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倾向 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价值观倾向.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44261871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值观倾向 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价值观倾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价值观倾向 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价值观倾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价值观倾向 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价值观倾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值观倾向 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价值观倾向.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价值观倾向 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价值观倾向 幼儿家庭品德教化的价值观倾向从总体上讲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心态,并忽视对幼儿基本行为习惯、传 统美德等的培育教化。如缺少严格的行为规范、过分满意物质欲,忽视独立看法及协作精神的培育等,这对幼 儿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来说是不利的,应引起家庭教化的重视。 幼儿的特性道德面貌是各种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人在幼年时期,家庭、父母具有最大 的影响力。特殊是父母的教化观念、价值取向,干脆左右着儿童的发展方向。其中品德教化价值观,即家长对 孩子品德教化的看法,诸如对品德培育重视的程度、各种道德品质的评价性质等等,都有意无意地制约着他们 对儿童的教化方式

2、和教养行为,并产生着不同的教化效果。调查探讨表明,当今幼儿家长在对孩子的品德教化 方面存在着很多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并与幼儿园教化、社会要求构成某种程度的不一样或冲突状态,分析这些 倾向,对于确立正确的教化观念,培育儿童健全的特性和优良品德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幼儿家庭品德教化存在如下倾向性问题: 一、从总体上讲,幼儿家长重智轻德的心态比较普遍 在对幼儿培育上,不少家长片面重视智力发展,忽视品德、性格教化。北京IEA学前项目调查表明,家长对 教养机构教化内容期望的9项供选择项目中,选择率最高的是“读书”、“写字实力”的培育(北京市,6岁组 地区为41.4,镇47.02,乡67.04), 选择率最低

3、的是文明行为(城区2.32,镇4.16,乡7.09), 这种现象具有肯定的普遍性。据幼儿园老师反映,很多家长最关切的是,孩子今日学了些什么,儿歌会背了吗 ,故事会讲吗,孩子在班上数第几名,等等。假如老师夸幼儿脑子聪慧,智力好,家长满心高兴;假如反映孩 子品德上的缺点,就不屑一听,厌烦,甚至怀疑老师有成见。重智轻德是相当多父母的一种心态。而且随着孩 子入学,这种倾向会更严峻。当今中小学家长有意识的家庭教化重点往往放在对子女学习活动的管理上,用功 第一,成果第一,已成为家长的一种教化价值取向。以孩子是否考上高校,来判定家庭教化的胜利与失败,成 为很多家长的教化信条。 幼儿家长重智轻德的价值观倾向,

4、有其心理的和社会的缘由。阿勃勒等认为,“在既不能确定又不能预见 子女职业命运的社会里,双亲在其子女的教化上关切的焦点必定首先指向社会所期望的一般实力方面,而这种 实力又主要被视为可以用学业成就来测定”。这可以说是家长教养心态的一种社会背景,也是现在以应试、分 数作为录用标准的升学制度的反馈。我们认为,重视智育、崇尚才智、希望孩子受高等教化是社会进步的一种 表现。但是,假如出于急功近利,仅仅重视孩子的分数,忽视其特性和品德发展是难以造就真正人材的。很多 事实表明,有些人既使考上了高校,假如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看法和优秀品质,也难以避开精神的危机和动摇 。 二、本应作为家庭教养重点的基本行为习惯培育

5、受到忽视 家庭教化、幼儿园教化的目标是一样的,但教化的内容、重点和方式方法则有所区虽。婴幼儿时期,家庭 负有教化机构所无法替代的重大使命,其中之一就是结合日常生活培育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以及各 种行为习惯,这是婴幼儿家庭教养的重要任务。但是现在的状况却倒了过来,幼儿老师虽强调这个问题,但不 少幼儿家长却不太重视。他们认为吃饭、穿衣、洗手、大小便都是小事,孩子日后总要会的,因而很少留意培 养。这里主要还是观念、价值观问题。首先,家长没有相识到婴幼儿这个阶段,孩子本身具有学习做事的主动 性、可塑性,假如不顺其心理加以培育,自然养成其依靠性。其次,家长对婴幼儿习惯的价值相识不足。婴幼 儿时期

6、为个体生活行为起先的阶段,也是各个方面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幼儿的可塑性和仿照性很大,简单接 受成人的行为指导,假如错过这个时期,幼儿的一切变成定型,良好的习惯不但不简单养成,已养成的坏习惯 ,也不简单订正。成人应当抓住幼儿期这一培育习惯的敏感期、关键期,使良好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先入为 主,以预防再教化的困难。同时,幼儿基本习惯的养成不仅有益于个体生活,也有益于社会生活和幼儿人格、 性格的发展。人类是社会化的动物,不能离开群体而生活,在肯定社会里,假如人人都有良好的习惯,社会一 定安祥欢乐。一个人有良好习惯,别人情愿和他接近,简单获得挚友,受到悦纳,能够适应社会而圆满地生活 。另外,基本行为习

