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夜书所见 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44263174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舟夜书所见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舟夜书所见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舟夜书所见 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舟夜书所见 教案教学设计.docx(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舟夜书所见 教案教学设计夜书所见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育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教学重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二、视察画面、解题。1、出示图画,指导视察。2、解题。3、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思索。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指导自学1、你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吗?2、学生自学,老师巡察指导。四、师生沟通1、看第一句诗句,你们读懂了什么?2、学生质疑。3、指导朗读。4、过渡: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5、在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6、学生质疑你最喜爱诗中哪一句或哪个词

2、。五、感情朗读、激活画面、练习背诵。1、齐读,同桌相互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2、自愿上台描述。3、背诵古诗。六、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古诗二首:舟夜书所见、江上渔者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漂亮景色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培育通过诗句绽开想象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实力。 3.背诵课文。默写舟夜书所见。 教学重点 1.依据诗句想象舟夜书所见描绘的漂亮景色。 2.从诗句的联系中体会江上渔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词句的理解出现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打算 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3、导言:我国古代诗人留给我们多数光辉的诗篇。很多诗在短短的几行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使人越读越有味道。这里的两首古诗就是这样,每首诗虽然只有四行,却写出了很美的景,很深的情。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舟夜书所见。 1.介绍诗的作用,舟夜书所见的作者是清代诗人查慎行。他是浙江海宁人,早年从军西南,又遍游大江南北,所以他的很多诗是通过行旅见闻来描写山川风物的。 2.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加以理解。(理解孤、簇。) 3.检查朗读,同学们仔细听,指出不足,赐予订正。 二、加深理解 (一)理解题目的意思。舟是什么意思?(船)书又是什么意思?(写,记)所见呢?(见到的东西)谁所见

4、到的东西?(作者)所以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记作者夜间在船上所望见的景色。 (二)老师范读。学生思索:舟夜书所见讲的是诗人见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古诗。 (三)学生自学,然后汇报自己学懂的和不懂的词句。 (四)理解字词,体会句意。着重讲解学生不懂的词句。 1.作者在夜间望见了什么?(看图) 月黑见渔灯。 月黑:就是没有月亮,一片漆黑。 见:同现。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出现在河面。 孤光一点萤。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萤:萤火虫。 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 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天地一片漆黑

5、,渔灯的光亮虽然微弱,却使人看了觉得是那么清晰,那么光明。 2.这些景物是怎样的? 微微风簇浪。 簇:读c,聚集、蜂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 散作满河星。 散:散开。作:变作,变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多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探讨这是为什么? 渔灯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河面在微风中起了细浪,灯光的倒影也随着微波荡漾。 3.这些景物之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绽开想象,由孤光一点萤到散作满河星的景色改变。由静到动的奇妙画面。 4.诗人所见到的景象给你什么感觉?(美) 5.怎么美?体会渔灯的改变。

6、 诗人视察细致,擅长捕获刹那间的景色改变,而且运用了一点萤、满河星这两个形象贴切的比方。把他所见到的逼真地反映出来,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五)小结,这首诗,前两行写了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一盏渔灯那静态的奇妙景象。后两行写了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奇妙画面。 三、指导朗读 这首诗是五言诗。它的读法是二、三停顿法即前面两个字和后面三个字中间要有停顿,第三个字要读重些,声音拉长些、逗号、句号要有区分。 (一)指导朗读,读出意境,读出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 (二)出示投影片,用自己的话说说加黑词语的意思,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舟夜书所见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

7、三)背诵课文。(要求会默写。) 四、处理生字 (一)区分鱼、渔 (二)孤字左边是孑旁,三笔写成,第三笔是提。右边是瓜不是爪。 (三)萤下面是虫,要与莹、荧区分用法。 板书设计 其次课时 一、整体感知 (一)介绍诗的作者,江上渔者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他是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很多著作为古今传诵。 (二)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加以理解。(理解但、出没。) (三)检查朗读,同学们仔细听,指出不足,赐予订正。 二、加深理解 (一)理解题目的意思。渔者是什么意思?(打鱼的人。)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江上打鱼的人。 (二)老师范读。学生思索:江上

