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冶金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模板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冶金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模板参考).docx(7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 /四川冶金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四川冶金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xxx有限公司报告说明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为钢铁行业提供冶炼、轧制和相关辅助设备,其下游的主要行业是钢铁行业,因此其面对的客户群主要是钢铁生产企业,同时有色金属生产、部分的煤炭生产和炼焦企业也是会用到冶金设备。钢铁行业的产量及汽车、建筑、家电等钢材需求量较大的行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冶金专用设备业的发展。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1132.1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783.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90%;建设期利息205.6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5%;流动资金2143.1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25%。项目正常运营每
2、年营业收入241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8803.08万元,净利润3879.8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6.26%,财务净现值6740.5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46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经分析,本期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相关政策,项目建设及投产的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好,财务评价的各项指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好,因此,项目投资建设各项评价均可行。建议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好成本,制定好项目的详细规划及资金使用计划,加强项目建设期的建设管理及项目运营期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加强产品生产的现金流管理,确保企业现金流充足,同时保证各产业
3、链及各工序之间的衔接,控制产品的次品率,赢得市场和打造企业良好发展的局面。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行业发展分析7一、 专用(冶金)设备制造再制造行业发展趋势7二、 专用(冶金)设备制造再制造行业发展趋势8第二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0一、 公司基本信息10二、 公司简介10三、 公司竞争优势11四、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12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12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12五、 核心人员介绍13六、 经营宗旨14七、 公司发展规划15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17一、 专用(冶金
4、)设备制造再制造行业发展概况17二、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8第四章 选址分析25一、 项目选址原则25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5三、 创新驱动发展29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1五、 产业发展方向33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5第五章 发展规划分析36一、 公司发展规划36二、 保障措施37第六章 原辅材料供应及成品管理40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40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40第七章 安全生产分析42一、 编制依据42二、 防范措施44三、 预期效果评价47第八章 建设进度分析48一、 项目进度安排4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48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49第九章 人力资源配置5
5、0一、 人力资源配置50劳动定员一览表50二、 员工技能培训50第十章 投资方案53一、 编制说明53二、 建设投资53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54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55建设投资估算表56三、 建设期利息5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57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58四、 流动资金59流动资金估算表59五、 项目总投资6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61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6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62第十一章 附表附件63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63建设投资估算表6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65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66流动资金估算表6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6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6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69综合
6、总成本费用估算表7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7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7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73第一章 行业发展分析一、 专用(冶金)设备制造再制造行业发展趋势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十三五”期间加强引导与培育再制造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推进再制造技术成果在冶金行业深入的应用,进一步促进冶金行业实现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发展再制造产业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促进工业绿色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因此,基于绿色制造、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多种因素考虑,冶金机械行业再制造技术将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2017年11月10日,工信部发布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计划
7、)提出,我国作为制造大国,机电产品保有量巨大,再制造是机电产品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最佳途径之一。下一步要开展以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要求、高附加值为核心特性的高端智能再制造,提升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质量,实现绿色增长。到2020年,带动我国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我国高端智能装备再制造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到2020年,突破一批制约我国高端智能再制造发展的拆解、检测、成形加工等关键共性技术,智能检测、成形加工技术障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布50项高端智能再制造管理、技术、装备及评价等标准;初步建立可复制推广的再制造产品应用市场化机制;推动建立100家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企业、技术研
8、发中心、服务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产业集聚区等,带动我国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政策将重点支持多个领域,涉及增材制造、特种材料、智能加工、无损检测等;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医疗影像设备关键件;盾构机、重型机床、内燃机整机及关键件(重点推进示范企业建设);工业机器人、大型港口机械、计算机服务器等再制造;再制造智能设计与分析、智能损伤检测与寿命评估、质量性能检测及智能运行监测及智能拆解与绿色清洗、先进表面工程与增材制造成形、智能再制造加工等技术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等。二、 专用(冶金)设备制造再制造行业发展趋势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十三五”期间加强引导与培育再制造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推进再制造
