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数学教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数学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相识周长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相识周长数学教案 第2课时 相识周长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页例2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视察和操作等活动,相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洁图形的周长。 2、用对图形周长的相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视察、测量和等活动,在直观阅历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爱好,培育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实力。 教学重难点: 相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打算: 课件、尺、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量一量,想一想,填一填。 2摸一摸。 出示
2、数学书,谈话:同学们,数学课本我们每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学问的好伙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板书:周长)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书签的图片。 同学们能画出每张书签的边线吗? 同学们,沿着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2.打开教材39页,求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 求周长就要先测量出各边的长度。 3.教材第39页“试一试”。出示树叶。 一只小蚂蚁想围着这片树叶爬一圈,你知道它应当怎样爬吗?请你在叶子上画出来。 你知道自己画的这条线的长是多少吗?你是怎样测量的?要留意什么? (1)拿
3、出事先打算好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索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2)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3)汇报沟通,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留意什么? 三、巩固与练习 1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第2 题中各种形态的图形。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的边线。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留意些什么,然后独立描出上图形的边线。 展示沟通学生描的状况,再让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周长。 2算一算。 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索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是沟通算法,再在班级中说一说,激励学生说出不同和算法。 3你能用不同方法求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吗? 做“想想做做”第4题
4、。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探讨,明确应先量出上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且将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4课后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5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相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爱好,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相对比较弱,而学生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阅历就是发展空间观念的珍贵资源。本节课利用学生们宠爱的书签和熟识的篮球场导入新课,让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和说出长方形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5、。 动手操作是培育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本次教学中借助指出书签一周的边线这一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操作,先让学生在沟通中发觉须要花边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动手测量算出长度,这样就将抽象的数学学问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最终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这样理解以后学生更简单接受。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周长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周长数学教案 P59-61 教学目标: 1、 知道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 2、 会描绘平面图形的周长。 3、 能推导并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 培育学生归纳和推导公式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周长的理解,正方形
6、和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自己买过衣服或裤子吗? 生:没有。 生:和爸爸妈妈一起买的。 师:我们的好伙伴小胖约了小丁丁陪他去买裤子,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 (媒体演示:裤子太大了) 师:假如你是小丁丁,会和小胖说什么? 生:再换一条小点的试试。 生:这样太麻烦了,先要量一量自己的腰围。 师:你能向小挚友说明一下什么是腰围吗? 生:腰围就是腰这里的周长。 师:谁想来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呢? 生边演示,边说明:从一端绕腰部一周的长度,就是腰围。 师:刚才同学还提到一个词,就是周长。我们平常说不说腰这里的周长呢?那什么时候才用到周长,周长的概念
7、究竟如何?我们今日就一起来探讨。 二、主体探究 1、 周长的概念 媒体演示 师:你知道小青虫爬的一周是桑叶的什么吗? 生:桑叶的边长 生:桑叶的周长 师:对了,从桑叶的一端起先沿着它的叶边一周的长度,就是桑叶的周长。 那你说说我们在描叶子的周长时要留意什么? 生:要把叶柄也描进去,它也是叶子的一部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打算的叶子,描描它们的周长。 生操作。 师:除了树叶以外,看看我们的教室里,你想知道哪些物体的周长吗? 生:桌子、黑板、椅子 生:周长是指平面图形的,应当说桌子桌面的周长。 小结:围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师:你知道周长的单位是什么? 生:是长度单位。 师:刚才同学们