8、渔者前两句是什么意思?后两句讲的是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古诗。 (三)学生自学,然后汇报自己学懂的和不懂的词句。 (四)理解字词,体会句意。着重讲解学生不懂的词句。 1.理解诗中前两句是什么意思?(看图) 江上往来人。 往来:来来往往。 这句话是说江上来来往往的人,意思是在这一带走过的人。 但爱鲈鱼美。 但:只。鲈鱼;银灰色,是食用鱼类之一。 美:鲜美。 这句话是说,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2.后两句讲的是什么景象? 君看一叶舟。 君:你。一叶舟:一只小船。 小船,远远看去像树叶一样,所以叫一叶舟。 这句话是说,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 出没风波里。 出没

9、: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就是风浪。 这句话是说,在风浪中漂浮,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3.重点理解诗人在这首诗中讲了几种人? (吃鱼的人。)(捕鱼的人。) 4.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 (行人宠爱鲈鱼的鲜美。) (捕鱼人的艰辛。) 5.从哪儿看出捕鱼人的艰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捕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出没风波里的惊险场面,在头脑里绽开想象,出现出画面,我们就仿佛身临其境,亲身感受。(这样想才能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捕鱼人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急。(作者怜悯劳动人民。) (五)小结,这首诗,前两行讲江上行人宠爱鲈鱼的鲜美,后两行讲捕鱼的艰险。联系起来,是讲吃

10、鱼的人要想想捕鱼人的艰苦。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怜悯。 三、指导朗读 这首诗仍旧是五言诗,同第一首读法相同。 (一)指导朗读,读出意境,读出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 (二)出示投影片,用自己的话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江上渔者 但爱鲈鱼美 出没风波里 (三)背诵课文。 四、处理生字 本诗只有一个生字。 君字其次笔要出头。 板书设计 人教三上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相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激发和培育学生学习古诗的爱

11、好。 设计理念: 1、感受诗的韵律美,培育学生对学习古诗的爱好。 2、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教学难、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感情。 课前打算: 1.课文挂图,课文朗读磁带。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视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状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

12、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沟通探讨、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察指导。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 (1)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沟通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3)课堂沟通。小组指派代表沟通,一起解决问题,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2、听课文朗读磁带。

13、 (1)边听边在脑海中出现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其他同学说说是诗中的哪一句,老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详细,说生动。 (3)再听录音,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由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把握诗的节奏。 (2)老师范读、领读。 (3)学生自由读、齐读、小组竞赛读、个人表演读。 (4)背诵古诗。 各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学生一步一步融入到诗句的意境中。 五、作业。 1、练习写生字。 2、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见:梧叶促织一灯明 听:寒声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14、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舟夜书所见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育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古诗所见说明“所见”的意思。 2、通过课前预习,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二、视察画面、解题。 1、出示图画,指导视察。 2、解题。 3、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思索。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指导自学 1、你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吗? 2、学生自学,老师巡察指导。 四、师生沟通 1、看第一句诗句,你们读懂了

15、什么? 2、学生质疑。 3、指导朗读。 4、过渡: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5、在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6、学生质疑 你最喜爱诗中哪一句或哪个词。 五、感情朗读、激活画面、练习背诵。 1、齐读,同桌相互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 2、自愿上台描述。 3、背诵古诗。 六、布置作业。 二年级语文夜书所见教案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寂孤独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昂扬,奇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

16、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学习目标: 1、相识“促”生字,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酷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打算: 1、ppt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一、导入: 1、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绚丽珍宝,是诗人思想心境的凝华。一二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古诗。那位同学来背一背李白的静夜思?(齐背)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呢,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今日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关于思乡的古诗。他便是我国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

17、题。) 2、见是什么意思?书是什么意思? (见:望见书:写、记录) 3、那作者在夜晚见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边看图片,边读一读,想一想,不懂的词语查查注释。 (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二、学习古诗 1.出示生字词。 (萧萧、梧叶、促织) 2.指名学生读、齐读。 3.相识了生字,我想我们能更好的读这首诗了,现在请大家把诗和图画结合起来,并读给你的同桌听。 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在这样一个秋天的晚上,通过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沟通看到了什么?) 6、你们说的这些在诗中都能找到,想不想读读这首诗呢? 7、指名朗读,感悟 我们先来读读前面两句。 (生自由读) 现在谁来给

