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第十五章探究电路教案及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理第十五章探究电路教案及学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三物理第十五章探究电路教案及学案苏科版初三物理下册第十五章学问点总结 苏科版初三物理下册第十五章学问点总结 一、电能表与电功 1、电功及其单位: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用W表示。电功的国际单位是J,常用单位kWh(俗称度),IkWh=3.6106J。 2、运用电功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W=UIt,即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3、电能表:测量电功的仪表。把电能表接在电路中,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先后两次读数的数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二、电功率 1.电功率 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用符号P表示。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
2、毫瓦(mW)。1kW=1000W,1W=1000mW。 2.计算电功率公式 定义式:P=W/t; 常用公式:P=W/t=UIt/t=UI,即P=UI; 推导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式中单位P瓦(W);W焦(J);t秒(s);U伏(V);I安(A) 三、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 1、定义: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作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影响因素: 与通电的时间、电流、电阻有关,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3、公式: Q=I2Rt(普遍适用) Q=W=UIT(只适用于电热器) 四、家庭电路与平安用电 进户导线:从供电电
3、路上接入家庭的两条导线,一根叫火线一根叫零线 火线和零线间有220v电压,火线与地面之间有220v电压,零线和地面之间电压为0v 电能表:又叫电度表,测量消耗电能多少的仪器。也是收取电费依据(最终一位为小数位) 闸刀开关:是整个家庭电路干路上的开关,可以认为限制整个家庭电路的通断。熔断器:有保险盒和保险丝组成,保险丝有电阻大、熔点低的特点,这样在电路中保险丝和与之相接的导线上的电流相同,但保险丝电阻大,导线多,到自动限制电路通断,爱护电路的作用。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优秀教案(新人教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2知
4、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会运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4了解原子结构及一个电子带的电荷量是e=1.610-19C。了解导体和绝缘体。过程与方法1体会人们相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2通过试验,养成学生初步的视察、试验实力,初步的分析、概括实力以及应用物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通过试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探究电的学问的爱好。2在探究活动中养成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教学重点】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验电器原理,原子结构。【教学难点】依据原子结构说明摩擦起电的缘
5、由。【教学打算】老师打算:自制多媒体课件、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颗粒泡沫屑若干。学生分组:气球,颗粒泡沫屑若干、水、梳子、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塑料刻度尺、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趣导入【情境创设】播放视频:好玩的放电现象。【设置悬念】同学们知道这种奇妙现象的原理吗?【引入新课】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在了解“电”之前,可不要轻易尝试这种试验。奇妙的电究竟是什么?从今日我们就渐渐揭开它的神奇面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种电荷。(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设置疑问,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爱
6、好,使学生仔细视察、思索。) 二、探究新知 1.摩擦起电【问题过渡】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些现象发生的缘由是什么?【引导试验】日常生活中与以上现象类似的例子许多,想用给你供应的器材和身边的物品,亲自试试吗?【试验器材】梳子、塑料尺、气球、碎纸屑、轻小泡沫。 【提出问题】1.怎样推断物体是否带电?2.什么是摩擦起电? 3.你还知道哪些摩擦起电现象?学生思索、沟通、探讨。 回答预设:(1)梳子带电。(2)摩擦起电。自主选择器材,动手探究。 动手操作预设:用梳子,塑料尺或气球在干燥、清洁的头发上摩擦,之后将物体靠近碎纸屑或轻小颗粒泡沫屑,看是否能将其吸起。 依
7、据试验现象思索问题并主动发表见解。回答预设:1.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3.某些衣服吸附灰尘、摩擦过的塑料袋吸附在墙壁上、晚上脱衣服出现电火花等。(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试验体验,相识摩擦起电,感受电的奇妙。)2.电荷间的作用【情景过渡】课件展示丝绸摩擦玻璃棒和毛皮摩擦橡胶棒,引导学生思索:图中现象说明白什么?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吸引纸屑。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吸引水流。【提出问题】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靠近后,现象如何? 2.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靠近后,现象如何? 3.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
8、相互靠近,现象如何?他们所带电荷相同吗?【试验探究】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相互靠近。2.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相互靠近。3.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相互靠近。【启发诱导】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吗?【推动问题】1.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 2.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各带什么电荷? 3.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怎样的? 【趁热打铁】1.人们把_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人们把_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2.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相互作用状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有机玻璃棒带电,这是因为电荷相互。 观看图
9、片,依据现象思索并主动发表见解。回答预设:丝绸摩擦玻璃棒和毛皮摩擦橡胶棒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它们都带了电。 猜想预设:1.相互排斥。2.相互排斥。3.相互吸引,不同。 动手操作,视察体验。 视察现象: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相互排斥。2.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相互排斥。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 分析推理: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排斥;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排斥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它们所带的是两种不同的电荷。回答预设:1.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2.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
10、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学生沟通探讨答案预设:1.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2.正;同种;排斥。 (设计意图:通过试验现象,感受由特别到一般的推理过程。)3.验电器 【过渡问题】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的多少?【启发诱导】1.假如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那么这个轻小物体是否带电?2.假如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那么这个轻小物体是否带电?为什么?【顺势追问】3.假如让你设计出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你会运用哪一种原理呢?【播放视频】验电器 【想想议议】1.验电器的原理是什么?2.箔片张角大小表示什么?【引导自学】
