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进集体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先进集体事迹材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扶贫先进集体事迹材料扶贫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三篇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州委4155扶贫攻坚行动安排和县委12138精准扶贫总体工作思路,主动学习借鉴关卜梅滩模式,根据县委提出的一做、二争、三抓的扶贫工作要求,快速行动,扎实推动联系村精准扶贫各项工作。 一、联系村基本状况 赵家沟村位于百和乡西部,属典型的干旱山区,属汉族、东乡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全村有 179 户、932 人,其中:筛选出贫困户 39 户,贫困面覆盖率 22%,已全部建档立卡。全村耕地面积 1584.4 亩,人均占有耕地 1.7 亩。全村草原总面积 4713 亩,草畜平衡 1279 亩,羊存栏达 699
2、 只,出栏 1165 只,牛存栏 233 头;全村共有劳力 352 名,其中劳务输出 200 人。 何闫家村位于百和乡北部,属典型的干旱山区,是属东乡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全村有 152 户、745 人,筛选出贫困户 80 户,已全部建档立卡。全村耕地面积 1558 亩,人均占有 2 亩。羊存栏达 699 只,出栏 1165 只,牛存栏 233 头;全村共有劳力 352 名,其中劳务输出 200 人。经济以养殖、劳务输出为主, 二、所做的工作 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相识。依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支配部署,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成立了双联扶贫党建三位一体精准扶
3、贫帮扶工作队,抽调了几名专职工作人员,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紧紧围绕实现脱贫和实现小康两大目标,根据一村一规划、一户一安排、增收有路子、脱贫有目标的要求,探讨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一年扶贫工作方案、精准扶贫三年发展规划和五年奋斗目标,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细化,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为全面开展好此项工作指明白方向。 二是严格工作程序,做到对象精准。赵家沟村、何闫家村两村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根据精准扶贫核心要求,为进一步摸清扶贫工作底数,全面了解群众在吃水、行路、住房、上学、就医、增收等方面的困难,严格规范对象识别程序,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利用 2 周的时间,逐门逐户对贫
4、困农户基本状况进行了具体的摸底,将贫困户人口信息、住房、羊圈等基本信息以文本和图片等形进行了归档整理,并仔细组织开展了回头看工作,全面完成了两个村258户、1032人的建档立卡工作,真正做到了贫困数据清,贫困底子明,为下一步全面落实好扶贫项目供应了详实精确的数据资料。 三是培育富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仔细落实促农增收七个一工程,以产业培育、富民增收为核心,全面完成了多亩旱作农业推广种植任务,举办农业好用技术培训班期、发放良种羊 100 只,修建暖棚 100 个,扩大了养殖效益。组织引导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接着加大在外枸杞种植面积,今年又在青海诺木洪、格尔木等地在原有的种植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
5、面积近 xx 亩,进一步增加了劳务创收。 四是关注民生困难,夯实发展基础。坚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工作理念,仔细谋划,向省财政厅争取的总投资 700万元的百和乡赵家沟、何闫家等三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下达,项目建设规模 426.5 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 13.65 公顷。通过农、田、水、路、林工程的实施,实现田块平整化、排水沟永久化、道路网络化,逐步完善百和乡赵家沟、何闫家等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提高农业生产收入。 三、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仔细实行好这次会议精神,根据精确识别、精细管理、精准帮扶的工作要求。 一是全力实施好六个一到村到户帮扶措施,真正把扶贫攻坚
