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_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_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_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网权威发布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更多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相关信息请访问高二网。高二年级有两大特点:一、教学进度快。一年要完成二年的课程。二、高一的簇新过了,距离高考尚远,最简单玩的疯、走的远的时候。导致:心理上的迷茫期,学业上进的缓慢期,自我约束的松散期,易误入歧路,大浪淘沙的筛选期。因此,直面高二的挑战,认清高二,认清高二的自己,认清高二的任务,显得意义非常重大而迫切。大范文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3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
2、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缘由是什么?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索回答。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缘由分别是什么?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样,缘由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P4活动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
3、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缘由: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渐渐增大,房檐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渐渐加大。(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缘由:假如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相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
4、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渐渐加大。(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温煦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耀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渐渐减小。其次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探讨中的应用P91.从
5、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范围更广、速度更快、须要人力更少、财力投入少。2.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长。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同意。可以从遥感的定义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看”的过程就是在遥感,眼睛相当于传感器。P11在GPS汽车导航中,信息在汽车、卫星和服务中心之间是怎样传递的?点拨:汽车中的GPS用户设备接收了GPS卫星信息,解算出本车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电信号传送至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再依据汽车所在的位置、刚好通过语言提示为汽车导航。P131.与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哪些优点?优点许多,如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具有*的特征;地理信息的时序性非
6、常明显;时效性好;更新快等等。2.有人说:地理信息系统是地图的延长。你怎样理解?从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的地图等方面思索。P14活动1.图1.5和田1.6显示的对洪水灾难的监测和统计除运用了遥感技术外,还运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这两种地理信息技术在这次洪灾监测和统计中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洪水监测和统计中,除运用了遥感技术外,还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供应了信息源(信息搜集),地理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统计)。2.城市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电话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出事地点。为提高出警效率,很多城市配备了巡誓车。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大大提高出誓效率(图1
7、.11)。(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驾驭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2)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出事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3)110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出事地点的道路是否畅通,还须要利用哪些技术?假如存在严峻交通堵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还要用到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假如存在严峻交通堵塞,须要另外找较近的且有条件较快赶到出事地点的巡警车(须要综合运用上述技术)。(4)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描述在接到报警电话到指挥警车前往出事地点的工作程序。接警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在显示各巡警车的
8、地理信息系统中)了解其四周巡警车的位置分析确定最近(或能最快到达)的巡警车通知该巡警车。(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门中?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商业组织和管理、城市规划、卫生救援、物流等部门,都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3“思索”与“活动”点拨(3)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18活动依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说明荒漠化的含义。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缘由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