9、技术成果在冶金行业深入的应用,进一步促进冶金行业实现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发展再制造产业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促进工业绿色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因此,基于绿色制造、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多种因素考虑,冶金机械行业再制造技术将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2017年11月10日,工信部发布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计划)提出,我国作为制造大国,机电产品保有量巨大,再制造是机电产品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最佳途径之一。下一步要开展以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要求、高附加值为核心特性的高端智能再制造,提升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质量,实现绿色增长。
10、到2020年,带动我国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我国高端智能装备再制造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到2020年,突破一批制约我国高端智能再制造发展的拆解、检测、成形加工等关键共性技术,智能检测、成形加工技术障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布50项高端智能再制造管理、技术、装备及评价等标准;初步建立可复制推广的再制造产品应用市场化机制;推动建立100家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产业集聚区等,带动我国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政策将重点支持多个领域,涉及增材制造、特种材料、智能加工、无损检测等;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医疗影像设备关键件;盾构机、重型机床、内燃机整机及
11、关键件(重点推进示范企业建设);工业机器人、大型港口机械、计算机服务器等再制造;再制造智能设计与分析、智能损伤检测与寿命评估、质量性能检测及智能运行监测及智能拆解与绿色清洗、先进表面工程与增材制造成形、智能再制造加工等技术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等。第二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一、 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冯xx3、注册资本:109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2-10-197、营业期限:2012-10-19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9、经营范围:从事冶金设备相关业务(企业依
12、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二、 公司简介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公司不断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服务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公司积极申报注册国家及本区域著名商标等,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涵,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
13、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区域内企业影响力。三、 公司竞争优势(一)公司具有技术研发优势,创新能力突出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较高,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公司产品在行业中的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与质量优势。此外,公司目前主要生产线为使用自有技术开发而成。(二)公司拥有技术研发、产品应用与市场开拓并进的核心团队公司的核心团队由多名具备行业多年研发、经营管理与市场经验的资深人士组成,与公司利益捆绑一致。公司稳定的核心团队促使公司形成了高效务实、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和稳定的干部队伍,为公司保持持续技术创新和不断扩张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三)公司具有优质的
14、行业头部客户群体公司凭借出色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获得了较高的客户认可度。公司通过与优质客户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行业的核心需求、产品变化趋势、最新技术要求的理解更为深刻,有利于研发生产更符合市场需求产品,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四)公司在行业中占据较为有利的竞争地位公司经过多年深耕,已在技术、品牌、运营效率等多方面形成竞争优势;同时随着行业的深度整合,行业集中度提升,下游客户为保障其自身原材料供应的安全与稳定,在现有竞争格局下对于公司产品的需求亦不断提升。公司较为有利的竞争地位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四、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
15、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3410.242728.192557.68负债总额1774.271419.421330.70股东权益合计1635.971308.781226.98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9857.937886.347393.45营业利润2055.151644.121541.36利润总额1767.811414.251325.86净利润1325.861034.17954.6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25.861034.17954.62五、 核心人员介绍1、冯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1年出生,本科学
16、历,中级会计师职称。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经理。2017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2、彭xx,197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就职于xxx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副经理。2011年3月至今历任公司监事、销售部副部长、部长;2019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会主席。3、范xx,中国国籍,1978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9年1月至今
17、任公司独立董事。4、陈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61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2002年11月至今任xxx总经理。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5、唐xx,中国国籍,1976年出生,本科学历。2003年5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4年4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18年3月起至今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6、雷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8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职称。1994年6月至2002年6月任xxx有限公司董事长;20
18、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16年11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经理;2019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7、范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0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12年4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监事。2018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8、姜xx,中国国籍,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2018年9月至今历任公司办公室主任,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六、 经营宗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依照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充分运用经济组织形式的优良运行机制,为公司股东谋求最大利益,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七、 公司发展规划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
