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docx(8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首席专家:郑业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第一节 产业状况背景分析一、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一)政策背景 2006年以来,广东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围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将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工作有机嵌入到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实践中,现已在五个领域绘制了产业技术路线图,分别是广东省绿色无铅产业技术路线图、铝产业技术路线图、食品安全检测与评价产业技术路线图、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产业技术路线图和陶瓷产业技术路线图。 2008年,科技厅进一步加大技术路线图工作实施力度,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2009年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制定工作的通知(粤科函计字 2008 1017号
2、)。组织开展创新平台、高技术产业、大农业、民生科技、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公共实验室等领域的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工作。在“1017号文”精神的指导下,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牵头组织开展了大农业领域的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工作,并发布了关于编制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路线图的通知(粤科函农字20081040号)。 (二)产业背景 “十五”以来,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数据库和网上数据资源、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信息化服务终端研发等方面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广东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很快,已初步形成经营产业化、市场国际化、生产标准化的格局,对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保障我省农业信息化
3、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根据省科技厅的统一部署,充分整合农业、信息技术等各领域的专家知识和行业资源,制定农业信息技术路线图,作为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科学导向。 (三)重要意义 农业信息化是通过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各领域的应用,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等目的。农业信息产业是新兴产业,具有应用广泛、技术领域交叉、发展速度快等特点。用技术路线图这一战略集成规划工具对农业信息化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不仅是提高我省农业信息技术创新水平的客观需要,更是促进农业信息产业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意义重大
4、,其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摸清“家底”。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较快,走在全国的前列。但广东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广东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还不相适应。开展农业信息技术路线图研究可以摸清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状况、需求现状,由此分析市场驱动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克服我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瓶颈。 (2)明确突破方向。通过研究广东农业信息技术路线图,能够提高我省农业信息行业研究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能够进一步完善广东省农业信息发展战略,更能够通过引导国际科技合作、技术转移和扩散等加快缩小我省农业信息化与国际水平的差距。(3)促进技术集成、资源整合与产学研合作。农业信
5、息化在产业层面上涉及传统农业产业、IT产业、现代装备制作业等多个产业,在技术层面上涉及现代农业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多种技术。农业信息化涉及的行业和技术范围广,产业发展需要的外部资源分布广,交叉性强,因此迫切需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产学研协作能力。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过程有利于形成一个官、产、学、研各界开放、自由、活跃的交流和讨论的氛围,从而促进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形成。 (4)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提高农业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农业信息化的服务对象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者,包括企业、农户、涉农政府部门等,农业信息化的特点是直接为生产服务,因此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有赖于农业信息服务的产业