9、式之一。P20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改变有什么关系?并分析缘由。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缘由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渐渐削减。2.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请联系水源和地形条件说明缘由。天山北部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北坡属于迎风坡,随着高度上升降水量增加。受天山山脉阻挡的影响,南疆与北疆干旱程度不同。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缘由是河流水来自冰雪融水补给和盆地地形雨。P20活动依据图2.4,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
10、的相互作用。点拨:图2.4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正反馈效应(恶性循环),说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P23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1.萨赫勒地区位于撤哈拉沙漠的南缘。请依据下面的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学问,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资料表明萨林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殊是7、8两个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殊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的确是个简单产
11、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确定的。2.气候的严酷性确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依据图2.9,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从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复原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
12、经营、实行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定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3.20世纪50年头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快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早作农业不断向北推动,农牧之争加剧。分析这一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动,结果是: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上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请你说明下图(图1.11),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方法。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
13、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假如限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P261.农牧界限向北推动,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农牧界限向北推动,意味着农区侵入牧区,大片的草地将会变成旱地。这样,势必压缩草场面积,在原有的牲畜量不削减的条件下,会产生所剩牧场的超载,超载的牧场并必定会逐步衰退,为了牲畜的发展又可能将牧场转移到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环境的退化趋势必日益严峻;在此同时,由草地开垦出来的旱地本身在防风固沙方面存在着严峻的劣势。加上若因为土地肥力的衰退而弃荒的话,其本身就是现成的人造沙荒。因此,假如农牧界限向北推动,势必加剧该地区荒漠化的进程。2.为什么我国
14、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峻的地区?在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经常存在“农牧之争”,从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量对比,农业一般都高于牧业,因此旧雨农作侵入牧区的趋势。特殊是在人口激增、粮食不足的条件下,以农侵牧已成必定。若不加以限制,必定会陷入“过度开垦生态用水惊慌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土地肥力减弱再度开垦荒漠化再度加剧”的恶性循环圈。实际状况也是如此。P27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特别简单,而荒漠变绿洲却特别艰难。想一想,这是为什么?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确定的。水分条件消逝简单而形成难。P29活动1.依据下面的图文资料,说明前苏联垦荒区土壤风蚀的潜在自然背景。并说明人
15、们的生产活动怎样加剧了这个过程。对图2.16的分析,要知道”垦荒地区”处于亚欧大陆的中部偏北的地方,虽处于西风带但远离水汽来源,故降水稀有。从其周边的内陆湖“里海”、“咸海”的分布特点,可以推断,这是一个半荒漠向干草原的过渡地带,是一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状况必定是寒冷、干旱、大风。2.20世纪60年头中期以来,前苏联在总结大规模垦荒阅历教训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系列综合防护措施。细致分析这些措施,你认为该地区防治荒漠化(土壤风蚀)的主要方向是什么?要擅长将所列四项爱护措施逐条进行分析,而后进行归纳,不难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的东西,那就是“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3.依据所学学