18、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 (指名多人朗读) 老师发觉你在萧萧梧叶后面停顿了一下,我也觉得该这样读,我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读。 8、诗句理解: 萧萧是什么意思? (风声) 这是秋风吹动梧桐叶发出的声音,一起读:萧萧 萧萧梧叶送寒声,还送来了什么?“寒”给他组个词(寒冷) 萧萧梧叶使诗人感到寒冷。 (读诗句) 这个秋风,不仅吹动了落叶,还动了什么?读其次句。 对于动客情有什么疑问? (谁是客,为什么是客?) 诗人一个人在别的地方,心里难免会感到孤独,在这个月圆的夜晚,又会勾起对家乡的思念,试着体会诗人孤独的心情,读,指名读。 读得真好,老师越来越明显地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那种身处异乡的孤独,于是诗人便

19、产生了思乡之情。 9、带着思乡之情,谁来读读后面两句? 10、作者看到了什么又勾起他的思想心情了呢? (挑促织) 此时诗人看到这些情景,又会想到什么呢? (自己童年时的伙伴。) 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时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候一起玩时好玩的事,可能会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可是现在呢?自己一个人在外地,童年的伙伴们还能记得我吗?再读一读,好吗? 11、夜深篱落一灯明,什么是一灯明? (只有一盏灯,多么孤寂啊!) 离开家乡,又这么孤寂,你们想想,诗人除了惦念自己的伙伴外,最惦念谁? (父母、亲人) 12、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跟小伙伴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候一起

20、玩时好玩的事,可现在却是一个人在异地,童年的伙伴和亲人都不在身边,体会一下这种心情,再读一读好吗? (齐读) 1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吗? 14、看来你们已经能很好地理解这首诗了,带着你们的理解,读(全诗) 15、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由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16、在这样的一个秋天的晚上,本应当和家人团聚,而你却身处异乡,又看到萧萧桐叶、篱落一灯明,你的心情会怎样? 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种孤独、凄凉、思乡的感觉,一起来 17、我发觉你们都已经很深的感

21、受到了诗人当时的感受,成了一个小诗人了,那么想不想把这首诗给背下来呢? 学生自由背诵 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们背的怎么样了,我说每句诗的前面两个字,你们说出后面的字 我来说前面一句,你们对后面的一句 背给你的同桌听 指名背 我们一起来背,站起来,配上音乐 三、拓展 1、对对子嬉戏。“山中春雨绵绵江上秋风萧萧” 2、你还读过那些诗人所作的描写秋景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3、读一读,连一连。 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教案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教案分析 一、亮“开门红”激趣导入 首先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观赏。然后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之后我发出这样的感叹:秋天是漂亮的季节,但

22、同时也是简单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由此引出本课课题。 (设计思路:因为教材支配的课文大都与实际季节相吻合,所以这样熟识场景的再现,很简单勾起了孩子们对秋的感知,但在他们眼中、心中秋天是漂亮的、丰收的季节,而我借由此过渡到秋天也是引人愁思的季节,与本诗主题吻合,也能在孩子头脑中设下一个小小的悬念:秋天怎么会引起人们愁思呢?这首诗又写出了诗人的什么愁思?这样的导入,过渡自然,引人思索。) 二、唱“重头戏”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了解诗人,理解诗题;初读古诗,学习生字;品读赏析,感悟诗意;嬉戏练习,加深理解四步。 (一)了解

23、诗人,理解诗题;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老师请诗人给大家自我介绍一下吧!(出示作者资料)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 师:谁知道这个“书”字在这里的意思?生1:书本,在夜里读书嘛! 师:“书”字有这个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题目里,和前后的词连接起来,特殊是和“所见”连接,想想看,还有什么意思?谁说一说?生2:写! 师:说得太对了,说明你肯动脑筋!再想想,“所见”,联系前面“夜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生2:望见到的,就是诗人夜里写下他望见的那些状况。 师:很好。你把题目的意思说得完整、清晰。再齐读一遍题目。生(齐读题目)。 师:“书”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主要是看把它放在什么

24、句子里,如“我们读书”,那就是“书本”;可在“夜书所见”里呢?生:写! 师:对!就是“写”,这叫“一词多义”。大家再来说说“夜书所见”的意思?生(齐):诗人在夜里写下他望见的情景。 (这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读懂诗,这一步就是为读懂诗做了初步的打算,明确诗题的含义,才能知道作者写的是什么,要写些什么。通过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学生可以明确作者写诗的时间“夜”及内容“所见”。)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过渡并出示学习提示: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望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读的时候留