6、化、社会化。技术路线图强调“市场拉动”的作用,从解决当前及未来市场对产品及服务需求的角度来寻找最合理的技术发展路径,对促进产业适应市场需求有重要作用。 二、产业地位状况 广东省农业信息化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建设和农村信息化服务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从基础设施条件来看,广东省已形成东、西、北三大环和珠三角的速率在25GB/s以上的高速骨干通信网络;基础数据网覆盖全省、市、县、乡镇,提供分组交换、数据专线等业务;用户光纤网正向乡镇、小区、机关、企业、学校等延伸,珠江三角洲农村地区已普遍实现有线电视光纤进村;90%以上山区县的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电话覆盖率达到了60%;大多
7、数地区已基本实现光纤到镇;另外,有20%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山区县建立了局域网。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100多个县(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600多个乡镇农业工作部门和2600多个行政村配备了上网设备。 2002年以来,广东省科技厅组织实施了“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项目,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覆盖全省的信息化服务网络,集成面向“三农”的信息内容,探索信息服务“三农”的技术和运营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直通车工程”综合服务平台已经建立了30多个数据库,建立涉农网站180多个,信息服务内容涵盖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全省已经建立村级信息站1000多个,并为5000个村建立了网站,发展
8、农村信息员上万人。科技部认定广东为全国农村科技信息示范省之一,重点支持并向全国推广“直通车工程”的经验和做法。以首批示范点清远市清新县为例,每天以“农讯通”手机短信服务向1200多户种养大户有针对性地群发种养技术信息、市场价格和供求信息等。该县建立了县、镇、村三级农村信息化体验机构,每天到体验中心上网的群众在30人以上。三、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对比分析 1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状况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农业科学计算;20世纪70年代的工作重心是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数据库开发;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研究重
9、点转向知识的处理、自动控制的开发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农业信息化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表1-1为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简况对比。表1-1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简况对比国别主要特点信息化基础条件信息服务体系美国 以农场为基本生产单元,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广泛将农业专家系统、“3S”技术等应用于农业;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该系统覆盖了美国国内的46个州 根据不同地区条件采用DSL、光纤电缆、卫星、无线接入等方式,拨号上网是最主要的接入方式,上网的农场占全部农场数量的55%,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农产品销售和农场管理 美国首席信息官委
10、员会( CIOC)和农业部首席信息官办公室(OCIO)为农业信息系统互联、兼容和业务协同提供组织保障;由大学、研究机构、政府机构和非盈利组织成立的农业网络信息中心联盟(ANIC),为覆盖全国的会员提供信息服务法国 农民专业化、知识化程度高,重视信息化技术应用;政府将普及互联网行动与农村文化娱乐活动联系起来,以此达到提高农民信息技术素质的目的 政府免费向农民提供基于公用交换网通信的远程信息设备(即“迷你电脑”),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利用电脑实施精细农业和全程实时监控 多元信息服务主体共存,政府部门负责宏观的政策信息、统计信息;合作社、协会等针对会员需求开展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IT制造商致力于农村适
11、用软硬件产品开发日本 以家庭为生产单元,重视因地制宜发展应用型农业信息;注重发展符合国情的日本型精准农业,包括作物生长模型基础研究和精准农业机械研究 政府为农户购买电脑提供补贴,政府投资进行大容量通讯网络的建设,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的耕地面积已超过20% 建立了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全国联机网络,即电信电话公司的实时管理系统(DRESS);把大容量处理计算机、高效农业生产管理系统以及个人电脑用户等联结起来(二)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基础设施条件根据美国农业部的调查报告,在美国200万家农场中,拥有计算机的农场占55%。对美国农民来说,计算
12、机和因特网就如同拖拉机和气象报告一样重要。法国已有50%以上的农场主使用计算机;日本也有41%的农户利用网络进行经营活动,以收集、利用市场信息和农业栽培管理技术信息为主。 到2003年底,中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庭电话95.41部,移动电话90.07部,而同期农村居民上述设备拥有量仅分别为城镇居民的51.4%和26.3%。目前,互联网用户中农林牧渔业用户仅占1.9%。我国农村通过网络提供的科技信息服务仅占19%,能够通过网络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家庭仅为0.8%,通过互联网信息出售农产品的农户不足0.5%。2政府管理与服务 美国农业部下属的首席信息官办公室行使农业信息化主要的管理职能,并能很好地
13、进行部门间的沟通。德国由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并在农村地区普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教育和培训。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性规则和运行性规则,约束市场各方的行为,并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发展政策,促进市场有序运行。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发挥的主导作用和服务能力严重滞后。一是涉及信息化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信息安全、信息公开、信息共享无法可依。二是涉农管理部门繁多,政出多门,资源整合难度大。三是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资金使用分散,还没有建立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多元化、市场化机制。3农业信息化技术研发与应用 一是农业数据库开发方面。美国等发