16、问,你认为前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与措施可以被我国的哪些地区所借鉴。关于对前苏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的适应性探讨,当然少不了要对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既然前苏联的“垦荒地区”的环境特征是干旱、大风、风沙大,防治措施是“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那它将适用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当然,一些措施同样可以适用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甚至海南岛的西部地区。其次节森林的开发和爱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P32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关于森林分布的地区差别问题。我们要用历史的观点去看。在人类历史之前,森林的分布主要制约于地形、气候与水文状况,除了干旱、半干
17、旱地区以及高寒地区可能出现沙漠、寒漠或草原之外,陆地的大部分面积皆为各类森林所布满。可是自从有了人类,状况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发展,他们对森林的破坏日益加大,特殊是在中纬度的平坦、潮湿半潮湿地区,人口密布,森林受到的破坏更加突出,甚至有不少地方变成了无林区。P32活动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非常关切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将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他们的担忧有道理吗?引导同学分析森林削减与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2.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并试绘一幅联系框图加以说明。沉没沿海低地两极冰川溶化森林面积削减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大气CO2含量增加森林面
18、积削减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沉没沿海低地。同学也可以绘成不同的框图形式。P32热带雨林为什么又称赤道雨林?其分布有什么特点?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P331.雨林对当地的水循环有什么影响?为当地降水供应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2.假如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全球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为什么?可从“地球之肺”的角度加以回答。3.亚马孙雨林被毁造成的危害?由于不合理的开发,使得雨林不断消减,导致雨林物种灭亡的速率加快。很多将来对人类可能具有重要价值的物种,在还没有被人类充分探讨之前就已遭灭亡,有些物种甚
19、至还未被发觉就已恒久消逝了。这不能不说是人类财宝的巨大损失。P351.阅读上图,有关雨林开发与爱护的争辩,其实质是什么?争辩的实质:谋求目前利益与爱护全球生态的责任的关系。2.对这些争辩你有什幺看法?有没有消退分歧的方法?可以发散探讨。P351.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是为什么?从热带雨林的环境的脆弱性方面回答。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为什幺?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循环及其旺盛,以至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也特别旺盛。然而,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植物体内,而土壤中的养分却很少。土壤中养分有两个来源,一为岩石风化释放养分,另为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但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很少
20、回来土壤,而是在地表就很快被分解者分解,又很快被植物的根系所汲取,加上剧烈的地表径流和旺盛的淋溶作用,林中土壤一般都比较贫瘠。假如雨林一旦被毁,地表养分被水一冲,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难复原。这就是其脆弱性的关键所在。P36活动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依据下面供应的资料,分析说明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1)读图2.22,说说迁移农业的过程。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大约须要多少年?至少15年。(2)阅读图2.23,说明迁移农业从ABCD土壤肥力的改变及其缘由。A表示原始森林状况土壤肥力状况;B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C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下降至最
21、低点;D弃耕后土壤肥力渐渐提高。(3)结合图2.24,评价迁移农业的休耕期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的不同影响。假如人口增加,雨林可供迁移的空间削减,迁移捉业的频率和规模越来越大,又会对热带雨林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两组图表的对比,说明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以15年为界限),对雨林复原的影响后果是不同的,特殊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相对土地面积削减,耕作的频率将随之加大,这必将加速了雨林的衰亡和土地肥力的衰退。P39评价修建雨林马路的利与弊。你认为雨林马路该不该修?对于修建雨林的评价,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辨证地看问题。从“弊”的方面看,它可能造成林区居民的增加、开发公司蜂拥而至,响应的工厂也乘虚而入,雨林的
22、受损程度也日益加大,甚至会加速雨林的毁灭,导致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若从“利”的方面看,它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记,当地的经济建设将会随之突飞猛进,巴西国内的经济压力将会得到缓解。至于马路该不该修的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相识到修与不修路与环境爱护的关系。P40活动探讨沟通:假如你是下列人士,你将作何种选择?本活动应充分让学生绽开探讨,或可进行角色扮演,或实行辩论赛的形式绽开P411.雨林的前途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受开发和爱护的措施影响2.你对雨林的前途持何神看法?为什么?本题是开放的,可以绽开探讨。P42活动活动建议:亚马孙雨林的开发和爱护,始终作为一个两难问题困扰着决策者们。这三个议题的
23、提出,为决策者们供应了思索的途径,其实这也是国际社会的呼声。活动中,可以让同学们随意选一个感爱好的议题,进行评述、整理、发挥,然后进行沟通,达成共识。或以板报的形式进行。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P471.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我国的煤炭资源占肯定优势,石油的比重较大,自然气比重小;世界上石油资源占肯定优势,煤炭、自然气资源比重都较大,核电比重也占肯定比重。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从我国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为山西省煤炭的销售供应了广袤市场等方面思索。P49活动1.依据下面的资料绽开探讨:对于山西省来说,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1)从价格来看,2