6、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每一个贫困人口身上,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 二是加大基础项目争取实施力度。针对两个贫困村缺乏的基础所需,进一步加大汇报连接和争取力度,想方设法实施一批道路硬化、饮水、医疗、住房、荒山造林等项目,帮助两个村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人居环境。三是着力加大产业培育力度。主动向省州部门的汇报争取,想方设法发动、组织、引导群众发展规模养殖、药材种植,激励更多的能人发展清真餐饮业。进一步加强与县劳务部门和双联帮扶单位的连接联系,刚好驾驭并供应各类用工信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转规模,努力增加农夫收入。 扶贫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近日,吴天来被评为全区扶贫攻坚好支书称号
7、,这是他荣获最美基层干部后的再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剧烈反响。当地广阔党员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向吴天来学习,争当好干部。陇雅虽然贫困,但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要和乡亲们一起,为了生存,永不放弃。这是广西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党总支书记吴天来对自己立下的誓言。陇雅村位于自然条件恶劣的大石山区,曾被认为是不相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可不服输的吴天来,不信这个邪。十多年来,他坚决为了生存,永不放弃的信念,带领乡亲们治山种树,架电修路,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把一个大石山区的穷山村建设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先进村。 为了生存,永不放弃上世纪八十年头末,吴天来凭借过人的胆识,发动村民开采矿石、收购药材,胜利挖到了第
8、一桶金,成为了当地令人艳羡的致富能人,也坚决了他摆脱贫困的信念。 1999 年 9 月,吴天来起先担当陇雅村党支部书记,他立下为了生存,永不放弃的誓言,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山旮旯里,带领群众架电、修路、修水柜。悬崖上打炮眼,他走在最前面;解除哑炮,他总是抢在先。在石山上打炮眼那段时间,正值寒冬腊月,可他总是满头大汗,那双抡大锤、握钢钎的手,裂着一道一道的大口子,血泡糊成一片,伤口从没见愈合过。有一次,为了抢工期,一下放了 15 炮,有 3 炮迟迟没有响,点炮的人要去看看。吴天来一把抓住他的手,用力把他拽到身后,坚决地说:我去!看着他跑上去的背影,村民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在修建地头水柜时,吴天来的
9、左腋窝下长了一个大包,大伙儿把他逼进医院做手术,医生在他身上切下了一个半斤重的肿瘤。手术后回到病房,他偷偷跑出来,联系车辆为村里拉水泥。半路上,麻药散了,他疼晕了过去,大家称他是不要命的人。在吴天来的带领下,陇雅村修通乡村马路223 公里,架设电线 108 公里,修建大小水柜 228 座,实现了祖祖辈辈通路、通电、通水的期盼。 十多年来,吴天来带领乡亲们治山种树,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不断改写陇雅村的历史,荒山种上了中草药,石头窝摇身变成了聚宝盆。村民李天元用一首山歌颂出村里人对吴天来的感谢:凌云遍地花盛开,陇雅支书吴天来,为了生存不放弃,小康路上多风采!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这是吴天
10、来抱定的人生信条。他在入党志愿书中这样写道:我情愿成为带领群众摆脱贫困的共产党员。赚到了钱,他没有离开这片哺育他的大石山区,而是留下来和乡亲们一起苦,一起干,一起建设美妙的生活。 1997 年,吴天来担当陇雅村党支部副书记,他说:苦熬不如苦干!他把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垫资去搞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带领群众苦干、实干、舍命干,一步步变更家乡的面貌。 上世纪八十年头末,吴天来已经积攒了 80 多万的家产,成为当地的首富。先富起来的吴天来,拒绝了挚友好心劝告,没有在城里买地建房,而是把自己挣来的辛苦钱用到家乡的治贫上。十多年来,为了拉电、修路、建水柜,吴天来累计拿出了 70 多万元,老本都用光了,甚至连老
11、母亲的养老钱也拿了出来。为打通山外的马路,他垫资 40 多万元用完了,没钱结工钱,老板开来 5 辆拖拉机,把他家的代销店搬个精光。工程进入关键时刻,没有伙食费,吴天来把家中 1400 多公斤口粮和 50 多公斤腊肉拿到工地作伙食。可是,他一家人始终过着清贫的日子,连女儿上学的 20 元伙食费和 35 元校服费也交不起。当全村人都住上了新楼房,他还住在祖屋里。 2012 年,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吴天来提出要成立陇雅村铁皮石斛农夫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让村民入股,把村里的铁皮石斛做成产业。看到吴天来那么有信念,村民纷纷报名入股。在推选董事长的人选时,村民一样要求由吴天来担当,因为
12、大伙儿就认定他这块金字招牌!这金字招牌就是吴天来把心思放在实干上,把劲头放在实干上,踏踏实实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精神! 在吴天来的带领下,2012 年,陇雅村投入 800 万元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广种植铁皮石斛,2013 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 6000 元,实现了全村大家富的目标。吴天来还带领群众修建沼气池 260 多个,变更了陇雅村人畜杂居的传统习俗,使陇雅村成为干净、漂亮、富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吴天来说:带领全村人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华蜜。 群众说:跟着吴天来,我们就有奔头。 吴天来是陇雅村的党支部书记,但是村里的人都不叫他吴支书,而是亲切叫他六叔。那是因为吴天来把全村331户13
