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五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诗词五首诗词五首2诗词五首教案2诗词五首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2、领悟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指3、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过程与方法布置预习,让学生先大致预习一遍,登记其中的难点,然后进入讲解。方法可采纳点播法、诵读法。情感看法价值观1、领会诗的美丽意境、语言美。2、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3、培育对古代优秀文化的爱好。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让学生反复2、诵读五篇作品,3、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4、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通过多读多背,5、培育和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难点:1、领
2、悟古代作者的思想感情。2、诗歌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也是影响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突破多媒体综合教学法、诵读法、点拨法问答法的综合运用。教学打算老师打算:对作者生平及作品背景要有相当了解。学生打算:预习这五篇作品,精确认读文中字词,初步感受作者感情。并在疑难之处作标记。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老师活动学生活动1、研讨采薇1、通过诵读、回答问题等方式学习2、学习十五从军征2、通过诵读、回答问题等方式学习3、研读送别3、细心体会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一、学习采薇老师活动学生活动1、师:同2、学们都能背诵哪些诗歌呢?诗歌是一种纯文学的代表,3、也是张力很强,4、容量很大的体裁。这课有五首作品
3、,5、有古诗,6、有乐府诗,7、有七言绝句,8、也有词和曲。内容涉及叙事、写景抒情、讽刺等许多方面,9、下面我们就进入详细的学习。10、转入采薇的学习,11、先范读,12、再指13、导学生朗读,14、要求解决: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诗集。15、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思想内容。留意:(1、)对诗句含义适当讲解,不宜做繁琐分析。(2、)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不懂处提问解决。(3、)思索:将“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有何意义?1、背诵自己能想起的诗歌,对课文产生爱好。2、文注释,仔细阅读采薇,读诗的整体印象有一个也许的把握,反复读课文,做到当堂背诵,16、理解诗的意境,17、和诗的形式上的美感及古诗特点。明确
4、:对于家乡的怀念和对长年在外戍守的无奈。二、学习十五从军征老师活动学生活动1、介绍乐府诗的特点和内容。2、范读十五从军征,3、留意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中同4、样描写士兵,5、在手法上有什么不同6、之处?点拨:前诗更中于对情景的描写以反衬哀难过情。这首诗通过一个老兵的自述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黑暗,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控诉。1、了解与此诗内容相关的学问。2、学生诵读这首诗,3、体会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思想感情。三、学习送别老师活动学生活动1、介绍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2、让学生朗读此诗,3、并讲解并描述诗的大意。4、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1、)这首诗歌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点拨:形象(2、)表达
5、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对友人恋恋不舍,还没分别就盼归的心情。1、仔细读诗,2、体会诗的形象性。3、发挥自己的想象力,4、设想一下扬花漫天飘舞的景象,5、这时去为友人送别,6、会有一种怎样的心情。7、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专心体会作者写景的技巧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四、小结:这课学习的三首诗的主角都是士兵,在诗中都通过对景物与人物动作心情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送别是送人焦急作,写的是远行人的思念之情。在写景状物上三首诗各有特点,一个是有暖景和冷景做对比彰显相反的两种心情;一个是对故园的荒芜,亲人的凋零进行细致的刻画,让人倍感凄凉;一个是对春天杨柳扬花的描写,但怀人之情跃然纸上
6、。其次课时老师活动学生活动1、研析清平乐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及作品内涵2、学习朝天子咏喇叭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及作品内涵1、研析清平乐老师活动学生活动1、讲解词的基本常识。2、介绍辛弃疾的基本状况,3、以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4、范读清平乐,5、留意读准字音。6、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词。问:这首词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特点?点拨:辛的词虽然以大题材入词为主,但作者写了不少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1、作好记录2、听老师介绍3、跟读,留意节奏的改变以及词中的难字4、体会作者怎样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具有深厚的生活气息的。2、学习朝天子咏喇叭老师活动学
7、生活动1、背景学问介绍(1、)散曲学问介绍(2、)作者的基本状况及作品背景2、要学生诵读课文,3、设置问题,4、引导学生驾驭重点字词,5、理清文意,6、体会作者感情。7、组织课堂探讨:作者奇妙地借咏喇叭讽刺了哪些现象?1、细致听,2、了解相关学问,3、作好记录。4、诵读课文,5、理清文意,6、领悟作者奇妙的讽刺技巧和形象的语言,7、并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感情。8、主动进行探讨,9、并品尝这种讽刺产生的艺术效果。3、小结:清平乐用纯粹的白描手法,4、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把着家老小的不同5、面貌和情态描写的3惟妙惟肖,6、栩栩如生,7、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实的反映了生气勃勃
8、、和平安静、朴实安逸的农村生活。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爽悦目的感觉,8、构思奇妙、新奇、色调协和、显明,9、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朝天子咏喇叭是一曲讽刺散曲,10、全曲用近乎口语化的语气,11、借托对喇叭的嘲讽,12、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的控诉。13、练习设计1、随堂练习设计:背诵这几首诗词2、特性练习设计:进行比较式学习,归纳总结诗词的特征 上一页12诗词五首教案 诗词五首教案 长歌行-教案1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会读会写生字葵字。 情意目标:体会古诗中告知我们的惜时的道理,激发努力学习做事的情感。 技能目标:体会诗句的感情,有感情地读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9、: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板书古诗两字)同学们,看到古诗一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能想起学过的古诗,就让其背诵;或想起学诗的方法,引导学生补充,老师板书;或问本节学哪首诗,板书课题-长歌行。 师:是呀,古诗语言凝练,有很多千古流传的名句,告知我们深刻的人生哲理。(假如前面没有提到,这里引出我们今日又要学习古诗了,还记得学古诗的方法吗?说自己学诗的方法,师适时板书学诗要点) 二、学习 师:请同学们各自放声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生:读课文。(老师关注读的不好的学生) 师:谁情愿来读一读?请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他们读得怎样? (指名几个学生读,大家评
10、价) 师:诗中还出现了一个我觉得不好写,不好记的生字。谁来提示大家哪里简单出错?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读通) 师:能把诗句读通了,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诗读得更好,还得理解诗的意思。请同学们默读,或依据注释,或查字典,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你有哪些字句的意思不明白? 生:说不懂的字句。 师:请你和同桌议议这些字句的意思。 师:这首诗写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读懂)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请和小组的同学相互探讨沟通。 生:探讨沟通。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诗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复的时间。我们能通过读读出这种感受吗?老师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可