11、自学教材p33。【问题驱动】1.什么是电荷量?2.电荷量的单位是什么?3.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体会一下,你对库伦有何相识? 【归纳总结】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有哪些?【说明】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说出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趁热打铁】1.如图所示的仪器叫,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两金属箔片上,两箔片就张开,则两箔片上带的是(填“同种”或“异种”)电荷。2.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会看到原来闭拢的两金属箔片将_,这是因为_。(设计意图:利用验电器金属箔张角的大小导出电荷量的概念,符合学
12、生认知规律,顺其自然。)思索、沟通。 回答预设:1.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异种电荷。2.肯定带同种电荷。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观看、记忆: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回答预设: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张角大小表示带电的多少。回答预设: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2.单位:库伦,简称库,符号:C。3.库伦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 沟通探讨后总结。回答预设:1.利用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运用验电器。学生沟通探讨答案预设:1.验电器;同种。2.张开;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4.原子及其结构【过渡问题】物体为什么能带电呢?【视频播放】原子结构【引导
13、自学】阅读P33P34“原子及其结构。”【问题驱动】1.原子由和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带正电,带负电。2.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3.在通常状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 4.为什么摩擦过的物体会带电呢?【强调难点】带电实质:电荷的转移。摩擦起电的缘由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建了电荷。 【趁热打铁】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的缘由是: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事弱,摩擦时的电子转移到上,玻璃棒因而带正电,同时丝绸因而带电。2.关于电中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负电荷抵消B原子内正负电荷相等C正负电荷转移D
14、得失电子(设计意图:把不能干脆视察的微观现象形象化和直观化,初步建立电子转移的微观图景培育学生抽象思维实力。) 有爱好的观看视频。 回答预设:1.原子核、电子、原子核、原子核、电子。2.1.610-19C3.相等。4.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事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学生沟通探讨答案预设:1.玻璃棒;玻璃棒;丝绸;失去电子;得到电子;负。2.B。 5.导体和绝缘体 【情景过渡】课件展示人摸静电球,引导学生探讨:1.头发为什么竖起来? 2.头发上的电荷从哪里来?【老师引导】能用试验来探究电荷可以转移码? 【
15、试验演示】演示1:用橡胶棒连接验电器【提出问题】该现象说明白什么? 演示2:用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 【提出问题】该现象说明白什么? 【试验结论】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引导阅读】自学教材P34,回答思索。【问题驱动】 1.什么是导体?常见的导体有哪些? 2.什么是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 【提出问题】导体导电的缘由是什么?绝缘体不易导电的缘由是什么? 【难点点拨】导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金属中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课件展示金属导体导电实质: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自由电子【易错提示】绝缘体不易导电不是肯定的,比如干木材是绝缘体,潮湿的木材则是导体。【学问
16、拓展】溶液导电的缘由:溶液中存在阴离子和阳离子,故溶液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绝缘体不易导电的缘由:电荷被束缚在原子之中,不能自由移动。 【学问应用】油罐车经常有一条铁链做的尾巴拖在地上,为什么?请用学过的电学学问说明这样做的道理。(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根据由现象到本质再到应用的思路进行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视察现象:头发竖起来。 学生猜想预设:1.头发带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电荷可以从静电球通过人体到达头发。 学生视察描述试验现象:验电器A、B金属箔的张角没有改变。 思索回答预设:验电器A的电荷量没有改变,验电器B仍不带电。 学生视察描述试验现象: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
17、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 思索回答预设:验电器B上也带了电。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到了B,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 阅读、自学、思索、回答。回答预设:1.简单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2.不简单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空气、油等。 思索、探讨、猜想、领悟。 学生沟通回答预设:在运输过程中,油与油罐发生摩擦产生大量的电荷,这些异种电荷一但放电产生火花将使油燃烧,酿成火灾甚至发生爆炸,所以这些电荷必需刚好导走。铁是导体,安装一条铁链拖在地上,就可以刚好地把产生的电荷传到大地上去,避开了异种电荷积累造成危害。 三、课堂小结回
18、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探讨发言,梳理本节学问要点,见附件1。四、课堂检测老师巡察、讲评。完成同步训练见附件2。五、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课后完成【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1.由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导入,即形象明白,又能体现出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2.在学习两种电荷时采纳推理的方法探讨物理问题,先从学生所做的试验入手,推理自然界在中全部带电体要么和橡胶棒所带电相同,要么和玻璃棒所带电相同。让学生感受推理方法中从特别到一般的方式。3.探究摩擦起电时,给学生供应了多种器材,实行开放性的教学。倾听学生的思路,并适时加以点拨,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二、教学中
19、易出现的问题:试验须要干燥绝缘的条件,对于器材要提前烘干,否则,试验不简单做胜利。做试验时最好套上塑料袋,防止因手出汗导致试验现象不明显。 附件1附件2课堂检测题1关于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绝缘体在任何状况下都不能导电B绝缘体不简单导电,也不能带电C绝缘体不简单导电,但能够带电D绝缘体内没有电子,因此它不简单导电2通常状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A人体、大地、铜钥匙B橡皮、煤油、塑料袋C铅笔芯、盐水、玻璃杯D瓷瓶、空气、钢板尺3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桌面上的碎纸屑,此现象说明()A摩擦能使塑料尺带电B桌面上的碎纸屑有磁性C摩擦使塑料尺有磁性D塑料尺是由电子组
20、成的4三只通草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随意两只靠近时都相互吸引,请推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三球都带电B只有一球带电C有两球带同电荷,第三只球不带电D有两球带异种电荷,第三只球不带电5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小球两两靠近时,甲吸引乙,乙排斥丙,丙吸引丁。已知丁球带正电,那么甲球的带电状况是()A正电B负电C正电或不带电D负电或不带电6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毛皮摩擦橡胶棒,毛皮电子,带电,橡胶棒电子,带电。参考答案1.解析:绝缘体是由原子构成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电荷量相等,对外不显电性,但其电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易导电。答案:C2.答案:B3.解析:塑料尺用毛皮摩擦后,塑料尺会带
21、电,而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故能吸引碎纸屑。答案:A4.解析:依据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带电体之间要么相互吸引,要么相互排斥,因此,假如三个小球都带电,其中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因此可否定A与C。假如只有一个小球带电,那么另两个不带电的小球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吸引。故应选D。答案:D5.解析: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而一个带电体也能吸引一个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从丙吸引丁及丁球带正电可以知道丙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但从乙排斥丙球可以知道丙球肯定带电,所以丙球带负电,乙球也带负电;甲吸引乙,则甲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选C。答案:C6.答案:转移、失去、正、得到、负。 第十五章
