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仪和经纬网》知识点及习题商务星球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仪和经纬网》知识点及习题商务星球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仪和经纬网知识点及习题商务星球版地球仪和经纬网说课设计地球仪和经纬网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地球仪与经纬网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在全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在军事、航海、航空和旅行等方面广泛运用,是学生必备的基础学问。本节富含智能培育因素,是开发学生智力、培育学生实力的好素材,本节也着力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了解地球仪的结构及作用,知道纬线与经线的特点,驾驭纬度与经度、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中学低
2、纬度的划分。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实力目标:帮助学生建立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视察、比较地理事物的实力。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培育学生主动探究、克服困难的意志,激发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3.教学重点 纬度与经度的划分。 半球的划分。 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以上三点是学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故为教学重点。 4.教学难点 由于初一学生空间观念不强,而且简单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有: 东西半球的划分。 纬度与经度的划分。 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5.教材处理
3、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人教版与湘教版教材中的图片、学生的座位、经纬网模型,并引入杨利伟在太空中所拍摄的地球录像等,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 细心组织教学内容依次。依据学生的相识规律,重新编排教学内容的依次,把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比较探究,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印象,培育学生的实力。 细心设计活动。活动的设计突出探究性、趣味性,通过视察、嬉戏、小制作等活动,落实三维目标。 二、说教法 1.小组合作学习:四人合作组成学习小组,组员有明确的分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强化学生在信息等各个方面的沟通,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2.表格法:设计表格引导学生开展活动,便于学问的梳理,增加学生的记忆。 3.嬉戏
4、法:在教学中开展嬉戏活动,寓教于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问题解决式教学: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活动供应更多的机会、更广袤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探究实力。 5.多媒体协助教学:利用课件大师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发挥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1.学会读地球仪,运用经纬网地图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经纬度。 2.学会通过视察、比较等方式相识地理事物的特征。 3.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地理事物。 4.学会合作学习,增加互动实力。 四、说程序 (一)导入新课 播放杨利伟在太空中拍摄的录像,然后老
5、师讲解并描述:杨利伟在太空中能看到地球的面貌,而我们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地球表面上的人们如何看清地球的面貌呢?学生探讨后,老师展示地球仪。 设计意图:引入热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新课 1.地球仪 要求各小组视察小地球仪,探讨: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面貌有哪些不同?其作用是什么?地球仪上有哪些重要的点和线?学生充分发表看法,老师利用经纬网模型讲解并描述经线和纬线的定义后,课件展示“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模型图”,让学生用鼠标拖动名称(北极、南极、赤道、地轴、经线、纬线)到正确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实力,增加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经线与纬线 老师展示“经线与
6、纬线填充表格”,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探究经线的问题,一组探究纬线的问题,各小组发言人在讲台上用经纬网模型介绍本小组的结论,师生共同明确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表格的引导下自主探究问题,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增加地理学习实力。 3.半球的划分 老师创设问题情境: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你认为哪一个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为什么?假如我们要利用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学生发表看法后,老师利用课件演示动画“南北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进而提出
7、问题:为什么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不是以0及180所组成的经线圈,而是以20W和160E?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化难为易,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4.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展示“高、中、低纬度分布图”,让学生上台用鼠标拖动备选答案(高纬、低纬、中纬各两个)到图中正确的位置上,如拖动的位置错误,备选答案则自动回到原处。 设计意图:利用交互式课件,激发学生的主动参加意识。 5.经纬网 老师利用经纬网模型讲解并描述经纬网的概念,课件展示“班级座位表”,让学生明确如何用排、行确定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然后给排、行填上相对应的纬度及经度,使学生知道可用相对应的纬度及经度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然后开展
8、以下嬉戏活动。 老师念出经纬度,请位于此位置的同学站起来。 依次请位于以下位置的同学站起来:东半球、西半球、北半球、南半球。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分别请位于低、中、高纬度的同学站起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体验,亲自实践,化难为易,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突破学习难点。 嬉戏后,老师创设如下问题情境:2022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北纬3.9度、东经95.9度)发生了8.7级剧烈地震,地震引发了海啸。这次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数国,夺走了30万人的生命,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和怜悯。为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友好情意,帮助灾区人民抗灾自救,中
9、国政府确定向印度等受灾国供应总金额为2163万人民币的紧急救灾物资和现汇救济,截至2022年4月15日,我国内地民间救济印度洋灾区捐款累计达2.8亿元。请学习小组查找小地球仪,合作完成:找出此次地震的位置,读出印度洋海啸中影响较为严峻的城市科伦坡、班达亚齐的经纬度。 设计意图:联系时事热点,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总结: 利用毛线、作物的秸杆制作经纬网模型,同桌同学利用自制的经纬网模型,一人报经纬度,一人指出其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制作中运用前面所学学问,是对所学学问的总结与深化。 纬线和经线填充表格 纬线 经线 形态特征 指示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改变规律
10、相同度数的区分 零度线的确定 数量特征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自传学问点及习题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自传学问点及习题商务星球版 学问点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除两极外,地球上随意一点的角速度都为15/时。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匀称的。但精密的天文观测表明,地球自转存在着3种不同的改变。证明地球自转1.牙签法先用一只脸盆装满水,放在水平且不易振动的地方,待水静止后,轻轻放下一根木质细牙签,并在牙签的一端做一个记号,记住牙签的位置,过几个小时后(最好在10个小时以上),再去看时你就会发觉,牙签已