11、以吗? (指名有感情读诗)(悟情) 同学们,你发觉了这首诗和我们学过的其它古诗的区分了吗?对,这是汉代的乐府民歌,是可以和曲而唱的,这些乐府民歌颂出了人民的心声,千古流传。你们想听听吗? 配乐唱。 三、总结 师:今日,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生:或是从中获得的道理;或是别的惜时名言诗句。 (依据状况出示今日歌和明日歌,选择你喜爱的背诵)(延长) 师:同学们的收获不少,今日,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明白了道理,你想把这首诗送给谁?为什么? 师总结:是呀,燕子去了,会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却是一去不复返的。“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
12、行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希望我们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和观赏诗词的爱好,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观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育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实力。 2.了解五首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悟这些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3.了解与这些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的方法。 2.语感的培育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 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缺乏肯定的了解,给作品的整体感悟带来某种困难。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陶渊明的饮酒诗,好比我们
13、这个旅游团欣赏了陶渊明经营管理的一处田园风光,领会了它特有的风味。今日我们接着旅行来到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唐诗和宋词。这两座高峰郁郁葱葱,蔚然深秀,漂亮的景色令游赏者目不暇接。由于时间紧,我们在这两处景观中,重点观赏孟浩然和范仲淹,走马观花看一看李白和白居易。同学们,同意吗? ?(解说:这个导语既引起学生学习的爱好,又交代了这一课的教学支配,同时引发大家的思索和想像。) ?二、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孤独,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14、。“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范仲淹所处的北宋时期,其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1040年到1043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反抗西夏侵扰。其间他作了渔家傲词数首,写边镇劳苦,今只存这一首。词中着力渲染了边塞的悲壮气氛,抒写了思念家乡的心情和抗击侵扰、巩固边防的意志。此词首开边塞词之作,其格调苍凉悲壮,感情沉挚抑郁,一扫花间词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成为后来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先声。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将三首唐诗和一首宋词的录音听一遍,之后再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渔家傲的录音各听一遍。然后给6分钟时间让学生读背这两首诗词,看谁背得既快又精确。 ?(解
15、说: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快速读背的爱好,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学生一般能较快背出。) ?(2)老师范背这两首诗词(学生留意老师是否有背错的地方),然后与学生共背一遍。 ?(解说:老师作出读背的表率,既激发大家学习的爱好,又营造一种读背诗词的氛围,师生共学,融为一体。让学生留意老师是否背错,是为了使学生听得更仔细。) ?(3)补充注释。 ?涵虚:指水映天空。 ?济:渡过。 ?端居:闲居不仕。 ?耻:有愧于。 ?坐观:旁观。 ?徒有:空有、白白地有。 ?(4)让学生再结合这两首词的有关注释进行诵读、理解,形成自己的相识。 ?(5)打出课件D、E,让学生的理解与相识跟课件展示的画面相比照,看看在理解
16、上有何不同,有什么新的相识。 ?2.课文研讨 ?(1)孟诗的三、四两句是写什么? ?明确: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云梦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泽,“气蒸”写出了湖的广袤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气巨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阔与活力。 ?(2)如何理解最终四句的诗意? ?明确:最终四句由前面的写景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作者面对广袤的湖水而触发之想。其实这是对自己现状的一个比方:我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被录用进入士大夫之列却没人接引,这正如要渡过湖去却无舟船一样。为了不失自己的身份,推说自己闲居不仕是有愧于当今的圣明天子的。最终两句揭出了自己目前的感受:旁观
17、别人垂钓,空有一番期望得到鱼的心情。言下之意是:我也很希望做一个垂钓者,希望张九龄能给我解决渔具,以实现获鱼的心愿。最终两句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门径。 ?(3)如何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干谒诗是不大简单写好的,它往往会写得低三下四,露出寒气相。这首干谒诗却写得得体,有分寸,不失身份,委婉含蓄又表达充分。在写洞庭湖的广袤浩大之后,奇妙化用淮南子说林训中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一古语,翻出新意,实属难得。 ?【板书设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渔家傲 课前要求收集有关边塞诗词,课上沟通越多越好 一、回顾有关范仲淹的作品及生平简介: 1、背诵岳阳楼记体会作者的政治志向与理想: “先天下
18、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简介: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江苏省北宋闻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诗词文章方面都出名篇传诵于世。曾保卫西北边疆多年,政治上主见革新,他的词风格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著有范文正公集 二、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分组竞赛沟通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
19、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三、学习渔家傲: 背景简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事实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兴师动众,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当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扰,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
20、首诗就作于此时。 1、自读观赏,体会词中韵味,及词人的思想感情。 2、小组赏析探讨,理解词中意境: 3、探讨:词的上阕下阕各写什么? 4、创建性的赏析上阕:可进行口头描述或书面描写,将范仲淹笔下的塞外边关图扩写出来 赏析:词的上阕,呈现的是一幅边塞风光图:写景 引导学生想象进行口头笔头训练,相互补充 塞下秋来风景异:诗人的家乡在江南水乡,其感受定有不同 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江南风光迥然不同,别具特色:突出“异”:总写 并从三处来体现:分写 衡阳雁去无留意:特写 大雁南飞:边塞已自荒芜,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极言边地荒芜,