22、热和能复习提纲第十五章热和能复习提纲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试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匀称,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3、。当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平衡距离r,引力斥力。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当10时,分子之间作用力非常微弱,可忽视不计。破镜不能重圆的缘由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全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
24、寒冷的冰块。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全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
25、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三、内能的变更:1、内能变更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上升(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物体存在状态变更(熔化、汽化、升华)内能变更。反过来,不能说内能变更必定导致温度改变。(因为内能的改变有多种因素确定)2、变更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A、做功变更物体的内能:做功可以变更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削减。做功变更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假如仅通过做功变更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变更大小。()说明事例:图15.2-5甲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
26、气内能增加,温度上升,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上升,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图15.2-5乙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B、热传递可以变更物体的内能。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上升,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削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
27、质是内能的转移。C、做功和热传递变更内能的区分:由于它们变更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变更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变更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改变,后者能的形式不变。D、温度、热量、内能区分: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上升内能增加不肯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热量:是一个过程。汲取热量不肯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内能不肯定增加。如:汲取的热量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内能增加不肯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不肯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量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
28、度热膨胀中的“热”是指:温度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热能)四、热量: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上升(降低)1时汲取(放出)的热量。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事的物理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态等无关。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上升(降低)1汲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水常调整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2、计算公式:吸m(tt0),放m(t0t)3、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吸放五、内能的利用、热机(一)、内能的获得燃料的燃烧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9、(二)、热值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2、单位:J/kg3、关于热值的理解: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意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假如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事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3、公式:Qmq(
30、q为热值)。实际中,常利用Q吸Q放即cm(t-t0)=qm联合解题。4、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5、火箭常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大,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6、炉子的效率:定义: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公式:=Q有效/Q总=cm(t-t0)/qm(三)、内能的利用1、内能的利用方式:利用内能来加热;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的转移过程。利用内能来做功;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热机:定义:利用燃料的燃
31、烧来做功的装置。能的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蒸气机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3、内燃机:将燃料燃烧移至机器内部燃烧,转化为内能且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内燃机。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4、内燃机也许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5、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公式:=W有用/Q总=W有用/qm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
32、热量损失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6、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汽油机柴油机不同点构造:顶部有一个火花塞。顶部有一个喷油嘴。吸气冲程吸入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吸入空气点燃方式点燃式压燃式效率低高应用小型汽车、摩托车载重汽车、大型拖拉机相同点冲程: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2次,曲轴和飞轮转动2周,经验四个冲程,做功1次。六、能量守恒定律1、自然界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能量。尽管各种能量我们还没有系统地学习,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所了解,如跟电现象相联系的电能,跟光现象有关的光能,跟原子核的改变有关的核能,跟化学反应有关的化学能等。2、在肯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
33、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列举学生所熟识的事例,说明各种形式的能的转化和转移)。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运动的甲钢球碰击静止的乙钢球,甲球的机械能转移到乙球。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能量形式没有变。3、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也是普遍存在的。小挚友滑滑梯,由于摩擦而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水力发电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在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歼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定律之一。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