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对林区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对林区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对林区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根据“做山水文章,兴特色产业,下效益功夫,求重点突破”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力争至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12.8%以上。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重点是加快拥有近9万人口的林区经济发展步伐。为此,笔者就当前如何立足林区现状防止“林农返贫”,加快林农增收、推动小康建设等系列问题进行了仔细调研。一、江华林区乡镇经济发呈现状江华瑶族自治县林区乡镇包括码市镇、大锡乡、贝江乡、未竹口乡、水口镇、湘江乡、务江乡、花江乡、两岔河乡9个乡镇,幅员1700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53%。共有137个村委会791
2、个村民组,人口近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9%,其中劳动力人口4.8万人,约有2万人口常年外出务工经商。9个乡镇的GDP、乡镇工业总产值占全县比重小,近4个乡镇工业发展几乎空白,其中的两岔河乡属于省级重点扶贫乡镇。由于这些乡镇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口整体文化素养相对偏低,经济发展非常缓慢。二、制约江华林区经济发展的因素(一)公共基础设施滞后。客观分析,江华林区乡镇公共基础设施薄弱的缘由有二:一是人口居住较为分散,林农大多分布在崇山峻岭之中,常住人口小于300人的村落较多,甚至出现了一些常住人口“空壳村”,如此小规模的村落既不利于优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又不利于第三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信
3、息传播。二是困难的县财政制约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近年来投入的大量资金,远远不能满意林区基础设施建设须要。致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滞后,村民物质生活条件较差。目前,电话、马路未达到的村仍旧较多,交通条件和信息通道亟待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和各项生活用品人均拥有量也远落后于农区。(二)人口文化素养偏低。林区乡镇群众文化教化较为落后,人均受教化年限低。文化程度稍高的劳动力大部格外出务工经商,留守在林区的人口均为受教化年限偏低的“386199”部队。另外,林区很多先富起来的农夫和高素养林农为了改善生活质量,纷纷移居县城或发达地区,留守林区的农夫充当起林区经济建设主力军角色,发展后劲明显不足。(三)产业结构
4、不合理,经济总量严峻偏少。目前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比重由5:3:2调整到4:3:3,再放到林区,经济总量少,产业结构更不合理,主要缘由是二、三产业经济不发达。近年来,江华瑶族自治县着力推动城镇化进程,虽然在林区建设了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但林区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够,企业引进不多,林区经济与农区经济反差非常明显,生活水平与农区相比差距也呈逐年拉大趋势。三、加快江华林区经济发展的对策思索 殊途同归,要把林区经济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江华新的增长点,必需要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思维,要制定林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区位、实惠政策和林区自然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互促共进,共同旺盛,全面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一)要
5、强化林区干部激励机制,营造一个“人人抓经济”的良好氛围。现在,林区乡镇大多数干部或忙于辖区内的社会事务管理和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或忙于向有关部门跑项目、跑扶贫资金,很少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今后,林区干部必需进一步更新观念,变更传统工作方法,要把“不断增加农夫收入”作为各项工作的动身点,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整理经济发展思路,制定本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在注意社会事务管理同时,想方设法拓宽农夫增收渠道,少坐办公室,多到农户调研,切实发挥致富领头人的作用。要进一步完善林区领导干部工作激励机制,逐步提拔一批年轻、有经济头脑的领导干部到林区工作,并对林区乡镇一把手经济建设政绩实行重
6、点考核。(二)依托林区资源优势,主动发展非农产业。一是在有肯定工业基础的码市镇,出台涉及税收、土地征用、用电等一系列倾斜政策,重点发展林区环保型工业企业和林产品加工产业,主动激励广东省中小型、环保型、农林产品加工型企业到林区创业,为林区农夫创建更多的本地就业岗位。二是开发林区旅游资源,加快林区旅游业发展。结合水电开发形成的冯河水面,打流域风情招牌,整合开发林区旅游资源,打造码市贝江水口花江务江沿河民族风情旅游带、码市宜春湖度假村等生态旅游名牌,扩大景区辐射功能,延缓游客停留时间。三是进一步加快相关服务行业(如饮食、住宿、导游等)和林区特色农产品商贸业发展。通过引导,让更多农夫转移到较高收入的旅
7、游及其相关服务行业中去。(三)大力激励劳务输出,进一步推动林区人口向城镇集聚。随着“水电开发兴江华”战略的全面实施,小水电开发将带动大批企业的兴起,就业岗位将日益增多。政府要想方设法,加强引导,实施林区劳动力输出扶贫,转移林区剩余农村劳动力。尤其是要制订出台一系列实惠政策,主动激励企业录用林区劳动力,如可以对录用林区劳动力占90%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在工业园中支配工业用地;每录用一名林区劳动力赐予肯定税收减免实惠等等。同时,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实施移民扶贫和林区行政村撤并,推动林区人口集聚,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林区集镇原有的卫生、文化、教化等设施功能,改善偏远村落农夫的生活条件,又有利于
8、林区第三产业发展和特色经济地带建设。政府要想方设法解决移民在居住、劳动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问题,消退移民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移得出、安得下、稳得住、能发展”。(四)适时转变扶贫的思路和方法,努力增加林区农夫收入。林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后,农业劳动力人均拥有土地资源将会提高,政府要激励农夫之间土地流转,让置留在农业的劳动力经营较多土地,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纯农业户的经济收入。建立多渠道的农业信息平台,完善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激励龙头企业与林区农业基地联结,发展订单农业。同时,立足当地特色,推动药材种植、绿色食品深加工、竹木加工等,进一步健全特产加工合作机制,实行“农户+企业”或“农户+基地+企业”的形式,解决影响农夫增产不增收的老大难问题。(五)努力提高林区农夫整体素养,不断增加林区农夫的致富本事。目前林区劳动力文化程度和生产技能较低,提高林区农夫素养和生产技能燃眉之急。一是要增加林区教化投入。二是要定期对乡土人才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乡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养,并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三是实施教化扶贫。激励优秀师范毕业生到林区从事教化工作,引导优秀老师到林区沟通,加强林区教化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