14、达国家开发了美国农业部农业联机存取数据库( AGRI-CO- LA)、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系统数据库(AGRIS)、国际农业生物中心数据库(CABI)等大型农业数据库,其数据量大,更新速度快,共享程度高。我国也开发了大量的农业数据库,但数据库标准化词库有限,农业各学科的文献分类水平有待提高,数据库的更新较慢。 二是“3S”技术应用方面。美国有专门为农业服务的高光谱分辨率的遥感资源卫星,开发了一系列性能优越的GIS软件,“3S”技术与现代农机的集成应用程度高。我国在“3S”方面的应用主要走“试用一示范一小范围应用一多点应用”的路子,应用“3S”技术采集的数据实效性较差、信息质量不高、加工能力不足。
15、 三是专家系统开发与应用方面。发达国家已经研制出大量作物模拟模型、作物生产管理系统和病虫害管理系统,并广泛应用于生产。相比较而言,我国在农业模型方面的开发能力不足,具有生产实用价值的模型很少。 四是农业信息网络应用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约50%的农场拥有计算机,并应用于农产品销售和市场、技术信息获取。我国涉农网站数量迅速增加,但时效性和应用性不强,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突出。第二节 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准备工作 一、任务与愿景 (一)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工作任务 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主要通过关键性、共性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科技服务,形成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前景的共识,促进
16、产学研合作,为政府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和企业开展农业信息服务提供决策导向。通过本技术路线图的研究、制定和应用,将有效地指导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政策制定、战略选择和实现路径。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4个方面: (1)现状分析和远景预测:广东省农业信息化目前的处境,未来想达到的水平;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研究的现状、效果、主要经验、发展方向;广东农业信息领域目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等要素,如何利用这些机遇以应对未来可能的挑战。 (2)目标、需求和任务:描绘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在技术层面上期望的未来,实现它必须具备的能力,以及应该进行的研究开发工作;广东省
17、农业信息相关领域及产业的技术、产品、服务的发展趋势,要达到的目标,包括近、中、远期目标愿景。 (3)技术壁垒和研发需求分析:要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和技术壁垒,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具发展前景的研究开发路线;为了实现广东省农业信息化预期的愿景,官、产、学、研各方需解决哪些问题,包括需要各自解决和协同解决的关键问题;明确解决相关问题的时间序列和达到预期目标的历程。 (4)编制技术路线图:绘制农业信息技术研发需求路线图,包括优先研发需求技术路线图、风险一利润路线图、技术发展模式路线图、综合技术路线图等。 (二)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愿景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的制定,是以产业技术路线图原理与制定为指导,汇
18、集官、产、学、研各界专家对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前景、方向的共同看法,以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文献分析法、SWOT分析法、雷达图分析法、专家头脑风暴法等研究方法为手段,沿着“市场需求一产业目标一技术壁垒一研发需求”的研究路径,绘制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其具体愿景有以下6个方面: (1)制定全面、综合的调查问卷,在全行业开展广泛的调查,为技术路线图的制定提供充实、科学的依据; (2)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领域技术路线图研究案例与资料,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特点,为广东省农业信息化路线图制定提供借鉴; (3)打造广东省农业信息化产学研交流与合作平台,通过研讨会、网络等多种形式,营造开放、自由的讨论环境,
19、汇集、整合产业界的智慧和资源; (4)明确广东省农业信息化中长期发展的技术路线,提供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建议,为科技主管部门决策提供支持,促进配套产业政策的落实,人才、资金、资源的合理分配; (5)描绘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未来发展水平,打破技术壁垒,缩小与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差距,为广东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支撑; (6)绘制出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在省内达成共识,在全国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界定产业范围和边界 (一)范围与边界制定依据 广东省农业信息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在方法论上主要依据产业技术路线图原理与制定,在产业发展导向上主要依据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2005-2020年)、“十一五”