13、63人都装在自己的心里,当成一家人,当成亲兄弟,倾力帮助和支持,村里人都把他当成家里人。 寨上屯的李起香,一家四口,有三人患上了麻风病。屯里的人都胆怯得不敢靠近,他们一家人只好孤零零地住在半山腰上,房子破烂不堪。吴天来拿出 8000 多元,组织村里的党员帮助李起香建了一栋三间一层的平房。陇凤坳的杨幺伯突然去世,他的儿子儿媳都有智障,根本没有方法处理丧事,吴天来发动当地党员群众捐款,为杨幺伯买了棺材,让他入土为安。村民陈蓉的丈夫去世后,一人拉扯两个小孩,还有80 岁高龄的老母亲要赡养,家里的房子盖了一大半,没钱封顶,一下雨就漏水,生活非常艰难。好心人想帮忙,又怕别人说闲谈。吴天来不怕!他带着母亲
14、、妻子一起来到陈蓉家,帮她建水塘、修房子、搞生产,拿出 3 万元钱送她两个孩子上学。陈蓉渡过了难关,两家人成了亲戚。 不管是大书记,还是小支书,我们党的干部要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在为群众做事上当干部,要自身行得正,要有自我牺牲精神,这样群众才会信任你。这是吴天来坚守的做事准则。他坚持村务公开的原则,让群众充分知晓和监督集体资金的开支。十多年来,陇雅村得到过政府部门不少的项目经费支持,但吴天来从来没有私自挪用一分一厘。泗城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陇雅村包村干部劳凤华说,他和吴天来共事不久后,发觉他的电话特殊多,这些电话,大部分都是找寻村里发展项目的,一会儿是广东的老板打来,一会儿是福建的老板打来。劳凤
15、华问吴天来一个月电话费是多少?他说有 1000 多块呢。劳凤华说,办的都是大家的事,没有补贴,你不是亏了吗?吴天来笑着说:我是村支书,假如只图自己享清福,良心上怎么过得去。 吴天来对群众很大方,但是对自己很抠门。每次出远门开会、办事,妻子心疼他,总给他多带点钱,但每次回来,他都把大部分的钱交还给妻子,说村里还有那么多事情要做,能节约一点是一点。虽然如今的吴天来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八大代表,已经算是当地的名人,但是他外套里依旧穿着破了洞的衬衫,不愿奢侈。 吴天来的女儿吴金玲回忆说,在她还没有上学的时候,因为父亲会做一些小生意,家里的生活还算富裕,她和弟弟常常能吃上肉,穿上新
16、衣裳。可是,自从父亲领着乡亲们搞新农村建设,家里的积蓄三天两头被拿出来垫付工程款,或者帮助有困难的人,家里的生活便发生了改变,有时连正常的伙食费都开支不了。1998 年,吴金玲在县城读初中,欠了学校 20 元伙食费和 35 元校服费,急匆忙地赶回家要钱。但是父亲连这点钱都拿不出来。年幼的吴金玲始终不太理解,父亲为什么总拿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去帮助别人,不断地捐钱给村里搞公益事业,害得全家人都跟着他受苦受穷。 十多年来,吴天来每做一件事情,都不会让群众吃亏;他想要群众干的事情,自己总是先带头干;他答应群众的事情,不管怎么困难也肯定会办到;他认为对群众有利的事情,再大的压力也要做成。这些理念,源于吴天
17、来对群众深厚的感情,源于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本色。正如吴天来自己常说的那样:不管是大书记,还是小支书,我们党的干部要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在为群众做事上! 扶贫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在易县七峪乡石家庄村,往年进入农闲时期,村民要么出去打工,要么在家闲着;今年,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和村民们,不用外出就可以在村里新建的集体农副产品加工厂里工作,忙得热火朝天,一片蒸蒸而上;这是保定市司法局对口帮扶村的一个缩影。开展脱贫攻坚战以来,保定市司法局坚持贫困村缺什么就扶什么,贫困户缺什么就帮什么,扶贫工作扶到了关键点上,帮扶工作帮到了百姓心里,帮扶村实现圆满脱贫,一年一个样,几年大变样。 抓党建,强战斗堡垒 脱贫攻坚从哪里
18、起先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阅历。驻村工作队进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考察两委班子建设状况,确保党支部这个火车头动力十足。工作队先后与村两委干部逐一闲聊了解状况,与乡镇干部沟通,征求群众看法反映,确定两委建设状况,并依据状况与村支书和村主任一起,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拿出改进方案。针对村两委干部任职时间短、文化程度低、法治观念不强等问题,工作队牵头组织集中学习法律学问、规章制度等,提高两委干部依法办事、按章办事的意识。针对支委组织涣散、组织生活缺失等问题,以规范三会一课为突破口,组织党员观摩狼牙山烈士陵园,在逐步的规范和学习中增加支部的堡垒作用发挥。 注意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引导广阔党员走在落实政策的前列。有的群众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接受簇新事物实力较弱,致使一些利民的好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推行不畅,比如在推动群众参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