7、惯的养成过程中,对幼儿的性格教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幼儿必 须亲自去做,如亲自洗脸、刷牙、穿衣、饮食、自动整理整理房间、自己上洗手间等等,同时他必需长期不断 的重复与练习,无形中培育了他自动自发、自信念、独立性、忍耐性,做事井然有序的科学头脑,负责任守纪 律,爱整齐的习性,因此基本习惯的养成和幼儿的性格教化有重要的关系。在家里,父母必需抓住幼儿各阶段 的发展心理,顺应着他的实力、爱好和须要,以培育幼儿的各种基本习惯。同时,应留意与幼儿园取得亲密的 联系与合作,这样才能收到教养的最佳效果。 三、某些传统美德遭致冷遇,新的观念尚未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家庭的物质环境、精神环

8、境有了很大改变,人们对待生活、对待人生、对待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上的道德价值观也随之有了改变。其中有主动的改变,如竞争意识、开拓精神等,也有一些消极倾 向,如一些传统的优良品德、基础文明遭致冷遇,新的伦理观念、行为准则尚未健全。在幼儿家庭品德教化中 下述问题是须要正确相识并加以矫正的。 1.缺少严格的行为规范 家庭指导儿童社会化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儿童自发的、本能的行为规范化,因而 在家庭教化中有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使孩子明确行为的是非,并严格要求其施行是重要的教化原则。视察发 现,目前溺爱型的家庭教化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很多年轻的父母认为对孩子提出严格的要求便委屈了他们, 于是常屈从于孩子,放弃

9、教化要求,这是家庭教化的隐患。 无分中外,在传统上父母对子女的管教一向从严。本世纪20年头,因受美国哲学家,也是心理学家的杜威 (John Dewey,18591952)所提倡的儿童本位教化观念的影响,从成人规范取向,转而重视儿童本身爱好与 特性的发展。于是在家庭教化上,一度趋于民主与宽容的管教方式。近二三十年来,青少年问题日益严峻,其 中最明显的特征是,生活无定向,行为无规范。一般认为,青少年之所以缺乏适应社会实力,与其父母的管教 方式有亲密关系;在急剧变迁的现社会中,父母未能以适度的方法管教子女,致使长大后无法有效地适应困难 多变的社会。因此,现在父母管教子女的理念发生了改变,变更的取向可

10、以用8个字来表示:管束、冀望、教育 、关爱。上述“八字诀”,不只是代表现今父母管教子女的新观念,而且经由心理学家探讨证明,凡是遵循这 种教养方式的父母,才是具有威信型的父母。据美国心理学家鲍伦德( Baumrind ,1968,1971,1973)的研 究和说明,只有威信型父母,才能够教养出具有工具性实力(instrumental competence)的儿童。所谓工具性 实力,是指儿童在对人对事的行为上,较多表现肯独立、负责任、尚勤奋、重成就等性格特征。鲍伦德调查研 究发觉,小学低中年级儿童中,凡是具有工具性实力的学童,分析其家庭背景,几乎全是在威信型父母管教下 成长的。除工具性实力之外,威

11、信型父母教养出来的儿童,另外也较多表现出友善、助人、合群、自信等特征 。以前,心理学家曾担忧过,父母严格管束孩子行为,将不利于儿童自信念与独立性格的培育。鲍伦德的探讨 ,澄清了这一疑虑。成长中的儿童,在行为上是须要管束的。除了管束之外,必需协作其他条件,如对孩子管 之、望之、教之、爱之四者兼备。 2.过分满意孩子的物质欲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西方社会在消费与生活领域内的示范 效应对于一般群众和青年人的影响是剧烈的、普遍的。高消费、超前消费、攀比消费、野蛮消费等各种非理性 消费,已成为社会的一种通病。尤其是在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中,溺爱孩子、过份满意或即刻满意孩子的欲望和 要求已成为

12、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生活中常常可以发觉,不少幼儿衣服太多,玩具太多,零食太多,几乎达到 了饱和的程度,很多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结果变得不知珍惜物品、浮躁、任性、无克制 力。这样的儿童往往追求享受,意志薄弱,很简单成为问题儿童、不良少年。心理学家格罗克(Glueck)在哈 佛高校从事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探讨中发觉:青少年犯罪和家庭,尤其是家庭环境有着亲密关系;青少年犯罪 并不是青少年时期的一种新现象,他只是那些来自儿童期的不良行为发展的延长物而已;从儿童道德发展中存 在的“危急性”问题中,可以“预言”哪些儿童存在着成为青少年罪犯的可能。很多事实表明,青少年违法犯 罪往往是从追求吃

13、喝玩乐起先的,他们犯错误的特征之一就是表现出过分的物质欲求。如他们有反常的饮食要 求,过分讲究饮食的口味,极力想吃好的喝好的,爱吃零食、嘴馋。在青少年时期,由于性成熟过程的到来, 有些人为了满意生理和感官的须要,则可能失去理智,染上不良行为。不良青少年的表现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但意志薄弱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为了使孩子经得起青春期的考验,从小培育孩子须要的度量感是必要的。从这 个意义上讲,由斯马达教化中萌发的,继后被洛克、卢梭等所推崇的教化原则限制物质享受,反对娇生惯 养则是一种带有主动意义的教化原则。须要的饱和简单使人心生怠惰而不求上进。人往往是借着一种“欠缺感 ”和“饥饿感”不断涌现奋斗的意欲