8、举例的黑板、桌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长方形和正方形公式推导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 (1)计算以上两个图形的周长 图A的周长是_;图B的周长是_。 (2)揣测 长方形的周长和_有关,正方形的周长和_有关。 (3)证明你的揣测 (4)结论 长方形周长=_,正方形周长=_。 三、练习阶段 1、测量有关数据,并计算。 探讨:须要测量哪些边长? 可以通过平移的方法,转换成长方形,测量出其长和宽。 比较:(2)、(3)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相同但是面积不同,面积指的是图形的大小,而周长指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2、请你自己设计两个图形,面积
9、相同,但是周长不同。 四、小结: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相识周长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相识周长教案 一、 结合详细情境,初步相识周长 1、 剪一剪,初识一周边线 秋天的树叶色调缤纷,形态各异,每一片叶子都是秋姑娘写给我们的信。老师也收到了秋姑娘送给我的一片树叶。 师:你能帮我剪下来吗?可以怎么剪?(师引导突出一周边线) 师:肯定要从他指的这个点起先剪吗? 小结:从哪里起先剪都可以,只要沿着树叶一周的边线,最终回到起点就行了。 (请学生剪下树叶) 2、 描一描,再识一周边线 老师这儿还有一片树叶,你能一笔描出它一周的边线吗?板书:一周边线 3、 比一比,
10、初步相识周长 师:这两片树叶一周的边线一样长吗? 对呀,边线是有长度的,有的边线长一些,有的短一些。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完成板书 二、 结合身边实例,相识物体表面的周长 1、摸一摸,围一围,说一说 (1)用掌心摸一摸我们坐的课桌的表面。这个课桌面也是有周长的,用手指围一围课桌面的周长在哪里。谁能说说什么叫课桌面的周长?(课桌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课桌面的周长) (2) 拿出数学书,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在哪里?比划给同 桌看。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数学书封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2、辩一辩,找一找,深化理解 (1)出示一个苹果,这个苹果的周长在哪里?
11、 师:苹果是个立体物体,不好表示周长。但是假如我们把苹果切开,就露出了一个切面,像这样的平面就有周长。 谁来指一指苹果切面的周长? (2) 找一找你身边,哪里还能找到周长? 生:黑板面的周长,门表面的周长等 (3) 小结:刚才我们相识的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周长。其实许多平面图形上也有周长。 (设计意图:对“周长”概念的建立,我设计首先是相识物体表面的周长,进而相识平面图形的周长。其中通过一个立体苹果实物,让学生理解,周长是指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潜移默化中,起到了物体表面与平面图形这两方面的纽带作用。) 三、 注意操作辨析,探究平面图形的周长 1、 操作沟通中相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师:描出这
12、些图形的周长,并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 (几人板演,其它学生完成在书本62页) 2、变式析辨中加深平面图形周长的相识 师:你们看,房子图上开了一扇门,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原来一样吗?变得怎样了? 学生辩论后明确,周长变了,变长了。 师:呀,房子图上又开了窗,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开了门的房子图相比,变了吗? 学生辩论后明确:周长没变。 明确:图形的周长只和外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有关,与图形里面的线段无关。 师:这也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相识吗?它有周长吗?为什么? 学生辩论后明确:没有周长,因为从起点围,围不到一周。 师:添上什么它就也有周长了? 生: 总结:看来,只有怎样的平面图形才有周长?(起点和
13、终点手拉手,封闭起来的图形只有周长) (设计意图: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在描周长、剪周长的详细活动中并不能完全建立“周长”的概念,它还须要肯定的视察、比较、思辨等思维活动的参加。怎样帮助学生建立较为丰富而深刻的“周长”概念呢?我设计了一个逐步递进的冲突情境开门的房子、开窗的房子、以前学过的角,让学生在经验冲突的过程中深化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四、 自主动手操作、测量计算周长 学到这儿,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周长,封闭的平面图形也有周长。 1、探究规则图形的周长测量计算的方法 我想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有什么好方法?同桌论讨商议。 (用尺量,再计算) 请两位同学合作到黑板上测量,其它
14、同学在本子上算一算 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可以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用这样的方法还可以知道黑板上哪些图形的周长?为什么? 小结:用线段围起来的图形,都可以用尺干脆量一量,再计算的方法得到周长。 2、 探究不规则图形周长测量的方法 要是我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可怎么办呢?同桌再商议商议(用线围一围,再量出线的长度) 两位学生上台操作,得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57厘米。 3、在图形的改变中体验周长的改变 这是一个方格图,每个方格的边长是多少? (1)求一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在这个方格图中来求正方形的周长,我们既可以数,也可以算,都是求这个正方形全部边线的总和。
15、 (2) 求3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图形是由3个方格拼成的,你觉得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预设:12厘米、8厘米、10厘米 师:答案不一样了,你支持哪种答案的说说你的理由。假如你不同意他的观点可以举手提问或反对。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辩论,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图形的周长就是它一周边线的长度,要求周长,关键是找准图形的一周边线。 (3)求4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图形是由4个方格拼成的,你认为它的周长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有不同的答案吗? 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8厘米,但是你看看它们形态一样吗? 那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由3个方格拼成的图形并不是3个方格周长的总和。我利用这个“相识易错点”显现学
16、生的真实思维过程,引发学生产生剧烈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争论中深化思索,从而强化学生对“周长”的正确相识,有效地避开了错误。) 五、 实践应用周长,积累测量阅历 今日,我们和周长交上了挚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周长呢?那就让我们来执行几项任务吧。 1、先请4人小组的组长来抽取任务 2、在做任务时可能须要一些工具(软尺,米尺等)可以由组长到工具角借,请工具管理员介绍工具的用法 3、小组合作,老师指导 1号任务:测量一元硬币的周长 2号任务:测量课桌面的周长。 3号任务:小组内选一位同学,测量它的腰围 4号任务:沿中间曲线剪开,想方法弄清晰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 周长周长( ) 周长 周长=周长( )