24、002年1吨煤的平均价格为160多元,假如按平均发电煤耗400克/千瓦时测算,那么1吨煤可发电2500千瓦时。山西省向外省输电的价格为245元/千千瓦时。(2)从环境效益来看,向外输电,会改善能源消费地区的环境,但燃煤发电会造成当地大气环境的污染。(3)从运输成原来看,输电的成本较低,而输煤须要建设铁路、马路等交通设施。煤炭在运输过程中还会有损耗,运输成本较高。(4)山西省是缺水省份,而燃煤发电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课文的资料从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给出了正反两方面的说明或数据。(1)出口1吨煤的价格为160元,而1吨煤发出的电可值600多元;(2)输出煤会减轻本地环境污染,而造成运用地的环境污染;
25、输出电会增加本地的环境污染,每一种方式对生产地和运用地会产生不同的影响;(3)从输出成原来看,输电成本低,而输煤成本高;(4)山西缺水,燃煤发电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其实,除以上外还可排列一些资料数据,但就是以上几点,也足以让人感到世间事物的困难性。输煤好,还是输电好?不是简洁地否定一种和否定另一种,它们是各有利弊的,正因为如此,这两种方式始终并存。2.阅读下面的资料,分析山西省煤炭的市场将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山西省应实行什么对策实现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资料1:2002年,我国启动了“西气东输”工程,建成后每年将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浙江、上海市及沿线的河南、安徽两省供气120亿立方米,初步估算
26、可代替原煤4000万一5000万吨。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煤炭的主要消费地,也是晋煤消费量较大的地区。预料山西省将可能失去2500万吨的市场。资料2: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滇黔两省与广东省签订了“西电东送”协议,预料到2005年,滇黔两省将向广东输送500万千瓦左右的电力。此外,黄河上游水电的梯级开发和四川电力开发将进一步加大“西电东送”的力度,再加上三峡电站逐步并网发电,这将使山西煤炭在东部地区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削减。资料3:我国规划到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将达到4300万吨标准煤,每年替代6000万吨煤炭。“十五”期间,总装机容量为660万千瓦的秦山二期、秦山
27、三期和岭澳、田湾4个核电项目将建成投产,并加快西部公伯峡、龙滩、小湾、洪家渡、三板溪等大型水电站建设。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我国过分倚重煤炭的能源结构必将发生重大改变。资料4:由于长期开采,山西省煤炭的开采条件不断下降,开采成本不断上升,加之技术和设备更新缓慢,与相邻省区近年来开发的大型露天煤矿相比,山西省的煤炭开采不具优势。资料揭示的内容有:(1)“西气东输”将使晋煤失去部分市场;(2)“西电东送”将使晋煤在东部的市场分额进一步削减;(3)今后核电和水电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国内对晋煤的需求减弱;(4)山西煤的开采因种种缘由不具优势。以上资料的引申信息有:山西煤炭工业将面临市场缩小、其他能源竞争
28、的压力。假如不重视这个问题,不预先实行预防措施,刚好调整产业结构,山西经济将不行能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产业结构非常单一,这种以出售原材料为主的经济结构,首先对运输形式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更对生态环境造成严峻威逼。更为严峻的是,假如国内能源市场需求减弱,将对山西以煤为主的经济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为避开这种状况的发生,山西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煤炭的综合利用,构筑了三条产业链,提高了煤的综合利用程度和增加附加价值。P511.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依靠哪些资源条件?煤一电一铝:依靠煤炭和铝矿;煤一焦一化:依靠煤炭;煤一铁一钢:依靠煤炭和铁矿2.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山西省输出产品有何
29、改变?这种改变是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由原来输出煤炭,现在输出电力、煤气、液化气、焦炭、化工产品、水泥等;能够提高经济效益。P52活动依据下面的图文材料,分析以下问题。能源资源的隐藏状况、与其他矿产资源的组合状况、区位条件以及产业结构等因素都确定着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内蒙古东部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由伊敏、霍林河、*山等煤田组成(图3。10),探明储量640多亿吨,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0%,全国褐煤总量的76%,是全国褐煤资源最集中的地区。(褐煤:煤化程度较浅的煤,热值较烟煤为低,除作为气化,低温干馏及其他化学加工的原料外,也可以干脆用作燃料、吸附剂等。)1.从煤炭资源隐藏量和
30、品种看,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有何异同?从煤炭的隐藏量和品种看,山西省煤炭储量占全国的1/3,矿种齐全、媒质优良、埋藏浅;内蒙古东部煤炭处在我国北方露天矿群的集中地带,储量占全国的1/10、矿种单一、媒质中等,地质构造简洁、煤层厚、埋藏浅。从开采条件看,两地都较优越,相宜露天开采和大规模开采。2.比较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和交通条件。山西地处我国中部,有京包、石太等铁路通过,接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相距不远,煤、电输送都较近便。内蒙古东部紧靠能源有缺口的东北重工业基地,有滨洲线、京通线、通霍线等铁路,接近哈尔滨、长春、沈阳、北
31、京等工业中心,运输煤炭也较近便。3.内蒙古东部地区还有哪些矿产资源?这些矿产资源对该地区煤炭的综合利用有何影响?内蒙古东部除煤炭资源外,还有部分石油、食盐、自然碱、铅锌矿、铬矿等,这些矿产在开采和提炼过程中,须要煤作燃料,有些和煤的副产品共同作为化工原料。这些矿产为内蒙古煤炭的综合利用供应了资源条件。4.读图3.11,从产业结构看,内蒙古东部地区如何确定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从图3.11可以看出:内蒙古和山西第三产业的比重差异很小,内蒙古的第一产业(主要是畜牧业)大于山西(主要是种植业),而山西的经济支柱是其次产业,占全部产业结构的50%。所以内蒙古也应变更其将煤作为燃料输出的单一经济模式,