19、未来几年内公司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人员规模、资金运用规模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随着业务和规模的快速发展,公司的管理水平将面临较大的考验,尤其在公司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后,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将进一步复杂化,在战略规划、组织设计、资源配置、营销策略、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问题上都将面对新的挑战。另外,公司未来的迅速扩张将对高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公司需进一步提高管理应对能力,才能保持持续发展,实现业务发展目标。公司将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来满足各项发展规划的资金需求。在未来融资方面,公司将根据资金、市场的具体情况,择时通过银行贷款、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
20、式合理安排制定融资方案,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筹集推动公司发展所需资金。公司将加快对各方面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加大对人才的资金投入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公司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强员工培训,加快培育一批素质高、业务强的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管理人才;对营销人员进行沟通与营销技巧方面的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教育。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外部人才。对于行业管理经验杰出的高端人才,要加大引进力度,保持核心人才的竞争力。其三,逐步建立、完善包括直接物质奖励、职业生涯规划、长期股权激励等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公司将严格
21、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公司的要求规范运作,持续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决策和用人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在重大决策、选择经理人员等方面的作用。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内部决策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保证财务运作合理、合法、有效。公司将根据客观条件和自身业务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和促进公司的机制创新。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一、 专用(冶金)设备制造再制造行业发展概况再制造行业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再制造产业是指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废旧产品性能提升为目标,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在性能失效分析、寿
22、命评估等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再制造工程设计,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进行修复、改造废旧产品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再制造产业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意义重大,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再制造产业发展较早,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美国再制造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再制造产品的范围覆盖汽车零部件机床、工程机械、铁路装备、医疗设备及部分电子类产品。欧洲再制造产业已发展了近五十年,以德国、英国、法国为主要代表。欧洲再制造产业是在大众、雪铁龙及汽车零部件企业控制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再制造产品也很少流向社会的维修市场,主要在原制造企业的售后服务网络中流通。日本拥有比较完善的
23、再制造产业政策体系,为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被命名为日本“资源循环型社会元年”,并先后建立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模式在立法体系上更有规划、更有层次性,既有循环经济综合性法规,也有针对各项产业的专项法规。我国的再制造产业由于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产值规模较小,试点领域较窄,行业背景才开始形成。在政策环境、技术执行、行业规范以及物流回收等各个层面,我国的再制造行业都暴露出很多问题,阻碍着我国再制造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迅速并取得一定成绩。2010年我国再制造产业产值约为25亿元左右
24、。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2015年末再制造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该产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再制造技术横跨资源技术和材料技术两方面,技术复杂、难度高,而先进的再制造成形技术是获得合格再制造产品的技术保障。我国再制造产业不是在原产品制造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寿命评估技术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也相继发布再制造产品目录、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及装备目录、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和设备名录、国家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等,推广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等,提升我国再制造产业能力。总体来看,我国再制造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导致我国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
25、有待于提高。二、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钢铁业的环保整治力度加大,节能环保装备需求旺盛当前环保治理的力度越来越大,钢铁业环保治理任务艰巨。目前,我国钢铁行业装备水平参差不齐,节能环保投入历史欠账较多,不少企业还没有做到污染物全面稳定达标排放,节能环保设施有待进一步升级改造,这对于冶金装备制造企业来说是整个“十三五”时期的一大机遇。一些冶金装备制造企业也正在全力研发相关的环保装备和技术。(2)钢铁主业的转型升级,为冶金高端及智能装备提供巨大商机我国钢铁行业自主创新水平不高,创新载体分散,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足,属于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更是不多。虽然国内部分钢铁企业已拥有一批具
26、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部分关键高端装备还依赖进口,一些冶金装备主机上的减速机、轴承、液压件、电动机、电器件、自动控制等关键部件仍然配置国外产品。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额都在3000亿美元(约合1.86万亿人民币)左右。同时,国内还有一批钢铁企业的冶金装备仍处于中低端水平。因此钢铁这一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和技术进步,必须依靠先进、高端的装备来支撑。钢铁行业的智能冶金装备市场巨大,尤其是在人力资源日趋紧张、成本上升、人为因素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下,开发高端及智能产品有较大的市场空间。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提出,夯实智能制造基础,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