17、 (提示:可以干脆比,也可以把图形剪开来比。) 4、汇报沟通 5、老师评价,评比出“才智小组”、“团结小组”、“文明小组” (设计意图:采纳分小组来抽取任务的形式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参加的主动性,同时也使得小组间产生竞争意识,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学生在自主测量物体和图形周长的过程中,经验视察、测量、计算和沟通,把抽象的数学学问融入生活实际中去相识和理解,让孩子们在操作中经验,在经验中应用数学学问。)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数学教案 第7单元 长
18、方形和正方形 第4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6页例5。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所学学问将若干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周长最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学会拼周长最短图形的策略,并计算出最短周长。 3.培育学生的操作实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拼成周长最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计算出这时的周长。 难点:驾驭拼周长最短图形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我们上节课探讨了什么学问?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要怎么求? 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为什么乘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为什么乘4? 2.计算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9、 3.今日就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学问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5。 1.阅读理解。 (1)默读例5,收集数学信息。 (2)反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理解“最短”?(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2.分析与解答。 (1)拼一拼:将打算好的学具(16张正方形纸)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形态?(小组活动) (2)拼法反馈正方形:(一种)16=44 长方形:(二种)16=116=28 (3)画一画:怎样拼使周长最短?画图试一试。 (4)画法反馈:共有几种拼法?(三种)周长各是多少? (5)拼法、画法对比:共有三种拼法,结论是否一样?哪个图形周长最
20、短? (6)你有什么体会与同学沟通。 拼成正方形的周长最短。 3.回顾与反思:只有这三种拼法吗?只有拼成正方形周长才最短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6页做一做。 (1)求怎样最节约胶带,也就是要使捆的胶带最少? (2)有几种捆法?先画一画,也可以捆一捆,再算一算。(引导出:只要画出12个边长是5的正方形的周长的捆法就行) (3)反馈画法或捆法:12=112=26=34,三种。通过计算三种捆法的周长,发觉12=34周长最短。 (4)将本题与例5比较。得出: 要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那么拼成正方形最短;不能拼成正方形时,拼成的图形越接近正方形,周长就越短。 2.练习十九第4题。 (1)独立完成
21、。 (2)反馈:说说为什么这时贴的花边最少。 3.练习十九第5题。 (口答:(1)有几条路可以走?(2)哪条近?哪条远?为什么?) 4.练习十九第6题。 (1)尝试完成;(2)反馈演示,说理由。 5.练习十九第7题。 (1)独立完成;(2)板演齐练。 6.练习十九第8题。 (1)尝试完成;(2)反馈:第1问求什么?第2问如何理解“至少”,这时哪边靠墙? 7.练习十九第9*、10*题。 通过比较、演示或计算得出结论。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探讨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同学们共享? 【教学反思】 大胆让学生拼一拼,通过小组协作探究出各种拼法,并计算出周长。通过对比各种拼法的周长,得出哪种图形的周长
22、最短。拼一拼,算一算是基础,比一比后发觉规律是提升,是关键。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数学教案 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3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页例4。 【教学目标】 1.理解并驾驭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洁问题,感悟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图形学问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 3.培育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应用学问的实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理解并驾驭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
23、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难 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探究与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老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问。通过学习,驾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 二、探究新知 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4图。 分别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哪条边和哪条边相等? 尝试列式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喜爱怎么求就怎么求。 (2)展示学生求法:可能的几种(每一种说一说算理)。 (3)比照比较。 在确定以上算法都是正确的以后,引导学生进行比照比较,看哪种算法比较
24、简便。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长方形周长后两种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计算比较简便,其中第3种算法只用两步计算,尤其简便。正方形周长第2种解法体现正方形特点,尤其简便。 (4)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依据以上的探讨,你喜爱哪种方法? 你能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分别怎么求吗?(小组探讨,全班沟通。) 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填在例4下面空缺处。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5页“做一做”第1、2题。 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对于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老师赐予表扬。 2.练习十九第1题。(量一量,算一算) 3.练习十九第2、3题。(独立完成,板演齐练,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
