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5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1.5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一单元从宇宙中看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了解地球公转轨道的特征及黄赤交角的形成缘由;2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改变的缘由及规律3画出北半球二分二至点的日照图4四季、五带的划分及其依据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改变的缘由及规律一、地球的公转:1、概况中心: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时针定义轨道:形态:近似正圆的轨道对地球的影响:近日点月初;远日点月初(4)速度:角速度:线速度:远日点最,近日点最。2、黄赤交角(1)产生:自转(2)影响:“两个不变”“一个变”“两个不变”:“一个变”(干脆影响):(3)太阳直射点回来运动A太阳直射点概念:B运动规律
2、() 赤道 () C运动周期:D运动意义: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1、太阳高度:_和_之间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2、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改变缘由:纬度改变规律:两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季节改变规律:北回来线及其以北地区:最大,最小南北回来线之间:一年有次最大,次最小南回来线及其以南地区:最大,最小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计算丹阳(32N)在夏至日和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二)昼夜长短的改变:1、晨昏线(圈)的运动(1)随着地球的自转,一天为周期,运动(2)随着地球的公转,一年为周期,
3、以球心为中心,在之间来回摇摆。2、昼弧和夜弧:昼弧夜弧:;昼弧=夜弧:;昼弧夜弧:3、昼夜长短的改变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北半球)极昼极夜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归纳(小结)昼夜长短的状况取决于昼夜长短的改变取决于(三)四季更替1.天文四季:(1)划分依据:(2)夏季是一年内最长、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最短、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是夏冬二季的过渡季节。2.传统方法:我国以_为起点,欧美以_为起点。3月份法:依据北温带的实际春夏秋冬北半球南半球4.候均温法:5不同纬度地区季节改变状况:赤道两侧低纬度地区:极地旁边的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四)五带划分:1、划分依据:2、划分界线:3、五带特
4、点: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地球公转的叙述,错误的是()A.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B.太阳位于椭圆轨道中心C.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样D.公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一个恒星年2、北半球夏半年与冬半年的日数不等,主要缘由是()A.地球自转速度不等B.地球公转速度不等C.太阳自转的原因D.太阳公转的原因3、关于晨昏线(晨昏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地球的自转,晨昏线总是在极点和极圈之间移动B.晨线上的时刻都是6点,昏线上的时刻都是18点C.晨昏线恒久不行能与经线重合D.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恒久等于0度4、每年6月1日到7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规律
5、是()A始终北移B先向北移,后向南移C始终南移D先向南移,后向北移5、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A.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南半球达一年最小值B.北半球的白昼长,南半球的白昼短C.北半球各地进入夏季,南半球各地进入冬季D.北半球的气候燥热,南半球的气候寒冷6、北半球冬至日,下列城市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排列的是()A.广州、北京、哈尔滨、南京B.哈尔滨、北京、南京、广州C.广州、南京、北京、哈尔滨D.哈尔滨、广州、北京、南京7、夏至日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是()A.南回来线赤道之间的地区B.赤道与北回来线之间的地区C.北回来线及其以北地区D.北半球各地8、纬度相同的各地,任何一天
6、()A.正午太阳高度相同B.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不同C.昼夜长短不同,日出日落时间相同D.地转偏向力大小不同9下图,北京昼夜等长的是ABCD二、读图综合题1读“地球公转轨道”图,完成下列要求:在图上用字母标出太阳的位置,并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在、六点中,处于近日点的是_,每年_月初地球经过此点;远日点为_点,每年_月初地球经过此点。夏至日为_点,冬至日为_点,春分日为_点,秋分日为_点。按地球公转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顺次排列图中A、五点:_。当地球在D、之间运动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2读下面“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北半球昼大于夜的时段是从_到_。(2)北半
7、球夜长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_到_。(3)北半球夜长于昼、昼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_到_。(4)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的时段是从_到_。(5)北回来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的时段从_到_。(6)太阳直射点位于点时,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是_。此时北京昼夜长短状况是_。(7)太阳直射点位于点时,北极圈的昼长比赤道上_(长或短)_小时。(8)太阳直射点位于点时,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是_,与纬线的关系是_。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一、素养教化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了解地球公转一周后,地球上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实力训练点 空
8、间思维实力。 (三)德育渗透点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昼夜长短改变和太阳高度改变。 2.难点:太阳直射概念。 3.疑点: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 4.解决方法:图解法。 三、课时支配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通过自己一步步绘图渐渐理解学问内容。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攻破难点:不同方位的太阳直射概念。2.突出重点: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改变。3.了解五带和24节气。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 图解直射概念:(教学中发觉学生对直射,特殊是变换角度的直射概念不清晰,影响了后面一系列的学问理解和