32、充分利用褐煤的特点,形成煤发电有色金属输出有色金属制品;煤气化、液化输出煤气、液化气煤化工原料肥料、吸附剂等等多条产业链。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努力增加煤炭的附加值。P54活动山西省总结出了很多重点工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即围绕煤田的露天开采区、居民点和主要交通线建设区,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图3.13)。1.说一说图中各种工程及生物措施的作用。参考图3.13图中各工程及措施的作用:(1)隔离护坝:主要作用是将采掘区与河流隔开,以免河水流入采掘区。(2)排水沟:主要作用是引开可能进入采掘区的雨水或其
33、他水源。(3)马路紧靠采掘区,便利运输车辆就近从工地上马路。(4)“固沙草方格”,即在流沙表面用麦草、稻草扎成11米的草方格,使流沙不易被风吹起,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并在草方格上栽种沙蒿、花棒、籽蒿、拧条等沙生植物,建立起旱生植物带,营造挡沙树林。(5)灌木、乔木:在草方格的后面是灌木。这是在草本植物成活的基础上栽种的,灌木比较矮小,需水量较少,简单成活;灌木成活以后再种植乔木。这个过程就像草、灌、乔组成三个梯队与流淌作战,草本植物在草方格的爱护下冲在最前面,灌木、乔木组成二、三梯队,三个梯队相互爱护、相互支持,共同与流沙作战。(6)在复垦区的四周,同样种植了灌木和乔木,这是为了爱护水土和防
34、风。2.对这个生态建设方案,你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1)从上游引水浇灌草、灌、乔木(2)引水浇灌复垦区(3)在河漫滩植树种草等。其次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P561.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依据流域的气候特征,田纳西河水量季节改变有什么特点?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毫米左右,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2.从农业发展角度看,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长期,需水量较大,而冬季需量较少。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田纳西河的资源发展农业?第一问从浇灌不足、资源奢侈、农业减产等方面思索;其次问从修建水库等方式进行调整季节安排等方面考虑。P57活动墨累
35、达令河流域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以*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500毫米,农业须要浇灌。在20世纪2070年头,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1.随着农业的发展,浇灌不断增加。依据图3.18,总结浇灌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图3.18给我们的信息是:生态系统是个整体,其组成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其中某一个因素的改变,必定会引起其他诸多因素的变更。不考虑生态系统的这种关系,随意对自然环境加以变更,最终可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本图中,农业须要浇灌,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浇灌引起了自然界一系列因素的改变,最终造成了人类生存构成威逼的种
36、种灾难:牲畜质量下降、鱼类削减、土地盐碱化。其实,这幅关系图还远未把很多影响表示出来。比如,湿地的削减,会造成鸟类削减;鸟类削减,会造成虫灾增多;人类如运用杀虫剂则又会加剧环境的污染„„2.图3.19为墨累达令河流域水库和浇灌区的分布图,从中可以看出,上、中游地区截取了大量河流径流。这样做的结果是使下游水量明显削减,生态环境恶化。在极干旱时,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影响河流的利用。我们从墨累一达令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可吸取哪些教训?从图中可以分析出:由于降水量多的东部和东南部水库众多,拦截了大量河水;该区分布的大片浇灌区消耗掉了支流的大部分径流。这样,汇入干流的流量大量削减;加
37、上部分干流流经干旱的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区,又消耗掉部分河水;而下游地区属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燥热干燥,上游来水削减,必定导致河水水位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极度干旱时,就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从墨累达令河流域开发的状况来看,主要是对水资源的数量驾驭不清。导致引用过多的河水浇灌,使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甚至发生海水倒灌现象。P59结合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分析修建大坝有何作用?由于河流水量很不稳定,导致径流量小的季节无法通航,而修建大坝以后可以调整水流,增加径流量小的季节的水量,利于通航。P62活动目前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主要包括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六个方面。在开发
38、过程中,只有建立和保持这六个方面的合理关系,才能保持流域的生态平衡,实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协调(图3.28)。1.依据图3.29,说明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会导致其他五个方面的哪些改变。依据图3.28和图3.29,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也就是要增加开垦荒地、发展畜牧业、增加旅游设施,为造纸厂采集更多的原料„„。这些措施,有可能会使(1)旅游在更短期内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从长期分析会导致旅游业萎缩;(2)由于农畜业用地的增加,会增加农药、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的运用量,从而导致水质下降;(3)由于农牧业加强,用水量也有所增加,对枯水期的发电用水会有削减;(4)由于与(3)同样
39、的理由,枯水期水位下降,航运条件变差;(5)由于提高了土地利用程度,会加重水土流失现象,河流含沙量增加、淤塞河道、小气候恶化、洪涝灾难增多,加重防洪负担。2.在土地利用之外,另选一个方面,分析受它改变(提高或降低)的影响,其他五个方面会产生怎样的改变?将你的探讨成果用图表示出来。假如我们选择河水水质下降,由此可能引起其他因素产生以下改变:(1)河水水质变坏会影响到土地的利用。比如水果、蔬菜、粮食、花卉的种植和畜牧业等,凡是用河水浇灌或引用的,都将受到影响。(2)河水水质下降,将会使旅游人数削减。(3)假如水质变差是由于“富养分化”的话,会引起水生植物滋生,繁生的水生植物顺流而下就可能堵塞水轮机,影响发电。甚至使溢洪道排洪不畅而影响防洪效果。(4)短期内不会对航运带来麻烦,但旅游人数削减,也会影响航运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