20、时期全国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规划、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年)。 (二)范围与边界 针对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以及国内外农业信息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文献分析与专家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制定了广东省农业信息技术路线图的边界与范围,具体内容见图2-1。 在确定产业的边界与范围后,利用德尔菲法请专家对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涉及的6个产业领域进行评分,分值为“1、2、3”三档,分值越高,表示该领域的重要性越突出 关于重要值的计算方法,以下关于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研发需求要素的重要值同此。经统计后,利用各产业领域的平均分值作雷达
21、图(图2-2)。 从图2-2可以看出,各产业领域的分值排序为:生产过程(2.39)、决策预警(2.36)、资源管理(2.17)、流通与质量安全(2.13)、推广示范与展示(2.07)、村镇管理(1.82)。说明农业生产过程信息化、农业决策与预警信息化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最重要,但总体来看,各产业领域的分值相差不大,说明农业信息化产业链关联度高,贯穿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各个层面。 三、工作方案及进展 为确保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制定工作的顺利进行,组建了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工作团队,明确了工作团队成员(包括首席专家、顾问专家组、研究小组、秘书组),确定相关成员的工作职责与分工,制
22、定了研究工作方案和工作流程。(一)技术路线图实施团队 1团队组建 本技术路线图制定的工作团队由首席专家、顾问专家组、秘书组及6个研发小组(农业生产过程信息化,农产品流通及质量安全监控信息化,农业科教、示范推广与展示信息化,村镇综合管理与乡村生活信息化,农业资源管理信息化,农业决策与预警信息化)的有关人员组成,技术路线图工作团队组织架构如图2-3所示: 团队人员:首席专家:郑业鲁(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所长研究员) 顾 问:刘家平(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 处长研究员) 邱俊荣(广东省农科院科技处 处长研究员) 专家组:张虹鸥(中科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所长研究员) 洪添胜(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23、 院长教授) 黄建民(广东省农业厅信息中心 主任高级农艺师)俞守华(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副院长教授) 郭治兴(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研究员) 王众(广东省农科院彩田农业科技信息中心 科学总监副研究员) 秘书组:黄红星(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副主任助理研究员) 夏宁(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副主任副研究员) 何绮云(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梁俊芬(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统计师) 研发组(负责人):李泽(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主任助理研究员) 黄红星(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副主任助理研究员) 张禄祥(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主任助理研究员)
24、 夏宁(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副主任副研究员) 洪建军(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主任副研究员) 何绮云(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工作职责 (1)首席专家及顾问专家。首席专家负责审核研讨会工作方案和会议总结报告,指导会议筹备工作,确定参会专家和人员,主持大会。 (2)专家组成员有义务出席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研讨会,并尽可能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和指导。协助填写和发放相关调查问卷,并及时反馈给秘书组。 (3)研究组。包括6个研究小组。研究小组成员有义务出席及参与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研讨会,开展各自研究方向的技术分析与跟踪,并配合秘书组完成技术路线图研究报告的撰写
25、。 (4)秘书组: 负责技术路线图调研问卷设计及统计分析; 联系顾问专家、邀请会议嘉宾,研讨会的筹备和相关会务工作; 协助主持人完成会议组织,包括标题板、纪事贴、麦克风准备,专家观点的现场总结与归纳并用多媒体放映。撰写“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研究报告”。 (二)技术路线图工作流程 1技术路线图工作流程 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的制定按照“资料分析一组建团队一制订方案一问卷调查一专家研讨会一绘制路线图一撰写报告一修订”的流程进行(见图2-4),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资料收集与分析:收集整理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规划和路线图,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为广东省农业信息技术路线图的制定提供
26、参照依据。(2)组建工作团队:确定首席专家,通过首席专家推荐以及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建立广东省农业信息技术路线图制定的核心工作团队(包括专家组、秘书组、研发组),完善工作管理和激励制度。 (3)制订工作方案: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确定具体的工作进程和工作计划安排。 (4)设计调研问卷:依据制定农业信息技术路线图的目的和需要,咨询专家组的意见,设计、发放和统计德尔菲法(DELPHI)调研问卷。通过综合问卷调查,获取制定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5)召开研讨会:筹备召开研讨会,进行广东省农业信息技术的市场需求分析、产业目标分析、技术壁垒分析、研发需求分析、技术路线图绘制,以及讨论后续的