21、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芜,将士们条件艰苦。视觉上悲凉“塞上燕脂凝夜紫”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风掣红旗冻不翻” 四面边声连角起:单调孤苦的生活 边声四起: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西风咆哮,驼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 听觉上的震撼“角声满天秋色里”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想象陕北黄土高原的地势,体会战士的感受 孤城落日: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如同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
22、出惊慌气氛,可见战事惊慌,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保卫孤城,防止来犯。又一次写出战士身处荒芜边塞,但责任重大,不容懈怠,那壮阔的景象唯恐无心观赏 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 赏析:下阕抒写征人思乡之情:抒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 此句为诗人自抒情怀的句子,他身负重任,戍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如今怎样啊?难以知道。或许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正思念着他,可是,回去一趟,何等的不易呀!由生活细微环节进入人的内心刻画 燕然未勒归无计: 边疆
23、未清,燕然未勒功业未就还家之计无从谈起。运用典故: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功而还。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忱。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简单?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冲突,使他充溢苦闷与悲愤。 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浓霜满地的夜晚,由白天-黄昏-夜晚,一片萧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凄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这样的夜晚,钩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 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勉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
24、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心情。 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诗词曲五首 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培育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爱好。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教学打算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留意读出节奏、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
25、)人,唐代诗人。他曾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遇贬谪表示怜悯。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挚友。嵇康因不满当时驾驭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
26、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挚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望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孤独,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孤独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担当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27、何必为我一人惋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遇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4齐读这首诗。(二)赤壁。1指名朗读赤壁。2思索探究:(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争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
28、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好像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信任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3齐读背诵这首诗。(三)过零丁洋。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2四人一小组,思索探究:(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3齐读这首诗。三、布置作业1背诵今日所学的三首古诗。2品析下面的诗句。(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9、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次课时一、检查作业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三首诗。二、研读作品(一)水调歌头。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留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宫阙(que4)绮户(qi3)婵娟(chan2)2解题。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知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知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聚。要点提示: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3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1)阅读讲析词上片
30、。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忧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闻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冲突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情愿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主动的人生看法。)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冲突心理。(2)阅读讲析词下片。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别时团聚呢?提问:什么语气?要点提示:反诘埋怨。怀
31、念谁?要点提示:弟弟子由。接着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犹如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备无缺的。提问:用什么语气、看法?要点提示:对离人的怜悯抚慰,更是给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最终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全部离人的祝福: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妙的月光。提问:这样的名句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要点提示: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妙的祝愿。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二)山坡羊潼关怀古。1揭示课题:简洁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2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
32、: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假如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3老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老师发觉问题进行订正。4老师简要讲解。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调。作者心情不开心(意踌躇)的缘由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5思索探究。(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第20页 共20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