11、经转动了肯定角度,看起来似乎是牙签在转动,其实它并没有转动,而是地球在转动.在北半球,牙签作顺时针转动,因为地球自转在北半球看起来是逆时针方向的.南半球则与北半球相反.2.炮弹法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地面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必定相对地发生持续的右偏(北半球)或左偏(南半球).依据这种现象,人们分析射出的炮弹运动的方向,就能证明地球在自转.3.重力加速度法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由于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地面的重力加速度必定是赤道最小,两极最大;地球不行能是正球体,而必定是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旋转椭球体.重力测量和弧度测量的结果,证明了这些观点的正确性,也就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地球的自转.4.深井测量法地球时
12、刻不停自转,由于自转速度随高度而增加,物体自高处下落的过程中,必定具有较高的向东的自转速度,而必定坠落在偏东的地点.为了证明这一点,有人曾在很深的矿井中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是:自井口中心下落的物体,总在肯定的深度同矿井东壁相撞,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地球的自转运动.5.傅科摆证明地球自转的仪器,是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1851年独创的。地球自西向东围着它的自转轴自转,同时在围绕太阳公转。视察地球的自转效应并不难。用未经扭曲过的尼龙钓鱼线,悬挂摆锤,在摆锤底部装有指针。摆长从3米至30米皆可。当摆静止时,在它下面的地面上,固定一张白卡片纸,上面画一条参考线。把摆锤沿参考线的方向拉开,然后让它来回摇摆。几小
13、时后,摇摆平面就偏离了原来画的参考线.这是在摆锤下面的地面随着地球旋转产生的现象。由于地球的自转,摇摆平面的旋转方向,在北半球是顺时针的,在南半球是反时针的。摆的旋转周期,在两极是24小时,在赤道上傅科摆不旋转。在纬度40的地方,每小时旋转10弱,即在37小时内旋转一周。明显摆线越长,摆锤越重,试验效果越好。因为摆线长,摆幅就大。周期也长,即便摇摆不多几次(来回摇摆一二次)也可以察觉到摇摆平面的旋转、摆锤越重,摇摆的能量越大,越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自由摇摆。课后练习题一、填空题1.地球围着_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2.地球不停地自_向_自转,出现了_的差异。二、选择题1.地球自转一周所须要的时
14、间是()A.一年B.一天C.12小时D.一个月2.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缘由是()A.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C.地轴是倾斜的D.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3.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国为()A.太阳和星星围着地球旋转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C.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4.地球自转出现了各地时间的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赤道旁边的时间相同B.一天中,伦敦的时间比日本早C.一天中,北京比纽约早看到日出D.只要纬度相同,各地时间就一样5.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B.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长短的改变C.地球
15、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四季的改变D.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6.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交替B.四季更替C.五带D.极昼极夜7.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休戚相关,如:在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挚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学问北京人到新疆去起先很不适应,缘由许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要工作A.B.C.D.8.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谁都没有感觉到地球在转动,这是因为:()A.人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很大,而人很小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它根本没有运动C.一年才自转一周,运动太慢,人们无法感觉到D.天空有云层,拦住
16、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不见,也就感觉不到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公转学问点及习题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公转学问点及习题商务星球版 学问点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的旋转成为公转,周期为365.25天。黄赤交角: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称为黄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黄道和赤道之间的夹角始终为2326,黄赤交角的存在确定了地球四季的改变。回来线:地球上南、北纬2326的两条经纬圈。北纬2326称为北回来线,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北界线。南纬2326称为南回来线,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南界线。回来线,是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南北回来线是热带和南北温带间的分界线。北回来线
17、和南回来线之间的地区为热带,这里太阳终年直射,获得的热量最多;北回来线和北极圈(北纬)之间的地区为北温带,南回来线和南极圈(南纬6634)之间的地区为南温带。温带地区太阳终年斜射,获得的热量适中。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内,属于温带气候。地球的公转的特点:1.地球公转是以太阳为中心,自西向东的旋转;2.地球的公转轨道同赤道的夹角为2326;3.地球公转的时间为365.25天;4,初中生物.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南北半球的四季改变。课后练习题一、填空题1.地球围着_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2.地球不停地自_向_自转,出现了_的差异。二、选择题1.地球自转一周所须要的时间是()A.一年B.一天C.1
18、2小时D.一个月2.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缘由是()A.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C.地轴是倾斜的D.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3.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国为()A.太阳和星星围着地球旋转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C.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4.地球自转出现了各地时间的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赤道旁边的时间相同B.一天中,伦敦的时间比日本早C.一天中,北京比纽约早看到日出D.只要纬度相同,各地时间就一样5.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B.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长短的改变C.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四季的改变
19、D.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6.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交替B.四季更替C.五带D.极昼极夜7.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休戚相关,如:在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挚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学问北京人到新疆去起先很不适应,缘由许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要工作A.B.C.D.8.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谁都没有感觉到地球在转动,这是因为:()A.人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很大,而人很小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它根本没有运动C.一年才自转一周,运动太慢,人们无法感觉到D.天空有云层,拦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不见,也就感觉不到 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