14、而有所作为的。 在商品经济发展,物质比较丰裕的今日,对幼儿的教化应重视传统的尚俭精神。尚俭是为了养德。使他们 用理智规范人对物质消费的追求,以抗拒享乐至上主义和拜金主义的诱惑。 3.忽视独立看法的培育 儿童发展的方向是由依靠走向独立。从这个意义上讲,培育孩子就是做和孩子分 离的打算工作,就是帮助孩子离开摇篮,逐步地不依靠父母而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种目标也正与儿童内 在的须要相一样。原来,孩子的天性并不是被动地按他人的叮嘱行事,而是主动找事情干的。如婴儿刚刚学会 走路,外出时就不要人抱,非要自己走。随着自我意识的萌发,活动实力的增加,孩子很喜爱做事。但是不少 大人觉得让小孩子做事好像就是不疼

15、爱,于是经常照看过多,包办太多,结果教养出依靠性强的儿童。 幼儿的独立看法或独立性,其重要体现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有初步的自理实力,驾驭初步的自我服务技能。 对于这个问题,西方社会是比较重视的。在美国有让小孩一个人睡眠的习惯。为了平安起见,他们还经常用一 种网围在床的外面。在美国的幼儿教化中,从一岁半就起先培育婴儿的自我服务技能。这是因为美国人非常珍 视人的独立性和自食其力精神。他们认为自我服务技能的驾驭,可以增加幼儿的独立性和胜利感;可以使儿童 、家长双方受益,而且还可以巩固和发展民族独立自主的价值观念。现代欧美一些国家,也很重视孩子参与一 定的家务劳动和生存训练。14岁的孩子就应当自己去找活干

16、,挣一点生活费。18岁的孩子假如仍依靠父母,就 会被人看不起,就连他自己也感到是一种耻辱。正是这种做法,成为保持民族活力的一种重要机制。这种教化 观念是值得借鉴的。 幼儿的独立看法应当从小培育,父母不仅要结合其年龄,培育初步生活自理实力,还要供应机会使孩子对 适合他的年龄和理解力的事情做出推断和选择。从而使他有某种选择权和确定权。只有通过大量的机会让孩子 作出选择或确定,才能使他们从大量的行为结果的反馈中相识自己的确定是否正确。只有当儿童真正地对自己 作出的确定负责任,他们才可能变得有责任心。假如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已经能够对一些小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能作出确定,将来在确定大问题上很有可能具有远见

17、卓识和创建性,这也是将来社会越来越期盼的性格特征。 过去人们一向认为,独立性是少年期孩子的特征,对于青少年要培育其特性、独立性。可是,较强的推断 实力、独立处理问题的实力是不行能在孩子十几岁时一下子就具有的。在孩子幼年时期,父母就要创建条件, 帮助孩子形成与其年龄相应的成熟的自主行为、责任感。否则简单抑制儿童的独立性、创建性的发展,而且还 会给以后的教化,特殊是少年期的教化留下隐患。中国的父母酷爱子女、望子成龙远远超过西方,做父母的有 极强的牺牲精神来养儿育女,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是须要警惕和克制对孩子的过度爱护,这样才能培育自 主、自律、自强之人。 4.忽视幼儿协作精神的培育 中国素称礼仪

18、之邦,我国传统文化就特殊强调“谦让”、“合作”、“乐群 ”等行为准则。这些传统的教养思想对于人际交往具有重要的协调功能和主动意义。但是现在不少幼儿家长出 于对孩子的爱护和“独立”性格的培育,经常表现出不适当的关切以及对攻击行为的纵容。日常视察的典型行 为就是,有些家长接幼儿回家常不由自主地询问孩子“今日谁欺压你没有?”“谁要打你,你就打他!”等等 。这表面上是关切孩子,事实上这种语言或示意必定会造成孩子社会性发展的极大障碍。 在孩子与同伴的交往中,父母须要对孩子的攻击或侵扰行为有比较客观的相识。攻击通常是加害对方时所 用的一种概念,但并非全部一切的加害行为都是攻击。这里必需考虑到行为者是否有攻

19、击动机。一般来说,幼 儿的很多攻击行为较少以人为中心,很少是抱着“我要有意损害他人”的目的而做出攻击性的行为的;但是, 由于整个心理水平、交往方式和自我限制的不成熟,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很简单因为玩具和物品而常常采纳身体 动作或言语还击的方式来应付对方。所以,我们应当从孩子的角度来相识幼儿的冲突与冲突,不能凭成人的理 解来人为地给幼儿的交往附加上他们并没有的敌意或动机。同时成人也不应过份信任孩子的诉说,因为幼儿的 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他们往往不理解对方的立场,而无意中强调自己所感受到的委屈和心情,实际过程很可 能还有别的状况。 协作精神,合作实力是现代社会人才素养不行缺少的重要方面,父母应重视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并帮助他们 积累主动的交往阅历,发展合作实力。一个人的交往品质主要是在同伴交往中形成的。在家庭内部,父母和孩 子有上下辈份之别,存 12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