27、技术路线图管理和实施计划制定等。 (6)绘制技术路线图:在时间坐标上识别出关键的时间节点,按照时间节点有效地组合和连接各层间的内容,绘制出研发需求技术路线图、优先研发需求技术路线图、风险路线图、技术发展模式路线图、综合路线图等,并详细阐明配置各阶段需要的资源、防范风险措施,采用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等。 (7)修订技术路线图:将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提交给相关专家、业界权威人士评估,对技术路线图进行后续的修订工作。 2技术路线图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按照“问卷设计一发送一回收一统计分析”的程序进行。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专家信息、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总体发展情况、范围与边界、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
28、研发需求(见附件3)。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统计情况如下: (1)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问卷调查以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州市地理研究所、广东省农村信息中心等单位为基本调查对象,通过网络的方式发放及回收问卷。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73份,其中有效问卷71份,占回收问卷数的97.3%(有效问卷的标准为被调查者按照问卷设定要求,正确用描述、分值、符号等方式作答,不以内容完成程度为依据),如图2-5所示。 (2)调查对象分布 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科研人员占47.8%,技术咨询与服务人员占36.7%,市场销售人员占11.3%,政府主管部门人员占4.2%(见图2-
29、6)。调查问卷基本覆盖官、产、学、研相关人员。 3技术路线图专题研讨会 按照技术路线图工作的要求,首席专家组织召开了广东省农业信息化路线图制定研讨会,会议邀请广东省农业信息化领域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政府管理机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科技开发服务企业的专家、科技人员、市场人员等共32人参加。会上采用头脑风暴法凝练出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研发需求等要素,为最终路线图的绘制提供依据。 (三)工作进程 本技术路线图制定工作时间预期为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各阶段工作内容及时间跨度如表2-1所示,表2-1 技术路线图制定工作计划表工作内容年份2008年2009年月份11月12月1月2月
30、3月4月准备工作团队建设技术路线图方案确定制定和发放调研问卷技术路线图专家研讨会技术路线图报告编写技术路线图修正、提交第三节 市场需求分析 一、产业现状分析(一)产业发展现状 1农业网站建设 据统计,至2007年底,广东省共有涉农网站282个(部分涉农企业网站没有统计在内)。网站设立直接为农民服务的市场供求、专家咨询等特色栏目近万个,占栏目总数的75%以上。网站建设主体基本可分为6大类,政府类网站79个;科教类网站28个;媒体类网站7个;综合类网站4个;涉农企业类网站130个;行业网站33个;其他涉农类网站130个。总体上各市、县都建有农业信息网,如中山农业信息网、顺德农业信息网等。广东农业信
31、息网站的服务内容呈现出多种多样、逐渐丰富的特点,综合性、专业性的网站都有。其内容主要以政府农业管理、农业科技、农村实用技术、农产品市场行情信息为主。 从中国农业信息网搜索各省(市、区)农业网站的数量来看,广东省农业网站数量居第7位(见表3-1)。广东省农业网站质量也处于全国前列,如视聆通(中山)农业信息网1998年建成,是全国第一个具有独立域名的地级市农业网站,该网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科技信息服务,并且建成了价格信息、供求行情、农业科技等20多个实用栏目,其内容广泛而丰富,图文音像并用,为农产品流通搭桥并交易成功的例子数不胜数。2001年11月,视聆通(中山)农业信息网在全
32、国网站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农业政府网站奖”和“农业网站优秀设计奖”,这是大会唯一获得两个奖项的农业网站。又如2007年才开通的INFOYOU网站,是中国渔业对外窗口网站,并且是目前国内除中国渔业政务网外,唯一一家Google PR值达到5级的渔业服务性网站,入选2007年农业网站百强,获“最具创新奖”。表3-1 中国农业信息网搜索出的各省(市、区)农业网站个数排名省(市、区)名农业网站数排名北京6131山东4282江苏2763河南2504河北2285浙江2266广东1877四川1618辽宁1549湖北14610农业部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农业网站100强评选活
33、动从2004开始,至今已举行了4届。广东省农业网站先后有13个网站人选,进入百强网站数量居全国第5位。其中:湛江农业信息港连续4年进人中国农业网站百强榜;深圳市中农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农网于2004年、2005年、2007年三度人选中国农业网站百强榜;粤北农业信息网也入选2004年、2006年、2007年中国农业网站百强榜;另外,泛珠三角农业经贸网(智农通)、肇庆农业信息网、中国水产贸易网(深圳海洋与渔业服务中心主办)先后两次进入百强榜单。 2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设 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设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重点建立了农业实用技术、农业标准、专家人才信息、农业科技文
34、献、龙头企业、农产品价格、供求信息、农业政策、农业旅游等近30个数据库。广东省农科院情报所研发的广东省生物种质资源信息网管理平台,为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提供了方便。广州市花卉中心利用该平台建立了红掌种质资源数据库;蔬菜研究所利用该平台建立了蔬菜种质资源数据库等。目前已建立了水稻、蔬菜、野生菜、花生、兰花、红掌、茶叶、蚕桑、亚热带果树、水产、林木、昆虫、微生物(食用菌种、真菌种、药用菌种)等42个种质资源库。 不少科研院所研制了大量的农业数据库,如广州地理研究所、中科院地化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广东省特色农作物标准波谱数据库,建立了荔枝、龙眼、甘蔗、香蕉等特色作物的波谱数据库,提供波谱查询、
