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比的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比的意义.docx(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比的意义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数学教案 第4单元 比 第1课时 比 的 意 义 【教学内容】 教材48、49页及练习十一的1-3题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理解并驾驭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敏捷驾驭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分。 过程与方法: 培育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合作沟通表达等实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 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 导学过程】: 【 自主预习】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
2、零? 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 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 【新知探究】 小组探讨沟通,说说自己的想法: 1、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 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 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 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 )来表示路程和时间
3、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比( )。 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3、探讨除法中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写作什么? 5比3写作什么?各部分的名知称是什么? 试写3比5、90比2,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 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除的关系) 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可以是什么数? 4、我们在写比时,要留意谁和谁比,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后项,次序不能颠倒。 2、求比值的方法是:用( )除以( )所得的商是( ),它可以是( ),也可以是( ),还可以是( )。 3、视察,你能发觉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吗? 4、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
4、【学问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学问? 【随堂练习】 1、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下面两个比。 35 902 2完成教材的做一做。 3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 0.3750.875 0.25 0.75 2.63.9 4、完成 教材练习十一的1-3题 。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相识比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例1、例2教学相识比的意义。相识比时,主要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已有相识,先引导学生分别相识同类量的比(例1)和不同类量的比(例2),并逐步抽象出比的意义。进而引导学生依据比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主动探究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自我完善认知结构。在例1
5、、例2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中,教材都尽可能为学生供应自主探究和尝试的机会,尝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索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并主动探究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练习十三中的5个练习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的意义、比值以及相关学问间的联系进行了合理操练,且形式多样,目的明确。 可以看出教材这样有序的编排、呈现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新旧学问之间建立起合适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参加探究活动,并在活动中全面精确的理解比的意义,构建起对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完整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驾驭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验探究比与分数、除法
6、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育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实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今日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比”的学问。(板书:比)关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什么是比?学了“比”有什么用?数学上的“比”与生活中的“比”一样吗?) 2、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发:对,生活中也有“比”,比如一场足球赛的比分是20,它与数学上的“比”一样吗?老师希望
7、通过今日的学习,我们自己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吗? 设计意图: 开宗明义式的揭示课题显的简洁明确,导入通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相关争论,引导学生产生了解比、相识比的心理需求,为本课的学习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探讨氛围。 二、教学例1 (一)、呈现例1挂图:妈妈早晨打算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 1、 利用旧知进行比较: (1)图中供应了2个数量:2杯果汁和3杯牛奶。依据这两个数量,我们怎样来对果汁和牛奶的杯数进行比较?(依据学生回答,老师整理板书:) 相差关系牛奶比果汁多1杯 倍数关系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 果汁比牛奶少1杯 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 (2)小结: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个数量相比
8、较,既可以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今日我们相识的比就是特地对这后一种关系进行的探讨。 2、“比”的教学: (1)(指板书:)“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出示)”。想一想,“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还可以怎样说?(出示: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3、“比”的读写: (1)师介绍:2比3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2比3记作23(板书:23,先写2,再在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读作“比”,留意与语文中的“冒号”不同,最终写3。一起来写一写,读一读。) (2)指导学生写:3比2怎么写呢?谁来写
9、一写? (3)介绍名称:刚才我们写在中间的两个小圆点()是比号(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板书:前项 后项) (4)谁来说一说:23这个比中,比的前项是几?比的后项是几?在32这个比中,2是比的什么?3是比的什么? 4、比是有序概念 (1)同学们看一看,刚才的比的前项是2,这儿的2怎么又是比的后项了呢? (2)对!颠倒两个数量的位置,就会得出另一个比,它的意义也就不同。因此大家在叙述的时候,肯定要说清晰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在比,不行颠倒依次。 设计意图: 例1的教学首先抓住了两个环节:首先通过已有学问与阅历使学生相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
10、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这里相识的比则特地框定于后一种状况,这样可使教学建立在一个清楚的前提条件下。其次又重点引导学生相识比,使学生体会到比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又一种数学方法。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后,结合两个比的前后项的“不同”奇妙帮助学生明确比是一个有序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支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显得层次清楚,条理有序。 (二)、完成试一试 (出示安利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运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呈现“试一试”) (1)指图中的14,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 (2)把每种
