合力(加速度)一直增大,在达到共同加速度之前 A 的合力(加速度)一直大于的合力(加速度),之后A
12、的合力(加速度)一直小于的合力(加速度)。两物体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tl时刻,两物体加速度相等,斜率相同,速度差最大,t2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速度达到最大值,两实线之间围成的面积有最大值即两物体的相对位移最大,弹簧被拉到最长;除重力和弹簧弹力外其它力对系统正功,系统机械能增加,tl时刻之后拉力依然做正功,即加速度相等时,系统机械能并非最大值。4、答案:AC解析解析:v-t 图像反映的是速度 v 随时 t 的变化规律,其斜率表示的是加速度,A 正确;图中图像与坐标轴所围成的梯形面积表示的是 0-5s 内的位移为 7m,在前 5s 内物体的速度都大于零,即运动方向相同,C 正确;0-2s
13、加速度为正,4-5s 加速度为负,方向不同。5、答案:AC6、答案:ABC7、答案:A解析解析:甲乙两物体在速度图象里的图形都是倾斜的直线表明两物体都是匀变速直线,乙是匀加速,甲是匀减速,加速度方向不同 A 对 C 错;根据在速度图象里面积表示位移的方法可知在 0 一 ls 内甲通过的位移大于乙通过的位移.B 错;根据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D 错。8、答案:A解析解析:根据物体的速度图象可知,物体 0-1s 内做匀加速合外力做正功,A 正确;1-3s内做匀减速合外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 0 到 3s 内,12s 内合外力做功为零。9、答案:B解析解析:由图甲可知前两秒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前两秒受力恒定,2s-4s 做正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且恒定,4s-6s 做负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恒定,6s-8s 做负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正,恒定,综上分析 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