27、融合的主攻方向。一些企业在冶金、采煤机械上开展了智能方面的研发工作,并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在冶金起重机、装卸料机等冶金辅助设备上,一些钢厂也在尝试智能装备,增加了智能功能。随着智能技术不断完善和丰富,其工业化应用将逐渐推广扩大,将在推动冶金工业精细生产、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冶金装备的高端化、智能化,是冶金装备制造企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3)“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冶金装备“走出去”营造大市场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提出,以“一带一路”沿线资源条件好、配套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国家为重点,不断完善与相关国家投资合作的机制,加强协调,发挥好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8、,有力有序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鼓励优势钢铁企业到海外建设钢铁生产基地和加工配送中心,带动先进装备、技术、管理对外输出。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已开始在中亚、南亚等地投资建厂。例如,中国中冶、马钢集团与瑞士福莱姆公司共同签署了哈萨克斯坦100万吨/年综合钢厂项目合资公司备忘录,甘肃酒钢集团也将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生产基地。这些“走出去”在海外投资建设钢铁厂的企业,大多采用国产的冶金装备,这就为国内冶金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带来良机。(4)2017年底推出的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信部2017年底推出的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了2020年末再制造产业
29、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的目标。在政策引导下,市场将会得到加快响应和推动,相关企业应重新思考自身业务发展,制定发展目标计划。同时,冶金装备制造企业应密切关注政策发展动向,力争成为试点单位,获取更多政策支持。2、不利因素(1)钢铁业去产能,严控新增产能,冶金装备市场需求收缩当前已进入“十三五”规划的中后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钢铁业去产能的力度加大,给冶金装备制造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冶金装备需求量减少。国家严控新的钢铁产能扩建,对违规新建的钢铁产能给予严厉处置。在2016年年末,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江苏华达公司生产销售“地条钢”和河北安丰公司未报先建边批边建钢铁项目等去产能违规违法问题,公
30、开通报调查处理结果:给予江苏省一副省长行政记过、河北省一副省长行政警告处分。这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去产能任务的坚定决心。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特别要求,必须全面取缔生产“地条钢”的中频炉、工频炉产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近亿吨中频炉产能,目前明确查处中频炉的江苏、山东、四川及河北唐山四地中频炉产能总计8610万吨。此外,国资委决定,中央企业要用两年时间压减10%左右的过剩产能,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345户大中型僵尸企业的市场出清。这些钢铁企业的冶金装备需求将明显减少。(2)钢铁产业链资金紧缺矛盾难以根本缓解,装备制造业首当其冲今年下半年我国货币虽然有所宽松,但钢铁行业的
31、资金状况未有明显好转,由此直接殃及冶金装备制造企业。一些冶金装备制造厂家将冶金装备提供给钢厂应用多时,而钢厂因缺乏资金,货款迟迟不予支付。有些钢企故意拖欠冶金装备的货款情况仍很严重,半年、一年不付货款的现象是常有的,有的甚至更长,这种现象在短期内不会消除,使冶金装备制造企业面临“血液不畅”的问题。(3)冶金装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严峻未来几年内钢铁行业的装备需求增长动力不足:行业经济运行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一是国内经济走势虽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二是钢铁行业处于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期,内需市场疲软的态势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其装备需求短期内难以大幅增长;三是经过多年的高
32、速发展,钢铁装备的社会保有量均已达到相当规模,对在役设备的更新改造维护已成为需求中的重要部分,这既减轻增速波动下行的幅度,同时也增加了增量回升的难度。冶金装备市场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现在为钢厂提供冶金装备,不是讲性价比,而是讲谁提供的装备价格最低,低价才能中标,装备制造企业的盈利微薄。目前国内的冶金装备制造企业除了少数大型重型机械制造企业外,大都是一些中小型企业,集中度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没有话语权。随着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加上一批小型钢企因去产能而被淘汰、关停,钢铁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对仍处于“小、弱、多、散”的冶金装备和零部件生产厂家而言,钢企的强势地位更为明显,
33、从而导致冶金装备制造厂家之间竞争更加激烈。此外,冶金装备市场需求萎缩,供需矛盾突出,而众多的中小型冶金装备制造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加剧。(4)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反全球化倾向增强,国际化面临挑战从国际市场来看,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反全球化倾向增强的背景下,世界经济总体虽有望保持复苏态势,但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面对有多重风险的国际形势,装备制造行业对外贸易、对外合作、资本配置都必将面临一种新的、更为复杂多变的形势。行业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借力一带一路战略,保持与提升我国机械工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
34、位。第四章 选址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坚持节能、保护环境可持续利用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效统一,土地利用最优化。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四川,简称川或蜀,是中国23个省之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界于北纬26033419,东经972110812之间,东连重庆,南邻云南、贵州,西接西藏,北接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高差悬殊,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构
35、成。四川省分属三大气候,分别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总体气候宜人,拥有众多长寿之乡,如都江堰市、眉山市彭山区、长宁县等90岁以上人口均超过千人。四川省总面积48.6万平方公里,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54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107个县,4个自治县,合计183个县级区划。353个街道、2232个镇、1929个乡、98个民族乡,合计4612个乡级区划。2019年10月,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截至2019年末,常住人口837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6615.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5774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46616亿元
36、、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和1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7%。全省经济总量、居民收入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的“两个翻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重大进展。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我省面临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我省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有着较大空间。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的“两个翻番”目标: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37、规划纲要明确,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718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5461元、5140元。201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4661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154元、14670元,由此,全省经济总量、居民收入提前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的“两个翻番”目标。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刻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力量
