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斯金纳与罗杰斯人格理论之比较.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44277045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斯金纳与罗杰斯人格理论之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斯金纳与罗杰斯人格理论之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斯金纳与罗杰斯人格理论之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斯金纳与罗杰斯人格理论之比较.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斯金纳与罗杰斯人格理论之比较第25卷第2期2022年4月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OFNINGBOUNIVERSITY(EDUCATIONALSCIENCE)收稿日期:2022-12-23作者简介:徐云,华中师范高校教化科学院心理系老师(武汉430079)。斯金纳与罗杰斯人格理论之比较徐云摘要: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两大心理学派,斯金纳与罗杰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文章对两者的人格理论进行了比较,并作简要评论。关键词:强化,操作性条件反射,自我概念,自我实现中图分类号:B84-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627(2022)02-0001-0420

2、世纪初叶,跨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美国,对外实行侵略扩张,对内加强暴力统治,为适应其内外形势的须要,以“加强生产组织和管理”为核心内容的行为限制和调整的思想使垄断资产阶级趋之若鹜。由于当时以铁钦纳为代表的构造心理学和以詹姆斯为代表的机能心理学都不能满意这一要求,旨在探究人类行为规律的行为主义正好迎合了美国当时的社会状况,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快速推广,对提高当时的社会生产率做出了主动贡献。随着时间推移,尤其到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它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不能解决由于资本家激烈竞争所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由于科技突飞猛进而引发的人们内心的极度空虚、失落甚至无望感,这些都迫使心理学家不得不将视线的焦点由

3、外在行为移向人的“内部空间”。因此,到了20世纪中叶,出现了人本主义与行为主义心理学之间的撞击。这两大心理学流派,尤其是其杰出大师斯金纳和罗杰斯的人格理论的确存在极大分歧,但不行否认的是,两者也存在某些共同之处,例如,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方式及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都能有效地应用到教化和心理治疗等领域。因此,仔细地反思和客观评价论战中这两大理论的异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两大人格理论(一)斯金纳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斯金纳的人格理论主要源于其从比较心理学角度对动物行为机制的探讨。在他看来,人格的探讨对象只应当是可塑性极强的外显行为,人格就是个体的这些外显行为方式或方式的组合。

4、此外,他还认为,个体的学习经验是探讨有机体行为和行为强化之间独特联系的最佳途径。因为个体在环境中可以学会哪些行为能得到强化,哪些不能得到强化,渐渐形成适应困难环境的生存技能。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个体不仅被动地接受强化,并且还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主动地选择与变更环境。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经验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点。他进一步指出,由于人的环境在不断改变,因此其人格也会相应地不断发生改变。由此可以说,斯金纳主要是通过其强化理论,即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来说明人格的形成,从而达到预料和限制人格发展的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指的是,假如一个操作发生以后继之呈现一个强化刺激,这个操作的强度就会增

5、加,即公式,代表反应,代表刺激。该反射主要关注的是某种类型的后果对行为出现频率的作用,能增加行为发生频率的后果叫强化;削减行为发生频率的后果就叫惩处。强化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者都能增加行为发生频率,前者是指运用嘉奖增加主动行为的强化;后者则是指通过撤销厌恶刺激来增加主动行为的强化。总的来说,斯金纳的人格理论比较简洁,他较少对人格进行说明,主要侧重于说明其人格形成和变更的操作原则。(二)罗杰斯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罗杰斯的人格发展观主要来源于其25年的临床实践阅历,由于他很强调人的主观阅历和自我实现潜能,因此该理论又被称为人格的自我理论。罗杰斯强调现象学观点,他认为每个人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看待

6、世界,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知觉构成个人的现象场,所谓的现象场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或阅历世界。因此在他看来,全部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正是这种内心世界而非客观世界确定着个体的行为。以此为动身点,他将个体与环境长期交互作用中形成的“自我”分成两个子系统,即“自我”和“自我概念”。“自我”是指个体的真实自我,即个体对自己知觉和意识无偏见的反映及自我的客观视察与评价,也就是个体的真实阅历;而“自我概念”则是指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相联系的那部分知觉及其附着的意义。这两者始终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起初,婴儿的“主体我”与“客体我”是混杂的,但随着与环境和他人的交往,渐渐分化出知觉的“自我

