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学生视疲劳患者人格特征及生活事件分析] 人格的特征.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44320954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大学学生视疲劳患者人格特征及生活事件分析] 人格的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州大学学生视疲劳患者人格特征及生活事件分析] 人格的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大学学生视疲劳患者人格特征及生活事件分析] 人格的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大学学生视疲劳患者人格特征及生活事件分析] 人格的特征.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州大学学生视疲劳患者人格特征及生活事件分析 人格的特征 A R 395.6 B 848.6 1000-9817(2008)07-0640-02 视疲惫;人格;生活变动事务;学生 视疲惫又称眼疲惫(asthenopia),临床诊断常以患者眼部自觉症状为主,表现为双眼或单眼酸胀、干涩、异物感、烧灼感、难受、畏光、流泪、视物模糊,无法长久地阅读,甚至恶心、头痛。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视疲惫的发生率也渐渐上升。一般认为,视疲惫的病因比较困难,多归因于用眼过度,认为是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形成的结果,属于身心疾病1。目前的探讨多从眼部因素及环境因素着手2-3。Mocci等4探讨了心理因素

2、与视疲惫的关系,认为人格特征、压力、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等是影响视疲惫的因素。笔者对苏州高校部分学生的生活事务、人格特征与视疲惫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5月对苏州高校在校高校生实行整群抽样方式,选取被试352名。按统一指导语,发放问卷,然后再进行筛选。筛选探讨对象要求近视屈光度、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及用眼卫生习惯、学习时间、运用计算机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其他眼病,无精神疾病及其他心身疾病。获得有效样本129人,其中视疲惫组学生101名,男生16名,女生85名;比照组学生28名,男生8名,女生20名。 1.2 方法 采纳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1)一

3、般状况,包括运用计算机时间、学习时间、用眼卫生习惯及近视屈光度、身体状况、经济状况、有无其他眼病、精神疾病及其他心身疾病等。(2)自编视疲惫评定问卷,共9项指标,即视物模糊、畏光、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眼痛、头晕头痛、流泪、眼睑痉挛、充血。采纳5级评分,0分为无症状;1分为间或(1周3次以下)出现症状,休息后缓解,与用眼多少有关;2分为有时(1周3次以上)出现症状;3分为症状常常出现,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必需用药缓解,与用眼多少无明显关系;4分为症状持续出现,严峻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用药后不缓解,与用眼状况无关。(3)青少年生活事务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

4、vents Checklist,ASLEC),由刘贤臣51987年编制,包括27项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务,由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处、丢失、健康适应、其他6个因子构成,被普遍用于评定大、中学生生活事务的发生频度及应激强度,采纳05级评分,内部一样性信度为0.85,分半信度为0.88,重测信度为0.69。(4)艾森克特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PQ),由龚耀先6编制,包括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掩饰(L)4个重量表。该量表被普遍运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全部数据采纳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5、2.1 视疲惫状况 视疲惫101人,取视疲惫总分最高的27%作为高分组,27人;最低的27%作为低分组,28人;0分为正常比照组,28人。剩余56人不列入探讨。 2.2 不同视疲惫程度高校生EPQ测试结果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程度视疲惫高校生E,N,P 3个重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分析后发觉,低分组与正常组各重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高分组与比照组得分比较,E,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值偏低,N值偏高。 2.3 不同视疲惫程度高校生ASLEC测试结果比较 见表2。 丢失因子和生活事务发生频数,不同视疲惫程度组间差异无统

6、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余各因子及总应激量不同视疲惫程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各因子应激强度的平均值中,人际关系因子分值最高,其次是学习压力。进一步分析发觉,低分组与比照组各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分组与比照组相比,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其他、总应激量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3 探讨 视疲惫病因较为困难,为多因素综合征,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患者的眼部因素,如屈光不正尤其是未予矫正的轻度近视、屈光参差、隐斜、调整困难或干眼症等;内在因素,如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外界环境因素,如工作性质、工作时

7、间、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尤其与计算机终端综合症(VDT)的影响有着亲密的关系。因此,视疲惫的诊断往往比较困难,须要将医生的临床检查和病人的主诉症状相结合,而目前国内的探讨多基于症状学特征,本文也以视疲惫主诉症状为基础划分为视疲惫症状高分组、低分组及正常组。 探讨结果表明,视疲惫的发病与轻重受到人格特征中E分和N分值的影响,但与其他心身疾病相比,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低分组与正常组人格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高分组与正常组相比,E分低,N分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视疲惫患者症状较重时的人格结构与正常人存在差异,具有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表现为心情不稳定,简单激惹、焦虑、惊慌、急躁易怒,对各种刺

8、激反应过于剧烈,担忧或抑郁多疑。所以可以认为,心理因素会加重视疲惫症状,尤其是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的患者在同样的条件下,更易出现视疲惫症状。 探讨发觉,与正常人相比,症状较重的视疲惫患者对负性生活事务表现出更大强度的反应,但应激频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负性生活事务的频度并未影响视疲惫,但应激强度加大时,视疲惫症状加重,这与以往有些探讨不同。张瑶等7对218例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及癌症患者探讨发觉,应激性事务的频度及对事务产生负性心情体验的强度皆明显高于正常人,认为慢性心理应激有积累作用,即使应激量不大,也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在本探讨中,视疲惫的发生与轻重仅受应激强度的影响。对于本组高校生来

9、说,生活应激事务主要来自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方面,其次是健康适应。 本探讨的结果基于症状学的诊断,而且因为视疲惫病因的困难,在限制了混杂变量后,本组样本量较小,有可能影响探讨结果,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4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 652. 2 陈丽萍,赵堪兴.视疲惫病因探讨及防治.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5,29(6):367-370. 3 渠鸿颖,谢学军,曾庆华,等.视疲惫病因及其治疗的探讨进展.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4,14(1):59-61. 4 MOCCI F,SERRA A,CORRIAS GA.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visual fatigue in working with video display terminals.Occup Environ Med,2001,58(4):267-271.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6-108. 6 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人格问卷手册.长沙:湖南医学院,1986. 7 张瑶,宋维真,姚林,等.生活事务性格对某些心身疾病影响的调查分析.心理学报,1992,24(1):35-38. (收稿日期:2007-09-11;修回日期:2007-12-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