35、分析等功能;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地理信息研究所研制的广东省土壤资源信息数据库,建立了基于GIS与Internet技术的广东省土壤资源信息系统的空间信息数据库与文献资料数据库,构建了土壤资源空间数据编码系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建立了南海水产种质资源数据库,实现南海区主要水产种质资源的数字化表达,对南海区重要养殖水产资源进行收集和保存,建立不同来源的活体种质资源库,为南海区主要水产养殖品种改良提供基础材料。 3农业专家系统研发 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关科研教学机构对适合广东农业信息化要求的专家系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也开发了一些试验性系统。这些系统主要是以下两种类型:一是以“3S”技
36、术为核心的精准农业专家系统;二是虚拟作物专家系统(表3-2)。此外,还有以网络平台实现的农业专家系统,如中山农业信息网专家系统、广东省农产品安全监督检测系统等。在需求研究、实现方法、工具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有用的成果。表3-2 近几年广东省科研院所研制的农业专家系统系统名称研制单位备注 广东省主要农情动态监测与快速预报系统 广州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等获2003年广东省科技一等奖水稻病虫综合防治专家系统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
37、基于GIS的农产品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基于RFID的农产品物流资讯平台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 基于GIS技术的广东荔枝寒害监测预警系统 广东省气象局、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植物根系生产的三维可视化模拟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GIS和GPS的旱情监测系统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广东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 基于虚拟仪器的计算机图像与分析系统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GPS和GPRS的果园喷雾嵌入式远程监测系统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4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研发
38、 “十五”以来,广东省农科院情报所开发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GIS管理系统、科技项目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生物种质资源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农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自动生成系统等一系列的农业管理信息系统。 一些农业大专院校及其他单位也开发了大量独具特色的管理信息系统,如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开发了华南型温室监控系统、基于单片机的田间信息采集系统、温室温湿度远程监控系统等;广东海洋大学开发了基于Web的农业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大电讯和廉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开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系统等。 (二)产业研发力量和技术水平 广东省农业信息化领域在官方管理
39、和服务方面的机构包括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农业厅、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等;在产业技术服务、信息资源建设及农村综合信息化服务方面的主要机构包括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广东省村村通公司等;在基础技术研发和高等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院校主要有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及软件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信息学院等;在产业技术研发和集成方面的研究机构主要有广州市地理研究所、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自动化工程研制中心等。 1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是省属专门从事农业信息化研究的咨询服务类科研机构,也是联合国农业情报体系Agris华南分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华南农
40、业信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广东共享服务中心,还是国家“星火计划”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广东省信息化工程示范单位。研究范围覆盖信息技术农业应用、农业数据资源建设、农业工程咨询、农业传媒与传播、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等领域。 近年来,该所承担了来自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星火计划”的相关项目以及广东省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广东省山区信息化工程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异构数据采集方法研究、网上农业数据分类标准研究、基于XML的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研究,构建了面向广东农业信息化需求的数据库群和农业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研究农业管理的个性化需求,综合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研究开发了农业科