7、概念”。随着自我的出现,个体产生了获得他人的暖和、关切、敬重及认可等主动的关注须要,随后又形成了自我主动关注的须要。这两类关注在某种程度上都属于条件关注,因为为了得到他人(当然也包括最终得到自己)的关注,就不得不按肯定的规定方式行动。其中自我关注是以他人关注为基础的,“为了获得父母的爱,儿童内摄了那些他还不曾真正感知但却被当作自己相识上的价值观。然后,他拒绝了解与这些内摄物相反的机体阅历物。因而,他的自我概念就掺入了很多并非建立在他阅历中的真实自我基础上的虚伪要素”,因此,个体的“自我概念”中内化了他人的评价标准,假如个体遇到了与阅历评价不一样的他人评价时,就有可能否认阅历评价,而迎合他人,造

8、成自我不协调的状态,即自我失调。自我的发展是个体实现倾向的主要表现。罗杰斯指出“人类有机体有一个中心能源,它是整个有机体而不是某些部分的功能;或许说明这种能源的最好概念就是一种指向完成,指向实现,指向维持的增长的趋势。”可见,自我实现倾向是“个人奋力实现与爱护自己的自我结构”,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这种倾向是与生俱来的,以“性本善”为动身点和目标。详细地说,就是指个体希望能不断地生存、成长、发展与完善自我,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体验到欢乐、满意和华蜜感。总的来说,罗杰斯既重视自我与自我概念的一样性,又强调实现倾向的动力作用。他的人格理论就是其在长期的理论与实践工作中,以“自我概念”为核心并以其

9、对人性及实现倾向的理解逐步建构的。二、两大人格理论的比较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这两大理论既存在明显差异,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以下将从两方面做详细探讨。(一)主要分歧1方法论上的对立这两大人格理论的对立,首先要追溯到两大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与现象学方法论的冲突。实证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哲学家孔德(17781857),他认为科学的任务在于描述一切可能视察到的事实,然后依据事实发生的频率推论出因果规律,达到了预料和限制自然的目的。到了20世纪30年头,费格尔将施里克和卡尔纳普的新逻辑实证主义与操作相结合,构成了所谓的操作实证论,斯金纳奉此为清规戒律。在心理学探讨中,他始终采纳严格的试验限制方法,对

10、动物的可视察行为进行考察,以此推论环境条件和个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由于强调方法取向,斯金纳无法对知觉和意识等内部问题进行外部试验限制,他爽性实行回避的看法,企图用简洁的操作条件反射说明人类的一切心理现象。现象学是由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发起的,他主见将主观意识作为哲学探讨基础,并提出用“现象还原”即通过反省主观意识的方法,从呈现出第一个阅历自我的意识中的现象提示出本质。罗杰斯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衣钵,指出,人的行为主要是由对主体我或客体的知觉,主体我或客体我与他人的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关系的知觉,以及这些知觉有关的价值观念所确定,而且他尤其强调这种知觉的整体性“机体是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对这种现

11、象场做出反应的”。个体的知觉不同,行为反应也不同,这明显与斯金纳所认为的在强化作用下的人的被限制行为是完全不同的。此外,罗杰斯还反对斯金纳的方法取向,主见以问题为中心,关注个体此时此刻的感受。由此可见,两者在哲学方法论上的根本对立表明这两大人格理论具有不同的“遗传素养”,并预示着它们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中倾向于成为两个“性格迥异”的“巨人”。2人的本质上的对立人的本质问题是人格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这两大理论在这方面也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如,斯金纳曾指出“人不是自由的,这一假设是运用科学方法探讨人类行为的基础动身点”。他认为人只是环境的产物,根本没有选择的自由,所谓的自由只是限制者所支配环境下的自由,自

12、我实现也只是通过所限制的环境,实现限制者的志向。因此他认为问题“不在于将人类从限制中解放出来,而是去分析和变更他们置身于其中的这种限制”,并由此提出了预料和限制人行为的行为技术学。此外,他进一步指出,正因为人的行为完全受外界环境的限制,所以人毫无尊严可言,强调尊严只会成为人类取得更大成就的障碍;至于价值,斯金纳认为它本身是中性的,其推断标准主要取决于个体所接受强化的性质及效果而非内心的主观感受。罗杰斯极力反对斯金纳的观点,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指出“在进行深化的心理治疗时,我们接触到的人,乃是一个自主和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自由的人。想使我信任斯金纳的主见认为全部这些都是一种错觉,认为自主性、自由、责任及选择等实际并不存在,那是不行能的”。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由的,都应受到他人的敬重;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虽然他认可斯金纳的行为科学在预料和限制行为方面的作用,但对科学探讨的前提及权力问题提出了质疑,指出,即使在科学探讨中,也是以主观标准选择为前提条件的,科学探讨根本就离不开主观标准的推断。此外,假如肯定要实行限制,那么谁将施予限制?谁须要接受限制?应接受何种限制?关于这些问题,斯金纳也无法清晰地回答。总而言之,斯金纳与罗杰斯的人格理论在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