11、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3)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比如这个1:4,表示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洗洁液的4倍,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探讨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关系的表示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利于后面教学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相识。 三、教学例2 (一)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相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呈现例2) 1、 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 2、 2、学生计算答案,汇报填表。 3、明
12、确: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事实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出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时间。) 4、你能用比来表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吗?(出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20) (二)、理解比的意义 1、刚才我们已经得出了不少的比,细致视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觉得比与什么有关?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呢?(板书:两个数的比 两个数相除) 2、老师依据学生回答再引导:例1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时间,不管是例1、例2还是练习
13、中的比都表示两个数相除。所以两个数的比究竟表示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板书:一种相除关系) 设计意图: 例2通过教学两个不同类量的比,使学生进一步完善对比的相识。一方面通过题中的填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速度是路程与时间比较的结果,再通过用比表示这一关系重点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在描述比的意义时重点强调了比与除法的关系,在通过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互说,共同领悟中使学生对比的意义有一个本质的理解。 (三)、相识“比值”、及与“比”的区分: 1、在90015这个比中,比的前项是几?后项是几?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是几? 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算算90015这个比的比值是几? 2、想一想,
14、90020这个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两个比值60、45也就表示什么? 3、 你能说出例1中的各个比的比值分别是多少吗? 4、 探讨:同学们觉得比与比值的区分在哪里?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设计意图: 比与比值是相互联系而又有区分的两个概念,在学生初步相识比值后就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既有利于学生对两个概念的的理解和驾驭,又为后继教学区分两种简单混淆的题型“化简比”和“求比值”奠定了基础。 (四)、“试一试” 1、 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老师介绍:依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15、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23除了写成这种形式以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3/2。(板书:3/2)留意这时应把它看成是一个比,而不是分数,所以先写比的前项,再写横线表示比,最终写后项,仍应读作3比2。) (五)、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1、让学生通过视察、比较、沟通得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后项、比号、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吗?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依据学生的汇报填表) 相互关系 区分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分数 2、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 设计意图: 高年级同学已经具有肯定的探究解题实力,“试一试”后通过两个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
16、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沟通汇报时,也能依据学生的汇报依次来指导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比的相识更加透彻,认知结构得以进一步完善。 四、巩固练习 1、 完成“练一练”的1、2、3小题。 2、 推断题。 (1)3/4只能读作四分之三。 ( ) (2)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 ) (3)可可的身高是1米,她爸爸的身高是178厘米,可可和她爸爸身高的比是1178。 ( ) 3、 完成练习十三的第3、4题。 4、 糖水的甜度 (1)(出示:两杯糖水,并标出糖与水的质量的比,第一杯120,其次杯125) 你知道哪一杯水更甜吗?为什么? (2)(出示第三杯糖水,标出糖4克,水100克。) 你知
17、道这杯糖水和刚才的哪一杯一样甜?先想一想,再与同桌沟通,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依据第一杯糖和水质量的比是120,你能说出第一杯糖与糖水质量的比吗? 5、 学问介绍: 同学们,其实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特别广泛的。你听说过着名的“黄金比吗?”(课件介绍“黄金比”)。 设计意图: 练习的设计层次清晰,形式活泼,沟通了学问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经验了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精致的课件展示“黄金比”令人赏心悦目。这个过程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又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阅历,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学问面,提高了数学思索实力。】 五、总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
18、吗? 六、布置作业:P72练习十三的1、2、3、5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树叶中的比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树叶中的比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4课时 树叶中的比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视察、测量、计算、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发觉虽然树叶的大小各不相同,但长和宽的比值比较接近。 2、初步感受自然现象中蕴含的简洁规律,培育用数学眼光视察生活的意识和实力,增加对数学学习的爱好。 课前打算: 每个小组采集一种树叶(10片) 教学重点: 利用比的学问探究树叶长与宽之间的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导入。
19、 谈话:课前大家收集了许多树叶,细致视察一下采集的树叶,看看每种树叶有什么特点,小组里相互说说看。 2、视察比较。 出示一些常见树叶。 引导:看看它们的大小形态是怎样的,不同树叶的大小、形态区分在哪里,同种树叶的大小、形态又有怎样的关系? 视察后小组探讨。 沟通,板书: 不同树叶形态一般不同,同一种树叶形态是相像的。 同一种树叶形态相像,从数学角度看,反映出什么特点呢? 通过今日的学习大家会有许多收获的 3、揭示课题。 4、提出问题。 怎么样可以知道每种树叶长和宽的比呢?怎么样比较这些树叶长和宽的比呢?说说你的想法。 明确:先测量树叶的长和宽,再比较长和宽的比值。 指出:测量、计算、比较是我们
