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_移民新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_移民新村.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_移民新村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状况的调研报告为全面了解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状况,分析移民新村建设工作现状和问题,推动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有序、健康的开展,县政协刚好调整调研课题,由经科委牵头,组成3个调研小组,分别深化到城关、蒿坪、双桥、汉城等13个镇和扶贫、财政等10个部门,实行听取汇报、现场查看、走访移民户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就移民新村建设工作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状况报告如下:一、移民新村建设工作开展状况2011年工作状况:2011年是避灾移民搬迁安置的起始年,省市下达我县移民搬迁任务3000户1.2万人,实际完成移民搬迁4007户16028人,占
2、任务的136%。全县启动3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52个,集中安置农户2849户11024人,占移民搬迁任务的95%;特困户安置318户499人,实际完成306户避灾移民安置任务,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全县避灾扶贫搬迁3006户的县级验收入户核实工作和省市检查验收,并已将建房补助资金兑付到搬迁户一折通帐户。2、2012年工作进展状况。2012年,省市下达我县移民搬迁安置任务4500户16650人。现已启动集中安置点55个,安排当年集中安置搬迁群众3600户14690人、分散安置900户1960人。截止6月底,全县共落实避灾扶贫搬迁4867户18008人。落实移民搬迁集中安置3967户1
3、4678人,其中房屋建设开挖基础1126户4166人,主体在建1978户7319人,主体完工612户2264人,达到入住条件206户797人,入住36户132人。分散安置861户3186人,房屋主体均已峻工。在启动建设的55个集中安置点中,蒿坪镇双星、红椿镇盘龙等14个安置点进展较快。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各镇、各部门抢抓陕南避灾安置政策机遇,坚决不移地把移民迁建工作作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立足镇情、村情实际,主动探究,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政府统筹协调、建设市场化运作,移民迁建与产业建设同步规划实施的路子,可以说是特色显明,亮点纷呈。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领导重视
4、,推动工作有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成立移民新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担当指挥长,并通过半年巡查的方式,为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各镇、各部门严格根据县委、政府的部署,结合镇情、部门职能状况,制定方案,明确责任,主要领导亲自上手抓落实,副职领导蹲点包抓,切实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移民迁工作的顺当推动奠定了坚实基础。(二)高点定位,建设标准超前。县委、县政府把移民新村建设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突破点,与拉大县城骨架,扩大集镇规模,完善市政功能有机结合,根据公共服务城镇化,日常管理社区化,从小区定位、产业发展、市政设施配套等进行专业规划。如县
5、城区、蒿坪镇集镇、双桥镇新型社区和汉王镇新街建设等项目建设点,建设定位高、发展规划超前,一个个环境美丽、功能配套、人居和谐、发展潜力巨大的安置新区正在形成。(三)合理融资,破解投资瓶颈。各项目点主动协调,通过实行政府筹资、企业垫资、信贷支持、搬迁户出资等多种方式,解决了征地资金及安置小区所需的规划、地质灾难评估以及农户购房的首付资金,有效破解了建设资金困难,保证了工程进度。(四)多措并举,确保有业安置。各建设点结合域情、镇情实际,根据“低山茶叶蔬菜、中山魔芋蚕桑、高山木本药材”的循环经济模式,实行通过土地流转,建设农夫专业合作社、培训能人大户带动等方法,引导移民户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劳务产业
6、的主力军,新型社区服务业的经营人,使迁建户搬得出,放心搬、有活路。三、移民新村建设工作存在问题(一)少数移民新村建设点选址不尽合理。一是以完成上级任务为目标,为建点而找址,选址存在盲目性;二是所选点未与移民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协商;三是个别移民安置点,对移民户后期发展因素考虑不够周全;四是个别通过招商引资的施工企业与政府欠沟通,政府和施工单位在移民新村选址上形成了两张皮的现状。上述现问题在肯定程度上影响了移民户的主动性。(二)移民新村建设点基础设施配套难。从调研的状况来看,以建房为主,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一问题的缘由:一是各迁建点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不够,移民新村配套项目未能与
7、部门年度项目申报实行有效对接,项目资金不能有效利用;二是移民新村项目在规划上存在盲目性,使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增大。(三)技术力气薄弱,指导监管难度大。突出表现在:一是移民新村建设点施工单位普遍没有具备资质的监理人员;二是县内没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专业人才奇缺,不能满意全县建设的须要;三是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要求虽已落实监理单位和人员,但由于全县建设量大、面广,不能监管到全县全部的建筑单位,镇、村干部以及由施工单位聘请的人员担当起了“监理”职责,工程建设平安责任无法落实,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四)移民户增收渠道窄。从多数安置点来看,一是移民户自身就业、创业实力弱;二是可供应给移民户转行就业的空间小;三是周边环境对移民户增收推动作用不大。(五)协同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移民新村建设,要求高、程序多、手续困难,一些部12下一页