25、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时,要给学生供应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教学中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觉,从而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本节课的实践,可以发觉学生的思路是活跃的,有时可以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放手让他们去探讨、去探究,不仅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实力,还可以培育他们探讨数学问题的爱好和实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数学教案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口算乘法 第1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57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详细情境中,探究整百、整十
26、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规律。2.驾驭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提高口算实力。3.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 点:能正确地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能解决简洁的数学问题。 难 点: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理解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教材第56页情景图。 老师: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们到儿童游乐园游玩,有的玩旋转木马,有的玩碰碰车,玩得很快乐。 老师:同学们,你能依据这幅情景图所供应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
27、全班同学探讨沟通。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1出示坐碰碰车的图片及数学问题。 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多少钱? (1)你会解决这一问题吗? (2)怎样解决? 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03= (3)你是怎样算的?小组沟通反馈: 算法一:20+20+20=60; 算法二: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算法二先老师引导学生一起说,学生再在下面自由说) (4)想一想:2003= 怎么计算; 你是怎么想的? (留意引导例1的思路迁移到这里) 2.在迁移类推中学习新学问。 出示玩过山车的图片及问题。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要多少钱? (1)你会解决这一问题吗? (2)依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23
28、= (3)小组合作探讨: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4)汇报沟通: 学生汇报: 103=30 23=6 30+6=36 老师出示小棒图(见教材),证明上面算法的正确性。 想一想:124= 怎么算?怎么想?全班沟通思路。 (5)想一想,在计算过程中你发觉了什么? (让学生相识到这类题目可以转化为表内乘法来计算,这样为后面学习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打下基础) 3.总结归纳。 (1)谁能依据情境图,再提出几个与一位数相乘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坐激流勇进每人10元,8人要多少钱? 坐登月火箭每人15元,3人要多少钱? 做旋转木马每人5元,13人要多少钱? (2)说出解决问题
29、的方法并列出算式:108、153、513。 探究计算方法,全班沟通、汇报。 思索: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该怎样计算呢? 【老师归纳】在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可以把整十、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和一位数相乘;也可以把它们转化为表内乘法计算,即先用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用表内乘法),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一个两位数乘一位数又该怎么计算? 【老师归纳】把两位数分成整十加几,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终把结果加起来。 三、拓展与应用 1.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 口算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1题。 先填写,后说说“一位数
30、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怎样计算简便? 3.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3题。 投影出示第3题。 (1)让学生视察图,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沟通。 4.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4题。 先用开火车的方式回答计算结果。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是让学生在熟识的情境中,提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乘法。通过视察、比较、类推,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课中留意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说算理,说想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
31、案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教材分析(1)秒的相识时间的计算练习课(1)归纳总结(1)教材分析(2)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整理和复习(1)总结归纳(2)教材分析(3)毫米的相识分米的相识千米的相识练习课(2)吨的相识(1)吨的相识(2)归纳总结(3)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三位数加三位数(1)三位数加三位数(2)三位数减三位数(1)三位数减三位数(1)解决问题(1)练习课(3)整理和复习(2)教材分析(4)教材分析(5)倍的相识(1)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倍的相识(2)练习课(4)教材分析(6)口算乘法练习课(5)笔
32、算乘法(不进位)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连续进位)练习课(6)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法的估算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2)整理和复习(3)归纳总结(4)数字编码教材分析(7)四边形周长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练习课(7)归纳总结(5)教材分析(8)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几分之几练习课(8)分数的简洁计算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分数的简洁应用(1)分数的简洁应用(2)归纳总结(6)教材分析(9)数学广角-集合综合与实践:数字编码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乘法 倍的相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分、秒和测量分数的初步相识和