9、学习,此处宜作为重点讲解内容。)方法: (1)画两个如图的弧形A弧、B弧,在弧上各找一点表示一人所在的地理位置P1、P2;请学生画出此人所在的地平线(过切点画切线);讲明直射即太阳光线与地平线的夹角是90度,请学生画出太阳光线。 (2)在图2上把弧补充为一个完整的圆,并画上地轴(垂直线)、赤道(水平线),问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赤道)。 (3)把图2旋转一个角度(黄赤交角),视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从今点平行于赤道画一条纬线,思索这条纬线的特点(太阳直射的最北点北回来线,此线上各点一天中都有直射机会) (4)思索: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否移动,视察二分二至图,相识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 练习:一年之
10、中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的地区是:南北回来线之间。 2.昼夜长短改变 请每位学生画一张夏至日(12月22日)光照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用以订正。在图上标出南北回来线、晨昏线,把夜半球涂成阴影。 (1)昼夜长短改变规律 a.老师在图中南北半球各画一条纬线(例图中B、D所在纬线),学生注明昼弧和夜弧长,视察分析得出结论:太阳直射的南半球昼长于夜,北半球相反。 b.老师在北半球再添加一条纬线(例图中E所在纬线),学生视察同一半球不同纬线上的昼夜长短状况,得出结论:纬度越高昼夜长短改变越大。赤道终年昼夜平分。 c.请学生用纬线标出极昼和极夜范围极圈概念(例图中A.F点所在纬线)。 (2)思索:有无全球同
11、时昼夜平分的时候,什么时候?演示春秋分时太阳直射的位置。 理论上:晨昏圈过极点时,全球纬线被平分,此时为春秋分。 实际中:夏季的昼长转为冬季的昼短的那一天。 3)练习:12月22日下列地区昼长的是B、D,昼最长的是D。 A.伦敦B.悉尼C.北京D.好望角 3.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确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练习:6月22日(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北回来线以北各地,达最小值的地区是赤道以南各地。 分析:绘图,注明太阳直射点(北回来线)。在北回来线以北任选一点A,发觉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离此点最近,此点达一年中最大
12、值。赤道至北回来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故未达最大值。赤道以南和南回来线以南各选一点B、C,发觉此时太阳直射点离所选点最远,故赤道以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 思索: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改变与一年中的气温凹凸改变有关吗?画图说明。你能说明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了吧。 (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 4.五带划分:(图略) 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南北回来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回来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5.四季 (1)从天文含义看
13、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一季三个月,请写出天文四季的春夏秋冬所包含的月份。 春_夏_秋_冬_ (2)思索:我们通常所说的四季含义是什么(气温的凹凸)。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 春_夏_秋_冬_ (3)了解24节气的概念与四季的关系 24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平分24份,从春分点起先,角度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约为15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 的有规律改变,传统农业中农夫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三)总结、扩展 思索:你知道为什么4年一润吗? 一个回来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来年的近似值,一年
14、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另有其它历法计算余、损数值。 六、布置作业 题1 读右图”极地投影太阳光照图”(虚线表示极圈和回来线,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45E,0 (此图所画半球逆时针旋转,为北半球,北极圈里是极昼,此日是夏至6月22日) (2)abc是晨昏线,其中晨线为bc段。(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恒久垂直,此图逆时针旋转,地球上各地在ab弧处由昼进入夜,在bc弧处由夜进入昼,为晨线。) (3)此时A、B、D、E四地的地方时应是A15时,B6时,D21时,E12时。 (太阳最高点为正午12点,纬线周长被均分为
15、24小时。) (4)此时A、E昼夜长短是A24小时昼,E12小时昼。 (5)再过三个月,B地处在什么初秋季节(三个月后,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移向赤道,并将接着向南半球移动。) 题2 设计一个表盘,从中可以读出不同纬度随意一天的太高度角。 老师指导:盘1太阳直射点纬度范围,从2326N2326S。 盘2太阳高度角范围。 盘3地理纬度值,三盘叠加在一起。 七、板书设计 第六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 (学生随堂画图,此处略) 二、昼夜长短改变规律 1.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于夜。 2.纬度越高昼夜长短改变越大。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3.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 分全球昼夜平分。
16、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改变 一地正午太阳高度随距太阳直射点的远近而改变。 正午太阳高度=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同半球相加,不同半球则减。) 四、五带划分(图略) 五、四季划分 天文四季:春2、3、4,夏5、6、7,秋8、9、10,冬11、12、1。 气候四季:春3、4、5,夏6、7、8,秋9、10、11,冬12、1、2。 24节气:地球公转轨道的24份均分。在天气和气候概念之间,中国传统文化。 高一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复习学案 高一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复习学案 学问目标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改变规律。 2使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实力目标 会画图表示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
17、长短的改变。 1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改变。 2阅读和画太阳照耀地球的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改变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的叠加 自转产生的赤道平面与公转产生的黄道平面形成的夹角(目前:2326),即黄赤交角. 2.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 范围:2326N2326S 周期:一个回来年,365日5时48分46秒 过程:利用数学的正弦图来直观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过程,并抓住二分二至关键点。 这样可以推断随意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处纬度及移动方向(向南或向北),并举例说明。 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