20、探讨数学常用的好方法。 二、动手实践、自主发觉 1、举例介绍树叶的长和宽。 谈话:动手实践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晰树叶的长和宽指的是什么? 结合书上66页的图,你能向大家说明一下吗? 2、动手实践。 活动要求: (1)4人一组,每组测量2种不同的树叶,组长分工。 (2)每人测量10片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并算出长和宽的比值(保留一位小数)填在67页的表里。 (3)计算出你测量的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的平均数。 (4)在小组里沟通各自测量到的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的平均数。 (5)将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与相应树叶比照,看看树叶的长短宽窄和比值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说说你的发觉。 3、学生操作实践,记录数据并进行相应
21、计算。 4、组织比较沟通。 (1)你测量的是哪种树叶,比较每片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你有什么发觉? 指出: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板书)。虽然大小可能不同,但形态是相像的。 (2)假如不是同一种树叶,比照它们的比值和长短宽窄,你对形态和比值大小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发觉吗?说说你的发觉。 假如不同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比较接近,它们的形态会怎么样呢? 指出:不是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不同,所以形态也不同。(板书:不同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一般不同)但假如比值接近,它们的形态也是相像的。 长和宽的比值越小,树叶显得宽一些,比值越大,树叶就越狭长。 5、实际运用。 猜猜老师采集的几种树叶: 1号树叶
22、:长和宽的比的2:1 2号树叶:长和宽的比是7:1 3号树叶:长和宽的比是10:9 学生揣测、它们各是什么树叶,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三、课堂总结 谈话:今日我们上了一节好玩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探究树叶中的比,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知道了树叶中的哪些奇妙?我们在怎样发觉的?你还有什么体会?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8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页例9、例10和“练一练”,练习九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驾驭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特性质把比化成最简洁的整数比。 2、通过教学培育学生的抽象概
23、括实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 学生相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前打算: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 师:第一题你这样做依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其次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日我们就在这些旧学问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学问。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探讨。(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9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 (2)提问: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特性
24、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 2、教学例10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洁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洁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洁的整数比。 (1)12:18 (2) 5/6:3/4 (3)1.8:0.09 (1)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
25、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第(2)题。 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 (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洁的整数比。 (4)化简第(3)题。 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 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洁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把“练一练”第1题填完整。 2、“练一练”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练习,完成后
26、集体核对。 3、做练习九第7、8题。 4、出示选择 (1)1千米20米( ) A 120 B 100020 C 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 A 2021 B 2120 C 710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学问?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洁的整数比? 五、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5、6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表性质和化简比 教案(四) 比的基本性质及应用教学反思 苏教版第11册第55页例9和例10,主要教学比的基本性质以及化简比的方法。例9主要是教学比
27、的基本性质。例10主要教学化简比。教材细心设计了三道题,分别教学各种状况下化简比的方法。基于教材这样的支配以及教学内容繁多,我大胆地处理教材,例9我用旧知迁移法学习,例10我用课前自学,课上沟通的学习方法,牵强能完成两个例题的教学,课堂上出现的种种弊端也一览无遗。反思课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接着发扬: 1.以本为本,合理整合教材。本课的设计充分敬重教材,紧紧围绕课本,把例9稍作调整,变更一下教材的呈现形式,更利于挖掘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利用学问的迁移,联系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借助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推出比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很简单地驾驭了比的基本性质,同时也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以及
28、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三特性质之间的联系。至于例10,课本很明白地告知学生三种形式的比如何化简,依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信任学生能通过自学理解三种不同比化简的方法,于是我大胆地把教材摆在学生面前,大大方方地让他们去阅读教材,质疑教材,从而达到理解教材。 2.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不但关注教材,更关注活生生的学生。本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敬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动身,通过复习唤醒学生对旧知的记忆,运用学问的迁移,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猜想、验证等数学学习方法驾驭比的基本性质,在总结、应用中巩固比的基本性质。本课的难点是化简比,为了分解难点,我让学
29、生课前自学课本,课堂上自由沟通,小老师引导学习,全班相互切磋,一步一步地剖析例题的三种比化简的方法,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自导、自疑、自答。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做到适可而止,不包办,不灌输,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本节课教学内容繁多,本人驾驭课堂实力有限,存在问题许多: 1.虽然课堂容量很大,但课堂练习时间少,几乎一节课都在赶着学习,部分学困生有点跟不上。 2.兼顾面不够,集体回答,集体思维的多,个体照看不到位。 3.假如让我再上此例题,我想分成两课时教学,这样每个学问点既能刚好训练又能刚好了解学生驾驭状况。 提示: 小学数学试题、学问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六年
30、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表性质和化简比 教案(二)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45 、46页内容及练习十一第4-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化简比。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学问的迁移,使学生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驾驭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1、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实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化简比。 教学过程: 听算练习: 求比值:2:0.5 4:1 20:5