41、研管理系统、农业综合开发管理系统、生物种质资源管理系统等农业信息化应用系统;通过研究农业知识本体、语义网、主题图、农业信息智能检索,初步构建了在国内居领先地位的农业知识管理体系;通过开发教学管理平台、系列专业课件制作,初步构建了面向广东广大农村的农业科技知识远程培训系统;探索了基于无线传感器、自组织网络等技术的农业现场数据采集技术,探索了作物生长模拟技术和农业动漫表示技术等;承担了省内主要涉农网站的建设和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支持。“十五”以来,获省级以上成果奖励13项,获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产权11项,出版相关领域专著6部。该所把传统行业服务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探索出了一套适
42、应于广东以及华南地区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的“资源+技术+服务”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 2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农业信息化研究的单位之一,先后承担了多项与农业信息化相关的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项目,并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包括:利用GPS、 GIS、RS技术以及信息采集技术,研制了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旱情预警预报系统,以及土壤耕作阻力、土壤含水量、作物长势、作物病虫害、作物产量等田间在线测量装置;研制了果树仿形喷雾装置以及自走式高效喷雾机;将GPS、GIS、CCD图像以及车况位姿等多源信息融合,实现了作业机械田间自主行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田间作业的变量投
43、入及作业技术提供了研究平台;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甘蔗剥叶过程进行动态分析,采用高速摄影方法研究了影响甘蔗切割能耗的因素,为甘蔗收割机的收割部件设计提供指导;将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用于植物根系形态参数的快速测定,以及水分、养分诱导植物根构型变化的定量描述和植物根系生长过程计算机模拟。这些成果为广东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3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软件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软件学院分别于2003年、2004年组建,合署办公。学院有研究机构8个:人机交互研究中心、农业系统工程及管理工程研究室、地理信息工程研究所、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室、图形图像研究中心、软件工程研究中心、IT安全研究所
44、和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中心。学院建有软件工程、数字电路、局域网、广域网、信息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实验室;并建有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重点实验室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实验室和校级“软件工程实验示范中心”。学院自成立以来参与了大量的广东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在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院在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养殖信息化、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以及农业科教、示范推广与展示信息化等方面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具有较大科研优势。 4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广州地理研究所建有“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该重点实验室以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
45、、农业科学和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为基础,以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平台建设为载体,为空间信息技术创新和突破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储备,带动学科发展,为广东生态环境与灾害风险预警,进行实时监测、科学判断和前瞻性研究。近年来承担的重大项目包括: (1)星载雷达对华南土地利用变化的快速监测研究。该项目以珠江三角洲为试点,探讨了星载SAR图像对南方多云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快速监测的方法;利用多时相SAR图像,并结合TM图像,对土地利用进行分类。 (2)广东省主要农情动态监测与快捷预报研究。该项目建立了区域雷达水稻估产模型;进行了广东省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和建库;建成了广东省农业统计基础数据、植被和生态环
46、境专题数据、植被背景数据和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库群。 (3)广东省金科网络与环境信息系统及应用研究。该成果是基于网络建立的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完成了由基础空间数据库、专题空间数据库、影像数据库和专题属性数据库组成的广东省基础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 (4)波谱数据库支持下的农作物播种结构与长势监测应用示范。该项目是“我国典型地物标准波谱数据库”(“863”计划)子题,首次建立了覆盖我国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油菜、棉花等)的不同生长期波谱数据,该成果对农业遥感调查、估产、精准农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对遥感技术向定量化发展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支持。 5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隶属于广东省科学院,属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