25、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很仔细,信任你们肯定能学好这首诗。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萧萧寒声) 4.刚才所画的这些词语有没有不懂呀? 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帮助解决。(结合注释解词,并教会学生看注释说明词语。)(理解“促织”时,出示图片,了解蟋蟀。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出名,它们之所以名声在外是因为它们的居处及精彩的演唱才华。) 6.学习生字(促、深) (1)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 (2)这首诗还有一个生

26、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写这个字的时候要留意什么呢? (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4)指名写生字。 7.师:生字能读好了,现在老师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课件出示全诗) (由课题的理解很自然地引出了自读提示,这样的提示可以给刚刚迈入三年级的孩子们“一根学习的拐杖”,让他们有目的地去读诗,避开一头雾水的学习。这首诗中要求驾驭的生字不多,而且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来看,难度不大。但是为了养成他们仔细细致的书写习惯,我还是设计了生字的书写指导,有利于学生基础学问的扎实驾驭。) (三)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1.赏析第一、二行诗 (1)下面我们更深化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

27、两行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4)其次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 (5)请大家想想,萧萧秋风吹落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由外地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寂孤独的心情就会很简单想起了什么呢?(惦念家乡,思念亲人)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两行诗。 (6)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也特别想家!对呀,看到这样的秋景,很简单触动了我们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板书:动客情)“动”就是

28、牵动(引起)作客的思乡之情(客情)。 (8)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 (9)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人,读出了他的孤独,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谁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说得好的赐予表扬。) 2.赏析第三、四行诗 (1)师:正值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学习后面两行诗。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 (2)女同学读,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 (3)读到这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解决。 师也可提出疑问:在这里想问一问:“知”字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你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望见篱

29、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望见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说)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呢? (4)师:是的,他望见儿童玩得那么兴奋,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板书:思乡之情) (5)诗人看到孩子们兴奋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忽然变得亲切了。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指名说: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 你是根据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怎样才能说得通顺呢?有时候在把古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依据状况调换词语、

30、诗句的依次。所以可以将第三行和第四行的依次调换一下。 谁来依据老师刚才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6)指名读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体悟诗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我注意抓住诗句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感受秋天,感受诗人的孤独和思乡情感,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他们深深地融入到诗中去。) (四)嬉戏练习,加深理解 1.刚才同学们对诗的大意基本弄懂了,那我们来玩个小嬉戏吧!嬉戏的规则是:我说诗句的意思,你们来猜相应的诗句,好吗?(课件出示) 2.这个嬉戏好玩吗?你们同桌来试试你说我猜。 (考虑到我班的孩子年龄偏小,设计嬉戏加深理解的方

31、式很能调动他们参加学习的主动性与热忱。) 三、品“音绕梁”感悟升华 1.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留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你们仔细地听一听。师配乐范读。 2.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自由读) 3.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配乐,指名读) 4.你认为他读得怎样?生相互评一评。 5.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男女赛读) 6.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那深深的乡愁打动了! (逐句理解诗句之后,带领同学们回顾整首诗感情朗读,我们常说“三分诗,七分读”,让孩子反复诵读,提示他们将自己的理解带入朗读

32、之中,进一步升华了全诗的思乡情感。) (五)背诵古诗,加强积累 1.你们最喜爱玩嬉戏了,现在我们再来玩玩: 我说说诗中的一个字,请你说出相应的诗句。(课件出示:萧、客、促、深) 2.同学们对于古诗驾驭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3.同桌相互背古诗,再指名、齐背古诗。 四、听“窗外音”拓展延长 1.在秋天的夜晚,四周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于是就写下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指名读或背) 2.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简单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3.课文学到这里,你们还有没有不懂的呢? (古诗教学要注

33、意背诵积累,而中华五千年来的诗歌文化始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宝,因此在此环节中刺激孩子们头脑中已有的学问体验,让他们吟诵其它有关思乡的古诗,丰富他们的积累。而学后质疑,有利于引发新的思索、新的感受,使孩子们恒久处于“学然后知不足”的境地,激发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 五、练“好功底”特性作业 1.背诵夜书所见 2.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把自己喜爱的背下来,还可以与大家一起沟通。 3.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视察一下自己四周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这时你也有怎样的感受呢? (特性作业是对全课的一个复习巩固,由课内延长到课外,由课文拓展到实际生活,这样以来,本课的学习就被引入更深更