33、集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课(6)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课(6)数学教案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三第45、710,12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学问的回顾,再现学问的形成过程,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娴熟地解决问题。 2.进行视察、分析、推断、设计等数学活动,培育学生视察实力、信息处理实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重点难点】 重 点:娴熟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难 点:笔算进位乘法中进位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笔算乘法,今日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接着
34、来解决一些与笔算乘法有关的问题。 板书课题:练习课。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巩固练习。 课件展示小明的作业。 老师:这是小明的三道作业题,老师都给他打了“?”,可是他找不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请分析错误的缘由,并帮助小明改正。 633=189 1423=326 168=848 (1)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汇报。 (2)老师:在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要留意哪些问题? 2.学问应用。 (1)练习十三第4题。(独立完成,反馈沟通) (2)练习十三第5题。 老师:你能找出其中的问题吗? 3.解决问题。 (1)练习十三第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十三第8题。 学生尝试列式,讲明算理。 (3)练
35、习十三第9、10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沟通。 (4)练习十三第1214题。 先独立完成,后反馈沟通。 4.拓展练习。 练习十三第15题。 (1)老师:请同学们细致视察,计算下面各题,猜一猜乘积和乘数有什么关系?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沟通。 991=99 992=198 993=297 994=396 (2)组织集体沟通。 (3)你能运用发觉的规律很快填出下面的数吗? 996=( ) 997=( ) 99( )=891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驾驭笔算乘法的格式和方法,留意培育学生良好的数学表述实力,并有所拓展和提高,通过这样的
36、分层教学会让学生学有所获。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5)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5)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倍的相识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相识的基础上支配教学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视察、比较等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详细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3培育学生视察、分析、合作沟通、语言表达等实力,感受数学与实
37、际生活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学问基础,通过多次感知建立“倍”的概念 修订后的教材将原来分散在二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下册的关于“整数倍”的内容在本单元集中编排,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的学问,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先利用 “几个几”引出倍的含义后,再从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非常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教材支配多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次感知,在不断比较和抽象的过程中建立倍的概念。 2.注意方法指导,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 首先,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比较量标准量倍数”是关于倍的基本数学模型。 关于倍的实际问
38、题,主要有三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简称“求倍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简称“求比较量”);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简称“求标准量”)。教材先讲“求倍数”,再讲“求比较量”,借助线段图,并运用除法和乘法解决问题来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相识。 其次,注意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介绍线段图。例2呈现的是形象图,例3呈现的是线段图,但两种图示都展示了倍比关系的基本结构:两个量比较,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 3.注意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例如,呈现实物及示意图、线段图等多种直观形式;对分析数量关系非常重要的线段图的教学则按实物图-色条图-线段图的层次不断递进。 例如,每两根为一组把
39、萝卜圈出来,直观形象地展示出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模型。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注意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 四、详细编排 1.例1(倍的含义) (1)教材供应了一个“小兔吃萝卜”的童话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2)通过比较胡萝卜(2根)和红萝卜(6根)的数量,依据3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3)通过“圈一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比较白萝卜与胡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由旧学问“几个几”转化为新学问“倍”的含义。 练习题ppt 2.例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1)供应“画示意图”“列除法算式”解答两种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明确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同时意识到画图策略是帮助弄清题意、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2)画图策略 (3)检验方法 把所求结果当作已知条件进行检验,对检验方法进行指导,同时培育学生形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3.例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1)画图策略 (2)知道画图方法 (3)检验: 通过呈现学生主动思索解答结果是否正确的状况,培育学生反思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