38、对比的调整变革,为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处在“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关键阶段,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正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主要呈现出经济增长进
39、入规模质量同步提升期、工业化城镇化仍然处于加速期、多点多极发展进入整体跃升期、发展动力转化到了关键期、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接续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等特征,既面临不少严峻挑战,又面临许多重大机遇。主要挑战是:稳定增长的挑战,促进投资较快增长难度加大,工业结构调整任务繁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转型升级的挑战,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严重,面临不升级则迅速萎缩的现实压力,新兴产业发展竞争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创新驱动的挑战,科技与经济联系不紧密,科教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有利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制度环境尚未形成;协调发展的挑战,区域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较低,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
40、调;开放合作的挑战,全国重点区域开放点多面广、竞争加剧,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民生需求的挑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如期脱贫任务重难度大;治理能力的挑战,社会治理面临新旧矛盾交织的压力,法治建设有待加强。同时,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加快建设成渝城市群,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我省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要把握我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立足“欠发达、不平衡”的基本省情,顺应国内外转型发展的基本趋势,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抢抓发展机遇,有效应对挑战,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更加注重增强
41、发展动力,更加注重补齐发展“短板”,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化解社会矛盾,科学制定发展路径,不断开拓我省发展新境界。在目标制定上,统筹好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发展的关系;在动力培育上,统筹好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的关系;在产业支撑上,统筹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关系;在区域发展上,统筹好竞相跨越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在资源配置上,统筹好政府和市场和关系。三、 创新驱动发展(一)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
42、物等领域研究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明确技术壁垒,找准技术瓶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加强互联网与产业发展跨界融合技术创新,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技术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产业创新链,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对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二)加强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支持成都国家创新型城市、德阳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绵阳科技城建设,选择一批市、县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加快建设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建设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中试基地。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国家实验室建设,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学、高端装备、核技术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工程(技
43、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加快建立区域创新服务平台,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完善研发设计、技术中介及推广等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推进建立企业公共检测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和省级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三)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整合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促进创新主体间深度融合。研究制定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的技术路线图,明确技术壁垒,选准技术瓶颈,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轨道交通、无人机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的新型研发组织,建设四川省
44、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全面就地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承担基础性研究和公益服务类的科研院所,强化财政资金扶持,提升服务创新发展能力。推动具备条件的应用研究类、工程开发类科研院所转企改制。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改革科研项目组织方式和形成机制,构建公开透明的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推进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人员激励机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充分考
45、虑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的支撑条件,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保持高于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加快建成经济总量大、经济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经济强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更大进展
46、。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消费对增长贡献稳步提高。城镇人口数量超过农村人口,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缩小,发展空间格局更加优化。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绝对贫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
47、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巴蜀优秀文化影响持续扩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美丽四川建设取得新成效,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向低碳、绿色转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依法治省方略全面落实,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人权得到切实保障,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各领域基础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五、 产业发展方向(一)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中力量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与燃机、高效发电和核技术应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设备、油气钻采与海洋工程装备等先进制造业。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重点产品,培育优势企业,抢占产业发展竞争制高点,形成产业发展新引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强省。(二)推动传统优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