31、 200:50 90:60 9:6 3:2 0.3:0.2 两个同学板演:写出过程。 (设计意图:加强基础训练,巩固求比值的练习,为本节课比的基本性质做铺垫。) 汇报答案时强调求比值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新授: 视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觉: 学生的发觉:前面四个比的比值相等,后面四个比的比值相等。 板书算式: 2:0.5 = 4:1 = 20:5 = 200:50 = 4 (22) :(0.52) (2010):(510) 90:60 = 9:6 = 3:2 = 0.2:0.3 = 1.5 (9010):(6010) (310):(210) 视察第一组比,他们的比值是相等的,前
32、项和后项有什么改变? 以前两个比和后两个比为例,找同学说出自己的发觉。 老师添加板书,渗透格式的书写。 让学生多说自己的发觉,从到,从到,从到等, 然后小结规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视察其次组比,发觉规律:方法同上。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有分数的基本性质做定势,0除外这个关键点学生不会遗忘,在这里只须问一句为什么?就可以将这个要点突破) 将上面两个规律综合小结: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出示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分数的基本性质在五年级下册刚刚学过,是教材的重要内容,约分
33、通分都用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记忆很深刻,故没在课前复习分数基本性质。) (有直观的等式作媒介,有分数的基本性质做迁移,通过比值相等,视察比的前项后项的改变规律,学生很简单发觉规律,并且语言的组织应当没有问题。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也为了突破教材的重难点,这里须要学生多视察、多说,充分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老师补充板书,渗透化简比的格式规范) 理解概念,找出关键词。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精确推断: 8:10 =(8+10):10+10 = 18:20 ( ) 12:16=(126):(16 4)= 2:4 ( ) 0.8:1=(0.810):(110)=8:10 ( ) 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
34、的后项应除以3。 (设计意图:第一道题考察同乘这个关键词,这里是同加一个数,比值是改变的;其次个考察同一个数这个关键词,前项后项同时除的不是一个数,第一个除的是6,其次个除的是4,因此比值也是改变的;第三道题是正确的;第四道考察的是同乘和同除。此处的练习是为了巩固比的基本性质,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你联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那部分学问? 学生很简单想到这些内容,比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联系旧知,形成系统的学问体系。我们刚刚学过分数、除法、比的联系,他们的性质能联系在一起也就不足为奇了。 问:比的基本性质在数学上有什么用途?(约分、通分) 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用途?(1.
35、20.3 50010 ) 那么我们刚刚学过的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呢? 学生已经预习过,故学生应当知道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视察黑板上的两组等式,哪一个比最简洁?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像1:4 3:2这样的比叫做最简整数比。 请学生举出最简比的例子,多找几个学生回答, 学生在举例的同时加深了对最简整数比的相识。 由学生总结。最简整数比的特点: 学生总结,老师板书。1、比的前项后项必需都是整数。2、比的前项后项必需是互质数。 以后我们写出的比应当都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化简比: 出示例题:神州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另一面长是180厘米,宽是120厘米。写
36、出这两面旗长与宽的比,并化成最简整数比。 学生口答写出比: 15:10 180:120 由于学生已经预习,因此化简的过程教给孩子。尝试练习,找同学板演: 汇报,学生讲解化简过程,老师规范化简格式。 化简分数比: 1/6 : 2/9 7/12 :3/8 化简小数比: 0.5:0.4 0.75:0.25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交给孩子自己,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尝试练习,学生讲解。最终让学生探讨化简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的方法。 化简整数比时,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化简分数比时,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化简小数比时,先把小数比化成整数比,然后再化成最简比。 (设计意
37、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孩子,同时也检查孩子的预习效果,最终小结方法,渗透最优化的数学思想) 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三、巩固练习: 1、等比接龙: 2:3=20:30=4:6=200:300=( )=( )=( )=( ) 100:50=40:20=( )=( )= ( )=( ) 2、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2天完成,乙单独做10天完成,甲乙所用时间比是( ),工效比是( )。 3、甲是乙的1.2倍,甲与乙的比是( )。 4、甲是乙的1又1/4倍,甲与乙的比是( )。 提示: 小学数学试题、学问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
38、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数学教案 第4单元 比 第3课时 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54-56页“比的应用”及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根据肯定的比进行安排的实际问题。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 学问与技能:培育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比的学问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难点:依据题中所给的比,驾驭各部重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 娴熟地用乘法求各部重量。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安排的合理,往往须要把一个数
39、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根据肯定的比来进行安排。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安排。 、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补充问题并解答)_ 【新知探究】 1、阅读例2主题图,再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说说稀释液是怎么配制的? 想一想“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1,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4。 2、自己动笔,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你想出了几种?每一种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3、比照课本,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与区分,你更喜爱哪一种?并把例题解答过程中的空
40、白处填完整。 4、对得数进行检验,并思索:这道题中完整的检验包含几个方面? 检验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 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5、练一练:P55练习十二题1、2、3题。 6、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根据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安排给各班。一班有47人, 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_ 【学问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学问? 【随堂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4、8题 2、练习十二的第7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第4单元 比 第2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教材50、51页及练习十一的4-8题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过程与方法: 培育抽象概括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正确的化简比。 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导学过程】 复习铺垫 1什么叫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