18、12日前后. 易混淆的概念:回来年与恒星年(比较法) 3.昼夜长短的改变规律 赤道:一年四季昼夜平分(或等长). 直射点在哪个(南或北)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另一半球昼短夜长.(归纳演绎法) 即:1)若直射点在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 2)若直射点在南半球,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 3)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来线上,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夜现象. 4)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来线上,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以南
19、到处出现极昼现象而北半球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夜现象. 春分日和秋分日:1)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或等长);2)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并与经线圈重合. 4.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规律 太阳高度,即太阳高度角,就是太阳光线与地平线(或面)的夹角(H), (注:不要理解成太阳离头顶有多高)其取值范围:0H90. 正午太阳高度,即某地正午时的太阳高度,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主要用它来度量某地天中的太阳高度,若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都很小,那一天的太阳高度肯定比这还小. 规律:1)空间改变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方)递减.比如:假如太阳直射点在3N,那么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就是由3N向南北
20、两侧(方)递减. 2)时间改变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变更.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之间来回运动,所以它的空间改变规律也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变更.(归纳演绎法) H对地表影响:(利用人教版地图册P16右下图,并解说) 1)太阳高度(H)越大,太阳对地表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地表能量就越多,温度就越高; 2)太阳高度(H)越小,太阳对地表辐射的强度就越小,地表能量就越少,温度就越低. 5.四季的划分 天文四季:1)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 2)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 3)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21、. 北温带国家(气候统计)上的四季 春季:3、4、5月份;夏季:6、7、8月份;秋季:9、10、11月份;冬季:12、1、2月份. 易混淆的概念:季节、节气与二分二至日,比如夏季、夏至与夏至日,冬季、冬至与冬至日等等.(比较法) 6.五带的划分 以南,北回来线和南,北极圈为分界线,把地球分成五个温度带自北向南分别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学生探讨:1)若黄赤交角变小,北寒带,南寒带,热带变小;南温带,北温带变大. 2)若黄赤交角变大,北寒带,南寒带,热带变大;南温带,.北温带变小. 易混淆的数据:五带的划分的分界线的纬度2326和6634,与低纬、中纬、高纬度的分界线的纬度30
22、和60.(比较法) 1.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四季成因及其纬度改变规律。 3、理解五带的形成缘由,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状况。 4、能够精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耀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改变规律。 教学重点: 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及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规律及缘由,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黄赤交角的形成。 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规律及缘由。 教具打算:地
23、球仪、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复习地球自转的相关学问,自转方向、速度周期及地理意义。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读图“阳光花园”正午太阳改变示意图,思索问题:“阳光花园”一楼在六月份阳光足够,到了一月份阳光怎么就被前排楼房拦住了呢? 讲授新课: 一、地球的公转 【提问】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是绕日公转,哪位同学能依据初中学习的学问和教材插图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 【演示】让学生以讲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提示学生留意驾驭住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公转的状态,让其他学生视察和评价演示是否正确。 【提问】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中地轴的姿态吗? 【视察】学生视察多媒体
24、课件有关内容,分析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和速度等特点,并试着回答。 【讲解并描述】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开普勒第三定律证明:地球位于近日点及旁边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旁边,公转速度慢。这对地球上冬夏季节的时间长短都有肯定影响。 【演示】要求学生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转,同时手持地球仪使其公转,演示自转和公转的叠加运动。 【提问】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而成的,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详细表现是什么? 【活动】让学生分组用地球仪边演示边思索和争论上述问题。 【总结】地球自
25、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关联,密不行分。表现在时间上:地球公转一周为360,是一恒星年,相当于地球自转了365日6时9分10秒。在空间上: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之间有6634的倾角,且北极恒久指向北极星旁边,由此产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326。 【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描画出南北回来线,同时画出四条太阳直射光线(用直线箭头来表示)。视察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光线与南北回来线关系及在一年中如何改变。 【总结】可利用太阳直射光线与南北回来线的关系,确定二分二至日及其他日期,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空间位置。 【思索】请同学们思索并完成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附件下载 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