34、广的空间,体现出“大语文”的理念。)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见:梧叶促织一灯明 叶绍翁听:萧萧寒声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学案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学案一、导入新课1秋姑娘早就静静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金秋季节。同学们,你们发觉秋天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吗?2师小结:是啊,秋天,我们可以望见它五彩缤纷的色调,听见它奇妙的声音,共享它带给我们的快乐,但是黄叶飘飞的深秋又给诗人带来了怎样的心情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叶绍翁的古诗。板:夜书所见3师生共同理解题目意思。二、汇报自学(小组合作沟通,汇报自学状况)1对子之间检查生字认读状况,理解新词。2对子沟通读懂了什么,说说自

35、己的疑难,组内尝试相互释疑。3小组长归纳不能解决的疑难。(小组沟通,老师巡察了解学情。)三、自主学习(学案引导,读书圈点,发觉问题)1.沟通生字新词2.感悟体会,理解诗意1)一小组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细致看图、思索: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2)学生探讨,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3)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四、探究沟通(检测学情,合作探究,更正探讨,生成问题)(一)初读诗文,感知诗情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2.依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3.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

36、奏,男女生分组读。4.问: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二)精读诗文,感悟诗意1.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3.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探讨“知”的意思。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7.你觉得应当怎样读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感觉?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教案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教案 一、导入 1、复习:秋天来了(板书:秋)。你们还记得学过

37、描写秋天的诗吗?同样是秋天,杜牧感受到了它枫叶似火的美,苏轼感受到了它橙黄橘绿的丰收,但叶绍翁感受到了它的秋风扫落叶的凋零,而心中生愁(板:心)是离人心上秋。 2、解题:今日学习一首诗,诗人有什么感受呢? 夜书所见:见:望见;书:写(书:我们学过两种意思:(1)出示书本;(2)做动作写 3、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诗人夜晚望见了什么?请读读古诗 1、按要求自读三遍 2、结合注释再读古诗 3、出示生字带读,挑(tio)促(c)深(shn) 4、齐读两遍出示图片 5、出示词语 萧萧促织篱落夜深 6、书写 促深 7、生写两遍 三、解读古诗 1、指名读古诗(2名) 2、齐读1遍 3、师配乐读,生边听边

38、想:见到了哪些景物。 4、沟通、板画:我们一起来画一画 看到:梧叶被风吹响了,被风吹落下来了。梧叶飘飞 江:吹来带有寒意风,这是冷冷的江。江面清冷 听到:秋风;萧萧。它们在风中瑟瑟颤抖 没有白天的喧闹,现在只 此时江水感到这寒不就是作者此时的心境写照吗? 第一句,该画什么,该如何画 其次句,该画什么 (树叶被吹落了,离开了培育它的大树,失去依靠。诗人看着看着不禁想起自己也如这东里一样孤苦无依)画上梧桐树,没有树哪来叶。江水在秋风中静静地躺着,没有了白天的喧闹,现在是冷冷清清的。 (1)诗人在本诗中称自己为(客)(2)秋风动客情,其实有一个典故。 这萧萧的秋风送来了阵阵寒气。寒(感到寒冷) 这飘

39、落的梧桐树叶送来了无依无靠。寒(感到孤苦) 这静卧的江面送来了冷冷清清。寒(感到孤独) 这寒气袭人的秋风,这枯萎的梧叶,这冷清的江面评价的心里如这秋风一样寒,如这梧叶一样伤,如这江面一样冷。 (3)在这夜深人静的夜晚,身在他乡的诗人看到了什么? 一二句 (4)梧叶(比较夏天) 江面(比较白天) 三、四句 (1)篱落,灯 四、品读 1、指导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2、引读 3、赞读 五、拓展静夜思 身在他乡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想家,秋天的秋容秋貌 秋天的一草一木 本课我们要学习一首秋天思念家乡的诗,板书夜书所见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40、弟(老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 学习目标 1相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酷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打算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沟通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沟通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老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由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漫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细致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相互评议、相互指引。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沟通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沟通:小组指派代表沟通,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沟通,组内成员相互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老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